•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消费文化主义视角下的《木马赢家》中母子关系的异化

    时间:2021-02-27 07:59: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木马赢家》是D·H·劳伦斯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往评论家大多从俄狄浦斯情节角度分析其主题,本文从消费文化主义理论入手,对这篇小说中的母子关系的异化进行剖析,质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找到母子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为工业文明及消费主义对不同阶级人们人性的扭曲,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内涵,为劳伦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消费文化主义 母子关系 异化

    引言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劳伦斯的作品抨击了二十世纪英国工业社会的虚伪性和衰弱性,他认为科学、机械败坏了文明、戕害了人性,他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的道德和精神低落和颓废,赞美农民、工人等劳动者的单纯、健壮、充满生机和活力。劳伦斯因其长篇小说著称于世,而其短篇小说更短小精悍,善于人物心理描写,具有象征主义色彩,其中不乏能代表其写作风格和技巧的佳作,《木马赢家》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在迄今为止有关《木马赢家》的研究中,大多是研究有关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或是对人物特点及小说的写作技巧方面的探讨。本文将从消费文化理论这一全新视角,对作品中保罗母子关系的异化作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消费主义理论

    消费主义理论是人类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社会形态转变后产生的一种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意识形态基本原理延伸拓展开来的综合性文化理论,更严格意义来说,消费主义理论就是消费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认为人类物质的需要并不是本质的需要,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却以其消费意识形态模糊了人们的视线,把物质需要渲染、建构成人类的第一需要,他认为由于“需要”只是“虚假需要”,满足也只能是“虚假满足”,这是人类最大的一种异化,他给这种物化了的现代人命名为“单向度的人”(One dimensional man)①。

    与传统观念不同,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消费不仅是对物的占有、使用和消耗,也就是说,消费不仅是对物的功能之确认,而且包括精神抑或是文化的方面。据他的理解,消费绝不仅是为了简单的吃饱穿暖而已,而且是一种“自我实现”,或为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消费,包括“炫耀”因素②。

    二、《木马赢家》中母子关系的异化

    小说《木马赢家》中一位母亲年轻时貌美,婚后丈夫收入不多,接连有了三个孩子,自己的爱情也烟消云散,于是她认为自己时运不佳,事实上,他们有着一栋带花园的大别墅,生活奢华,还雇了好几个佣人、保姆和花匠,可是她却整日忧虑不安,想要更多钱购买更多奢侈品保持贵族般的生活,父亲的爱好也很阔气、很花钱。显然,他们是“商品拜物教”的牺牲品,这位母亲的内心总处于焦灼状态,缺钱的意识老是折磨着她。小说中这个家庭奢华的生活方式建立在虚荣的基础上,然而她们需要的这一切并不是都是生活必需的,而是一种“夸示性”消费,维布伦(Teorstein Veblen,1857-1929)在《有闲阶级论》中指出:“夸示性消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社会上层阶级成员的生活方式,他们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博取名望。”③的确,这家人的这种生活方式为他们博得了名望,他们保持着比周围邻居都豪华的生活方式,满足了比别人优越的虚荣,甚至这位母亲很清楚内心深处的冷酷,因此对谁也无法感觉到爱,这种冷酷是由于物欲膨胀导致的,可耻的是她明明不爱自己的孩子,却还在伪装自己,因此,其他人讲到她时,会说:“她是一位非常慈爱的母亲,太疼儿女们啦。”④她给孩子们买了许多漂亮玩具,包括大大的木摇马,她为儿子请家庭教师,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而是出于虚荣心,孩子成为一种消费的符号,成为她满足虚荣心的工具,这不能不说是母子关系异化的体现。

    在这种异化了的母子关系中,母亲对无尽消费的贪婪追求使她成为保罗死亡的缔造者,敏感的保罗有着超越年龄的细心和周全考虑,赌马挣了钱,他让舅舅委托给律师假说是一位亲戚连续五年每年母亲生日那天都会给她一千英镑,令他感到惊愕的是,母亲的本性是如此贪婪,她接到律师的信,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变得严厉起来,嘴角也露出冷漠坚决的神色”⑤,原来她要一次性把五千英镑取走,软弱而善良的保罗立刻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只因为他期待母亲的欲望得到满足后,就不会对自己和妹妹们那么冷漠了,然而使保罗感到惊讶的是,他的母亲一拿到钱立刻就去花掉,继而产生更大欲望,简直就是欲壑难填,因此保罗被吓倒了,在恐惧无助中结束了幼小的生命,他深受消费主义的戕害,最终成为母亲追求高消费的牺牲品。

    劳伦斯小说中的母子关系或母女关系大部分都有俄狄浦斯倾向,俄狄浦斯情结即为恋母情结,有学者认为在《木马赢家》中,保罗的所作所为也出于恋母情结。事实上,保罗对母亲的这种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恋母情结,在《木马赢家》中,保罗并没有主动排斥父亲,也没有过于依赖母亲,他的所作所为仅出于一个年幼孩子对母爱的正常渴求,只是由于母亲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爱,导致孩子主动讨好母亲的一种体现。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木马赢家》中的母子关系理解为俄狄浦斯情结,至少这种母子关系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恋母情结。

    三、《木马赢家》中母子关系的异化根源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相当数量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工业社会导致人类精神扭曲的控诉,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们沦为机器的奴隶,感情变得麻木,而中产阶级则失去血性意识,变得没有创造力。《木马赢家》中的母亲自认为处于上层社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得到更多金钱,凭着自己对于绘画皮衣和衣料草图的癖好,暗地里在一位朋友的工作室里工作,可是什么事都想争第一的她,没能成功,连画广告、画草图都没有成功,说明工业文明压抑了人的创造精神,给人的心灵带来了无尽的折磨。小说中,人们热衷于赌马,将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赛马会上,而不是通过双手努力劳动而换的财富,小小的保罗在临死前竟然通过赌马赢得了八万英镑,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大的赢家也是最大的输家,保罗为了猜出赛马会的赢马,最终心力交瘁而死,在他弥留之际,奥斯卡也不忘记继续追问赢马的名字,赌马其实就是一条走向灭亡的道路。

    源于工业文明的消费文化主义的盛行成为小说中母子关系异化的罪魁祸首。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Mythologies)中对包括食品、时装、玩具、摄影等日常消费文化都进行了毫不留情的祛魅(disenchantment),这些物质都是被神化了的符号,这种神话无处不在,混淆了明示(denotation)和暗示(connotation)的区别,使原本属于暗含的、不确定的和文化的性质,转变为商品的“明示”的、确定的自然性质⑥。《木马赢家》中的母亲最初将虚荣心的满足寄托在丈夫身上,但是丈夫虽“大有前途,可是这种前途始终没有实现。缺钱意识老折磨着他们,他们依然保持着那种豪华的气派”⑦。丈夫指望不上,她只好认为自己运气差,她想方设法通过自己努力挣钱,却再次失败,她因此更加忧虑。物质消费欲望控制了的母亲,不仅将自己的命运置于不幸之中,最终也断送了母爱缺失的儿子的性命,因而通过《木马赢家》母子关系的异化,劳伦斯对现代西方消费文化进行了强烈控诉。

    如果我们进一步剖析这异化的母子关系,就会发现《木马赢家》中突出的阶级意识是造成母亲内心冷漠的根本原因。劳伦斯的小说通常有着共同的婚姻模式,即出身上层社会的妻子与出身下层社会的丈夫,因此才会认为自己时运不佳。我们从她对待花匠巴西特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她的阶级意识是多么强烈。另外,为了多挣点外快,每天跑到城里去,暗地里到朋友那里打工,也是为了消除自己被迫亲自工作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来自于对工人阶级的歧视,她为了保持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不仅扭曲了自己的心灵,还导致了母子关系的异化。

    结语

    劳伦斯《木马赢家》中可怜的男孩保罗仅为了获得应有的母爱,却在无奈中成了母亲追求物欲的牺牲品。这异化了的母子关系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消费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更是资产阶级追求金钱观扭曲人性的最好例证。这篇小说虽然作于上世纪初,那时的消费主义处于初始阶段,在消费主义更加盛行的当代,仍可以警示世人,不乏现实意义,正是劳伦斯小说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注释:

    ①H·马尔库塞.黄勇,等译.爱欲与文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12.

    ②鲍德里亚.物体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222.

    ③索尔斯坦·维布伦.夸示性消费.罗刚,等编.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2.

    ④主万,主编.劳伦斯短篇小说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394.

    ⑤主万,主编.劳伦斯短篇小说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409.

    ⑥主万,主编.劳伦斯短篇小说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410.

    ⑦罗兰·巴特,著.许蔷蔷,许绮玲,译.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黄以斌.工业文明与人的自然本性的对立.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2]M.M.巴赫金.弗洛伊德主义评述.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秦立慧.浅析《木马赢家》失职的父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4]邱筠,林夏.《木马赢家》母亲形象特征的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8,(05).

    [5]王雅萍.论劳伦斯小说中的人生哲学[D].山东大学,2006.

    [6]薛琳.劳伦斯短篇小说的文本特征[J].英美文学研究丛论,2002,(01).

    [7]张晴晴.残缺父亲与冷漠母爱——浅析《木马赢家》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文学评论,2011.7

    [8]赵炎秋,主编.文学批评时间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9]主万,主编.劳伦斯短篇小说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本文为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对河北对外开放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HB15ZZ014)和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人项目“论索绪尔的语言价值及对我国公共外交开展的启示”(项目编号:BJ2014079)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异化 母子 赢家 视角 木马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