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结合现实评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时间:2021-04-18 07:59: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并且阐述人口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解释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关键词】人口理论 传播和发展 计划生育国策

    一、文献综述

    1957年7月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新人口论》,文章中引用了马尔萨斯的节育思想,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情况是人口数量的过多以及人口素质的参差不齐。处于当时特殊的思想背景下,马寅初被左倾派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在这一时期,大家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避而不谈,关于它的研究几乎中断了几十年。1976年以后,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念深入人心,学者们开始全面辩证的看待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它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1979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和马寅初《新人口论》平反,对于人口理论的研究重新焕发了生命力。1980年月1月王声多在《复旦学报》上发表了《不应全盘否定马尔萨斯人口论》一文,认为对于马尔萨斯人口论要全面辩证的看待,而不应该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王声多教授另外一篇更为重要的文章《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的流传和论争》(《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6期),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马尔萨斯人口论传入中国的途径、在旧中国的论争、在新中国的论争以及得到的几个想法。本文较详细的阐述了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的传播历史,以及其传入后引起的学界的论争。他在文章《我是部分肯定论的坚持者和代表者一马尔萨斯人口论新评》(收录在周玉英方立明主编《温州人口研究(2000年卷)》中)叙述了研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艰辛探索之路,不受他人的影響,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进行了中肯的评价。总的来说,王声多先生算得上是现代研究马氏学说的集大成者。

    《人口研究》编辑部发表了《百年回顾》:马尔萨斯在1998发表人口第二百周年原则时对人口理论(人口研究第一版)的重新评价(版),从人口思想历史着眼进行探究,认为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普遍面临的问题,虽然由于他自身和历史的局限性,他的学说有许多不足,但他的学说仍旧算的上是人类人口思想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谢勇和徐倩2003年共著的论文《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大概介绍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传入中国后的100多年以来的戏剧性的传播过程。从清末传入时倍加推崇到上世纪50年代“左倾”思想严重,对人口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辩证看待的转变,并归纳出各个不同时期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影响。

    二、产生背景

    当时,工业革命正在英国全速推进,斯密所设想的财富的巨大增长出现了,然而斯密所预言的各阶级普遍富裕却并未出现。相反,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的是英国各阶级矛盾的日趋尖锐化,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方面劳动阶级没有从财富增长中获得任何好处,而是沦为无产阶级,贫穷在英国变得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工商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成了社会的主导者,政治上议会却由地主阶级把持,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了社会主要矛盾。加之英国对外的战争使得爆发了经济危机。这个时代,斯密所描绘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被现实无情的撕碎,贫穷、财富的分配成为了社会主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界开始对未来社会的走向进行探索和分析。于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在对人口运动规律特别是在消费领域对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之后,出版了《人口原理》一书,马尔萨斯实际上创造出了一门新的学科——人口经济学。

    三、主要内容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一个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具体包括 “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三个命题”、“两种抑制”。

    (一)两个公理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从这两个公理出发,他提出了“人口增殖力远远大于土地所生产的人类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的基本假设。

    (二)两个级数

    人口是按1、2、4、8、16……的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按1、2、3、4……的算术级数增加。并且人口增殖力和要大于土地生产力的增殖。

    (三)三个命题

    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的限制;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强烈和明显的抑制作用的控制;这些抑制都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四)两种抑制

    也就是马尔萨斯所说的“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即一种通过独身、晚婚和禁欲等行为以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方式,称之为“道德抑制”;另一种则是大自然以权威的方式发号施令比如失业、疾病、饥荒、瘟疫、战争等方式提高人口死亡率来消灭过剩的人口,称之为“积极抑制”。

    四、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开拓了人口研究的新渠道。马尔萨斯的独到之处在于从消费领域去分析人口生产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根本条件是消费,没有消费人类就无法生存和繁衍,人类社会也不会存在,也就不存在人口生产与再生产的问题。人口生产和再生产与生产、分配、交换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消费欲望、消费方式、生活资料、消费水平都会影响人口生产。所有这些因素中,他敏锐地发现生活资料对人口生产的影响最大。并从这一点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索。

    2.人口理论具有一定的深刻性。首先,马尔萨斯人口论中“两个公理”重点讨论人的自然属性。人虽然脱离了动物界,但并不能完全脱离动物本性和自然法则的支配。虽然马尔萨斯“两个公理”有其局限性,但是他抓住人的自然属性,从人的食欲和性欲这两方面分析人口增长的规律性,部分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

    其次,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是劳动者实际收人水平的函数,实际工资的提高必然会刺激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具有加速度的趋势,而食物的增长却表现出另一趋势,即粮食的增加只会体现出递减的趋势。因而人口增长必然会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马尔萨斯两个级数的理论为那些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和民族敲响了警钟。

    3.首创人口理论体系。著名思想家柏拉图最早进行人口研究,他在《理想国》中描绘了理想国家的人口状况。在1588年,意大利学者博特罗在《城市的伟大》一书中提出了人口数量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冲突问题,配第和富兰克林计算过人口翻番所需要的时间,坎蒂隆曾把人类的生殖能力和老鼠进行比较,斯密强调人口的增长受制于生活资料的数量。马尔萨斯在吸取了之前人口研究的合理思想之后,第一次科学系统的探索人口问题,参考各国的历史、政治等相关资料和现实状况用公理的形式描述人口与生活资料的相互作用,描绘了人口变动的一般规律。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必然受生活资料的制约,人口随生活资料增长而增殖,因此二者在数量上必须保持均衡。马尔萨斯把人口生产的均衡过程看作是动态的人口波动,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消极影响

    1.把人口现象看成纯粹的自然现象。马尔萨斯完全忽视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把人口规律说成是由大自然权威发号施令的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然而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的绵延子嗣都依托于婚姻和家庭关系,这些事情都需要社会制度来维系,我们不能也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来研究人类的发展规律,这是极其错误的。马克思也曾指出,马尔萨斯的错误在于他忽视了人口问题还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社会制度的影响。

    2.矛盾性与负面性效果。马尔萨斯从两个“公理”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和不公平,并且认为这是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性以及《济贫法》的负面性效果,而忽视了隐藏在贫困和不平等背后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根源,这肯定是片面的。马尔萨斯把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上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看成是毫无社会性质差别的关系,并且把它“愚蠢地归结为一种关系,归结为两个等式。”因而,“也就变成了一种抽象的数字关系”,这显然是极不科学的。

    3.以静止的眼光看待辩证关系。马尔萨斯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人口与资源的辩证关系,只看到食物资源对人口的制约,而没有看到物质资源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将社会生产力看作是静止的,完全忽视了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口问题的影响。并且,马尔萨斯的阶级意味浓厚,他的人口理论不可避免的带有为剥削和压迫阶级辩护的色彩。同时,作为一名宗教人士,他仅仅从狭隘的宗教教义、宗教文化观念出发,认为避孕和堕胎是非法的,而忽视了社会制度、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对人口增长控制的可能性。

    五、人口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一)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褒贬参半

    1880年《富国策》的发表首次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推向人们的视线,在这之后的知识分子们对人口理论表示了一定的欣赏和肯定,并在著作中提及人口理论和对此的理解。还有一些知识分子高度肯定赞扬人口理论,积极为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传播而写作。当时一部分人根据对人口理论的分析,认为中国社会沦为当时的情况是因为“犹胜劣败,弱肉强食”与“人口过庶造成积贫积弱”。

    而到了民国时期,受西方政治思想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李大钊和陈独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认为是社会制度而非人口过剩导致国家的落后。

    (二)建国后至80年代中期:左倾思想批判

    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我国进入新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开始逐步恢复。在此期间社会并未稳定下来,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传播与发展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政治形势的变化,从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开始,掀起了一场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左倾思想的批判。学者们借用马克思、毛泽东等人对马尔萨斯理论的否定论断和在实践中失败的例子,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过剩”是歪曲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这一时期的批判更多的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的角度进行的,由于这次从政治斗争而非学术立场出发的大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在这动荡不安的20年间人口学说成了禁区,对人口问题的探索被人为终止。

    (三)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客观辩证看待

    改革开放之后,学术环境放松,学术交流增多,马尔萨斯人口论作为重要的探索人口思想开始重新引起关注。特别是1979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被平反后,学者们各抒己见,结合中国历史人口和现实人口的大量资料,结合中国现实国情分析人口理论,既肯定其理论和历史的贡献,又客观地指出其立场或历史局限性。特别是国家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之后,人口理论迎来了黄金时代。

    六、从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看我国计划生育国策

    (一)生育率问题

    在1900到1999年间,我国的年人口增长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战争的影响,我国妇女生育率维持在6.0左右的水平。1951~1970年,虽然我国妇女的生育率很高,但是总人口基本没有变化。后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到1991年后,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近10年一直维持在1.3到1.4之间。

    (二)年龄结构问题

    1950年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4.6%;1970~1990年,我国这个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39.7%下降到27.5%;2000年的该组数据占总人口的24.9%;2010年的数据为2.22亿,占总人口的19.6%。生育率的不断下降,人口比例中0~14岁人口比例的不断减少,使得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

    (三)理论基础

    人类为了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而人类为了繁衍后代则必须生产人类自己。这两种生产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因此也必须相互适应。对一个国家来说,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如果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在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关注人类自身生产的发展,一旦人类自身的生产速度超过了工农业物质资料的生产速度,就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把人口看作是消费者的观点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观点是一致的。

    纵观当今,我们发现所有的发达国家都鼓励生育人口,包括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国的日本。但是人口增长率与国家的经济水平之间并没有确实的反比关系。例如亚洲最贫穷的蒙古,其人口密度也是最小的。马尔萨斯理论存在着不足与局限性,主要是因为:一是忽视了科学技术对人口的作用;二是忽视了社会制度对人口的影响。

    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的发展与社会各时期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虽然它带有固有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以后的经济学和人口学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他的理论仍是人口学理论研究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李二.浅析马尔萨斯人口理论[C].北京:經济与管理科学,2015:98-98.

    [2]杨淑艳,任瞳.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浅析[J].现代服务,2009(11).

    [3]杨晋锋.“扬弃”马尔萨斯人口理论[J].思想战线,2011(37).

    [4]赵学姣.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6-8.

    [5]王浩倩.从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看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J].前沿,2012(04).

    作者简介:赵晓晶(1993-),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

    相关热词搜索: 马尔萨斯 评述 人口 现实 理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