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醒梦骈言》的版本与成书考辨

    时间:2021-02-25 08:04: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就被后世不断地改编,其本身已经成了文学再创作的题材来源。清代话本小说《醒梦骈言》就是根据“聊斋”故事衍生出的作品。《醒梦骈言》除了目前已知并影印出版的“齐本”和“稼史轩本”之外,还有第三个版本——《绣像醒梦骈言》。不同的版本之间还存在异文现象。通过《醒梦骈言》与《聊斋志异》现存抄本与刻本的关键异文比较,可以看出《醒梦骈言》中的十二个故事应以《聊斋志异》的第一个刻本“青柯亭本”为底本进行改写的。再结合刻书坊的存在时间及明清易代文人的心态特征来看,《醒梦骈言》的成书时间不会早于“青柯亭本”的刊印时间乾隆三十一年(1766),且不会晚于乾隆末年。

    关键词:聊斋志异;醒梦骈言;版本;成書

    中图分类号:1207.4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地被改编成各种各样的通俗艺术形式,如戏曲、弹词、话本、评书等等,这类改编使《聊斋志异》的接受人群更加平民化,接受范围也更广。除了众多文言的“聊斋”仿作之外,为了迎合广大民众的阅读需求,某些“聊斋”故事还被进行了白话改编。相比之下,据《聊斋志异》改编的白话小说比较少,目前所见的仅有话本小说《醒梦骈言》《删定二奇合传》中的第三十四回《曾孝廉解开兄弟劫》和第三十六回《毛尚书小妹换大姐》,周贻白先生又考证出邵彬儒《俗话倾谈》中《横纹柴》的本事出自《珊瑚》,《好秀才》的本事出自《曾友于》;刘富伟认为《跻春台》中的《失新郎》乃捏合《新郎》、《小翠》两篇故事而成;李金松论证了白话长篇小说《雪月梅》中小梅和月娥的故事分别是由《聊斋志异》中的《青梅》和《薛慰娘》衍生而来。

    由于《聊斋志异》是用文言写成,对粗通文墨的普通民众来说,阅读起来有些困难。《醒梦骈言》的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选取了《聊斋志异》中反映市井人情,具有完整情节的十二个故事,改编成话本小说,力图从作品内容到艺术形式,与普通群众的文化水平、审美倾向和欣赏习惯相适应。尽管《醒梦骈言》是对《聊斋志异》故事情节的改编,但它又在承袭之中有改造和革新。“白话小说对文言小说的改编,并未局限于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对原文本在内容形式上均作了修改加工。”正是这种“修改加工”,赋予原故事以新的艺术魅力。

    一、《醒梦骈言》的现存版本

    《醒梦骈言》的现存版本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三种刻本(全本):

    一种是今藏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图书馆的齐如山旧藏本,上有高阳齐氏的藏书印(以下简称“齐本”),《古本小说丛刊》收入第五辑,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扉页未见,卷首有“闲情老人漫题”的序,目录页题“菊畦主人偶辑”。有圆图十二幅,分别表现十二个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每幅图均有题词,与图相配,题词下均有题名。例如,第二回的圆图就描绘了弟弟张匀在山中帮哥哥张登砍柴时,被猛虎衔去的情节。图上题词“贤妇鸾飞,悍妇在室,偏袒己儿,他非所惜,闵氏芦花,苦难殚述,虎乎虎乎,山中之侠。”题名“西圃氏”。第六回所配插图就是店主梦见关帝将兴儿榜上除名,原因是兴儿“解元还未曾中,变憎嫌妻丑,要想纳妾,心地不好。”图上题词“一梦云何理他年之冤狱,再梦维何戒此日之负心。”题名“兰轩”。类似的题名还有市隐子、白舫道人、野叟、清溪钓夫等。第十幅图和第十一幅图错位了。正文每半页十行,每行二十个字,齐先生称之为“旧刊本”。

    一种是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的马隅卿为孔德中学图书馆购置的“稼史轩本”,《古本小说集成》收入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原书板框高一九二毫米,宽一一零毫米。扉页题“新刊醒世奇言”“守朴翁编次”“稼史轩雕”,也有“闲情老人漫题”的序,目录页题“蒲崖主人偶辑”。此本中的圆图、题词、题名、正文款式均同“齐本”。

    将《醒梦骈言》的这两个刊本进行比较,二者在文字上仅有几处细微的不同,如下表所示:

    “齐本”和“稼史轩本”在文字上的不同之处,多集中在小说的前六回。这些细小的改动对故事情节的展开,也没有特别的影响。关于这两种刻本,吴晓铃认为“都是稼史轩复刻的大字本”。也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稼史轩本无疑是齐本的翻刻本,而且质量是越来越差,并作了一些手脚”。从刊刻的情况来看,“稼史轩本”第十二回缺两页(“齐本”存),且印刷质量较差,文字上错误较多。“齐本”的第六回缺大半页文字,字迹清晰,错别字较少。“齐本”的印刷质量更好。“稼史轩本”书名页中间大字题“新刊醒世奇言”,右上小字署“守朴翁编次”,在目录页下方则署“蒲崖主人偶辑”,又有“闲情老人”序提到:“菊畦子盖迫欲为若人驱睡魔也,因集逸事如干卷,颜日《醒梦骈言》”。“稼史轩本”提到的“蒲崖主人”(“齐本”无)与“菊畦子”是否为同一个人,无从得知。至于这两种刻本是否有直接的翻刻关系,在没有其它参照本的情况下,目前只能存疑。

    《醒梦骈言》还有一种刻本,目前未见。据戴云《傅惜华的古典小说收藏》一文介绍,文革时期,康生曾对傅惜华碧蕖馆旧藏古小说进行过掠夺,《醒梦骈言》就是被掠夺的古本小说之一。现将戴云关于《醒梦骈言》此版本的介绍摘录如下:

    其封面右栏题:“菊畦子编次”,左栏题:“绣像醒梦骈言”、“最乐堂梓”,上方横栏题:“快史奇观”。亦十行二十二字,版心题:“醒梦骈言”。卷首有署“闲情老人漫题”之序,并有署“菊畦主人偶辑”之《醒梦骈言目录》,有圆图十二帧,图上有题词。

    这一刊本有两种可能:一是有别于上述两个版本的第三种刻本;一是和“齐本”一样的刊本,因为“齐本”缺封面页,我们无从得知《醒梦骈言》的刊刻题名和书坊名称。所以,傅惜华的这一藏本就有可能就弥补了“齐本”少封面页的缺陷。由于笔者目前还没有见到《醒梦骈言》的这一刻本,在内容上不确定它与上述两个刻本有无不同。

    另外,《醒梦骈言》还有两种残本,是阿英的藏书,据其《小说三谈》“醒梦骈言”条目记载:

    我所得两种本子,叙文均佚,一种在目录页上,题有“菊畦主人偶辑”,另一种无首册,但显系影刻重印;不知是否稼史轩本即复刻本?因前者署名与闲情老人叙符合,且每回并有插图一副,刻工也较工整,非翻本可比也。如能在北京市图书馆得见孙氏著录原书,当可破此疑窦。两本行格,与著录正同。

    第一种本子,现存一至三卷、五至六卷及十卷,第二种本子可补九卷,合存七卷;九、十两卷故事,《聊斋志异》上遍寻不着,影手稿本亦不载。著录当有所据,颇疑作者改写平话时系据当时传抄本,有此二种故事。这只有待手稿后半部发现,才有可能得到证实。……是一部铺衍得很不坏的平话,文笔简明酣畅。刊刻的时代,从图文两方面看,当在乾隆之前。原装毛订,书体近颜(真卿)。

    至于阿英收藏的这两个残本与上述全本之间的关系,吴晓铃判断第一种残本“是《醒梦骈言》的原刊本,而齐本是据此本翻刻后出的”。顾青则认为“它就是与齐本同一版的不同印本”。阿英认为第二种残本“但显系影刻重印,不知是否稼史轩本即复刻本?”顾青也猜测其是“稼史轩本一类的翻刻本,或就是稼史轩本。”以上是对《醒梦骈言》现存版本的简要梳理。

    二、《醒梦骈言》的改写底本与成书时间考辨

    最早给《醒梦骈言》成书时间系年的是齐如山,他在《高阳齐氏百舍斋小说存目》中,认为其作者“当系明人”,原因是“其每段均有一帽,乃是‘三言’、‘二拍’体裁,盖明季短篇小说流风使然也。且每事末尾皆有子孙几人,科名如何等情节,此亦因明朝极重科名、故人,小说皆乐书之。《聊斋》文中则大半将此种处删去。至其刊版中有若干叶系方体字,亦能表现明版气味”。但齐先生后来又补充道:“此段跋语很有错误。”九十年代初,吴晓铃在《醒世奇言》的“序言”中,对此解释说:“齐氏补笔‘此段跋语很有错误’,殆指所谓明人作品及蒲松龄据此本故事衍为《聊斋志异》而言。”同时,吴晓铃也明确否定了此书为明人所作的观点,认为“由于情节、体裁和刻法等方面的现象,不妨定为清代初期,即顺治(1644年一1661年)问的作品。将《醒梦骈言》定为清代的作品,目前已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具体是哪一年,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一些學者提出《醒梦骈言》的创作时间应在乾隆之前。例如,阿英在《小说三谈》之“醒梦骈言”条目中说:“(《醒梦骈言》)是一部铺衍得很不坏的平话,文笔简明酣畅。刊刻的时代,从图文两方面看,当在乾隆之前。”持有相同看法的还有后来的一些研究者,“《聊斋志异》的改编包括各种曲艺说唱形式。继俚曲之后出现的说唱‘志目’是平话,目前知见的早期作品有刊于乾隆之前的《醒梦骈言》。”“仅就话本、评书而言,现存最早的《聊斋》话本集有二种:一名《醒梦骈言》;一名《删定二奇合传》。《醒梦骈言》十二回,约刻于乾隆以前,收话本十二篇。”张俊的《清代小说史》将《醒梦骈言》归入“康熙至乾隆年问的拟话本小说”。傅承洲在《明清文人话本研究》一书中将其看作“康熙年间话本小说集”。

    还有一些学者,将《醒梦骈言》的成书时间大致定在清代前中期。例如,胡士莹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说:“(《醒梦骈言》)刊刻时代,皆在清初。”顾青认为“《醒梦骈言》是出现于清代中期的一部中型话本小说集”。徐文军在对《醒梦骈言》作者进行考证的时候,也认为“此书应该是清初的作品”。乾隆之前,还有顺治的十八年、康熙的六十一年、雍正的十三年,共计九十二年,这种说法时间跨度太长。

    以上是目前有关《醒梦骈言》成书时间的不同看法,但各家都没给出十分确凿的证据,推测的成分较多。只有齐如山依据《醒梦骈言》情节、体裁和刻法上的某些特征,推测其为明代的作品。但后来齐先生也否定了自己的看法,“我在这里只能根据他的记录做此‘盲人摸象’式的推测”。那么,至于为何判断为清代的作品,阿英认为“(《醒梦骈言》)刊刻的时代,从图文两方面看,当在乾隆之前。原装毛订,书体近颜(真卿)。无论齐如山还是阿英,对《醒梦骈言》版本的鉴定方法都颇为相似看,即以经验为主,从小说的外观形态来鉴别版本。鉴定小说版本,丰富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依赖经验,难免有失偏颇。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从书内寻找线索。《醒梦骈言》的十二个故事,都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明朝。如第一回“明朝成化年问,湖广武昌府有个秀才,姓曾名粹,号学深。”从永乐(1402)、到正统(1435)、成化(1464)、正德(1505)、嘉靖(1521)、万历(1572)、崇祯(1627),再到“明末”,《醒梦骈言》的故事时间,几乎贯穿了整个明王朝。小说第二回还明确提到“前朝建文年间靖难兵起”,若是明人,在应该称作“本朝”“国朝”等,而不是直称“明朝”“前朝”,因此,从故事本身的纪年来看,基本可以推翻《醒梦骈言》为明代作品的可能。另外,有学者考证出:“其第十一回叙宋大中以幕友从元副将去郑州征‘流寇’,出谋划策,大获全胜,‘有旨特授游击,竟做了三品武官’。而‘副将’自清朝始设,似明朝的副总兵官。游击将军一职,明代‘无品级,无定员’(《明史》卷七六);在清朝,‘初制正三品,顺治十年改从’。”这也可算是《醒梦骈言》出自清人之手的有力证据。

    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对《醒梦骈言》的成书时间加以推测:

    1、从刻书坊的存在时间来看。在现存的三个《醒梦骈言》刻本(全本)中,有两个刻本的封面页明确提到了刻书坊(“齐本”缺封面页)。“稼史轩本”的封面左侧有“稼史轩雕”字样。傅惜华所藏的《绣像醒梦骈言》封面左栏题“最乐堂梓”。《小说书坊录》将“稼史轩”列入“不知年代”的书坊,仅在康熙年问刊刻过十二回的《醒梦骈言》和四卷二十二回的《新世鸿勋大明崇祯传定鼎奇闻》这两部书。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记载:

    新世鸿勋二十二回,庆云楼刊原本。前附图五页。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载道堂本”。大连图书馆藏“嘉庆丙寅刊本”,不精。道光丙申文渊堂重刊本,四卷。封面改题“山樵道人编”。光绪壬辰邗上文运堂刊本,四卷二十二回。题“新史奇观”。有申江居士新史奇观序而无蓬蒿子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鲁迅故居藏“姑苏稼史轩本”。题“新世鸿勋大明崇祯传定鼎奇闻”。四卷二十二回,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四字,无序。

    通过上述记载,我们能够推断,“稼史轩”最起码是康熙年间存在的一个规模不大的刻书坊,且在当时书坊密集的姑苏地区。还有一个叫“稼史斋”的书坊,刊刻过四卷二十回的《五凤吟》。《小说书坊录》也将其归入“不知年代”的书坊。目前还没有材料证明“稼史轩”和“稼史斋”是否为一家。《绣像醒梦骈言》封面所提的书坊“最乐堂”,又名鸳湖,是康熙年间成立的书坊,康熙年间刊刻过三十二回的《草木春秋演义》,乾隆三十三年刊刻过《说唐演义后传》五十五回,并没有刊刻过《绣像醒梦骈言》的记载。相比之下,“最乐堂”书坊存在的时间较长。那么,我们基本可以把《醒梦骈言》的成书时间锁定在康熙到乾隆之间。

    2、从明清易代人们的心态特征来看。清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在文化上施行专制,试图以此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一起又一起因文字而获罪的案件,触目惊心,“(清代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同时,科举制度僵化,使文人出仕之路更艰辛。这两方面的压力,使得广大文人的现实处境愈发艰难,再加上朝代更替,当时的很多文人表现出了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心态。一些书名就不自觉地反映了当时人们那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如《都是幻》《幻中真》《幻缘奇遇小说》《终须梦》《生花梦》《归莲梦》《英云梦传》《醒梦骈言》《催晓梦》《梧桐影》《桃花影》等,充满了浓厚的的幻灭感,亦如“闲情老人”给《醒梦骈言》所作的序言中所说:“昨日所为,今已变灭;今日所为,明又变灭,在在皆梦”,表达的是人生如梦、世事如云的人生态度。由此也可推测,《醒梦骈言》的成书时间应该在清前中期。

    3、《醒梦骈言》既然是改编《聊斋志异》而成书,它问世的上限也就绝不可能早于康熙四十年(1701)《聊斋志异》基本成书之前。康熙十八年(1679),在蒲松龄四十岁时,《聊斋志异》已初具规模,以后仍然不断修改和增补新作,及至暮年,才最后成书。在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即以抄本形式流传。现存有作者手稿本,五十年代初发现,残存半部,共二百三十七篇。现在所见最早抄本为康熙年间抄本,存四全册又两残册,共二百五十篇。较完整的抄本有乾隆十六年(1751)张希杰“铸雪斋抄本”,十二类,存目四百八十八篇,实有四百七十四篇。与此同时,另有《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六十年代发现,亦存四百七十四篇。今存最早刻本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赵起杲“青柯亭本”,十六卷,共四百三十一篇。篇目虽不完全,但重要的篇章均已包括在内。

    《聊斋志异》经历过了稿本、抄本和刻本的流传过程。那么,《醒梦骈言》用以改编的底本是《聊斋志异》的哪一种版本呢?本文主要以现存稿本、“铸雪斋抄本”和“青柯亭刻本”进行比对,并参考乾隆《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和几种道光、光绪年间的注本、评本。通过内容文字上的比勘,可以看出《醒梦骈言》的作者应该参照了在当时影响较大的刻本“青柯亭本”进行改写。具体例证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见,在这十二回故事中,凡“稿本”“铸本”“二十四卷抄本”与“青本”在情节和文字的不同之处,《醒梦骈言》均与“青本”文字一致。《聊斋志异》自康熙四十一年(1702)成书之后,直到乾隆中期,一直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仅靠辗转相抄传播,其影响必定有限,正如蒲立德在《(聊斋志异)跋》中所说“初亦藏于家,无力梓行。近乃人竞传写,远迩借求矣”。这种状况,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浙江睦州知府赵起杲看到《聊斋志异》的部分抄本才开始找寻全本,并于同年在出版商鲍廷博德赞助下刻印《聊斋志异》,后世称此本为“青柯亭本”,这是《聊斋志异》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刻本,对《聊斋志异》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青柯亭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聊斋志异》被不断翻刻,如乾隆五十年杭州油局桥陈氏刊本、乾隆六十年重刊本、道光八年敬业堂重刊本,等等。同时成为后世许多评注本、绘图本的祖本,如何守奇、何垠、但明伦、冯镇峦等人的评注本,铁城广百宋斋的图咏本等等。

    可以说,自“青柯亭本”问世后,《聊斋志异》便风行天下,流播海内。乾隆三十一年之后,才逐渐出现了大量的“聊斋”文言仿作。目前已知最早的“聊斋”仿书为满族小说家和邦额的《夜谭随录》,该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作为由《聊斋志异》改编的话本小说,《醒梦骈言》的成书时间大致能够定在乾隆三十一年之后到乾隆末年之间。“青柯亭本”是在浙江睦州刊刻的,后来很多聊斋戏剧都出现在浙江地区。《醒梦骈言》的作者是江浙地区人,能够接触到并改编“青柯亭本”的《聊斋志异》是很有可能的。

    《醒梦骈言》作为清代的文人话本小说,对研究《聊斋志异》某一时期在民间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价值。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聊斋志异》的社会影响,突显了《聊斋志异》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醒梦骈言》自身还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具有社会风俗画的色彩;且通俗流畅的叙事语言,温婉曲折的故事情节,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醒梦骈言》对《聊斋志异》在民间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将文言的“聊斋”故事推向更底层的社会民众,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聊斋志异》的传播。《醒梦骈言》作为《聊斋志异》的改编作品,作为一种文学存在,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沈燮元周贻白小说戏曲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1986.

    [2]刘富伟.从驰骋幻域描绘世情——论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题材选择[J].明清小说研究,2010,(3).

    [3]李金松.《聊斋志异》对《雪月梅》成书之影响[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5).

    [4]李玉莲.追溯原型——元明清小说戏剧的改编传播[J].北京社会科学,2000,(1).

    [5]古本小说集成编辑委员会.《古本小说集成》卷五《醒梦骈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6]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古本小说丛刊编辑委员会.《古本小说丛刊》卷五《醒梦骈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8]古本小说集成编辑委员会.《古本小说集成》卷一《醒梦骈言》[M].北京:中华书局,1994.

    [9][清]菊畦子.醒世奇言[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10]顾青.《醒梦骈言》二考[J].文学遗产.1997,(6).

    [11]戴云.傅惜华的古典小说收藏[J].明清小说研究,2012,(3)

    [12]阿英.小说三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3]吴晓铃.《醒世奇言》·序[M]//[清]菊畦子.醒世奇言.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14]齐如山.高阳齐氏百舍斋小说存目[M]//《醒世奇言》吴晓铃序.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15]贾静波.《聊斋志异》子弟书初探[J].蒲松龄研究,2008,(4).

    [16]孟兆臣.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聊斋》白话传播活动——报纸连载“评讲聊斋”[J].蒲松龄研究,2005,(3).

    [17]张俊.清代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8]傅承洲.明清文人话本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9]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0]徐文军.守朴翁是不是蒲松龄?——醒梦骈言作者初探[J].蒲松龄研究.2005,(4).

    [21]丁晓昌.试论《醒梦骈言》取材于《聊斋志异》[J].南京師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22]王清源.小说书坊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3]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24]胡奇光.中国文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5][清]蒲立德.《聊斋志异跋》[G]//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李汉举)

    相关热词搜索: 成书 版本 醒梦骈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