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建立与主要活动

    时间:2020-04-04 07:58: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是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西欧建立的由国内党组织派生的旅外基层组织,是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勤工俭学生运动、发动旅欧华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协助国民党筹组旅法组织、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革命干部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和革命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旅欧支部 历史沿革 主要活动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8)03-0053-05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于1922年秋冬在法、德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成立,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停止活动。历时5年。旅欧支部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和领导旅欧华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为争取中国革命的国际援助。为支援国内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光荣的重要的地位,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是1922年秋冬在旅法、德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名称由共产主义小组到少年共产党再到旅欧支部,1927年夏停止活动,历时5年,她是由国内党组织派生的,是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旅欧华人共产主义运动进程,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旅欧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涌现,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工人的结合,共产主义性质团体的产生,为中共旅欧组织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到1920年底,赴法勤工俭学者达一千六百多人。在赴法勤工俭学生当中,有一批是当年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领导骨干和先进分子。他们到达法国以后,便在勤工俭学生和旅法华工中组织各种社团,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其中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有工学世界社和劳动学会。1920年2月,李维汉、李富春等在蒙达尼发起组织了工学励进会,会员大都是湖南旅法的新民学会会员。1920年7月6日至10日,留法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公学召开了大会,专门讨论了信仰主义和怎样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该会的方针问题。经过激烈辩论,特别是经蔡和森的耐心说服,新民学会和工学励进会的大多数会员放弃了工读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8月,工学励进会正式改名为工学世界社。1921年初,赵世炎、李立三发起组织劳动学会,它开始也是信仰工读主义,并且与工学世界社存在某些意见分歧。经过赵世炎和蔡和森等人的共同努力,双方意见趋于统一,两个组织在共同斗争实践中团结起来,为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奠定了基础。

    1920年1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张申府赴法留学,陈独秀委派他在欧洲留学生中筹建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二三月间,他介绍刘清扬、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小组。三四月间,他们和已在国内参加共产主义小组的赵世炎、陈公培组成旅法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这个小组如同北京、武汉等地小组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早期组织,是中共旅欧支部的前身。1921年7月国内召开党的“一大”时,法国小组接到开会通知后,因为路途遥远没有派代表回国参加。

    1922年初,周恩来、张申府、刘清扬等到达柏林,和在德国入党的中共党员熊雄、张伯简等会合。成立中共旅德小组。1922年6月,旅欧的中共党员发展到10名,其中“留法国二人,留德国八人”。1922年秋冬,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巴黎旅法共产主义小组与旅德共产主义小组统一组成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书记是张申府。按照当时组织规定。在党员人数较少,尚未成立党的基层支部情况下设通讯员,与中共中央机关保持联系。旅欧党组织由张申府任中共中央驻柏林通讯员,赵世炎任中共中央驻巴黎通讯员和中共留法组组长。继中共旅法、旅德小组之后,1923年春,在旅居比利时的中国勤工俭学生中,也发展了共产党员,有刘伯坚、聂荣臻等。

    中共旅欧组织建立后,赵世炎和周恩来分别在法国和德国的勤工俭学学生中积极进行筹建青年团的工作。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1922年6月3日,在巴黎西郊召开了旅欧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者有旅法、德、比等国代表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佘立亚、袁庆云、傅钟、王灵汉、李维农、肖朴生、萧子璋、汪泽楷、郑超麟、尹宽、任卓宣等18人,代表团员30余人。会议决定将团组织定名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由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李维汉负责组织。其后,又增补王若飞、陈延年、尹宽为执行委员。

    1922年11月,李维汉回国汇报。不久,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接到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少共”名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指示。于是,他们于1923年2月17日至19日,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因赵世炎等即将赴苏联学习,会议选举周恩来为书记,肖朴生、刘伯坚、袁子贞等为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

    1924年10月,中共留法组织接到中共中央有关留德、留法组织合并的指示。1925年3月1日,留德、留法组织合并,改称中国共产党留德法组,中共留法组干事会改为留德法组干事会。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中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每支部公推书记一人。”据此,2月7日,中共中央致中共旅欧组织函,令其将留德法组改成支部,支部机关驻法国。3月11日,中国共产党留德法组改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任卓宣任书记。1925年4月,中共旅欧支部执行委员会决定由肖朴生任书记。到1925年5月,中共旅欧支部共有党员70名,其中正式党员25名。党员的分布状况是:德国13名,奥地利1名,比利时3名,法国53名。

    1926年2月,中共旅欧支部召开大会。通过有关训练、宣传、青年团、国民党等项工作的决议案,改选了支部。新的支部委员会由3人组成,宗锡钧任书记,胡大才为训练委员,刘明严为宣传委员。这时中共旅欧支部下属巴黎、柏林两个小组,里昂中共组织直属中共巴黎小组,比利时中共组织直属柏林小组,共有党员19名,其中中共巴黎小组14名,中共柏林小组5名。

    1927年2月以后,中共旅欧党和团组织的大部分优秀干部都回国从事革命运动,留在西欧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人数虽然不多,但仍在所在国共产党的支持下,为支援国内的大革命运动,为争取中国革命的国际援助而努力工作。在“四·一二”事变后,旅欧中共党员联合国民党左派分子,在德国柏林,主持和参加了德共发起的“五·一”群众示威游行,严正抗议蒋

    介石对甲国革命的破坏和镇压。1927年春夏,在德共、法共和丹麦共产党组织支持下,他们分别在德国、法国、比利时、丹麦和瑞士等国支援中国革命的群众大会上作报告,宣传中国革命。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滞留在西欧的少数党团员,分别加入了所在国的党、团组织,后来成为欧美各国共产党的中国语言组。原来那种独立的中国旅欧共产主义组织活动。从此不复存在。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青年团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主要活动

    中共旅欧支部为配合国内党的活动和革命斗争,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活动。主要有: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组织勤工俭学生运动,发动旅欧华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协助国民党筹组旅法组织;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革命干部。

    1.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

    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纲领。中共旅欧党组织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纲领的学习与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和宣传工作,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先后创办了《少年》、《赤光》刊物。周恩来等在《少年》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文章。他以伍豪的笔名在《少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共产主义与中国》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世界上只有一个共产主义能使这个责任无国界无种界地放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也只有他能使中国民族得列于人类中间彼此一视同仁。”系统地阐明了只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深刻道理,1924年《少年》专刊改为《赤光》半月刊,周恩来任主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更加强了党的纲领的宣传。周恩来在《赤光宣言》中明确宣布:旅欧共产主义者的战斗任务就是“反军阀政府的国民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他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和《革命救国论》等文章中。对敌我友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须看清我们的敌人和我们的革命势力究竟何在,且谁又是我们真实的友人”,“所有待以救中国的,只有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从而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性质,提出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一些基本思想。邓小平、李富春都参加了《赤光》的编辑和刻写工作。《赤光》在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中共旅欧组织同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流派进行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思想领域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同吴稚晖、李石曾等无政府主义派的斗争。无政府主义以鼓吹不要一切暴力和政权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对此,周恩来等在《少年》上发表文章进行回击。周恩来以伍豪的笔名在《俄国革命是失败了么?——质工余社三泊君》、《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等文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从苏联的实际出发,论述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在同无政府主义论战的同时,还同国家主义派进行激烈的斗争。曾琦、李璜等人于1923年在巴黎成立了中国青年党,并标榜他们是国家主义,实质上是一个专以反共为宗旨的反动组织。他们以国家、民族为幌子来反对阶级斗争,反对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一度在旅欧华人中有较大的势力和影响。周恩来在《赤光》上发表《再论中国共产主义者之加入国民党问题》、《救国运动与爱国主义》等文章中指出:“我们昌言救国运动是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情势,弱小民族地位,非内倒军阀外倒国际帝国主义不足以图存的见地而来,决非狭义的爱国主义运动。”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刻阐述了世界上没有抽象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有力地划清了苏联对中国人民的援助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区别。同时,周恩来还到巴黎的大学区和近郊的工厂区,参加勤工俭学生和华工的集会。同曾琦、李璜等人面对面地辩论,揭露国家主义派勾结国民党右派,反对国共合作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反动面目。经过激烈的斗争,国家主义派陷入孤立,从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阵地。

    2.组织留法勤工俭学生运动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生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二·二八运动、拒款运动、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实际上领导了这三次群众斗争。张申府说:“周恩来、赵世炎是经常参加活动的,他们活动我是知道的,但我没有出面,”

    “二·二八运动”。1921年1月,华法教育会宣布同勤工俭学生“脱卸一切经济上之责任,只负精神上之援助。”中国驻法公使馆中断发放给勤工俭学生的救济金,“维持费发至2月底。”中国驻法公使陈篆根据北京政府关于将“无力自给者”“分别遣送回国”的指令,成立了勤工俭学善后委员会,要把没有工作的勤工俭学生遣送回国。2月28日上午,400多名勤工俭学生涌向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要求生存权和求学权”,驻法公使馆被迫答应延长发放三个月每人每日五法郎的救济金,华法教育会答应继续为没有工作的学生找工作。周恩来、赵世炎在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拒款运动。1921年6月,北京政府派专使朱启钤和交通系头子吴鼎昌到巴黎,以出卖国家印花税、验契税和滇渝铁路修筑权为条件,向法国政府借款。周恩来获悉后,立即同赵世炎、蔡和森、陈毅等一起,联合巴黎各华人团体,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拒款斗争。6月30日在巴黎哲人厅召开第一次拒款大会,到会300余人,由赵世炎主持,通过了要求取消借款的决议。周恩来在揭露中法政府的阴谋时尖锐指出:中法大借款的用途“不问而知其为供应军阀之攫取,官僚政客分其余润耳”。他唤起国人对此重大问题作出打算,坚决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行径。旅法各界连续发出通告,宣布“一息尚存,决不愿亲见此次卖国借款有成立之日。”8月13日,由旅法各团体代表组成的拒款委员会召开第二次拒款大会,迫使陈箓的代表在反对中法大借款的决议上签了字,拒款斗争取得了胜利。

    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拒款斗争结束后,中国驻法公使馆和法国政府实行报复,停发勤工俭学生的维持费,取消送勤工俭学生入校的许诺。为解决勤工俭学生就学问题而创办的里昂中法大学,也以进行入学考试为借口,拒绝从勤工俭学生中招生。于是,聚集巴黎的勤工俭学生,成立各地勤工俭学生联合委员会,展开了争取开放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9月20日,蔡和森、赵世炎、陈毅等学生先发队125人,分批向里昂进发,周恩来等留驻巴黎负责后方,展开了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陈篆与法国当局串通,将他们拘禁起来。周恩来、王若飞、聂荣臻等设法营救未获成功,除赵世炎逃脱外,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人被押送回国。周恩来写了《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运命》长篇通讯,揭露这次斗争的真相。他指出:“在这个时候国内的人,方兴勃勃的送了一百多新科贵人,来到里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共产党 支部 建立 活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