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清朝雍正皇帝财政改革浅析

    时间:2020-08-14 07:54: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峰,然而,康熙帝后期的宽仁政策造成了当时国家财政亏空和极度的财政危机,导致雍正帝即位之初面临着诸多财政问题,加之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矛盾,雍正皇帝对此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财政改革,不仅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政权更加稳固,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关键词】:雍正;财政;改革;亏空;贪腐;摊丁入亩;耗羡归公;税费改革

    一、清朝雍正皇帝财政改革的背景

    (一)财政危机

    清朝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的财政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库亏空与其对地方财政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这是内部的财政危机;第二,财政的发展与陈旧财政体制之间的矛盾,这是外部的财政危机。

    首先,在康熙执政后期,中国人口出现了大幅增长,而行政事务伴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多,因此,相应的,支持行政事务的地方财政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然而,国库的吃紧和亏空却不能给予地方财政充分的供给,进而导致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力减弱。

    其次,财政制度的陈旧与弊端导致财政分配体系经常处于一种不公平的、非正式的状态下运行,加剧了内部财政矛盾。一方面,各级官员贪污腐败,同流合污,且相互包庇,中央财政支出被官吏层层盘剥,真正到达地方财政部门,并被有效利用的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官员私征滥派,加重了农民负担,也导致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和失衡,财政危机更加恶化,甚至威胁到封建统治。

    (二)社会矛盾

    清朝康雍年间,规模不一和持续时间不等的农民起义与斗争此起彼伏,这直接说明了当时中国尖锐的社会矛盾。

    虽然康雍时期处于“康乾盛世”之中,但是社会矛盾也最为突出,更具复杂性。实际上,自清朝建立之初,各地就有较小规模的人民起义不断爆发,只是在康雍时期更加频繁化。根据史料记载,康雍时期的人民起义不仅仅局限于关于农业和土地的抗争,还体现在商业领域。此外,清朝还一直充斥着关于满汉之间的斗争,这也是激化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诸多的社会矛盾,对于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而言,一方面为他提供了变革体制弊端的可能,对未来的改革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使他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方面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三)政治斗争

    康雍时期的政治斗争主要是结党和争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九王夺嫡”的斗争场面。这场政治斗争最初由太子胤礽与大阿哥胤褆之间的斗争开始的,以索额图为首的皇家集团与太子胤礽为同派,而以大学士明珠为首的官僚集团则与大阿哥胤褆为同派,两派之间明争暗斗,最终明珠、余国柱和佛伦被革职、解任,两派的斗争暂时平息。其后,太子胤礽的扩大权势,并且企图早日登基,使得康熙帝与其产生了矛盾,也是后来“二立二废”太子胤礽的重要原因。在第一次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时,诸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上演着激烈的斗争,包括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都参与其中,康熙帝为了平息斗争,无奈只能再立胤礽为太子,然而,这次胤礽更加扩张势力,骄奢淫逸,康熙皇帝终于在公元1711年逐步打击胤礽党羽,并于第二年,再次废除胤礽太子之位。之后,诸皇子再次争夺储位,主要以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与四阿哥胤禛的斗争最为激烈,最终,四阿哥胤禛继位。这场正是斗争对康雍时期的政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清朝雍正皇帝财政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严惩官员腐败,整顿国库亏空

    康熙帝执政的中后期,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良好,部分官员开始肆无忌惮的贪污和挪用中央拨给的军饷和库银,甚至各级官员沆瀣一气、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对此,雍正帝在即位后,严查亏空,矛头直指各级贪污官员,具体到各级督抚,一旦发现钱粮亏空,三年之内必须补齐亏空银饷,超出期限,加重罪责,补齐后,再出现亏空的情况,则从重治罪。亏空的银饷被官员贪污的,此官员则被即可查办,对于官员相互包庇的情况,雍正皇帝则采取“一律治罪”的措施。

    就这样清查了三年,效果明显,部分亏空被补齐。雍正皇帝自己明白仍然有一些官员在审理亏空案件时,存在“从宽处理”的现象,因此,下令再清查三年,如果届时还存在未清查的案件,则从严处理清查官员。如此,财政亏空得到了有效治理,财政收入也逐渐增加。

    (二)摊丁入亩,改变赋役分配不均的状况

    清朝时期,赋役分配不均的状况一直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清初,沿袭了明代的“一条鞭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口数量、土地占有状况,以及官吏们对人丁的不实编审,导致农民徭役负担更为沉重,甚至有的农民不堪重负,被迫逃亡异地、流离失所。

    针对这些问题,雍正皇帝对赋役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摊丁入亩”,也就是把丁银总额分摊到地亩或田赋,根据统一标准征收赋税,具體方法则既可以以省为单位,也可以以州或县为单位,这一举措简化了复杂的税收原则和繁琐的程序,废除了人头税,放松了对社会最底层贫穷农民的控制,加强了对地主赋役的征收,不仅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能够增强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此外,农民的剩余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到商业和手工业领域,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耗羡归公,财政公开透明

    耗羡,又叫作“火耗”,地方官除了国家征收的正税之外,自己可以随意定比征收的赋税,这些额外征收的税以后就作为自用的银两,因此,很多官员就大肆征收,肆意压榨农民。耗羡归公,顾名思义就是在不超过耗羡征收上限的基础上,将官员自行征收的这部分税收,上交省藩库,再由省藩库将这部分税收根据各州县的实际情况分发下去,用作官员的养廉银和经费,如此,“收”与“支”分开进行,也有助于财政亏空的弥补。

    耗羡归公的举措威胁到了一些官员的切身利益,因此,改革中也必然面临一些顽固势力的阻挠,雍正皇帝将这些官员调任原地,甚至直接革职。

    三、清朝雍正皇帝财政改革的意义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一)历史意义

    雍正皇帝作为清王朝中后期的以为君主,他推行的财政改革,涉及范围广、改革力度大、治理严格,不仅增加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而且澄清了吏治,减少了贪污腐败现象,改变了长期以来不良的社会风气,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特别是“摊丁入亩”的实行,变革了封建社会一直以来推行的赋役制度,以至于影响到了清朝上百年的统治。

    此外,雍正皇帝作为封建统治者,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然而,他推行的財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了限制了地主阶级的特权和利益,反过来说,也就是保护了农民阶级的立利益,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一个进步的举措。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推动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在整个封建统治历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现实意义

    清朝的“耗羡归公”,是对财政收入的重新分配,与现代的“税费改革”颇有相通之处,然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制度之下,二者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对于“耗羡归公”,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农民人口数量占据了国家人口总数的主要部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主要以各种农业税赋的征收为主要来源,前文对“摊丁入亩”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农民的剥削,但是在根本上,地主阶级依然要依靠剥削和压榨农民阶级才维持、巩固自己的政权和集团利益。

    对于“税费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不同于传统封建社会,相应地,税费改革政策也随之变化,城市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中央财政收入逐渐转为以工商企业税收和关税收入为主,封建社会体制下,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从事工商业和服务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渐形成了“反哺农业”的局面,特别是对于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中央财政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农业转移支付的比重,并长期稳定的实行,逐步实现取消农业税的目标。

    总的来说,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推行,必须根据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环境具体地、历史地选择,并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本土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和税收政策。

    参考文献:

    [1]陈永成.雍正的公共治理之道 基于财政改革的视角[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2]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叶振鹏.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4]苏薇,任善英.雍正“火耗归公”经济政策探源[J].兰台世界,2015(24):31-32.

    [5]贺霖龄.雍正皇帝的财政改革溯源[J].兰台世界,2013(18):54-55.

    [6]黄文斌.略论雍正初年的耗羡归公政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0):251-252.

    [7]杨建庭.雍正时期关税盈余银考察[J].北方论丛,2008(5):82-85.

    [8]董大胜.雍正“耗羡归公”改革的启示[J].党政干部文摘,2006(1):45-45.

    [9]魏淑民.雍正朝耗羡归公政策的出台及其在甘肃省践行情况探略[J].兰州学刊,2007(2):176-180.

    [10]刘守刚.雍正帝财政改革的限度与帝国财政转型的内因[J].公共治理评论,2015(1):109-118.

    相关热词搜索: 雍正皇帝 浅析 清朝 财政 改革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