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从童心说谈周作人的人性自由观

    时间:2021-02-24 08:01: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童心说”是由明末李贽提出的,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文化意识觉醒有关。当然,亦与明中叶以来的心学兴起密不可分。童心说在当时及后世产生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周作人亦深受此思想之浸润。“童心说”与周氏的人性自由观颇有英雄主见相似之妙。童心说与周氏的人性自由观互为表证,一脉相承,文章将会予以论述。他一生牵怀人性的自由解放,而其最重要的路径便是人性的复归,返回童年的自由自在自然至纯至真至性。他更是站在人类的高度呼吁宣扬,只为一个人的社会的到来。

    关键词:周作人;人性自由观;童心说

    童心说的产生背景

    自宋至有明一代,程朱理学已占统治地位,元以朱子之书作为科举之规程。朱熹提出“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1]对人的思想进一步禁锢,而明中叶后随着世俗经济的兴起繁荣,人们的生活物质极大丰富,各种物欲得以刺激,使人们对自身的关注意识渐为觉醒,程朱理学逐步成为人性解放的枷锁,于是乎对程朱理学的冲击的思想顺应社会的需要迅速兴起。明中叶,王阳明的心学应运而生把心作为第一性的本源的东西。王学在嘉靖至万历年间超越学术,而成为一种政治势力。王守仁后,泰州学派王艮将人皆可为圣人进一步发挥,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进一步肯定了正当的人性欲望,对程朱理学是不小的冲击城市的繁荣和民间世俗文化的兴盛,必然导致思想文化风俗的开放。可以说满足了人们不断膨胀的思想需求,“日常生活即道”“人人皆可为圣人”[1]曾一度在社会生活中风行。这一时代思潮某种程度上为童心说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童心说对周氏的影响

    而这股解放思潮在有清一代伴随着封建专制集权达到鼎盛而一度湮没,直到近代民族危机来临,知识分子从文化制度等深层方面反省民族危机的深层原因,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传统的封建思想及专制制度,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必然从历史中寻求理论上文化上的依据。一方面有识的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域外,还有一部接过传统的遗绪。作为近代知识分子中骁将,周作人将目光投向了晚明。至于周氏受日本学者的影响,大致还是以传统的这种思想作为根柢的。李贽及公安派对周作人的影响可谓尤甚。

    童心说的内涵及周作人的人性自由观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童心說》从李贽的童心说的文本阅读中不难发现其三个内涵:真,纯,自然。其认为人性尚真,一切需自然流露,而且初心纯粹毫无世俗污染。这当然有其反礼教的一面,然在此只是从其对人性自身的主张来阐发它于周的影响。

    周作人的思想是受到了李贽童心说影响的,这不仅表现其散文的艺术思想方面,更为深远的是影响到其关于人的思想的方面。即周作人的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自由。《论人的文学》而童心说这一思想恰好与周氏的人性的自由观一脉相承有暗合相契之妙。简言之,周氏的人性自由观有三内涵:一曰人性至真;二曰人性至纯;三曰人性自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周氏是童心说的接踵者。周氏以人性自由为武器,思考人生,站在时代的高度寻求一条絶不同于旧社会的出路,终身坚持孜孜不倦。

    文章将从周作人对于儿童文学的关注、与书为伴的精神生活与世俗为伴的艺术生活、妇女生活的关注、希腊神话的翻译四部分着手论证。

    一、幼年的儿童生活及早期儿童文学创作活动

    (一)幼年生活他的孩童性充分地得以培育健全

    在他的童年里充满了所有儿童的自然的好奇、天真、烂漫。这中既有自然的又有社会的,一一在他的心底烙下深印。这里以其对家乡童谣及当地的民俗的热爱为例,见出其他的儿童的心性的自由无虑和率真。““但有假诗文而无假诗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人争名,故不屑假。”周作人对这种观点非常赞成”[2]绍兴儿歌:“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娇娇。”《越谚》:清明前后,大备船筵鼓乐,男女儿孙尽室赴墓。近宗晚眷助祭罗拜,称谓上坟市。”周作人记忆,“扫墓归来日未迟,南门门外雨如丝。烧鹅吃罢闲无事,绕遍坟头数百狮。”“正是在对儿童生活中这些多彩的节日的忘不掉的记忆里,我们发现许多构成周作人思想要素的最初的萌芽,周作人的伦理之自然化的思想显然于此得到启发。”[2]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文学中的经典,可见童趣的魅力以及人们对儿童纯情乐趣的向往。而儿童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面前最大的创获便是自由心性的巨大发展。

    (二)周作人最初的翻译多是有关儿童教育的理论

    这一时期的儿童思想有二:一是顺应自然本性发展;二是尊重儿童的独立个性“盖儿童者大人之胚体,而非大人之缩形”。他在研究儿童文学中,认同日本黑田鹏信《游戏与教育》提出的观点,艺术起源于“游戏冲动”“即艺术制作之态度中,亦必多少含有游戏分子”。周作人早年留日回国后做的事情中很大一部分是搜集家乡的民歌的而且最早的征集和举办儿童有关的专题报告及资料。这可看出他对儿童的关注以及内心儿童似的性情。这是周作人留日归来,在家乡做的第一等的事。从异国归来的见闻打破了他的头脑中所有的童年于家乡的迷梦的幻想,日本的文明的惬意甚至理想的读书生活与国内破败萧条的现状对比,他的内心变得颓丧。然他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目光又转向了内心的园地——童年。他得为美好的向往做些有益的事。他的主要工作便是儿童歌谣收集。因为他认为儿童歌谣一方面是自然心性的流露,再者也最能见出当地方言的本色。

    (三)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返老还童

    大致说人老时,未免变得小孩气,显得憨痴,似乎人生一个循环。周作人的晚年儿童晚创作却不仅是人类对生命的一种本能的眷顾心理使然,最深刻还是童心未泯甚而愈烈。儿童戏作古诗词儿童杂诗72首应酬题画诗一百首“平生有所爱,妇人与小儿”。光从题目:新年、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就能看出多么富于生活气息。而从内容上我们更是看到他对过去孩童生活的怀念。他将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心趣清晰的展露出来,似乎他又回到了童年。如《晋惠帝》:“满野蛙声叫咯吱,累他郑重问官私。儿童自有天真处,莫道官家便是痴”,充分地倒出自己的愈老更痴。又如《陶渊明一》“陶公出语慈祥甚,责子成诗进一觞”;《杜子美一二》“杜陵野老有情痴”“痴儿痴女不去怀” 多么坦诚,率性。在周作人的晚年写作里他的几百首儿童戏作古诗词完全见得出孩童的天真淘气顽皮“可恶”的天性他在狱中聊以度日的便是回忆用笔墨拾起那逝去的光阴。

    二、以世俗为伴的艺术生活与以书为伴的精神生活

    在周作人的作品中及其论文中常可见“艺术人生”这样的字眼。他这样提倡的亦是这样坚持的。“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3]“不仅在艺术之创作,而欲以己之生活,造成艺术品也”。[3]然何谓“人生的艺术”。其大致是艺术的生活,抑或是将生活艺术化诗化。即全副身心的去体悟生活实现生活中诗一般的乐趣。在周作人的生活中他非常细致的用美的诗的眼光审视生活,发现生活背后的一点乐趣。他写过野菜、折扇、乌篷船、苍蝇无一不写得津津乐道。它有着广博的知识广阔的文化视野,但凡一件细小的生活俗物他也能从异于常人的视角写出新意来。而这些新意包含着锐利的批判、自我独特的见解甚或诙谐的戏谑,不一而足。他于淡淡的叙述中,将琐屑的真实的生活无论丑的如苍蝇,无论美的如初恋,无论真的如心情,无论假的如复辟都用自己的肺腑话表达出来。如此之细致,如此之真切,如此之深刻,它们的聚焦点就在于真、在于自由、在于自然性情之流露。“以个人为主人,表现情思而成艺术,即为其生活一部,。。。。。。这是人生艺术的要点,有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自己的园地》“艺术人生”的践行是为琐屑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和诗意的。接着谈周作人一生为什么都在书中生活。在日留学期间,他的读书是广泛而集中的。在专门的读书时期他迷恋着日本文化。他的日语、俄语、希腊语的精通都是在此时期达到的。可见他于书是极痴的。而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以至于还想学德语时,他的梦被兄长的催信带到现实中来。在他从日本回国后的日子,由于兄长照料家庭,他便可以埋头书堆徜徉书的乐园不问油盐酱醋,在不得肩负家室责任后,他犹能在孩子的啼哭声中专注于字里行间;在老虎桥监狱中,他依然将脑海里的回忆用几乎奇迹的方式写成几百首包括竹枝词在内的儿童诗歌。可见他确实是爱书的,爱精神的自由的海洋的。解放后为了生活计,他译书及写书的速度难以令人置信。除了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补缀及回忆有外在的需求胁迫,而艺术水准难以恭维外,其翻译之作(主要翻译希腊神话而言)算是对人生自由的又一践行和超脱。因而其性之真,其意之深,其思之精,在希腊这些人类童年回忆式的精神最纯粹的自由境界里可谓盐化于水,纯然无色,相融至谐。他将所有的精力用在了读书写书与书为伴的事情上,可见他是自觉地坚守的。当然,他的书似乎在最困厄最激烈的社会现实面前,使得他的心更加自由,更为激荡出自我精神清冽的涟漪。更加淡化了早年的勇士的锐气。然而这恐是更真实的周作人。他可以为了理想而读书,也可为了逃避现实而读书,还可以为了“苟且”生活而读书写书,但无论如何,他的为人的自由却不曾受到压抑和损害。他以一种人性并不总是光辉的方式践行人性的自由的。

    三、对妇女生活的关注

    于自由的人性的向往,周作人遂将笔触深入到封建伦理的病肌里。中国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女性沦为专制和夫权的牺牲品。“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从一而终、贞洁烈女,无一不剥夺女性作为人的根本自由属性。周作人站在女性的立场,从性道德解放出发,力求打破男性的主导局面,从而为女性获得人格独立人性解放发出强烈的呼吁。“中国新文学家很多,新文学家同时是思想家的只有周氏兄弟二人。同样,五四以来,乃至清末以来,宣传妇女解放的很多,其中真正有自己思想的,也只有知堂一人,或在加上一个聂绀弩。”[4]这在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具有先觉的目光和无比的勇气的。周作人主张的人的自由应是坚决的与封建传统相悖的、有着宽广的胸怀和平等的意识的、彻底的为了人的一切的自由的。

    四、对人类儿童天性的关注(希腊神话翻译)

    在周作人的晚年译作过程中,他尤为倾注心血的是关于希腊神话的翻译。神话是人类的童年期关于自然及社会的美好的想象。虽流露出人类对自然的某种畏惧和无知,但毕竟是真心的流淌,自由美好便是其最高的追求。为什么周将目光投向外域神话而非本土。大概与希腊神话更能见出人的自由的天性。相较而言,我们的神话更多一层忧患意识。无论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还是大禹治水等等。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在希腊神话中有为人类事业现身的普罗米修斯,有为友谊和荣誉而愤然而起的阿喀琉斯,有为财富和权位漂泊海上的奥德赛;有为一己私怨而怒抛掷金苹果的厄里斯,有杀父娶母的宙斯,不论是神还是人,他们的情感何其自然,何其自由。既有高尚更有自私、嫉妒、邪恶,充分的展示了人性的自由之光辉。周作人对古希腊神话的推崇以至于倾注心血翻译,正是他的人性自由的一种宣扬,坚持。一切为了人的解放,为了人的属性复原而做的努力。而神话也好民间故事也好民歌也好尤其是神话,人类儿童时代的心理都能以自

    然的想象,率真的性情,自由的追求真实的表现自我,倾吐内心真实感受。一句话,都表达了作为人的自我的天性,书写着人性的自由。而周作人对此总是乐不疲惫一如既往孜孜不倦的搜索创造。这正如他的起初从个人的童年开始一般,晚年他还孜孜不倦地专注于人类童年的追寻,这绝不能用逃避现实这样敷衍的解释来对这位一生向往人类自由,而又为人性自由不断努力的人的所作所为。他是彻底的纯粹的为着人性自由而生活一生的。他的自觉与不自觉地与政治隔离,却又为政治浸染的处境与挣扎,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最有勇气地守住信仰的写照。

    对儿童和妇女的事业的态度和努力是与其童心说有密切联系的。恐怕他认为儿童是最为纯粹无邪的。儿童的世界总是有了几分真情和野趣的。正是由于儿童的天真,才会对事物有了不同于成人的目光和意见。正是有时看似幼稚和可笑的举动,恰见出人的本性的本真面目,也能见出人性的最大自由。而妇女的解放无疑是人的解放的事业的部分,要追求人性自由在当时的中国必须使人性得以解放。“我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應得完全满足。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5]而当时的封建形态于妇女的残害尤深,故妇女的解放显得尤切。周作人能以平等的胸怀和勇气为妇女的解放呼吁,正见出知识分子正直的一面。这也恐是其对人性自由坚决之实践。妇女的解放最终体现出人性的解放。而妇女的自由正待于其性解放之实现。妇女的自由正与儿童之自由一样,是人性自由的重要一步。因此以童心说为基点最终实现全人的自由乃是周的宏愿。儿童的自由是人类共有的自由,是人人经历过的自由。此自由只是到了成人后便渐渐的为当时的社会所剥夺,所以最终自由之归还当以儿童般的自由为最高之目的。周作人无论早期对于儿童的关注、对妇女问题的思考还是晚年对孩提时期的追忆都是为了人性自由的。而晚年的对于希腊神话传说及他民族民间故事的倾注无一不是对人性自由的一种微弱争取。由此而知周作人的于儿童的关注是对于人性自由之关注。

    可见,童心说的实质即是人性的自由。周作人的独创在于由儿童至人性,再由儿童至人类最终而至于儿童这一条清晰的实现人的自由的探索和发现。他的为儿童为妇女而发声的道德伦理的改革,译神话民间故事民歌的文学中对人性的复归的探启,以及生活的艺术与书相伴的純文人生活无一不践行着他的为人的自由的信仰。

    参考文献:

    [1]冯天瑜,杨华,任放著.中国文化史[M].高等教育与出版社,2007.

    [2]钱理群.周作人传[M].华文出版社,2013.

    [3]张明高,范桥.周作人散文(第3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4]舒芜.哀妇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5]周作人.周作人文类编:第3册[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32 585.

    相关热词搜索: 童心 人性 周作人 自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