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胃下垂病因病机的探讨

    时间:2021-05-05 07:53: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笔者通过对胃下垂的病因病机的分析,认为胃下垂的产生主要为胃的通降功能失常, 本着六腑以通为顺,胃宜降,降则和的原则,提出了以“通腑降浊、调理气机”之法治疗胃下垂,为临床开辟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胃下垂 病因病机 通腑降浊 调理气机

    文章编号:1008-6919(2006)07-0076-02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B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降到额嵴边线以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胃病。现代医学对此病并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措施,只是对症治疗,对于重者多采用放置胃托进行治疗。胃下垂一病在中医属“胃脘痛”、“痞胀”、“胃缓”范畴。在病因病机上中医多认为是“脾主升清”功能减退,多依《内经》之旨“下者举之”,采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之。然疗效并不是很有效,这说明了胃下垂的病因除了“脾主升清”的功能减退外,必有其他重要因素参与其中[1]。今我们不防重新来审视胃下垂的病机,以开辟 “通腑降浊、调理气机”之法治疗胃下垂新的思路。

    1、生理功能

    胃居中焦,承上启下,是通降功能之枢纽,是肠道通降功能的启始动力。胃腑以降为和,饮食入胃,胃泌津液,腐熟水谷,下达小肠,小肠受盛之,并将其精微吸收,同时又将食物残渣传入大肠;大肠将其吸收水份后形成类便排出体外。此过程由饮食入胃,到排出体外,即为胃之通降过程。脾胃互为表里,脾升胃降,共为后天之根本。在生理情况下,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肝气上升,胆气下降;肾气上升,心肺之气下降。脏腑气机在矛盾的运动中达到升降相同,出入有序,不但发挥着各自的生理功能,且能使脏腑在运动中不致移位[1]。

    2、症状分析

    胃下垂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胀痛,食后胃饱胀,厌食,恶心,呕吐,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或腹泻等。从以上症状上分析,胃下垂的症状多以胃腑通降功能不畅见症为主,而脾虚见症,如食后胃饱胀,多不突出。故本病病位主要在胃腑。

    3、病机阐述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脾主升清的功能减退,可导致脏腑气机的升降失常,尤其是胃的降浊功能失常。胃主降浊功能失常,应包括小肠“受盛”时间过长,大肠传导功能缓慢。若大小肠通降失常,糟粕不能外排,肠内容物壅积,导致肠下塞而使在上之胃难以下降。且胃在上,肠在下,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食物在胃中长时间瘀积,胃壁纵形肌过度舒张,胃壁环形肌收缩无力,无力的收缩不能产生有效压力,将胃内容物压入十二指肠;无效的收缩蠕动如长期持续,使胃壁环形肌得不到暂休的机会,导致胃的收缩蠕动越来越弱。久之胃体松弛,胃弯度减小,胃动力不足,而这一过程反过来又可影响胃气的通降,进而加重胃内容物壅积,胃内重力增加,胃体及其支持韧带伸长而发生胃下垂。

    有研究表明:胃平滑机的慢波起点是在胃大弯侧中上1/3外纵环肌交界部位和内层肌粘膜下的Cajal细胞,它可以产生节律并把电节律传给胃平滑肌细胞。一个正常的胃排空需要有正常的胃电慢波活动,胃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耦联以及正常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力。胃体形态结构的改变,将会影响胃的功能活动。进而影响了胃电波节律紊乱,则不能产生有效的机械收缩,导致胃动力减弱,胃排空也就减少了。患者通过吞服钡餐后,可见胃呈无力型,张力减退,胃排空缓慢,在部分重症患者吞服钡餐后4-6小时仍有钡剂滞留[2]。

    4、辨证治疗

    通过以上阐述,故笔者认为,胃下垂病位在胃腑,其病机多为胃的通降功能失常,且每多因胃实而致病。

    本着《内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六腑以通为用”的宗旨,笔者认为对于胃下垂的治疗应采用通腑降浊,调畅气机之法。胃浊得降,气机得畅,则脾胃功能正常,胃下垂自愈。

    在方药上宜应在辨证基础上加用通腑降浊、调理气机之药:如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药。大黄可刺激大肠增加推进性蠕动,促进排便 。芒硝是一种盐类,口服后不宜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道内水份的吸收且有脱水作用,稀释和增加了肠内容物使梗阻远端小肠扩张,刺激小肠蠕动,使小肠梗阻阶梯度增加,使稀释的肠内容物较易通过狭窄段,同时它还可以明显减轻局部水肿,促进缓解[3]。大黄主要兴奋大肠,芒硝主要兴奋小肠,大黄芒硝合用时其荡涤肠道的作用增强[4]。枳壳兴奋胃肠平滑肌,使其蠕动增强。正常人口服枳壳煎液,亦能使肠鸣音脉冲幅度增大(反映肠管环状肌收缩力增强),在X线下可见到小肠蠕动波明显加深[5]。枳壳厚朴均能增强胃肠运动,有利于胃肠运动恢复,气机升降平衡。

    5.小结

    “治病必求其本”,本不明,则治难效。诸多医者往往将本病的效果不佳归于用药上,而很少从新审视其病因病机。此乃治病一误区。本文通过对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现代医学的认识的阐述,提出了本病病位主要在胃腑,病机主要为胃的通降功能失常。在临床上,应以通腑降浊、调理气机为主要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季占发,季文华.中医对胃下垂治疗的再认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4):239-240.

    2.吴新越,张念东,吴新爱等.胃下垂发病原因探讨及其矫正疗效观察[J].中华慢病杂志,2005,4(1):73-74.

    3.牟振宪.顺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08例[J].河南中医,2005,25(5):49-50.

    4.杨勇,苏培基,伍中庆.大成汤加减防治早期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J].江西中医药,2005,(1):36.

    5.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07.

    相关热词搜索: 胃下垂 因病 探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