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1-03-07 07:52: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当前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共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从传统的学科教育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为适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的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势在必行。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应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校企合作;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5-0088-04

    一、“课程思政”的相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扎实推进,而且要融入其他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之中,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具体来讲,就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过程中抓住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在高校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中。

    当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国家、社会有用之才的重任。然而,现实中却是高职大学生对该课程普遍不感兴趣,厌学情绪浓厚。其次,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职”特色不鲜明,具体表现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校本科思想政治课体系基本类似,或者仅仅是一个压缩简短版本;教学内容与未来职业岗位关联性差;课程设置按照国家教学标准制定,轻视企业的实际需求;没有达到高校与企业相互联系的作用,教学相对封闭。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建设势在必行,只有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能,才能更好地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二、相关文件与政策综述

    1. 国家有关高职教育方面的政策论述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近年来,国家在高职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提出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助力高职教育转型。1999年,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委员会成立,对我国高职高专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进行专题规划。2000年1月,教育部组织实施《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教高[2000]3号),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进入了新的时代。此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实践探索不断涌现,开始了高职高专改革建设的新篇章。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指出要大力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人才模式,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进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根据《意见》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同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出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培养模式逐渐清晰,半工半读的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按照《纲要》规定,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职业教育的宗旨是服务,导向是就业,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战略,将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发展。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融合,逐步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产学研深度融合、中高職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顺畅,终身教育理念明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中央政策文件支持和引导下,逐步成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

    2. 国家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政策论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方面出台了三个重要文件,分别是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中宣部和教育部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对高等学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随后,中宣部、教育部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及《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文)做出了明确规定,从2006级高校学生起,专科学校要开设两门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并开设一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主要方式和主要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基地。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新要求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全新的模式进一步巩固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联,让企业人才到课堂上传授知识和经验,根据企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人才培养规划;在企业成立实习实操基地,让学生正式進入社会之前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实习。企业不再被动地等待高校输送人才,而是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去,和高校合作,发挥自身在技术、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共同培养人才,将高校当作自身的人才供应场所,帮助高校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内容、编制教材等。在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的课程体系朝着模块化、项目化方向发展,课程设定以工作过程和任务为指导;课堂的范围从教室拓展到实训室、模拟室,甚至是工厂车间;教学方式也突破了以往的“教材+粉笔+黑板”模式的限制,在各种真实的场景下开展教学工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课程定位要明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凸显高职特色,有效融入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等与岗位密切度高的相关知识;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应兼顾国家、企业和学生的需要。

    2. 课程模式要改变

    “校企合作”这一新模式的应用彻底扭转了以往以课堂教学和教师为核心、主要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学习现状,企业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取代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教学观念、教学安排要作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创新。

    3. 课程考评要革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评内容应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转变;考评方式应由单一走向多样,把实习实训、平时学习和实践任务均纳入考评范畴;考评主体应从单一学校评价向学校、企业与社会评价并重转变。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适应的表现

    1. 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全新模式的关键在于学校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设定育人标准、专业课程、课程结构,因此表现出明显的就业导向。企业岗位胜任力是高校设置课程的关键考量因素。然而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定位的高职类型特色不鲜明:课程使用的是国家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相同;课程目标的设计、教材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等都自然而然地成为精简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并未充分纳入行业、企业、职业等方面的要素,忽视了各个岗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课程目标定位并未体现出职业性的特点,高职特色缺失。

    2. 教学模式相对僵化

    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实施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2+1”“订单式”“学工交替”等,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关联逐渐增强。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却依旧沿用以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忽视了专业和岗位的需求,教学计划完全是一致的,课程安排没有体现出差异性,采用的教学和考评方法相差不大,教学模式固执呆板,僵化落后。

    3. 考核体系比较滞后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有单一、封闭、以知识为本位的考评体系严重滞后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评过于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忽视了受教育对象的实操能力,导致有分数、无技能;重学习过程,轻“工作”过程,没有把完成工作项目、平时学习和实习实训的表现纳入考评范畴;考评标准单一,基本上以教师为主、以学校课堂为中心来考查学生,忽视学生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的表现。

    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优化建设的方向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从传统学科教育模式走出来,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途径、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而并非知识的灌输;人才培养方式由以学校为中心向校企合作转变;在课程形态上,以项目课程取代学科课程;在师资队伍方面,聘请更多的“双师型”教师,降低理论型教师的比例;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评价由单一学校评价向社会和企业评价转变。

    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优化建设的内容

    1. 明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定位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标定位应充分考虑国家、企业和受教育对象的需求。从国家角度来看,要将受教育对象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从企业角度来看,将受教育对象培养成拥有岗位胜任力的人才;从受教育对象自身的角度来看,通过教育提高其适应力、生存能力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标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次来明确定位:在宏观层面上,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使其更加顺利地从学校进入社会中,基于社会规范塑造其品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在中观层面上,结合学生的特长和需求,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其培养成能够胜任岗位的人才;在微观层面上,基于岗位胜任力需求拟定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从校园人成为合格的岗位人,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2. 优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依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是遵照高职人才培育规律,需遵照思政理论课本身属性规律。在这个原则和方向下,笔者重新设计了思政理论课两大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整合,让教材体系得以转化成教学体系,教材章节体系可以向教学模块体系转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优化方向是将教材中已有9章内容整合为12大模块,详情见图1:

    原有教材体系:

    ※ 第1章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 第2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第3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園

    ※ 第4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第5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 第6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 第7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 第8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 第9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优化后的教学内容:

    三大板块(以校园人、职业人和社会人所需的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目标)

    说明:“企业文化篇”和“行业规范篇”是原教材没有的,根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增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课程模块主要按照三个基本问题这一主线设计,把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此三大问题的探索与回答当作主题,将教材已有12章节内容整合为三个基本问题模块。详细情况见表1(P91)。

    已有教材系统:

    ※ 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第5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 第6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 第7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第9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 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第11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理论

    ※ 第12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优化后的相关教学内容:

    “三大基本问题”模块(教学内容同党与国家中心任务高度保持一致,将学生培育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说明:本课程意识形态色彩浓厚,优化路径主要依照“三大基本问题”模块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有效利用企业相关优质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引发出来,同时依靠“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了解企业的发展变迁,使教学目标更为鲜明、教学主题更为突出、问题意识更为强化。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已是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突出的特点,高职思政理论课应充分吸收和融合其他课程及企业相关优质资源,依照高等职业教育新的人才培育模式的有关要求进行优化,进而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使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目标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 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4] 王晚英.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方式改革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39-41.

    (编辑:秦俊嫄)

    相关热词搜索: 政治理论 视角 优化 思想 课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