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翻译伦理视域下路遥《姐姐》英译研究

    时间:2021-02-25 08:04: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新形势下,“一带一路”的提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让陕西文学产生出蓬勃的生命力。2011年,缮写文学海外推介计划编译出了英文版《陕西作家短篇小說集》。这些文学作品推介的过程中,当局的翻译组织,译者的选择,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翻译的出版商等都对译文的选择、翻译的质量及译文的发行范围等产生影响,而这些都属于翻译伦理研究的范畴。因此,本文以翻译伦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文学作品外宣的现状进行分析,来指导翻译实践活动。以路遥的《姐姐》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译者翻译策略等以期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导向,使翻译活动能够良性发展,让陕西的本土小说为更多读者所了解和喜欢。

    [关键词]翻译伦理;陕西外宣;《姐姐》英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16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73 [本刊网址]http://

    一、总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围绕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陕西文学界亦结合其地方特点做出突出“一带一路”主题,实施文学“走出去”战略。实施陕西文学海外翻译推介计划(简称SLOT计划),英文版《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顺势而生。陕西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路遥的《姐姐》这部短篇小说也因此被译成英语而收录在了这本小说集中。这部短篇作品以现实主义、人文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这部短篇小说在被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本身的专业素养、译者选择该文本的动机、翻译的出版商、赞助商等环节无不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及翻译的质量,甚至对译文作品的知名度均产生影响。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翻译活动成为翻译学者研究的课题。

    二、翻译伦理理论与陕西小说外宣

    目前,陕西小说翻译的现状表现出多发展方面的不足。一是陕西缺少包装作家和作品的团队,陕西作家思想也较保守,“走出去”的意识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了许多作家只注重本身素养,而忽略了出版发行。二是陕西小说作品中许多方言、家乡土话的使用,造成了翻译的困难。例如,《白鹿原》电影播出时,片名英译为“White Deer Plain”。陕西本地人都知道,片名本身就是深刻内涵的:首先,在陕西,将高出平地的土丘称之为原,并且其与真正的土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土丘上部是尖的,而原上面是平的,可以住人,也可以种庄稼。而英语中的plain却没有这个特殊含义。再者,小说的名字中的白和鹿代表了在原上生活的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三是陕西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多于中国农民命运相关,是对中国乡土文学的探讨。而随着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那种困苦生活已然成了一代人的记忆,这与新成长起来的读者间产生了隔阂,读者难以从作品中找到共鸣。

    翻译伦理就是关于翻译活动、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批评、翻译教学等的道德或伦理规范研究。因此,翻译伦理主要包括了“译者伦理”“中间人伦理”及“读者伦理”及译本的接受和传播。运用翻译伦理理论做指导,分析陕西小说翻译译者的选择,译者是否遵循了译者伦理,即译者翻译的动机以及小说文本选择的目的,翻译过程中是否忠实于原作,都采用了哪些翻译方法及策略;中间人即翻译活动的组织发起者,对翻译文本的出版发行范围都产生了哪些影响。以上几点都深刻影响着陕西小说“走出去”的质量及作品的影响力,因此,翻译伦理学对陕西小说的翻译与推介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三、翻译伦理下的路遥《姐姐》英译小说

    《姐姐》是路遥于1981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1981年正值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后的两年。当时,有很多下乡插队收到四人帮迫害的知青,要么返城要么通过参加1979年的高考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人生环境的巨大变化所带给他们生活上、意识上的变化为路遥《姐姐》的创作提供了文学的土壤。其英译版本于2011年出现在《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中。作者将以翻译伦理理论为指导,对《姐姐》英译本进行分析,看其是否遵循了翻译伦理。

    (一)译者的翻译动机和文本选择

    路遥的《姐姐》这篇短篇小说收录于英文版《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集》中,这部小说集的出版是由陕西文学海外翻译推介计划发起,由陕西省作协和陕西省译协组织相关人员翻译而成。虽由上述两个单位组织,但文本选择的自由权还在于译者本人。译者选择《姐姐》作为翻译原本的原因如下:①路遥作为陕西乡土文学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其在中国国内文坛的影响力大于其他普通作家,他的作品更具有代表性,也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②《姐姐》所描写的时代正是中国由文革结束迈向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知青回城是社会普遍现象,从而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普遍意义;③译者本人的年纪基本和《姐姐》描述的时期相差不大,原文中的一些思想的表达与译者本人有一定层面的重合。

    (二)与译者相关的伦理

    首先,《姐姐》的译者为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导师张敏副教授。他先后翻译了《无名的裘德》《警察乐队与斯汀》等小说作品。再者,张敏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对目的语即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且其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而且,译者本身的年纪也与《姐姐》中的时代背景相吻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译者体会并理解原作中的文字表达。张敏教授主攻英美文学翻译方向,将近三十年在西安的生活使译者本人在陕西方言表达的语言环境中得以熏陶,对小说中方言应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的主攻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又使得他对英美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译者本人除了承担教学外,一直进行小说的翻译工作,对小说的体裁及题材都造诣颇深,这些都为《姐姐》的英译造就了优厚的先决条件。且看英译本中所摘取的例子:

    姐姐爱的那个男人就是最后离开我们村的那个省里来的插队知识青年,他叫高立民。

    分析:插队知青是新中国六十年代,毛泽东的号召下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种模式。译者显然对当时的此项运动理解深刻,对小说的时代背景十分了解。译文采用了注释的翻译方法,既保留了原文的结构,又帮助目的语读者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

    那些年这个人是够西惶的了。老百姓把特务看得比反革命分子还要严重。

    分析:西惶是陕西方言,意思可怜。译者此处理解完全正确,且译文采用了英语中一个地道的表达,文体方面与陕西方言高度一致。毕了,她给我塞了两块钱,叫我到镇子上去买二斤羊肉回来。

    分析:毕了,也是陕西方言,意为事情结束了。译文意思表达明确,即姐姐将所有包饺子等食物处理妥当后,让我去买肉。

    再说,从长远看,咱们若要结合,不光相隔两地,就是工作和职业,商品粮和农村粮之间存在的现实差别,也会给我们之间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难。

    分析:商品粮和农村粮是人们对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区别所产生的一种别称。当时,中国户口管理制度较为严格,城市户口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国家给予支持,而农村户口没有,因此是一種生活有保障的象征。译者对原文的把握贴切到位。

    综上所述,译文无论是在对原文的文体、原文风格的把握上,还是在对原文文本的理解上以及译文的翻译策略方面,都能做到贴切、恰当,基本还原了原作的思想表达。

    (三)中间人伦理

    翻译内部的控制因素为译者,翻译外部的控制因素则是赞助人,赞助人可以使个人、群体、宗教、团体、政党、社会阶层、出版商、媒体等,也就是对翻译产生影响或控制翻译活动的人或团体。这些中间人不直接参与翻译。《姐姐》所在的小说集由陕西作协和陕西译协组织,那么选择哪些陕西作家的作品进行翻译都是由这两个组织首先确定下来的。同时,组织者也邀请了海外出版专家对其确定的作品予以甄选,听取例如像R0bertFamswonh,Mary warpeha的建议和意见,从海外文学作品市场的角度,判断海外读者的品味及阅读倾向主题,共同为陕西小说的“走出去”战略取得成功而画出浓重的一笔。

    四、对陕西小说翻译外宣的借鉴

    从上述对《姐姐》英译本的分析不难看出,陕西小说若真的想“走出去”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一是需要更多陕西本土翻译学者、翻译研究者参与进来,将更多的陕西读者介绍到海外,扩大陕西文学的影响力;二是陕西作家本身也要积极投入到推介自己的活动中来,多接触并关注海外翻译市场导向,扩大现有的海外资源;三是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的“乡土文学”,不再是路遥、贾平凹笔下的贫穷生活,而是改革开放后的乡村美好生活。

    最后,《姐姐》等一批陕西小说的成功翻译出版,为今后陕西小说的发展走向指明了方向。随着陕西政府策略的转变,陕西省文学界创作热情的不断提高,相信今后陕西作协和陕西译协会加大合作力度,不断推出更多陕西作家的英译作品。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伦理 姐姐 路遥 翻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