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

    时间:2020-06-12 07:52: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新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城学校人数剧增,学校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该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作者与研究团队在湖北省成安区、恩施州等多个地区展开的以…互联网+’教学点”为主题的实践探索与案例成果,包括双轨数字学校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城乡牵手与家校共建以及全媒体适切性资源建设等,并形成了“一体双核四驱”的“成安模式”“三式”破“三难”的恩施模式等具有区域教育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同时,该文也总结出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亟待与时俱进;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有待更新,领导力有待提升;保障机制亟待构建和完善等。最后从“两化一体”协同推进与UGBS协同协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新城镇化;双轨数字学校;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同步互动专递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很多原有的教学点逐渐消失,同时也有大量学校因规模减小而变为教学点。因此,教学点作为一种为适应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偏远地区的发展而设置的小规模不完全学校,在农村教育中一直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即使在新城镇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亦是如此。然而,由于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多数教学点缺乏师资,开不齐课、开不好课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又将怎样呢?面对目前教学点存在的师资短缺、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又能否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决呢?为此,我们开展了“互联网+”教学点湖北行动,以期在实践中寻找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学点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与策略,解决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最终实现区域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一、背景与动因:新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及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阶段,随着新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则持续增加。在教育领域,人口的迁移导致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流动增加,因此出现了城市生源剧增和农村生源骤减两个极端化的现象,造成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失衡,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严重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一)县城学校生源骤增,学校压力不断加大

    城镇化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给城市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在由农村迁往城市的过程中,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孩子一起带到城市上学,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城市流动儿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流动儿童不断增加,城市学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与学校建设缓慢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大班额”问题居高不下。一所小学达到四五千人,一个班级达到六七十人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加大了城市学校的教育压力。另一方面,为了给子女更好的教育,大量农村家长将孩子送到城市上学,自己也随着前往城市打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但同时也给城市学校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农村学生进城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导致城镇学校布局和办学容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导致城镇教育资源不足、学校数量不足、生均面积偏小等问题,城镇学校“超大规模”“超大班额”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教育压力急剧增加。面对入学人数不断增加的需求,急切需要不断扩充和新建学校来缓解农村学生进城入学造成的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压力,这也为城镇学校基础设施投入、教育经费、师资和教育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过程中,义务教育也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城镇中小学学生急剧膨胀带来的教育压力逐年增加。相比之下,很多农村学校由于学生大量流出导致的“空心校”现象相比,撤点并校导致校舍空置、资源浪费。可见,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中小学学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学校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为义务教育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农村教学点依然存在,开不齐课、开不好课问题严重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里,留守儿童仍然占据着很大比重,教学点依然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湖北省为例,截止2012年的统计数据,全省教学点总数约为3538个,班级数为11273个,学生259873名,教师21789名,参加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班级数为594个。仅占5.26%,如图1所示。

    总体来说,这些教学点多位于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学规模小,经费较少,设备陈旧,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近年来,虽然新城镇化的进程得到不断发展,但是落后地区依然存在,农村偏远地区的发展尤其是教学点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1.教学点师资短缺严重,开齐课、开好课难以实现

    目前,师资短缺是农村教学点的普遍现象,也是制约其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该区目前拥有教学点30余个,学生700多人,教师仅40余人。如表1和表2所示,从年龄分布上,40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仅为6.67%,40-50岁的比例为24.44%,5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为68.89%;从学历分布上,中专以下的教师比例为13.33%,中专学历的教师约占73.34%,大专以上的教师仅占总数的13.33%。由此可见,目前教学点不仅存在师资短缺问题,而且多数教师年龄偏大,学历水平较低。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每个教学点的学生总数在18-30人之间,教师人数约为该教学点的年级数,即平均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有的教师甚至要负责多个年级的课程。表面上看,这些教学点已经基本开设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所有课程,但是由于教师专业素质的限制,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很多学科的教学工作仍然无法正常开展。例如,音乐课只是采用跟唱的方式学唱几首歌,美术课也只是教孩子画一些简单的图画。可见,师资匮乏、开不齐课、开不好课仍然是目前教学点面临的普遍问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