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环境安全 > 正文

    斯德哥尔摩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保之路探析

    时间:2021-04-16 08:00: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从斯德哥尔摩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保机制入手,由表至里地分析了斯德哥尔摩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先进性与独特性,并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对其进行探析。最后,结合国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环保;人与自然;历史和现实

    斯德哥尔摩作为瑞典首都,绿地和河流分别占比三分之一,有着“欧洲绿色之都”和“北方威尼斯”的美称。这一切,都与斯德哥尔摩城市环保运行机制的成功息息相关。它的主要内容即在政府、企业与公民的一同作用下,建立起了城市经济、制度、文化的协同反应机制,促进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如何有效借鉴可持续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运用到具体城市建设中,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所必需面对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斯德哥尔摩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保之路探析,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原因,并结合国内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1 斯德哥尔摩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性与独特性

    1.1 环保:生态建设与废物处理

    在斯德哥尔摩,环境保护理念在城市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走进斯德哥尔摩,随处可见森林、草地、河流和湖泊交错分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高达80.3平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除了先天的自然优势,瑞典人对于后天环境保护也十分重视。在斯德哥尔摩,生活垃圾被严格分为九大类,每个垃圾站都摆放着八个大垃圾桶和一个小垃圾桶,小垃圾桶仅用于废旧电池的回收,体现出瑞典人在环保上的细致与高明。在垃圾处理的终端,被分类的垃圾会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分别回收或处理。在工农业废物处理上,通过秸秆废料用于过滤工业废水等技术,实现了高达90%的工业废料循环再利用。这座城市原本很高的排废量,就这样被它的环保运行机制压缩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

    1.2 开发:能源的节约与开发

    斯德哥尔摩,这座资源并不稀缺的城市,却始终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能源。在能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上,已发明使用绿色节能板、光能发热、太阳能电池等技术手段。目前,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正在研发燃料电池,通过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制氢的方法,实现能源的转化与持续利用。在能源的开发使用上,拥有尖端科技和优秀人才的瑞典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瑞典开发技术较为成熟的的是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电能和波浪能。但在能源开发技术逐渐成熟的瑞典,核能的开发成为一个例外。尽管目前,瑞典已拥有三座核电站,配有十座商业核反应堆。然而,随着俄、美、日等国核电站接连爆发核事故,核能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引起了瑞典当局的忧虑。2015 年,所有新核电站的建设计划都被停止了,而核能税率也大幅提高,以便将投资转移到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领域。这项政策发布后不久,政府所有的Vattenfall 电力公司决定将两座反应堆的计划关闭时间从十年提前到三至五年。[1] 核能在瑞典的发展前景至今还是扑朔迷离,但也恰恰反映出,在核能带来的潜在利益面前,瑞典更在意的,仍然是可持续发展这一黄金律令。

    2 斯德哥尔摩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保机制实现途径

    2.1 经济基础:高新技术

    作为早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成为瑞典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独特成就的重要物质基础。19世纪开始,瑞典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陆续发展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多年以来奉行的中立政策,为当地经济发展创建和平稳定的环境。20世纪70年代开始,瑞典实施了新的产业调整战略,进一步加大科研的力度和投入,积极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都为瑞典新清洁能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创建了物质条件。

    2.2 上层建筑:完善的法律和制度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将之纳入政府重要事务的国家之一。早在1964年,瑞典便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并于1967年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局,1990年又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环保部门正式进入政府内阁。目前,瑞典环境保护部下共设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化学药品管理局两个机构。环保局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化学药品管理局则负责化学药品的监测和监督,在政策实施与监督两方面共同作用于环境保护问题。瑞典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制度,随着时代需要和当地实情的发展不断变化和调整,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配套的职能机构。

    2.3 民众意识:自然和谐与中庸理念

    在瑞典民众的观念中,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是有着历史渊源的。20世纪60年代以前,瑞典环境污染问题也曾十分突出,工业革命和二战后经济腾飞使瑞典陷入一种灰色调中,其水体一度被警告为“不可接触”。[2] 作为工业发达国家,瑞典开始加大了对环境的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管理,[3] 成为最早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低谷”的国家之一。此外,瑞典民众一直延续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情结和中庸的觀念,他们并不执着于物质追求,而是注重自然的和谐与精神的富足。瑞典人的环境意识观念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来源。

    3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运行机制

    斯德哥尔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经济、制度、文化的协同作用。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中,既要认识到随着经济新常态和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已有条件聚焦于生态建设,开创经济与环境发展新模式,又应考虑到中国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转型阶段所面临的种种制约因素。对此,我认为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运行机制,可以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意识创新三个方面入手。

    3.1 技术创新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和现实决定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之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当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运用技术手段利用和处理废物、开发新能源及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污染控制、环境保护、资源规划与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鼓励环保科技产品进入市场,促进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技术生态性消费。

    3.2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监管及对相关企业的限制。具体而言,在制度建设上,可建立生态税费制度、排污权制度、污染者付费制度等;在环境监管上,落实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完善节能监察制度,[4] 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和公众监督意识;在制度导向上,可引导市场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对清洁能源企业及消费者进行绿色补贴等。

    3.3 意识创新

    人类的发展受制于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及生态的胁迫,人与自然实质上是相互依存的。当今发展问题的核心即处理好“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归根结底是根本性因素。因此,一方面可利用舆论引导、伦理规范和道德感召转变民众生存发展观,[5] 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绿色城市理念,[6] 组织开展“共创绿色社区”等活动,在亲身参与中引导和促进民众的意识创新,从根本上转变人与自然的相处理念。

    参考文献:

    [1]瑞典的能源使用.瑞典官方网站,http://facts.sweden.cn/society/energy-use-in-sweden/,京ICP备09093839号

    [2]谭英.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 建设科技,2018,(13):90-95.

    [3]岳亮,贺红,陈本亮,汪应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保机制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1999,(S1):21-24+30-69.

    [4]赵晴. 中部城市加快低碳经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8):114+118.

    [5]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03):280-289.

    [6]章寿荣.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与机制建设[J]. 科技与经济,2005,(01):43-46.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