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地方性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之比较

    时间:2021-02-08 08:05: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课程的比较,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实践课程环节这四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有若干启示。

    [关键词]本科院校;重点大学;财务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5918(2010)05-006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0.05.035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最大受害者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我国经济深受其影响。我国此次金融危机实际上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的危机, 也就是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在这种生存压力下,各个企业越发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以安全度过寒冬。[1]在我国大多数财务管理毕业生都是由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的,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够理性,自身定位不准,课程体系无特色,导致其所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与我们的市场需求脱节。如何培养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人才,是我们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想培养合格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只有依赖于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的课程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借鉴我国重点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学校的专业水平和学术研究成果,笔者选取了在全国排名第一的S重点大学和典型的地方性本科院校H学院。

    S大学

    公共基础课模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军事理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

    通识教育模块:全校通识课程(大学语文、跨学科基本课程组、生命科学导论);学院通识课程(学科入门指导、中国管理思想史、科学方法论)。

    专业通修课:管理学、会计学、微积分学(C类)、线性代数A、经济法、概率与统计A、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及其应用(C类)。

    专业课:财务管理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金融、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证券投资学、中级财务管理、风险投资管、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等。

    实践环节:毕业论文、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大三第二学期)。

    H学院

    公共基础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管)、大学英语、微积分1、2 ,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IT)、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程序设计基础。

    全校选修课:分人文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艺术、语言、后续英语、体育等六大类课程。

    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经济法等。

    专业课:理财学基础、中级理财学、高级理财学、中级会计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计算机财务管理、高级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等。

    实践环节:军政训练课、社会实践课、专业实践课:教学实习、实验课、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对这两所学校课程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两者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安排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异同。

    (以上资料来源于S大学及H学院网站)

    二、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思路之差异

    (一)是否与会计学科体系分野

    从实务方面看,财务管理作为对资金运动的管理, 并不能履行管理的全部职能, 而仅仅是其中的直接管理职能, 具体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五项职能,而核算、分析和预测等间接管理职能则是会计管理的职责范围。再者从学科体系来看, 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虽然都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但财务管理学是研究资金直接管理的规律的学科,具体是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以引导和调节资金运动的流向和流量; 而会计学则是研究企业资金间接管理的规律的学科, 即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分析和预测, 以准确和及时地提供资金运动的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因此, 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是相互区别,各成体系的。只有明确了这一基本点,财务管理专业才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和可能,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才能完整地建立起来,与会计学的关系才能理顺。[2]S大学从2003年开始按工商管理类统一招生,学生在一、二年级统一上课,三年级后才分成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三个专业,把财务管理专业纳入工商管理类,符合了财务管理本质的管理特征。而H学院则把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会计学院的一个专业,与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划分不够清晰。

    (二)人才培养目标之差异

    H学院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的财务管理实践规律,拥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熟悉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掌握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能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跨国公司)的资金筹措、投放、运营和分配,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分析,设计资产重组和兼并方案,从事财经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教学与科研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资料来源于H学院网站)

    S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财务、金融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商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资料来源于S大学网站)

    从两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性院校H大的财务管理人才定位过于狭窄,培养的只是财务管理的人才,不利于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而S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利于毕业生之后的职业拓展,毕业生不会只能局限于财务管理专业,有其他的专业方向可以选择。

    三、课程比较分析

    在课程设置上,由于专业性质的相同性,两所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相同之处。但两所学校所持教育理念、客观观环境的不同,导致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较大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两所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安排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公共基础课

    两校公共基础课相同之处在于都很重视英语学习,两所大学都要求英语最低要修到大学英语四级。差异在于数学的安排,S大学把数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相对于公共基础课的定位,S大学更有利于根据财务管理的学科特色,开设相应难度的数学课程。基于这种设置,S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占总学分的25%左右,小于H学院的38%。

    (二)全校选修课

    在全校选修课这一模块H学院相应的全校选修课程涉及内容很广泛,但是选修课的设置关键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数量很多,结果是,学生选择的时候可能只选择那些比较容易修的课程,使选修课流于形式。S大学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原则,打通专业壁垒,拓宽口径,使学生既有较系统、扎实的工商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在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渗透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除了学校安排的通识教育课程12学分外,增加了三门院系通识课程,计5学分,安排在第一学年。在全校通识课模块中,S大学设置了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一些跨学科的课程组,尤其是自然科学导论的设置,更是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从未设置的。此外设置了院系通识课的设置,更有利于针对学生的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

    (三)专业基础课

    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方面,H学院设置为专业必修和选修两类,S大学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特色,设置为学科通修课,专业方向选修(基础课程选修以及专业课程选修均包括在内)。在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设置上,除上述数学课程的设置外,其他科目比较一致,比例也相当。在专业基础课的选修课程方面,H学院的课程设置数量上较少,学生的选择范围有限,且大多偏重于理论。S大学则整合整个学科资源,开设50余种选修课程,且重视重视实务性的课程。

    (四)专业课

    1.在专业课的设置上,S大学和H学院,专业必修课的设置比例相当,科目大概一致,这说明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有着公认的课程设置。但是这也说明我国的课程设置不够细化,特别是对于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应该立足于服务地方的理念,开设相应的理财学方向,如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或是农业企业等。

    2.在专业选修课这一部分,H学院的比例为7%,而S大学的专业科的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比例持平,为18%,远远超过H学院,专业口径较宽,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有广泛的选择自由。S大学提供了5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使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适应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毕业后的出路。而对于H学院的学生除在该专业发展外,就很少有机会在专业之外再选修自己喜爱的系科课程,影响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潜力的进一步挖掘,造成了择业面狭窄。

    (五)社会实践课程

    S大学的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短学期,类似于三明治的学习形式,前面第一第二学年的理论学习,然后把理论用于实践的生产实习,接着在第四学年又有理论学习,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更好的理解。这份实习经验对毕业后找工作也是莫大的帮助。H学院的实习放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毕业实习自第三周至第十一周。在这一学期,学校大多已经结束所有课程的学习,学生又忙于找工作,所以可能有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实习。

    四、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我们清楚地认识了我国地方性本科院与校重点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存在的差异。因此,我们应借鉴我国一流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把财务管理专业从会计系中分离,纳入管理类学科,不要把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划清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界限,两者培养目标要区别开来,财务管理培养的是具备宽厚基础的工商管理类人才,而不是会计,或者狭隘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在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上,要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开设其所需要的基础课,比如适合难度的数学课程。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不能一味追求数量,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学到有用的知识,避免选修课形同虚设。因此,要开设注重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的全校选课程,如:自然科学课程;以及有着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

    (三)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压缩专业课程中必修课的科目数量,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自由选择的课程,扩大专业口径,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从而拓宽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把握经济动向,掌握最新资料,注视热点问题。学校一方面要开设大量涉及“国际”的课程,使培养的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国际性眼光;另一方面还要增加区域研究方面的课程,使地方性院校更好的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

    (四)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实施三明治的模式,选择在大三学年进行生产实习,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能力的提高,扫除找工作时无工作经验的障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