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市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时间:2020-08-12 17:02: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讲话精神,抢抓“科创中国”建设机遇,切实推动我市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服务企业复工达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壮大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科创银川”品牌,按照《中国科协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要求,现就银川市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借助“科创中国”平台,以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契机,以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增加产业创新有效供给为核心,以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补齐产业短板为目标,按照“五个一”思路(聚焦一个产业方向、引进一个全国学会、联合一个科研院所、打造一个创新生态、培育一个产业集群),着力实施“科创中国”银川融通、数字经济赋能、新基建加速布局、产业技术创新、“科创银川”科技服务、引才引智、创新载体建设“七大”行动,实现“四链”协同(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产业“四化”发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助推银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中国科协相关部署,充分利用“科普中国”、“科创中国”的优势资源和平台,综合银川市科技、经济、产业等要素,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葡萄酒等重点产业,积极争取“科创中国”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在我市的建设和布局,与全国学会及各类创新主体,共建协同创新组织,努力把创新要素引向银川、引向基层、引向企业,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有效汇集和利用,在助推银川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实效,探索形成科创服务全局的新路径,拓展银川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到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加到160家和600家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突破30%,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家以上。

    ——数字赋能水平全面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2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新台阶,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初步形成以“基础领先、应用普及、融合创新、产业集聚、精细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数字经济银川创新发展新格局。

    ——科研院所稳步增加。到2022年,有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比重提高到50%以上,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增加到150家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提高到70%左右,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和gdp比重分别达到70%、25%以上,开发区主导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全市数字经济总量跨越千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超过40%,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能力明显增强。

    ——科学素质大幅提升。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普中国”优质资源落地应用为重点,广泛调动各级成员单位和社会力量以“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探索服务模式,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科技服务,打造“智惠行动”服务品牌,开展各类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到2022年,银川市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以上,科学素质大幅提升。

    ——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探索柔性引才引智工作模式,到2022年,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3000名、优秀创新创业团队100个;
    组织实施“人才小高地”60个;
    实施银川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在重点产业、行业、骨干企业选拔培养国家级、自治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名,自治区级、市级优秀青年后备骨干人选1000名。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搭建引才平台、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环境等措施将各方面人才集聚,营造浓厚的创新环境氛围,助力银川高质量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科创中国”银川融通行动,打造创新资源集聚新高地

    1.推动“科创中国”融通平台应用。打通银川与“科创中国”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精准直接对接,快速引入外部创新资源,充分激活内生创新资源,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瞄准区域发展瓶颈、产业共性需求、行业技术短板,打通资源汇聚、服务精准、工作协同、数据集成的线上线下平台,力争到2022年,50%以上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协会利用“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开展供需对接。

    牵头单位:市科协、网信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2.构建“科创中国”银川融通机制。建立与中国科协联席会商制度,形成双向互动交流机制。商请中国科协为银川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两院院士候选人推荐设置“绿色通道”给予大力支持;
    在有关科技奖项评选时,对宁夏推荐的银川市人选或团队给予适当倾斜。借助中国科协的支持,依托“科创中国”和“东西部科技合作”,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工作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3.探索科技和金融结合新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和支持以发明专利为核心的混合抵质押融资模式,完善风险补偿和费用补助政策,力争到2022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达到2亿元;
    完成“京银天使投资基金”等天使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工作,补齐“天使投资”金融链短板;
    畅通“银川科技板”挂牌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直接融资总额达到1亿元以上。提高科技创新券服务实效,将使用范围扩大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等十一类,优化线上线下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到2022年年均兑现额度不低于100万元。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金融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4.开辟“科创中国”银川融通新路径。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为银川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送去资金“及时雨”。举办“创意创新在银川”、中国银川国际人才交流洽谈会等品牌活动,围绕银川“十大产业”和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方向,按照“覆盖范围更广阔、服务人才更精准、延揽项目更务实、推动发展更有效”的思路,举办凤凰汇·银川中关村周二路演吧活动、银川·创想联盟大会、智汇丝路·青年创客大赛、智创高新·四季路演活动、苏银合作·智领未来活动、先进技术融合创新成果路演活动等6个分项活动。充分利用“线上路演”“云论坛”等方式,开辟银川科技创新融通新路径,打造银川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人才高地。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各成员单位

    专栏一融通机制及科技金融结合重点项目

    1.联系融通机制。由银川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科协建立会商机制,每年召开一次会商会议,研究产业技术需求,推动相关重点事宜。由银川科协、市科技局对接中科协相关部委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每年举行不少于一次葡萄酒、材料等重点行业“专家银川行”活动。

    2.京银天使投资基金项目。进一步丰富“首都带首府”科技合作机制,与北京市科委、银川市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商,共同发起设立京银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北京市等东部发达省份落户我市的科技类、新型技术类项目。

    3.中小微企业科技风险补偿资金(简称“宁科贷”)项目。借助自治区“宁科贷”支持企业研发的放大作用,保障“宁科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补偿引导金融机构对轻资产、初创型科技企业贷款,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困难。

    (二)实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1.建立“工业大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数据价值,打造“工业大脑”,建立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挥系统”,构建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销售链地图,预判企业、园区、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技术爆发点、关键变革性技术等,以服务企业和需求精准化分析为目标,精准靶向施策,推动传统工业进入“算力”时代,助力银川抢占工业发展先机与发展制高点。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2.打造智慧(绿色)园区。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中关村双创园等平台互联网企业集聚和科技创新优势,开展试点示范,打造智慧(绿色)示范园区。建设集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一体的园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动企业生产运营、园区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打造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运行管理全面互联和产业链环环相扣的智能化园区。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网信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3.推进智能制造诊断。依托“科创中国”院士专家等平台资源,为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把脉会诊”,提出升级改造方案。联合具备较强整体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及成功经验的智能化设备和方案提供商,采取先改造后收益的方式,开展规上企业合同智能化管理项目和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4.加快工业设计发展。把发展工业设计作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手段。依托中科协,对接洛可可等知名设计公司庞大设计资源库,建立工业设计产学研平台,推进银川工业设计向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推动设计交流和行业互动、设计推广和产业对接、意识普及和氛围营造、设计载体与成果转化,开创设计创新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专栏二数字经济赋能重点项目

    1.“工业大脑”项目。建设企业大数据中心为全市规上企业提供定制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在线产业地图绘制服务,建立产业技术大数据中心,预判银川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2.智慧园区项目。“中建材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项目”、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研究院5g+智慧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等。

    3.“银川数据服务中心及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银川百度自动驾驶商用车测试暨商业运营项目。

    4.“银川数字装备研发基地项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轴小镇一期工程、轴承智造智能工厂解决方案项目、银川新松智能制造诊断项目。

    (三)实施新基建加速布局行动,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加快推动千兆光纤宽带建设。深化“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千兆城市,推动基础电信企业规模部署千兆光纤宽带,为高带宽应用场景提供基础网络保障。加快农村地区光纤宽带覆盖广度和深度,推动农村地区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速率基本达到城市同等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学校、医疗机构网络接入和带宽能力,普遍具备百兆接入能力。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应用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种技术,持续提升骨干网传输、交换和服务能力。

    牵头单位:市网信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各通信运营商

    2.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示范应用。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银川市关于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简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流程,加大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力度,加快5g网络建设,到2020年底全市建成5g基站3000个,力争在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率先实现市区和县域城区5g网络全覆盖。大力开展5g网络科普宣传,依法打击盗窃、破坏通信基础设施的违法行为。加快培育构建5g+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在医疗、教育、智能制造、农业、旅游、交通、电力、新闻传媒等领域率先开展5g试点应用和融合应用,打造一批5g远程会诊、5g全息教室、5g+vr实训平台、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电网等5g场景试验和应用示范标杆项目。

    牵头单位:市网信局

    责任单位:市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3.加快布局信息基础设施。抢抓国家新基建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智能化终端布局。

    牵头单位:市网信局、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专栏三新基建重点项目

    1.工业互联网项目。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通过引入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助当地工业企业梳理供应链协同管理、生产线智能优化、产成品供需对接等核心痛点,实现企业生产能效提升、产品优化迭代、产业链条延伸及生态链群建立,助力企业加快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目标。

    2.建设5g实验室。基于现有5g+技术泛连接、低延时、高带宽覆盖等特性,建设具有区域示范带动作用的5g智能实验室,利用分析检测中心设备及基础建设,加大在电力、医疗、媒体传播等领域推广应用。

    3.物联网项目。新材料创新设计云平台、分析检测共享云平台、智慧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陆海联运物流管理系统、中医互联网+远程诊疗技术研究及推广、无人智能停机坪平台建设等项目。

    4.打造城市级大数据中心集群。做好重点行业、大型企业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运营,加快推进中电科西部云基地、中建材西北区域大数据中心、物美数据中心等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运营,积极培育壮大大数据产业。

    (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行动,创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1.组织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依托“科创中国”平台和中科协资源,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征,紧扣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为我市制造业转型提供核心驱动力,推动存量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技术布局抢占产业先机,以量子通信、高纯石墨、智能农机为重点突破方向,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成果转移转化,率先突破小试及中试技术瓶颈,为我市“换道超车”提供支撑。到2022年,力争全市制造业企业累计实施科技创新项目超过60项。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2.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本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推动科技型服务业产业集聚,积极谋划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加快银川ibi育成中心、银川中关村科技创业园产业集聚,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牵头单位:市网信局、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3.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围绕石墨烯、单晶硅棒及切片、3d打印等领域关键技术,每年实施一批延链补链项目,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式发展。到2022年,力争建成3个左右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专栏四产业技术创新行动重点项目

    1.高精度主轴轴承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依托“一带一路及非字型”轴承制造工厂,建设深沟球轴承研磨、装配、检测智能化生产线,形成新增年产高精度低噪音轴承9.64亿套,推动我市主轴轴承生产水平、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高纯石墨的纯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通过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实现对石墨的精确提纯备关键技术突破,支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高纯石墨绿色制造中试装备的定制化研发,推动我市4n级石墨批量化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高性能石墨烯碳能润滑油脂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针对银川特色轴承产业及交通运输的重大需求,突破极端条件下润滑油脂的高性能服役关键技术和复配工艺难题,实现定制化石墨烯改性技术及工艺装备,提出高效耐高温强化减摩方案。

    4.城市智能化集中供热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项目。建成全国首家采用百万空冷机组供热、长距离、穿越黄河、大温差换热技术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向银川市区域供热总面积为3770.1万m2,转化国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使总体装备达到当今国内先进水平。

    (五)实施“科创银川”科技服务行动,激活创新创业新活力

    1.开展院士(专家)银川行活动。结合“千名专家进万企”行动,通过东西部科技合作、闽宁科技合作、苏银产业合作等,积极对接全国相关领域科技专家,开展院士(专家)银川行活动,聚焦银川数字经济、智慧城市、装备制造、新材料、葡萄酒等产业需求,组织院士(专家)来银川,广泛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人才培训、咨询论证、技术推广、成果评价等科技服务。

    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工作局、市科协、工信局、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2.搭建科技志愿服务平台。联合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统筹和搭建科技志愿服务平台,充分调动区市级学会资源、科技志愿者组织、“三长”及“托举人才”等积极性,多级联动、企会联合,分学科、多层次建立不少于20个科技专家(志愿者)服务团队,推广“科普中国”,创新科普信息化模式,“三员联动”开展网格化的科技服务,逐步形成区级专家(志愿者)、基层科技工作者、专业人士“三位一体”的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科协模式,做科技志愿服务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进一步挖掘和打造“科创中国”科技志愿服务的银川特色。

    牵头单位:团市委、市科协、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3.实施银川市中小学科普“三个一”工程建设。强化“首都首府”合作,推进科普信息化在中小学校的实施,探索推动教育功能向国际化延伸的制度机制,实施银川市中小学科普“三个一”工程建设,每个试点学校建成一间科普教室,培养和造就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普教师人才队伍,配备一套科普教育教材,依托军博园五大展馆,开展科普教育,引领全市中小学科普教学质量提升、推进科普教育均衡发展。到2022年,在全市有条件的中小学建成60个智慧科普基地,60间以上智慧教室,培养智慧科普辅导员队伍300人左右,配置科普教育电子教材60套以上。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教育局、科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4.以“三长”延伸科技服务。推进“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进入基层科协领导班子,接长工作手臂,延伸服务链条,通过“三长”引领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助力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三长”工作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充分发挥以“三长”为代表的“关键人物”在各级科协组织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助力“科创银川”科技服务行动。

    牵头单位:市科协、教育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

    专栏五科技服务行动重点活动

    1.成立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不少于20个,每年举办院士(专家)银川行活动1次,至少深入30家重点企业,广泛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人才培训、咨询论证、技术推广、成果评价等科技服务。

    2.每年组织各类科技志愿团队,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学校、机关等不低于10次,围绕重点行业技术需求,设计志愿服务项目不低于10个,注册科技志愿者2000人;
    创新科技志服务内容和方式,科技志愿服务时长达到5000小时/年。

    3.结合“千名专家进万企”深化年活动,通过试点工作,积极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组织体系建设,推动组建科技经济融合类学会组织3个左右、科技经济融合型研究院5个左右、科技经济融合型联合体10个左右、产业创新服务中心20个左右、企业创新服务驿站30个左右。

    (六)实施引才引智行动,提供产业发展新支撑

    1.集聚海外智力创新创业。建立中国科协“科普惠民示范城市”,以实体基地为平台、以专业团队为主体、以海外站点为支撑、以中阿博览会等重大会议为载体,推动海外人才引进、项目对接和技术转移转化。依托银川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海外科技网络,新建一批海智工作站,共建一批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海外技术合作平台,将创新触角向全球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延伸。举办海智专家助力建功活动,支持银川企业与海外创新团队共建技术创新联盟,持续举办“创新青春在银川更闪亮”故事会。

    牵头单位:市委统战部、市科协、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2.搭建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嫁接通道。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切实发挥好我市“飞地育成+离岸孵化”模式推动成果转化的“空中走廊”作用,积极引进外地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团队,服务我市产业升级和成果落地转化,实现换道超车。进一步完善我市离岸孵化和飞地科研育成平台国际国内布局,到2022年,在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深圳、哈尔滨等地建设5个离岸孵化器,在俄罗斯、乌克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2个以上海外飞地平台,形成我市国际国内“连锁孵化”的新模式。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3.开展“科创中国”科技决策咨询。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相关职能部门、一流学会、高校、企业、园区为主体,邀请相关的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共同组建沿黄都市圈创新联盟,重点开展交流合作、成果转化、咨询服务、人才推介等活动。同时,聚焦银川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对标国际,开展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研究,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局、工信局、科技局、科协,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4.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科研院所、互联网平台等,发展壮大一批“双创”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培育和巩固提升一批“双创”示范基地,着力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微型企业和优势项目,推动有条件的基地提升为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创业创新基地。到2022年,建设“双创”基地10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创业孵化基地10家。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5.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领、人才小高地建设、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双创人才培养、技能人才培养等五大人才工程,围绕互联网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葡萄酒等产业,重点抓好急需紧缺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培育工作,精准建设好“人才小高地”,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做好创新型大学生宜居工程政策申报兑现工作,支持返乡人才创新创业,为银川市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各成员单位

    专栏六引才引智行动重点项目

    1.每年举办海智专家助力建功活动不少于1次,新建海智工作站5个,共建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海外技术合作平台5个。

    2.银川国际飞地育成平台项目。依托“飞地育成+离岸孵化”机制优势,紧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探索科技成果海外研发孵化、国内转移转化的新模式,在俄罗斯、乌克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海外飞地平台,打造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合作体系,推动我市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培育国际科技创新竞争合作新优势。

    3.银川飞地创新平台“连锁孵化”项目。与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合作,在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深圳、哈尔滨等国内创新要素源丰富、创新链条完整的城市,继续布局5-10个离岸孵化器,加快打造“飞地育成+离岸孵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形成银川飞地创新平台“连锁孵化”新模式。

    4.高纯石墨重点实验室项目。与中科院过程所共建高纯石墨重点实验室,重点解决4n级及以上高纯石墨提纯工艺难题,研制高纯石墨提纯设备,推动我市率先突破高纯石墨生产技术瓶颈,实现高纯石墨稳定量产。

    5.量子通信工程创新中心项目。以电科院专利技术和研究力量为牵引,建立银川建立量子产研工程中心和建立量子网络设备中试线和系统应用示范基地,抢占未来量子技术制高点,加速量子产业在西部转化。

    (七)实施“科创中国”创新枢纽载体建设行动,打造创新发展新平台

    1.持续推进科技园区建设。继续落实好“354工程”,加大科技园区建设任务中各项指标考核力度,推动经开区、高新区等沿黄科技创新核心区创新发展,全面发挥科技园区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依托银川高新区“一区多园”重构发展优势,推动中关村双创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等产业区块创新发展,力争2022年银川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上升3-5名。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2.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建”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前沿技术加快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银川产业研究院组建高纯石墨、智能农机、量子通信等新型研发机构,广泛集聚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的高技术项目和产业落地新机制,为实现“换道超车”提供支撑。到2022年,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组建2-3个新型研发机构,引进3-5个国内顶尖技术创新团队,建设1-2个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3.加快创新主体能力提升。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持续落实《自治区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开展市级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完善我市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强化对科技型企业创新扶持,落实科技型企业认定奖励,开展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奖励工作。到2022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家以上。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

    专栏七创新枢纽载体建设行动重点项目

    1.东西部科技园区结对共建项目。抢抓“东西部科技合作”机遇,深化“首都带首府”科技合作机制,加强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推进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建设,加速中关村创新资源向银川汇聚;
    深化与苏州市科技合作,持续强化苏银产业园建设,利用苏滁产业园创新发展模式优势,加快打造东西部协同示范区。

    2.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项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为契机,利用3年的建设期,在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专利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

    3.智能终端核心部件制造基地项目。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终端产业园,围绕智能终端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强化要素保障、过程服务及平台支撑,重点引进和培育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力争2022年项目实现年产值3亿元。

    4.银川科技服务业产业园项目。金凤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建设科技服务业产业园,搭建银川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加快引进高端特色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强化对入驻科技服务机构的孵化培育,5年内为全市引进培育专业化科技服务业机构180家,初步建成科技服务机构集群。

    四、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

    (一)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5月)。面向各县(市)区科协、学会、企业科协、园区科协、高校科协,各县(市)区发改、工信、科技部门、各园区、各企业广泛征集科技需求,研究确定试点单位、重点服务区域和重点服务企业,召开动员部署会。

    2.试点推进阶段(2020年6-9月)。完成组织体系总体设计,明确各级组织、试点单位目标、主体、任务及机制,稳步推进目标任务。

    3.阶段性总结阶段(2020年9-12月)。召开银川市服务科技经济融合试点工作研讨会,总结阶段性工作,交流经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4.试点深化阶段(2021年1-12月)。组建一批科技经济融合联合体、区域创新联盟、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和企业创新服务驿站,打造一批实现资源聚汇、要素聚集、生态聚合,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科技经济融合类组织。

    5.全面总结阶段(2022年)。总结典型案例,交流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二)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人才局、金融局、科协、经开区、各园区及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工信局及科协负责日常工作(详见附件)。市工信局具体负责实施方案制定,牵头组织实施;
    市科协具体负责协调,与中国科协、全国有关学会对接开展服务。

    2.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对接国家及自治区相关工作部署,强化“四争”工作,充分发挥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作用,市财政安排相应财政资金,整合资源,全力保障“科创中国”重点任务实施。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引导产业基金,引入金融、创投等机构,探索建立企业创新融资模式,逐步引导社会资源系统化、持续化服务科技经济融合。

    3.强化协同服务。各相关单位要按照中国科协要求,将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的优质资源整体引入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之中。工信部门要积极组织园区、企业认真开展需求摸底,为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强化氛围营造。各县(市)区、各园区、各相关单位要通过电视、报刊、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及时总结宣传试点成果,努力营造“科创中国”试点工作的浓厚氛围。

    5.强化工作落实。各县(市)区、各园区、各相关单位要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各相关单位要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健全依靠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推开打下坚实基础。

    附件:银川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相关热词搜索: 实施方案 中国 试点 建设 城市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