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非洲的文学声音

    时间:2021-02-25 08:03: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邱华栋,男,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中华工商时报》工作多年,后为《青年文学》杂志主编,现为《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助理。出版有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贾奈达之城》、《单筒望远镜》、《骑飞鱼的人》、《教授》等8部;中短篇小说100多篇,另有散文、随笔、评论、诗歌数百篇,结集为小说集《黑暗河流上的闪光》、《都市新人类》、《把我捆住》、散文集《绝色咯纳斯》、随笔集《私人笔记本》、电影研究《电影大师108将》、书评集《和大师一起生活》、建筑评论集《城市漫步》、游记《日本意象》,以及诗集《花朵与岩石》、《从火到水》、《光之变:邱华栋编年诗选1986-2008》等各种版本一共50多种,500余万字。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日文、韩文、英文、越南文发表和出版。获得了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山花》文学奖、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等10多次。

    钦努阿•阿契贝:黑非洲的瓦解和新生

    (1930——)

    在我的想象里,整个20世纪的小说发展史是由一股巨大的创新力所推动和造就,并在地理上呈现出不断地在大陆之间转移的面貌:从欧洲到北美,从北美到南美,从南美到亚洲、非洲,次第展开了一幅不断被发现和拓展的20世纪小说新大陆的景象。而全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民族国家的独立和柏林墙的倒塌,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也引起了世界文学版图的新变化。特别是在1980年代之后,很明显,小说的创新能力转移到了那些出生在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使用第一世界发达国家的语言来进行叙述的小说家身上。他们不仅广阔描绘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当下现实和丰富历史,还深入探讨了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跨文化作家”、“无国界作家”、“后殖民小说”、“离散作家”共同构成了最近二、三十年一个写作的世界主义潮流,甚至一种“世界小说”是否诞生,都成为了一个热闹的话题了。因此,探讨、研究和发现那些非洲、亚洲国家出现的、对20世纪小说史做出贡献的小说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正是因为这些作家的存在,我们才能有一个全景观的20世纪世界文学地图,我们才可以看到“小说的大陆漂移”是如何在各个大陆之间不断地转换的。

    在非洲,“二战”结束后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一种新的非洲文学也应运而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在1986年和1988年,两位非洲作家连续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尼日利亚的索因卡和埃及的马哈福兹,从而使小说的世界版图正式扩大到非洲。此前,非洲文学要么被漠视,要么被遮蔽。在非洲,尼日利亚是一个文学重镇,她和埃及、南非一起,构成了非洲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个诞生了当代文学巨匠的国家。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处中部非洲靠西一点,和大西洋接壤,是非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也是命运坎坷的国家。早在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就入侵了尼日利亚,1914年,英国人占领了尼日利亚,使之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正式独立。这个国家拥有250多个部族,其中,伊博族和约鲁巴族是主要的部族,英语为官方语言,因此,1960年代之后,从这个国家逐渐走出一批杰出的、可以直接用英语写作的小说家。在他们中间最著名的小说家是钦努阿•阿契贝。他是尼日利亚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也是黑非洲贡献给世界的杰出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

    下面是钦努阿•阿契贝的简要生平:1930年,钦努阿•阿契贝出生于尼日利亚东部的奥吉迪,小学上的是教会学校,后来,他进入到伊巴丹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大学毕业之后,他在尼日利亚国家广播电台工作,期间,还曾经到英国广播公司短暂地工作过。他很早就立志从事文学道路,由于有英国文学扎实的底子,加之他很注重积累,因此,在新闻机构的工作也使他获得了观察尼日利亚社会的绝佳视野。当他寻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的时候,他就一发而不可收了。从1958年到1966年,也就是在钦努阿•阿契贝28岁到36岁之间,他接连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崩溃》(一译《瓦解》)、《动荡》、《神箭》、《人民公仆》。这四部小说被称为是钦努阿•阿契贝的《尼日利亚四部曲》,从此奠定了钦努阿•阿契贝不可动摇的文学地位。这四本书给他在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使人们看到了一种新的非洲小说的面貌和可能性。1966年,为了专心从事写作,钦努阿•阿契贝辞掉了国家广播电台的工作,开始专事写作。但是正在这个时候,从1967年到1970年之间,尼日利亚爆发了激烈的内战,这场内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创伤和裂痕,也带给钦努阿•阿契贝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当时支持的是反对联邦政府的比夫拉政权。

    尼日利亚的内战结束之后,1971年,钦努阿•阿契贝创办了在非洲影响很大的文学杂志《奥基凯》,团结了很多非洲作家,发表了他们的大量作品,使之成为非洲新文学的摇篮和集结地。后来他主要在尼日利亚大学的非洲研究所工作,期间还曾经到美国的一所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81年,51岁的钦努阿•阿契贝创办了尼日利亚作家协会,并被选举为尼日利亚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在研究、教学之余勤奋写作。他一直对尼日利亚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生态持有着尖锐的批评态度,他说:“一个非洲作家如果试图避开巨大的社会问题和当代非洲的政治问题,将是十分不恰当的。”他的这个态度使那些掌握了权力的人感到十分不满。1990年,他遭遇了一场可疑的车祸,但是他躲过了一劫。之后,他就去美国治疗,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后来,有人怀疑那场车祸是独裁的尼日利亚军政府所采取的暗杀行动。由于他一直受到尼日利亚一些反对他的势力的威胁,此后,他长期客居美国,担任了纽约州巴德学院的教授,很少再回到尼日利亚了。

    除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尼日利亚四部曲”,多才多艺的钦努阿•阿契贝在短篇小说、儿童文学、诗歌、文学评论等方面都有建树,出版有不少著作。他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祭祖的蛋》(1962)、《战火中的姑娘》(1972),这两个集子分别从非洲神话和传说以及尼日利亚独立后爆发的内战中获取素材创作而成;儿童小说《契克与河的故事》(1966)、《蜥蜴为什么有了爪子》(1972)、《笛子》(1977)、《鼓》(1977)等,带有着非洲童话和民间传说的那种神奇、荒诞和原始感;他还出版了两部诗集《小心!我心灵的弟兄》(1971)和《比夫拉的圣诞节和别的诗篇》(1973),诗歌的风格清澈简明,带有非洲歌谣和英国象征主义混杂的风格;此外,他还写下了很多的文学评论和政治评论,结集为《创世纪那一天的黎明》(1975)、《文学与社会:一个观点》(1980)、《尼日利亚的不幸》(1984)等。在这几本文学评论、随笔和政论集中,他首先确认了非洲作家的一个基本的职责,那就是要做一个传送真实声音的解释者,一个人民的教师,要具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非洲作家之所以是非洲作家的第一要义。

    1987年,钦努阿•阿契贝出版了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热带草原的蚁山》。这部小说也可以看做是他的“尼日利亚四部曲”的续篇。1989年,他还出版了文学评论集《向詹姆斯•鲍德温致敬》。在他贯穿至今长达50年的文学创作中,他总是将笔触放到非洲,描绘出尼日利亚从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占到20世纪独立之后的混乱和矛盾重重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国家及其所在大陆的沧桑命运的写照。

    相关热词搜索: 非洲 声音 文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