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傣族水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保护

    时间:2020-10-27 08:03: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水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水向来被视为最纯净的物质,尤其对于傣族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作用和意义,因而泼水节被傣族人视为最盛大的节日。然而近年来傣族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了解水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既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

    关键词:傣族;水文化;传承;发展

    一、傣族水文化的历史渊源

    班固《汉书·地理志》云:“自交趾至会稽山阴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意思是越人分布广泛,支系繁多,因而称之为“百越”。据史书中记载,百越人主要居住在平原低地或是靠近江河湖海的地区,而“沿海岸河流而居”是百越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百越各部的迁徙活动也大多沿河进行,正是因为如此,百越文化与水密不可分。而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这些丰富遗存,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另外,习水扁舟、干栏住居、龙蛇崇拜、喜吃水产等百越人的习俗都与水密不可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百越人与当今傣族有着渊源上的关系,而上述百越人的文化特征则完好地保存于现在的傣族文化中,成为傣族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傣族水文化的特点

    水文化是存在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中的与水有关的文化,它包括人们对水的认识和感受、关于水的观念,管理水的方式、社会规范、法律,对待水的社会行为、治理水和改造水环境的文化结果等,通过宗教、文学艺术、制度、社会行为、物质建设等方面得以表达,这是一种彰显人水和谐关系的文化。而傣族水文化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水文化的特点。

    傣族人对于水始终怀揣一颗崇敬之心,他们“敬水、爱水”,视水为最纯净的物质。在公元十三世纪后,傣族信仰了佛教,由于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在佛教活动中,把水当作圣物,在佛寺里,我们能看到傣族每天都把洁净的水当作祭品来供奉,人们在念经时也要一边念一边用一个小壶滴水,重大的佛教祭祀活动中,最后的仪式是滴水仪式。因此受佛教影响,傣族人也开始了对这种祭祀文化的传承。在傣历新年期间,最重要的庆祝活动被称为“浴佛”,人们用清水给佛像沐浴。在此期间,人們用清水彼此泼洒,以表达相互间的祝福。因而傣历的新年也被其它民族形象地称为“泼水节”。

    傣族人与水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密不可分。傣族人与百越人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而“沿河而居”是百越人的一个主要特点,由于战争频发、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百越人不断迁徙,而他们的迁徙大都是“沿河而行”以便于寻找肥沃的土壤。有关傣族的历史传说中也曾提到傣族人在寻找肥沃土地时,往往沿河而行,这种迁徙的过程对傣族人的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傣族人对水的使用有其独特的一面。傣族的每个村寨通常都有一至两口专作取用饮水的井,尽管现在已经建立了自来水系统,但大多数人仍习惯于从井中取水,因为他们相信,从大自然获取的水必然是最纯净的水。傣族人比居住在其周围的其他民族更喜欢沐浴。通常情况下,他们每天都会洗一次澡,有些人甚至一天洗上两到三次,这就是傣族人被称为“水傣”的主要原因。傣族的新年也被称为“水节”,或者被其他民族称作“泼水节”。在新年这一天人们彼此都会用橄榄枝沾水洒向对方,借以表达相互间的祝福。

    据历史资料记载,种植稻米是傣族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部分,直至今天傣族部分地区仍种植水稻,水稻的种植离不开水,稻作农业的灌溉体系是由多条自然河流及其支流所构成的,同时还包括一些人工沟渠。每年春天村民都会对水渠进行修缮,在修缮工程结束后会有一个祭祀水神的仪式并检查水渠的修缮情况,借以表达对水神的崇敬、感激之情。

    三、傣族水文化的变迁

    水文化在傣族地区存续上千年以上,对傣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俗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经济的发展,这种影响在逐渐被打破。自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傣族地区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也随之开始,改革废除了原有的封建地主经济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傣族地区建立了一套与全国相一致的新的政治体系。从新中国建立时起,傣族社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均顺应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现代工业、灌溉系统等也在当地发展起来,为顺应国家改革而实行的全国性政策以及体制对傣族的环境与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森林被誉为是地球之肺,在傣族地区更是其水环境的根基,这些地区的水源自于森林,良好的森林环境以及数量可观的覆盖率犹如天然的水库,森林的变化直接影响水的供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傣族居住区森林的变化对水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58年,中国掀起了遍及全国的“大跃进”运动,傣族地区也积极地进行“跃进”活动,在“大跃进”时期,当地居民砍伐大片的森林以种植农作物与经济作物,使当地保护了多年的山与种植多年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西双版纳地区,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占到了该地区的70%,而到了80年代则迅速下减到30%。“大跃进”运动只是造成傣族地区森林毁坏的其中一个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地人口迁徙到开发边疆地区的行动是造成傣族地区森林破坏的第二个原因。在这一时期有超过10万的人口迁徙到了傣族地区。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实现经济的目的,这一地区的森里遭到了大面积的砍伐。随着大量人口的迁入,给傣族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名扬中外的普洱茶生产迅速发展,西双版纳地区种植橡胶树取得成功,尤其是在平坝地区森林更是被随之而来的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所取代。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森林,甚至是靠近村寨的水源林都遭到了破坏与砍伐,在这种情况下傣族地区成为了仅次于河南省的全国第二大橡胶种植地。虽然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是当地政府和人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收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反观这种发展与效益背后的代价却是巨大的,这种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经济的发展确实很快,但是生态环境的修复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适应农业的发展改进灌溉体系,在傣族地区兴建了许多水库。水库的兴建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不得不砍伐森林。实践表明当水库修建好以后,库区周围所有森林植被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水源也日益枯竭;人们为了解决用水的问题,又不得不修建更多的水库,因而造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傣族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森林遭到破坏,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的变化。在过去,傣族地区居民的农业灌溉及日常用水主要是依靠丰富的森林植被提供。而在近几年,人们不得不更多地依靠人工取水工程获取水源,作为国家发展少数地区建设而言,它们既是国家经济计划的安排,同时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水库的修建、经济物的种植发展计划都使当地居民获益。但在发展经济时期,人们却忽略了环境问题,甚至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也是如此,在项目建设中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远远不够,很多地区水源遭到严重污染都是当地工业生产造成的。

    四、傣族水文化的破坏带来的问题

    (一)关于水资源的问题日渐凸显

    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后果,也让人们级逐渐意识到了水文化保护的重要性。首先是水资源短缺,近几年,由于大片林木的砍伐,水土严重流失,许多河流都已干涸,加之云南地理气候的影响,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侵袭,许多傣族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活用水短缺、农作物颗粒无收、工厂不得不停业,这些由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后果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其次是水污染,伴随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化生产的工厂兴起,在给当地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水污染,废水废物的肆意排放,污染了河流也给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二)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已日益严峻

    保护水资源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当前傣族地区面临的水资源的短缺及污染等问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水资源,保护水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

    五、傣族水文化的保护措施

    水来源于自然,对自然的保护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水资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傣族地区橡胶业的发展,对森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水土大量流失,也成为导致水资源短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加大林木保护力度,大量种植林木,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对于肆意砍伐林木的行为,也应加大惩罚力度,保护林木,以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对于日渐兴起的工业生产,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于有污染性的生产企业,存在向河流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的现象,相关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所有污水经过处理合格后再進行排放,有关部门经常对各企业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从源头遏制污水的产生,才能有效地减少污水排放,使河流变得更加清澈。

    傣族水文化是历经千百年的传承而来,傣族人对水始终怀有一颗“崇敬”之心,正是由于这种“崇敬”之心,古代人在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对水的尊重和保护。不仅如此,由于水来源于自然,人们对于自然的恩赐也是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而现代人恰恰缺少这种对水对自然的“崇敬、敬畏”之心,人们毫无节制地砍伐林木,破坏森林,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全然不顾对自然的保护。淡水资源的急剧减少和水资源的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日渐凸显,关注自然和水资源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人们对水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更何况是对水文化的传承。因此,大力宣传水文化,使更多人了解水文化,让水文化的内涵深入人心,才能将水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人们对水怀有一种崇敬之情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水及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对水文化的传播不仅可以在学校开设水文化研究的相关课程,还可以拍摄有关水文化的纪录片,通过地方电视台播出,扩大水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水文化和它的精神内涵。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第53条规定,自治州的自治机关保护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文化产业。自治州的自治机关挖掘、收集、整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加强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的研究。编纂地方史志。第67条第三款规定,“泼水节”全州放假3天。自治州内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应当受到尊重。其他地区也都制定相关法律,在各个方面规定了对傣族地区各种文化的保护。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各级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了对文化的保护。但是,仅仅制定法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了解法律法规,因此,作好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宣传工作都至关重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才能更好地遵守法律。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相关媒介进行宣传,也可以在学校等开设普法讲座,让所有人都参与到相关法律学习中,了解水文化及其重要性,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水文化的队伍中。

    水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它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它的精神内涵影响着我们。作为水文化的受益者,我们不仅仅要考虑自己的发展,更要重视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傣族地区的水文化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进行自我反思,在如今这个水资源稀缺的时代,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水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让更多人了解水文化,倡导大家把传统水文化融入到生活中,提高“爱水、节水”意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尽管传统的水文化中的部分内容已经消失,但是我们可以在利用传统水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水资源的现状,形成适应新时代的全新的水文化,既发展了水文化,让水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人心,同时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水文化不仅仅是傣族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所有民族都应学习和倡导的一种文化。水文化的重要价值在于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和保护水资源,这也是我们不应忽视水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的原因之所在。只有从思想深处对水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促使人们珍惜水资源。水文化的价值不仅是对于傣族地区,其对其他地区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晓云.傣族的水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M].思想战线思想战线杂志社,2005.

    [2] 艾红菊.傣族水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 2004.

    [3] 郭家骥.西双版纳傣族的水文化传统与变迁——景洪市勐罕镇远村案例研究[J].民族研究,2006(03).

    基金项目:文章为“论傣族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201508170。

    作者简介:刘爽,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傣族 水文 保护 发展 历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