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经济贸易 > 正文

    儒家思想认同感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1-04-18 07:59: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儒家思想传承千年,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认同感,是儒家思想能够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前思想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认同感的危机与挑战。本文力图通过对儒家思想认同感的分析,研究出儒家思想的认同感来源,希望以此来为面临挑战中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启示,获得一些新的思考途径。

    关键词:儒家思想;认同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047-03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是现代政治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在上千年后的今天,儒家、道家、法家等古代政治思想仍然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其中儒家思想自春秋以来历经千年依然能够继续发展,甚至迸发出新的生机。究其缘由,不仅仅是因为儒家思想自身的文化魅力,更是因为儒家思想文化——心理结构上所引起的认同感。改革开放以来,在意识形态认同上面临的挑战迫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进步。认同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分析儒家思想的认同感来源,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构建和过程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思想的认同感分析

    儒家思想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要研究儒家思想的认同感,必须厘清其来源。而要对儒家思想的认同感来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需要从儒家思想的认同感概念入手。

    (一)儒家思想的认同感初探

    儒家思想是春秋末年孔子及其传人在总结和概括了夏商周三代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立的,且在历史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独立的思想体系。儒家伦理思想体系十分庞大,而且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讲学,他整理和编写了《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这六经,也是儒家文化的最早起源。后来《论语》中提到的仁、义、孝,都展现了儒家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在现代儒学中儒家思想除了孔孟思想的“仁”、“孝”、“礼”等主要基础理论外,还加入了著名的西汉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和“天人感应”,南宋时朱熹创建理学,尊四书、立中庸,重视培养内心虔诚的“孔孟之道”,开创的“程朱理学”在元代之后都是被社会所认同的思想文化。由梁揪溟等创立的新儒学也是儒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可见儒家思想内容涉及宽、传播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在各个方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到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政治制度,小到人们的行为举止、得体礼仪,可见儒家及儒家思想文化的深厚功力。究其原因,这一强大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广泛的认同感,来源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同感。认同感,是一个现代概念。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在心理学中,认同感是指社会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问题,通常能采取认同的态度,并且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认同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成员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事件背后反映的观念相近或一致。尽管认同感是一个现代概念,但不可否认,儒家思想浸润中华人民的思想上千年,其认同感不言而喻。在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到,孔子思想之所以让人信服,在于孔子对“礼”做的新解释、新规定和整个思潮相符合。李泽厚认为,孔子“把‘三年之丧’的传统礼制,直接归结为亲子生活的生活情理,把礼的基础直接诉之于心理依靠。”■这就是说,儒家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礼”这一外在的规范性约束解释为人性的内在要求,把原本冰冷生硬的制度规定解释为人的生活理念,把趋近宗教性的玄学思想解释为人的伦理道德,使人的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恰当地融为一体。儒家思想的这一举措,使“礼”变得人性化,从而产生出具体化了的人性意识。也正是因为孔子思想自觉的世俗化、人性化,儒家思想才能迸发出长久的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

    (二)儒家思想认同感的来源

    从逻辑结构上分析,儒家思想的认同感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其一,儒家思想有独特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为了推行“礼”,他的“仁”、“亲亲尊尊”等都是在对礼的维护上做的解释。李泽厚对礼和仁的思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认为,孔子对“周礼”的态度,反映了对氏族统治体系和这种体系所保留的原始礼仪的维护。其特征是以祭祀先祖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宗法制的习惯传统法规。而孔子讲的“仁”是为了释礼,与维护礼直接相关,仁是以维护或恢复这种体系为根本目标。而孟子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一套更为完整也更为空想的“仁政王道”。儒家思想在仁礼的基础上,在千百年的历史中逐渐演变成“仁、义、礼、智、信”具有普世价值的核心概念。其二,儒家思想重视人。人、人性、人情都是儒家思想看重的要素。荀子曾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于为士,终乎为圣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的目标是学成为君子,使学者以君子的人格态度来从事“学”,这是《论语》里较为突出的宗旨。在孔子以前,“君子”一词代指的是统治者阶级,孔子则将之解释为有高尚人格的人。这是孔子对人以及人性思想的理论贡献,也是儒家思想在人性方面的重要突破。正是儒家思想關于人的思想,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无形中增强了儒家思想的认同感。其三,儒家思想同时注重理论的内化。孔孟思想把礼和仁都与人的日常生活、人情伦理、品格修养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学习儒家思想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有益于自己的过程。正是这一特征与人的发展性相符合,使得人们自愿去了解、学习儒家思想,甚至是认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同感既来源于平实的日常生活,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和付诸实践的有效性,也来源于孔子没有把其思想学说引导向宗教崇拜的神秘境界,他注重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人与人的世俗关系,并使之构成宗教三要素的观念、情感和仪式。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环绕和沉浸在伦理关系和日常心理的综合统一体中,使接受者不必去建立另外的神学信仰大厦也能获得必须的仪式感。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儒家思想通过建立这样一种现实的伦理——心理模式,获得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危机与挑战

    在转型期,中国社会面临着信息化与利益多元化。随着信息化与利益多元化而来的是人们心理环境的巨大变化,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泛娱乐化都在无时不刻侵占人们的内心,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在此环境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经受着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被不断弱化和边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生存空间在逐渐萎缩。具体来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挑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由整个社会的环境变化引起的价值多元化,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带来困难;其二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变化引起的认识冲突,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第一,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价值多元化。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社会环境变化就是改革与开放。改革就是要改变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与人民需求不适应的各个社会领域,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使社会各个方面都满足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开放,就是适应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大势,使我国从封锁状态中走出来,吸收借鉴發达国家的优秀经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利益分化问题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客观现实。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利益的差异激发人们追求利益的积极性,从而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追求利益必然导致利益的分化和重组,利益的纷争和矛盾就是利益分化重组的副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社会开放程度的递增,利益分化重组导致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人民群众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开明,心理更加成熟。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变化引起的认识冲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单一的“灌输”理论,忽视了接受者的个体价值。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利益多元化引起人的主观价值多元化,人的主体性也逐渐增强,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个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时代发展中实现转型。当前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苏联模式上进行的改革发展,以列宁的灌输论为主要手段,融合以现代的组织学、心理学内容,从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这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动力不足的劣势。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变化也引起了一些认识上的冲突,从而削弱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例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的问题,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争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单主体、双主体的争议等。

    三、儒家思想认同感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现代社会的环境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认识与提高认同感的问题,而研究儒家思想的认同感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对核心观念做出概念阐析与合理解释。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为了推行“礼”,他的“仁”、“亲亲尊尊”等都是在对礼的维护上做的解释。围绕这些核心观念进行解释的儒家思想著作数不胜数,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或一个角度。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新儒家思想的著作,它们从现代社会的微观视角进行重构、解释,关注如何更易于让读者接受其思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并且应该围绕核心价值观做不同方面的概念解释来增加认同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认同党对其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围绕这个问题,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更加贴近实际和生活的解释,使人民大众更易于理解和认同。例如,借鉴现代社会的先进理念和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各要素进行解释和演绎,使人民群众从生动有趣的解释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其各要素的解释,不应局限于一个方面或一个角度,应从多个角度积极借鉴现代学科的先进理念,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寻求真理的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人或人性相结合。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这里的“利益”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得失关系,本质上还是人的社会关系范畴。作为目标的核心观念本来就是距离老百姓很遥远的上层建筑,如果对它的解释还是高高悬在现实上面的乌托邦,等于是为目标核心观念蒙上了一层面纱。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概念化、理论化的思想,离人民生活看起来很遥远的思想解释、传播,并且要使这个解释与人、人性以及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其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使所做的解释内化。内化,简单来说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观念、价值和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的过程。最容易内化的东西就是人本身所具有或向往的东西,它们更易引起共鸣,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孔孟思想把礼和仁与人的日常生活、人情伦理、品格修养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学习儒家思想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有益于自己的过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该关注意识形态的构建,更应该关注意识形态的认同,包括谁认同、认同什么、怎样认同,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点研究的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实践过程中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或使人民群众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获益。这就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涵人民群众本身所具有或向往的东西,将其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人情伦理、品格修养之中,使人民群众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释: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2.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4.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

    [3]吴潜涛,张新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与定位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

    [4]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2005.

    [5]李芳萍.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研究[J].前沿,2013.

    [6]李承贵.儒家思想普适性的三大理据[M].2010.

    [7]张德胜.儒家思想与现代性:存在的、理论的和方法的含义[J].社会学研究,2009.

    [8]王淑珍.儒家伦理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

    [9]孔敏蓉.儒家“以人为本”思想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

    [10]景海峰.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哲学化路径及其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5.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