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0-03-11 13:40: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如何把握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根据对参与课程教学的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目前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团队、成绩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教育创新 能力培养

    《会计原理》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核算原理、程序和操作方法,是学习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非会计专业学生作为潜在的市场参与者,在大学阶段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必要的会计原理,丰富专业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增强获取重要会计信息、评价经济业务活动和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决策能力。

    一、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对长沙八所本科院校展开的调查,各高校的财政、金融、证券、投资理财、电子商务等专业均开设了《会计原理》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被普遍认为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各高校没有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严格区分,对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的认识模糊,对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等问题表述不清。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并没有过多的指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忽略培养学生获取会计信息、分析经济活动的能力。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开设这个看似与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大部分学生不能了解掌握会计知识的用处,如何提高学习会计课程的效率,以及遇到业务难题时如何解决;在课堂上也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使其不愿在教学中积极地配合任课教师。

    (二)教学方式单一

    该课程教学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过程。理论教学的普遍做法是教师讲解、学生做题。大部分课堂时间由教师进行讲解而学生则作为听众,讲解过程中一般借助PPT或粉笔板书的形式。但是这两种手段均存在着不足之处,PPT的形式虽然多样、具有吸引力,但由于切换时间较快使得没有充足的时间供学生理解、消化每堂课的新知识,特别是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而言;粉笔板书在黑板中停留的时间较长,虽然能够给予学生留下充分的消化时间,但是缺乏特色、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虽然实验教学过程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又是学习效果最佳的环节,但是就目前非会计专业的状况而言,基本未将实践环节安排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仿真的会计资料,更加无从动手体验,使其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层面,不能产生形象的思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目前各高校暂未编写非会计专业专用的《会计原理》教材,所选用的《会计原理》教材与会计专业一致,教学内容以工业企业会计为模板,介绍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内容较为单一,且并未根据各个专业的实践需要来安排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知识点,没有介绍手工会计需要掌握的原始凭证、账簿资料和核算程序,没有描述其他行业的会计特征,更没有介绍关于会计核算软件、会计电算化等内容。就考取会计从业资格或在将来工作中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分析相关的问题两个方面而言,课程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均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有待提升

    各高校《会计原理》任课教师普遍具有较高学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大部分教师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具体会计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信息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较为欠缺。此外,任课教师对于非会计专业的专业内涵并不熟悉,不能恰当地向学生解释未来的职业前景及会计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教学活动未能体现专业特色,没有针对非会计专业设计适当的实践操作内容,更没有向非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动手、分析、思考的机会。

    (五)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

    非会计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比例为二者分别占30%和70%,该比例构成与会计专业相同。其中,平时成绩的评定依靠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出勤的次数等,并未引入会计业务案例总结、分析和评价;期末课程考试的知识点、题型、题量与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差别不大,很多高校甚至采用相同的试卷。这种考核模式不能反映非会计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学习中的差别,更不能真实反映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运用会计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会计原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未能转变教学理念

    会计法规、知识更新很快,课程教学理念却没有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滞后的状况表现如下:第一,许多高校仅就《会计原理》课程下达教学任务,没有重视非会计专业对该课程的特殊要求,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应尽量一致,未能针对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课程分别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二,就教师而言,许多教师依然在课堂上采用传授课程知识的教学方式和“满堂灌”的理念,没有意识到客观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非会计专业学生需求的多样化、独特性。

    (二)任课教师责任意识淡薄

    目前任课教师很难全身心投入课程教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学教师教学压力不大,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其影响不大。由于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非会计专业任课教师主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课程教学缺乏创新的动力。第二,目前各高校专业教师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科研方面。学校对教师考核重在科研成果,职称的晋级也主要以此为依据,使得任课教师将平时的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科研水平以及怎样申请更多的课题、发表文章等方面,而普遍地将较少时间分配于非会计专业该课程教学中。

    (三)教学经费不足

    实验教学所必备的教学资源包括配套的教材、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复写纸、印章、结算凭证等原始凭证、装订打印材料、实验分析报告等,这些实验材料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然而,目前各高校均将大部分实验教学经费用于支持与各专业直接相关的教学实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原理》实验教学不属于与其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很难获得学校的配套经费支持。

    三、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探讨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执行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统一的教学目标,该目标应从本质上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区分,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了解常用的会计专业术语和会计核算原理,能够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第二,熟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了解目前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分工及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第三,认识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内容,并能够将会计信息与会计主体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此外,每一个教学环节均应设置明确的子目标和子任务。

    (二)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可能性较小,因而在该课程中需掌握的知识与会计专业相比应具有较大的差别。课程内容应强调会计知识的针对性,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从管理者的角度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容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可设置以下教学单元:第一,介绍会计学科特点和框架,使学生了解会计学习可能涉及的课程和学习进程安排;第二,阐释主要会计专业术语的内涵、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程序及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第三,结合简单的会计案例,重点介绍会计凭证、账簿信息的获取和运用。此外,最好能够结合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专题内容。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程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课程组教师可以相互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实用的教学软件,将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图片汇制成多种形式的教学课件。在讲授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学与其所学专业课程的联系,使其认识到会计常识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需掌握的必备工具,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加引导,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图片、文字、音像资料并用,适当的添加形象、具体的会计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常见的、熟悉的业务开展模拟交易,通过交易了解会计知识的运用、识别交易双方的会计处理、理解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在决策中的作用。

    (四)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应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会计工作经验丰富而且风趣幽默的专业人员作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后期为学生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讲座,内容可以包括筹资、生产、销售、投资、业绩评价等方面,强化非会计专业学生对所学会计知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的预期;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与兄弟院校、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定期将年轻教师外派进行校外进修、锻炼和实习,在提高其理论水平的同时强化解决实际会计业务的能力。通过外引内培、合作及交流的方式,形成一个稳定、优质的教学团队。由这一优秀的教学团队集思广益,共同讨论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协商备课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应该使用的语言等,从而促进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课程教学创新,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五)优化实践环节教学

    结合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时间安排,开发一套适用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课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认知会计循环与核算程序,通过设置二十笔左右的简单会计业务,结合仿真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应用,涵盖会计循环的基本环节。第二,结合非会计专业介绍相关专业的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以及各岗位的工作要求。第三,熟悉会计凭证、账簿的内容与作用;第四,理解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就前三个方面而言,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同步完成,从而节约时间。第四个方面则可根据前三个方面的成果在课堂上集中训练。此外,可让部分兴趣浓厚、专业基础扎实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参观校外会计实习基地,现场观摩不同会计岗位人员的财务工作、聆听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会计信息的流转和使用。

    (六)创新考核方式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创新考核方式并不意味着放松考核,严格的考核是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原理》教学质量的保障。创新考核方式应体现在考核内容与形式和会计专业学生有所区别,不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死记硬背”方面,而是要充分重视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考核会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考核方式可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分析和评价作为依据,突出考核学生的方法和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X

    参考文献:

    1.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2.刘桂君.对我国会计教育理念和会计教育方法的思考[J].齐鲁论坛,2008,(6).

    3.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

    4.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与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

    相关热词搜索: 会计专业 课程教学 原理 思考 会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