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六十年代作家的待遇

    时间:2021-02-27 08:01: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956年,全国进行了工资改革。当时作家待遇定级情况:张天翼、周立波、冰心等人被定为文艺一级(月薪345元,接近行政六级与七级之间),但政治或者行政待遇,只能靠行政八级(行政八级的月薪只有287元),实际上工资收入上比行政七级还要高。丁玲当时没有靠专业级别,而是靠行政七级(月薪322元)。上海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赵丹、白杨、金焰、舒绣文月薪为365元(因地区差比北京同级略高)。被定为文艺二级的有舒群、罗烽、白朗、陈企霞、草明等人。被定为文艺三级的有康濯、马烽、西戎等人。当时的文艺三级,就相当于正局级干部的待遇。当时的作家在行政级和专业级之间,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往行政级别靠。比如赵树理放弃文艺二级(月薪270元),而靠行政十级(月薪218元)。邢野放弃文艺三级,选择了行政十一级。为什么这样选择?原因不言自明。再来比较一下作家与其他行业的待遇。1956年工资改革之后,北京地区的教授月薪为207-345元,副教授为149-241元,讲师为89-149元,助教为56-78元。研究生毕业为70元(行政二十二级),本科毕业为62元(行政二十一级),大专56元(行政二十二级),高中学历者37-46元,初中学历者33元。当时大城市居民的人均每月基本生活费为10-15元。当时城镇的普通职工平均月薪是40元左右。

    作家除了工资之外还有稿费收入。那时候全面向苏联学习,稿费制度也是,采取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方式。稿酬计算方式很复杂,可参见陈明远的专著《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中的相关章节。陈明远从总体上比较之后认为,与20世纪30年代前后(民国时期)相比,作家的稿酬标准很低,且一降再降,直至取消。而在当事人张僖的回忆中,认为当时的稿酬标准很高。像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曲波的《林海雪原》都赶上了那个高稿酬的时代。那时候书的品种少,每本书的印量也大,往往一本书就可以拿到五六万或者七八万元的稿酬。后来,拿稿酬的作家就不再从作协领取工资,丁玲(还有巴金)等著名作家带头不领工资。丁玲还将《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斯大林奖金”(1951年度)的全部奖金五万卢布(人民币约33770元)捐给全国妇联儿童福利部用于儿童福利事业。当时北京一个小四合院,房价也就是几千元,至多上万元,许多作家都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老舍、张恨水、艾青、吴祖光、田间、胡风、赵树理、马烽都用稿酬买下了属于自己的四合院。田间花5000元买下了后海北沿一个四合院。胡风花3350元买下了地安门内的太平街甲20号院。赵树理在霞公府5号的四合院价值10000多元。丁玲后来离开东总布胡同22号,搬入作家协会分配给她的多福巷16号的四合院,一直住到1958年流放北大荒为止。按照其子蒋祖林的描述,这个四合院非常漂亮,应该有十几间房子,包括多间卧室、书房、两个客厅、秘书和女工住房、锅炉房等。 如果没有能力自己购买四合院的,可以住在单位的家属宿舍,按照行政级别分配住房的大小:处长或副教授两间半到三间半,科长或讲师两间到两间半。在作家协会的宿舍里,周立波有四间住房,邵荃麟等人只有两间。

    “作家康濯,1954-1957年四年中,他在文学出版社出版四种作品,可得稿酬11822元,平均每年约3000元”,如果加上重印书籍及发表其他短文的稿酬,不算固定工资,仅此一项就相当于一位大学一级教授一年的收入。更为典型的还是当时的青年作家刘绍棠:

    1952年,北京通县16岁的刘绍棠发表小说《青枝绿叶》,不仅被《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还受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叶圣陶先生推崇,编入高中语文教材。1953年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1954年刘绍棠刚满18岁,出版了第二本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同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春,刘绍棠用稿费在中南海附近买了座小三合院。刘绍棠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4万字,每千字15元基本稿酬,印了3个定额63000册,收入人民币1800元。加上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中篇小说《夏天》、短篇《瓜棚记》,仅仅这5本不厚的书,刚刚走上文学之路的青年作家刘绍棠,前4年的收入达到18500元,平均年收入4625元。刘绍棠花2000元购置了三合院。刘绍棠的另一篇11万字的中篇小说《夏天》的稿酬,就可以买4座这样的三合院。1957年上半年,刘绍棠的长篇小说《金色的运河》已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定于国庆节出版,印数10万册,此书如果出版,可得稿费35000元。后因划为右派,所有出版合同自然中止。即便如此,刘绍棠原有的存款,也让他安全渡过了21年(1957-1979)右派生涯。

    一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报纸曾刊登《触目惊心的高稿酬》一文,披露作家文化大革命前的稿酬(准确性存疑,仅供参考):

    巴金 《巴金文集》等 229,624元

    茅盾 《茅盾文集》 192,266元

    杜鹏程 《保卫延安》 107,400元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70,248元

    艾青 《艾青诗选》等 58,636元

    曲波 《林海雪原》 54,349元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等 49,326元

    杨沫 《青春之歌》 43,400元

    华君武 58-62年画册 43,022元

    沙汀 《还乡记》等 41,634元

    周立波 《暴风骤雨》等 40,086元

    吴强 《红日》 40,000元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 35,985元

    梁斌 《播火记》等 30,061元

    齐白石 画集(三集)书法集 21,514元

    (广州市郊区机关革命联合会“风雷”战斗团《文革风雷》报)

    之所以有人说这是“触目惊心的高稿酬”,因为当时普通职工平均月工资只有40元(当时的普通职工除了工资之外不可能有别的收入),一级教授的月薪也只有300多元。也就是说,一部小说倘若成了官方确定的“经典”,或者成了新作家的“优秀作品”,那么,它的价值就是一个普通职工100年的收入,甚至更多。《巴金文集》的稿酬近23万元,相当于当时一位一级教授50多年的收入,或城镇普通职工480年的收入(按2007年城镇职工平均月薪1800元计算,480年为1000万元)。可见,获得官方“钦定”的资格,是进入计划经济体制内传播渠道、获得巨额稿酬的通行证。这里所谓“官方确定的经典”,就是符合官方的文艺精神和宣传口径,能够纳入新闻出版规划,并进入高等学校“中国现代文学史”(新文学史)教学大纲者。其中,五四时期的作家以“鲁郭茅,巴老曹”为代表;延安时期的作家以丁玲、赵树理、周立波、艾青、田间、臧克家等为代表。还有一类是新中国之后出现的新作品或者新作家,包括老作家的新作和一部分新作家。五四时期的“代表作家”,先看“鲁郭茅”,鲁迅死了,地位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否则前途未卜。郭沫若和茅盾在政府担任高官,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都受到“重点保护”,文学地位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要紧跟斗争形势就行,郭沫若就一直跟得非常紧。至于“巴老曹”的情况,就比较玄乎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来的作品问世,整天忙于开会、访问、批判。可是,即使他们那样紧跟斗争的形势,也没有逃脱文化大革命这一劫。至于延安时期的“代表作家”,地位并不稳固,从延安时期开始,有的就遭到严厉批评,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尽管也进入了文学的核心层,但并不能保证他们的文学地位,随时可以被批倒批臭。但是,要批倒这一批作家,往往需要借助于行政手段(比如文联、作协主席团的“决议”),乃至调动更高层的力量。至于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年轻作家,比如刘绍棠、从维熙、王蒙、刘宾雁、流沙河、萧也牧、陈登科等等,往往是刚出道的时候风光无限,但转眼间就成了“敌人”,有时候,只要一封“读者来信”,一篇批评文章、甚至一个纸条,就够了。这种高待遇看似很容易得到,实际上要保住它是非常困难的。历次批判运动的背后,都伴随着这种高待遇的获取和丧失。

    (选自《再造文学巴别塔(1949-1966)(共和国文学60年•第1卷)》/张柠 著 张炯 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相关热词搜索: 待遇 作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