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赴日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之探索

    时间:2020-04-03 07:51: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在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日语课程目标的设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应体现出主次分明、复合有度、全面培养的特征。本文针对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赴日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其指导方案提出了分为出国前与赴日后两个阶段进行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日语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学分互认;赴日留学生;专业课程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271-02

    1.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更新转型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文化多元或多元文化已成普遍的文化现象。多元文化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跨文化交流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它需要不断与外界其他文化系统进行能量、信息互换,从而确保自己的文化生命力。大学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同样需要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加强中日大学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不仅顺应了多元文化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日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国内诸多高校开始与日本本土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办学关系,开发了例如2+2、3+1等各种形式的学分互认项目。其本质为:在国内高校完成日语基础课程后,赴日本大学插班到高年级学习某一专业课程。在学分互认政策的支撑下,学生只要取得双方大学规定学分,即可获得中日两校双学位毕业证书。这一办学模式开展以来,吸引了较多数学生选择赴日留学。但近年来出现的问题是:虽然学生在国内高校接受过日语基础训练,但对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程知识皆无,加之需要适应全新的教学体制和异国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重重障碍。

    随着赴海外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留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山本雅美(1998)分析了教育专业留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并对担任专业课程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案。古本裕子(2006)则通过对研究生课程中日本学生和留学生的对比,分析考察了留学生在专业教育中日语方面的不足,特别指出了关于写作方面的诸多问题。国内方面,王电建(2010)通过对2+2项目留学生在美国大学校园的调查,研究了其对于生活、文化方面的适应性。李嫱(2014)通过对赴日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与普通留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对比,分析了学分互认留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的特点和需求。迄今为止的研究除范围较广外,对如何改善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及指导方式也少有提及。

    本论将以多年与国内W大学日语系有着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的日本T大学为平台,以赴日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为对象,对其在赴日后高年级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并希望借此推进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建设。

    2.学分互认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W大学自2005年开始创办,2006年与日本T大学签订包括教职员和学生短期研修交流的友好合作协议,并于2007年第一次派遣13名学生赴日留学。学生在国内进行一、二年级的基础日语、日语实践、日语听说、日本概况、日语会话、日语阅读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打下基础,并于二年级后半学期结束后赴日留学,进入日本T大学经营学部或社会环境学部三年级进行为期两年半的专业课程学习。由于T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所以全体学生必须在四年内修满包括基础教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几个分项的共124个学分。在学分互认体系的支撑下,赴日学生需要在两年半的期间内修满70个学分。其中专业课程学分所占比例为75%。为保证学生在日语专业方面的课时数和教学质量,两校协定于学生赴日后的第一个暑假进行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三门课程的集中授课,规定学生必须出勤并通过结业考试。对于达到以上要求的学生,可以授予经营学或社会学学士学位毕业证书。W大学方面,除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规定的日语课程外,还要求与国内学生同时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须通过答辩后才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毕业证书。由此可见,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在日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方面。

    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其他普通留学生(即从一年级开始在日留学的学生)和日本学生来说,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专业课程学习,可顺利过渡到三年级的专业课程中,准确把握知识点,充分吸收专业性知识。而对于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来说,虽然在国内有接受过严格的日语训练,但语言环境的骤变和对于新专业基础知识的皆无,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缺乏信心、甚至丧失学习积极性,加之既需适应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又要尽快熟悉异国文化和日常生活,加大了此类学生在学业上倍感吃力的因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T大学在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赴日初期开设了如经济学基础、经营学概论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基础入门课,并作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取得相应学分。这虽然有效填补了学生对于专业课知识的空缺,暂时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但仍无法满足大学三年级应有的专业课程要求。

    3.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鉴于以上问题,在对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指导时,笔者认为应从出国前和赴日后两个阶段,分别根据学生所处环境的特点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

    (1)出国前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是否出国抱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几乎没有学生可以从一开始就决定赴日留学。所以首先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在出国前的基础日语授课过程中,除了需要讲解普通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书本内容,进行日本文化或社会风俗的介绍。此外,还需逐步完成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1)课程体系的国际化

    日语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课程目标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所谓国际化,是指从知识全球化的角度出发,使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化应用能力的人才。在高等教育课程不断开展国际化建设的今天,日语课程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立足于本国的教育理念,将国际化的、跨文化的全球观念融入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日语专业要以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及应用能力,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化高级日语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设置并优化课程内容。具体到日语课程体系中,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主线,强化日语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训练,注重日语与专业模块知识的有机融合。

    2)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日语课程体系国际化的大前提下,日语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应更加有针对性。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日语能力当然是基础,也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就要有基础课程作支撑。大学前两年可集中力量使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在听力、词汇、语法应用和读解方面达到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一级水平。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主,日语语音、视听、会话、阅读为辅,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同时应把一部分三年级教学的内容,如日语写作调至基础阶段,以解决学生赴日后无法按照要求撰写报告这一问题。应在理论课中增加实践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拓展教学空间、延长教学时间,多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养成多动脑的好习惯,从而在两年内夯实日语基础知识。

    (2)赴日后

    由于学生赴日后直接插班进入当地大学三年级进行系统学习,所以对于专业知识接触较少。除需在赴日初期开设如经济学基础、经营学概论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基础入门课,并作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取得相应学分外,仍需要在正常授课外进行专门针对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以有效填补学生对于专业课知识的空缺。

    1)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

    以日本T大学为例,赴日后学生的专业为经营学。由于日本采用的是自主选择授课完成规定学分的模式,学生仍可以在三年级选择一、二年级时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学校应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在三年级时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所有基础课程的选修任务,或者利用课外时间,专门针对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集体授课。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注意课程安排的柔性和可选择性,以保证所有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此外,在日本三年级开始实施的小班授课制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相应的指导老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多关注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可采取在小班中结对子的方式,让日籍学生或普通留学生与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以一对一的方式在课上进行课堂讨论和课下预、复习等活动,有效促进后者更好地接受和消化专业知识。

    2)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的设置

    除专业课程外,还应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历史、地理、风俗,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包容心。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接触日本人群、了解日本社会。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日本,更要知道现在的日本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4.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赴日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弱项和特征,可从出国前和赴日后两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出国前以教育国际化为背景,在日语基础专业课程中注重贯彻夯实基础、重在应用的指导思想,同时应适当补充与赴日后相关专业的单词量,使学生对于相关专业具有初步了解与认知。在赴日后,应充分利用日本大学的教育模式,硬性要求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补修任务,并采取与其他学生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完善专业知识。此外,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也需要开设形式各类的第二课堂等活动,以培养出具有高度专业知识的国际化高级日语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山本雅美.教育学部留学生専門教育における教育活動.広島大学研究紀要,1998.3:P17-23

    [2]古本裕子. 専門教育における留学生の日本語:日本人学生との比較を通した分析.金沢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紀要,2006.3;P21-31

    [3]王电建.从多维角度对2+2项目留学生在美国校园文化学习适应的研究.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2010年12期;P32-34

    [4]李嫱. 赴日学分互认项目留学生与普通留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比较.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2月中刊;P220-221

    [5]袁耀宗.关于我国高校学分互认问题的思考.教师,2009年第20期;P34-35

    [6]柯森.高校校际合作办学促进论.高教探索,2002年03期;P77-78

    [7]张琳.中日大学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前景与策略.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63卷第6 期;P962-966

    相关热词搜索: 专业课程 学分 留学生 赴日 探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