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主题阅读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途径

    时间:2021-02-24 08:01: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读书少、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只有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积少成多,量变达到质变,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从而建设高效课堂。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以主题为主线,拓展学习资源,变只教教材为大量的主题阅读;以读代讲,形成以阅读实践为主的自主学习;诵读经典,用人类和民族最好的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途径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读书少、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首先,阅读量不大,一是课内阅读量少,北师大版教材编排虽然以主题为主,但字数不算多,共计217万多字。二是课外阅读量也少,农村学生除了教科书和学校藏书外,家庭藏书比较少,有的家庭甚至没有。其次,阅读时间不多。在农村,教师身兼几门功课的同时还要做学校的许多其他工作,还要时常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少有时间去认真备课、钻研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多、分析多、照本宣科的多,不讲不放心,一讲就占用课堂上的大量时间。小学生在校时间只有6小时,各门功课和活动占得满满的,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学校如此,家庭阅读现状更不容乐观。农村的家长对学生的阅读不够重要,大多数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就是读闲书,往往看到的是眼前利益,也就是今天你学会了几个字,算对了几道题。因此,这种现状很难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学段目标中提出的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课外阅读目標,很难实现高效课堂建设。

    通过学习李希贵“语文主题学习”、刘宪华“主题阅读”和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等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主题阅读就可以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目标。通过主题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实现课内指导、课外补充,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大语文学习,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

    一、以主题为主线,拓展学习资源,变教教材为大量的主题

    阅读

    语文教学也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要想学好语文,只精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阅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有利于我们进行大量阅读,有利于开展以主题为主的阅读教学。我们定西市安定区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此教材就是按单元主题编写的,如果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线,围绕单元主题选几十篇相关、相近、相似、连续甚至相反的文章,在课内、课外拓展阅读,并且长期坚持,就会实现“量变到质变”,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

    目前有好几套读本适合北师大教材开展主题阅读。农村学校条件比不上城里,教师又忙于各类课程,不能只专心于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直接应用这些成果。例如,刘宪华主编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钱理群主编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和《新语文读本》。这些读本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并且都以单元为主,每个单元选编了感动、感恩、博爱、敬畏、品位、睿智、和谐、宽容、生命、自然等文章。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主,以这些读本为辅,课内形成主线,课外有益补充,开展大单元教学,那么,老师不光在“教教材”,更是在“整合课程资源”;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学文化”。如教学《师恩难忘》(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时,可以把《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中的《怀念佩弦老师》《温和的刘先生》《怀李叔同先生》整合到课内,在精读《师恩难忘》后,让学生自由或者大声朗读这三篇文章,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对比,但不求甚解。再如,指导学生阅读《名家文学读本》。《名家文学读本》共10册,选编了鲁迅、老舍、叶圣陶、冰心等10位名家的经典作品。农村学校各年级学生10名左右,每个班可以配备1套,做到人手1册。可以从四年级开始阅读,一月或者两月一个读本,三年读完。通过这样不带任何条件的阅读,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能力,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走近大师,与思想和文化的巨人进行对话和交流,使学生在生命发展的起点上,占据一个精神的高地”。(钱理群)

    二、以读代讲,形成以阅读实践为主的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于永正在《主题阅读·三人行》中谈到:“语文能力不是学生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书读出来的。老师讲得再好,也不如课文好,也不如作家写得好。”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而学生是被动的,听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疲乏。一节课教师的讲占据大多数时间,学生通过听接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形成的能力更是有限,往往适得其反,因教师的讲而厌烦语文学科。学生读的时候,有多种感官在参与,大脑在不停地运转,学生是主人。从心理和生理角度来说,读的效果比听的效果好得多。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与其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不如让学生好好地阅读文本。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应体现在学生自己的阅读过程中,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学生只有在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倡导读,不反对教师讲,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讲呢?在学生不明时、体验不深时、解读有误时、探究卡壳时讲,讲时语言要精练、准备、准确,一节课最多10分钟。

    以读代讲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当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生活中占据主要位置时,学生会形成阅读习惯,形成语文能力,形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诵读经典,用人类和民族最好的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诗是可以直抵心灵的,儿童感受诗如同听音乐。”培养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应该从读诗开始。“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了几千年,积淀了中国人的优秀精神、美好品德和审美情趣。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160篇(段),还推荐了120篇。

    如何落实呢?每天诵读20到30分钟,利用早读、课间、课前,分几个时段背诵,回家后读一读。周六、周日写一写。一周一复习。背诵“不求甚解”,重积累,重感悟。每天安排一节阅读课,课上不准老师讲、辅导作业,让学生自主诵读。主要诵读诗歌、童谣、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时可以分组,可以设置竞赛。教材以安定区教育体育局编写的《国学经典诗文选读》和刘宪华主编的《经典诵读》为主。《国学经典诗文选读》共1册,《经典诵读》一个年级1册。一、二年级读《三字经》,三年级读《弟子规》,四年级读《朱子家训》《诫子书》,五年级选读《论语》《孟子》《大学》,六年级读《中庸》《庄子》《老子》。《经典诵读》可以结合单元教学进行诵读。诵读坚持的原则是循序渐进、化整为零、诵读为本、不求甚解、重在积累。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主题阅读,开展大单元教学法,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建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宪华.主题阅读三人行[M].开明出版社,2010-03.

    [2]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漓江出版社,2012.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1023)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高效 小学语文 课堂 途径 主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