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蛇妻故事浅议

    时间:2021-03-26 08:00: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梳理了蛇妻故事的源流,对蛇妻故事的起源进行了论述,古人的图腾崇拜、物老成精的精魅观念等是蛇妻故事产生的原因。蛇妻故事由最初的蛇妖妻型变为民众喜闻乐道的蛇贤妻型有着深刻社会原因。社会风俗的开化、书生的幻想、女性意识的觉醒等原因使得蛇妻的形象在故事演变过程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关键词:蛇妻故事;原因;蛇贤妻

    1 蛇妻故事的源流

    蛇作怪祸害人的故事在陶潜《搜神后记》中就已经有记载,但白蛇化美女接近人间男子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代谷神子《博异志》中的《李黄》篇,梗概如下:富家子李黄,乘暇于长安东市遇一孀居之白衣女郎,绰约有绝代之色。李相随入宅,由白衣女郎之姨——青衣老女郎撮合,极尽欢爱,一住三日。李归家,即觉身重头旋,不得不卧床养息,而身子却在被底逐渐消尽,家人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其家人大为惊骇,令仆人前往去处查访,原来那是一座常有巨白蛇出没的荒园。

    作者还在《李黄》之后附了一则故事《李琯》,讲述另一位富家公子同一位由白蛇化成的素衣少女稍有接触,归家后即“脑裂而卒”。

    这一主题直至宋元时期的话本《西湖三塔记》仍然沿袭。这个故事与《白蛇传》十分接近。讲述的是南宋时期的男子奚宣赞在清明时节游西湖,帮助了一个迷途的小女孩儿得遇其母白衣妇人而与之同居。白衣妇人对之感到厌倦之后想要吃奚宣赞的心,幸得小女孩儿的帮助得以逃回家中。后来其叔父奚真人用法术将白衣妇人收服,并镇压在雷峰塔下。原来这个白衣妇人正是由白蛇变化来的。

    但是在白蛇化美女祸害人间男子这一主题之外还存在另一主题,那就是白蛇化为美丽贤惠的女子帮助人间男子获得幸福,龚浩群先生把这一主题称为“蛇贤妻型”故事。这类故事宋代洪迈的《夷坚志》里有四则记载:《钱炎书生》记一广州的书生与一女子两情相悦,私下交合,女子怀孕,后遇一法师,施以符术,“女子默默不语,俄化两蛇,一甚大,一甚小,逡巡而出”;《历阳丽人》中的蛇女与一男子情意绵绵,后却被道士制死;《衡州司户妻》),蛇妻因舌头分叉,难掩蛇迹,被丈夫察觉后泣云:“与君缘分止此,行当永诀。”后竟然去世;在《孙知县妻》孙知县偷窥妻子洗澡,发现妻子是一条大白蛇,事后,蛇妻坦然自若,对丈夫说:“我固不是,汝亦错了。切勿生他疑。今夜归房共卧,无伤也。”然而孙知县从此“怏怏成疾,未逾岁而亡”。

    在这四则故事中,蛇妻的形象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再具有妖的行为,而是勇于追求爱情有情有义的女子。这一主题被后来的《雷峰塔》发扬广大,最终在民众的文化自觉选择下,逐渐占据了主流,形成今天广为流传的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白蛇传》。

    2 蛇妻故事发生的原因

    关于蛇妻故事的发生说曾经存在两大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一种是起源于古老的本土图腾说,另一种则是以丁乃通先生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影响说。笔者比较赞同前者,其理由如下:

    (一)蛇是许多古老民族的图腾崇拜物,蛇与先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现在民间很多地方还有崇蛇之风,民众把蛇分为家蛇和野蛇。家蛇是不准打的,如果有小孩子不小心打了,老爷爷或老奶奶会烧上几页黄表纸替孩子赔个不是。而且,他们认为家蛇是神秘的,如果发现面缸里有蛇的话是不能说的,因为他们相信蛇会让吃掉的面粉再重新长满。可见自古以来蛇就在民众的生活中存在。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蛇图腾崇拜也从最初的原物崇拜而进入半人半兽的崇拜,这种形态可以上诉到对女娲的崇拜。《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女娲是“人首蛇身,一日中七十变”。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其他人面蛇身的神,如《山海经·北次二经》、《山海经·北山首经》等。

    何星亮先生说:“半人半兽的神其实就是其外形为人身兽首,或为人首兽身;或为人身上有动物的某一部分。这类神祗大多是由图腾演化的,其兽即为原来的图腾动物。”由此来看,其实蛇女就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失落了其神性的半人半兽的神祗,因为蛇女虽然能化为人形,但其形体在本质上仍然为蛇,所以《白蛇传》中作者总是要安排让白娘子现出蛇形的情节,只是现出原形的次数随着白娘子人性的完美而逐渐减少。

    (二)物老为怪,物老成精的精魅观念。这种观念至今仍然存在,小时候常常听老人讲野猪精、老猴精之类的故事;在人们的口头熟语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狐狸精”之类的话,这种精魅观念的普遍性可见一斑。既然人们认为野猪之类尚能成精,那么与人类生活如此贴近的蛇为什么不能成精呢?如果人们要让蛇成精,那么象征祥瑞、纯洁的白色便成为人们最早的着眼点,顺其自然白蛇成精的故事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三)将蛇与女人相连的观念,蛇的形体与女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民众很容易把他们联系起来。早在《诗经·小雅·斯干》中就有“维虺(hui,毒蛇)维蛇,女子之祥”,意思就是梦见蛇就是生女孩儿的征兆。可见,将女子与蛇联系起来是古已有之的观念。另外,华夏民族自古就有女人是祸水的观念,孔子也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历史上有名的让周幽王为搏颜颜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的祸水红颜褒姒据说就是蛇精所化,周幽王因之而亡国,虽然历史是要教人不要贪恋女色,但是我们不难从中看出女人与蛇的关联。在这里,古人把女人的温柔美艳和蛇的狠毒残忍结合起来,那么美丽的女人似乎就是由蛇变化而来的,因为美丽所以招人喜爱,但她同时又像蛇般狠毒残忍,所以就让人又爱又怕,于是祸水观念就此产生。加之,佛教的传入,宣扬禁欲主义,女人就更加遭到排斥,红颜祸水的观念就进一步得到强化。女权被剥落,女性被妖化。

    由以上三点我们可以说中国古老的文化因子完全具备孕育蛇女故事的能力。蛇妻故事与我们古老的蛇图腾崇拜和华夏儒家文化密切相关,儒家正统思想对女性的歧视是蛇妻故事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简单的追述,我们基本把握了白蛇故事的缘起和它得以产生的原因。蛇女故事其实就是古老的图腾观和传统的精魅观以及红颜祸水观结合的产物,因为文明的进步,女性意识的觉醒,人们对女性和精魅的认识逐渐清楚,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受到人们的关注,于是《白蛇传》成为了女性的代言人。它不仅彰显了女性的美丽善良,更加突出了女人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个人能力。纠正了人们对女性的误解,同时为女性赢得了话语权。

    3 蛇妖妻向蛇贤妻的转变及其原因分析

    龚浩群先生把蛇妻的故事分为蛇妖妻型和蛇贤妻型。《白蛇传》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可谓是白蛇化为美女与人间男子结合的故事的最经典的代表。《白蛇传》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白蛇传》故事的演变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完全符合蛇妻故事的演变过程,即蛇妻性格的变化贯穿于白娘子传说的始终,使她由一个血腥的美女蛇变成了美德的化身。在白蛇传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白蛇传最初只是人们为西湖三塔附会的传说,它一直流传在口头直到明代才得以被冯梦龙收入文本。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猜想,它的最初起源或许只是说书艺人为了吸引听众的耳朵故意编造的,可能最初比较简单,在说书艺人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被添枝加叶,逐渐的丰富起来。最后被冯梦龙这个民间故事爱好者搜集起来,开始进入文人视野。文人是浪漫且富于幻想的,所以白蛇传的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内容更加动人,而且带上了宗教色彩。

    在蛇妻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蛇妻故事经历了蛇妖妻到蛇妖妻和蛇贤妻并存再到蛇贤妻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那么蛇妻故事由最初的蛇妖妻型变为今天被民众喜闻乐道的蛇贤妻型必然有着深刻社会原因,笔者试着作一点浅显的分析。

    首先,社会风俗的开化,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加深。蛇妻故事的发生与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蛇逐渐被龙取代,那么蛇的神圣的地位就受到了挑战。但在人们心目中蛇仍然是有灵性的,神秘的,魏晋之后道教物老为怪的仙化观念深入人心,而象征纯洁、吉祥的白色在人们的心中又有着不同于一般颜色的神秘,所以认为反白色之物白色灵异之最,如古人认为象征祥瑞的九尾白狐,还有民间故事中的神仙也常常是以一身素衣,须发皆白的形象出现的,所以千年白蛇化为美女则很容易被人们接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对精怪感到过分的恐惧。人民不再满足于蛇女被镇压这样的结局,也或许经过长期的流传,美女蛇在人们心里引起的不再仅仅是恐惧,同时她的美色以及性格的人性化也会给人可爱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会被人们接受,不再认为异类不能相处。只是人们还不能确定人和异类是否真的能够平安相处,所以人们便想出让观音等神仙出面来解决这个难题。今天民众口头流传的《白蛇传》里面还有神仙送白娘娘灵药去除体内毒素一节。所以,在这样大胆的猜想和改编下美女蛇逐渐被人们接受而变得亲切起来,逐渐“人化”,其最初可怕的一面就被人们淡忘了,最终变成了貌似天仙、善良贤淑的白娘娘。另一方面,关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人面蛇身的神话故事,也让蛇在人们的眼中不至于那么可怕,中国人的祖先崇拜让他们敬奉老祖奶奶的时候也对蛇产生了几分好感。

    其次,书生的幻想。就像蒲松龄笔下的狐女一样,她们其实是穷苦书生幻想的产物。一方面由于宋律规定妇人在夫家对嫁资有支配权,寡妇可以携产再嫁,所以女家为了抬高女儿在夫家的地位争相抬高家资的社会现象导致许多像许仙这样的穷苦书生与婚姻无缘。而另一方面书生又是浪漫而又害怕寂寞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他们在穷苦的时候是极其渴望能有一红颜知己相伴的。受儒家礼教束缚的书生便把这种理想寄托在作为异端的美女蛇身上,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精神的渴望又可以摆脱道德的谴责。与早在三国时期的曹植因为思念甄氏而假托洛神异曲同工。

    另外,门第观念导致出身穷苦的女子无法与心爱的人共结连理,白娘子就是她们当中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者的象征。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她们这类女子被看成异端,在无数个谎言背后真实被掩盖,人被异化成了妖,无非是为了警戒富家子弟不可打破门第观念。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一个穷苦的书生,因为书生是浪漫的,他们常常藐视封建敢于追求爱情。蛇女对爱情的追求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爱情在蛇女故事中越来越被突出,《白蛇传》的主题演变也正符合他们的情感需要,所以,白蛇化美女祸害人间男子这一主题逐渐被人抛弃而转向追求美满幸福的爱情。

    再次,女性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代女性基本上处于失语的状态,至宋代女性取得了一定的权利,比如,宋代允许女子保有离婚和再嫁的权利,美女蛇主动追求爱情,追求幸福,也可以说是当时一些大胆如李清照、朱淑真者的写照。她们敢于打破传统礼教,争取个人幸福的行为在当时已经开始提倡守节的人们的眼里无异于异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她们的抗争最终取得了人们的认可。到了明代,甚至出现了像李贽这样的有识之士,为女性摇旗呐喊,提倡男女平等。

    参考文献

    [1]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75页。

    [2]宋,洪迈撰,何卓点校《夷坚志》,北京:中华书局

    [3]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49页。

    [4]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75页。

    作者简介

    胡云(1985-),女,汉,湖北省洪湖市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

    相关热词搜索: 故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