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社会冲突与《水浒》女性形象的塑造

    时间:2020-08-14 07:58: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水浒》问世六百年来,深得人们的喜爱与赞扬,特别是作者粗犷有力的笔触,刻画出一些列鲜明的人物形象,甚至对潘金莲、阎婆惜、孙二娘等当时极为边缘的女性给予了震撼性的描述,侧面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暴露了封建礼教下广大妇女们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社会冲突;女性形象;“三淫妇”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100-02

    “每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马克思关于女性地位的论述,放之中国封建社会历受“皇权、族权、神权、夫权”下的妇女抗争中,其科学性不言而喻。

    文学作品《水浒》,在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哭泣与抗争中,就其时代局限,亦彰显其难能可贵之处。全书(百二十回本)写了七十六个妇女形象,其中着墨甚少有二十九人,在具体展开描写的四十七个妇女形象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有对现实不满最终踏上反抗之路的女英雄: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琼英等四名;有贤妻良母、被损害、被侮辱的女子,如林冲娘子、王进母亲、金翠莲、玉娇枝等十八名;反面形象出现,如刘高之妻、王婆、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二十二名。就其文学表现形式,笔者在这作简单地分析。

    一、粗线勾勒点染--被损害女子群像

    恩格斯指出:“外表受尊敬,脱离一切实际劳动的文明时代的贵夫人,比起野蛮时代辛苦的妇人来,其社会地位是无比低下的。”“妇女,伏于人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人之从夫,终身不改……此人道之大伦也” [2],在封建礼教残酷骇人的中国封社会,妇女的境遇更为悲惨。

    《水浒》书中有一批被损害的妇女形象,或贤妻良母,或单弱女子,作者采用粗线勾勒淡色点染的手法,虽然着墨不多,但大都显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及身世经历,并在笔端里凝结着作者深切的同情。如雷横母亲,作者多借助人物语言的刻画,展现这位可敬的老人有勇气伸张正义,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抗争的胆识。当她见到自己的儿子被“绊扒”,即刻骂那禁子们道:“你众人也和我儿一般,在衙门里出入的人,钱财直这般好使!谁保的常没事。”接着,便一面去解索,一面痛骂白秀英“这个贼贱人直凭的倚势,我且解了这索子,看他如今怎的!”当白秀英辱骂行凶时,她更是以大无畏的精神奋力抗争。在雷横打死白秀英处于生命危急时刻,这位老母亲依然毫无怯色,设法去营救儿子。最后他们母子在朱仝义释下,走上了梁山。这位老母亲虽然来去匆匆,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于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形象,作者都以淡淡点染的手法,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了她们的不幸命运。第三回,无依无靠的金翠莲被恶霸郑屠“强媒硬保”、“虚钱实契”,强占为妾,最后又被休弃,还得归还分文不曾得到过的三千贯典身钱。金翠莲父女俩只能暗自啼哭,每日卖唱还“债”度日。而画匠王义的女儿玉娇枝,因有些颜色,便被无恶不作的贺太守“强夺了去为妾”;蜈蚣岭张太公女儿,被“飞天蜈蚣王道人”强掳到山上惨遭摧残;即使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娘子也未能幸免,被高衙内调戏、威逼,透过这些描叙,不难感受到封建社会妇女的种种不幸。

    至于梁山好汉对弱女子的“拔刀相助”,如鲁智深为搭救金翠莲,三拳打死郑屠,流落江湖,被迫削发为僧;史进为救玉娇枝,被贺太守抓进牢里,几乎丧掉性命;李逵和燕青冒着风险,把刘太公的女儿从火坑里救了出来。诸多事件中,我们感受最深刻的是梁山好汉们和这些苦难妇女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粗线勾勒点染,刻画出被损害女子群像,历史总伴随着文学成为一种可贵的艺术形象。

    二、精心刻画塑造--“三淫妇”形象

    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是《水浒》中引人注目的三大“淫妇”形象。如何看待这三个女性,历来颇有争论。在当代《水浒》研究中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书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它所反映的妇女观是十分落后的,甚至是十分反动的。”[3]“作者在刻画妇女形象方面,就是很不成功的”。 [4]总之,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妨对三位所谓“淫妇”的形象进行探讨分析。

    1.“出格”爱情观与生活观导致“三淫妇”悲剧的必然

    阎婆惜出身于一个卖唱之家,属于封建社会三教九流中最卑贱的阶层。阎婆惜“从小在东京时,只去行院人家串”。这里的行院即妓院,环境的恶劣、地位的卑微,让她早已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这就决定了她必然以一个被扭曲了天性的面孔而出现在作品中。潘金莲的家庭出身书中没有交代,但凭她是大户人家的使女,二十多岁尚未出嫁这一点来看,她应该是父母兄弟都没有的、无家可归的“奴隶”。潘巧云的父亲原是屠户出身,也只算卑微人家。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她们悲剧命运的社会基础。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她们表露出与当时社会不相符合的爱情观、生活观是无庸置疑的。阎婆惜遇上了和宋江同房押司的张文远,见他眉清目秀,齿白唇红,风流俊俏,“心里便喜,倒有意看上他”。 对潘金莲来说,从告发主人骚扰,显示出了一个女性的尊严外,潘金莲为武松之英武所慑服,受到武松抢白之后,便和西门大官人有了来往,也无可厚非。潘巧云勾搭上了长她两岁拜其父作干爹的裴如海,便和这个当年裴家绒线铺的小官人明来暗往。虽然作者渲染她们的“淫心飞动”、“爱偷汉子”,但究竟是封建的伦理纲常造成了她们心理上的压抑和扭曲。她们得到的那点可怜的满足,实际上不过是被男人们当作一时的玩物而给予的暂时的宠幸,一旦时过境迁,更大的悲剧命运会重新降临在她们的头上。

    从阎婆惜“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到潘金莲被”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到潘巧云“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潘金莲等三人以悲惨的场面了却生命时,悲凉之雾,让读者久久沉寂在她们隐隐的、深深的苦痛之中。

    2.祸水观在《水浒》中的冲突

    《水浒》轻鄙女性,很多人这么总结。也有人会说,《水浒》的作者只熟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月黑杀人、风高放火的绿林强人,不了解女性,不善于写女性。

    孙述宇先生在《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一书中提出,作为强人宣传文学的水浒故事,通过各种情节反复向这些亡命汉子们灌输“妇女不祥”的观念,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了。而王学太先生在《中国流民》一书中提出,《水浒》反映的是游民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游民的人生与农民不同,他们闯荡江湖,冲州撞府,流浪已久,家在他们心中早已淡漠了,妻儿对他们没什么吸引力,甚至还可能是他们成大事的累赘。在六十年代出土的明成化年间(1465-1487)刊刻的《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四种》里,开篇便讲到,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为做一番大事业,关羽、张飞竟然决定互相杀掉对方的家小(刘备此时是光棍儿)。于是张飞跑到关羽的老家,一口气杀了关家大小十八口,只因一时不忍才放走了有孕在身的关羽的妻子胡氏,而那边关羽也同时动手,将张飞一家杀得干干净净。这个血淋淋的故事今天读起来真是触目惊心,但这就是游民价值观的真实体现。同样,《水浒》中的梁山好汉为拉某人上山,也不惜设计锄灭其家室,断绝其对家的依恋,如秦明、卢俊义的上山便是明显例证。

    因此,祸水观的由来在历史,文学中深刻的反映正是这种必然冲突的表现。

    三、浓墨重彩描绘--“巾帼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水浒》在英雄群像里,还活跃着三名女性: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她们具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武艺出众的英雄本色,是极力抗争的女性形象。

    我们来欣赏扈三娘。“但见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镫斜踏。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 ……”。[5]是作者笔中少有的正面美貌形象。这位使日月双刀的女子,在参加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之后,多次纵马挥刀上阵,与官兵的主将交锋,为梁山泊事业的兴旺发达立下了汗马功劳。

    顾大嫂,按评点家们的说法,即具有同黑旋风李逵相互媲美的“母旋风”性格。我们不妨引用作品中的两段描叙:

    当宋江提出上梁山的事时,作品写道:

    ……(宋江)说言未绝,李逵跳将起来便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一个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作两截便罢。”(四十一回)

    而当邹渊与顾大嫂等商议劫牢后的去向时,作品是这样写道 :

    邹渊道:“儒家梁山泊十分兴旺,宋公明大肯照纳贤士…我们救了你们两个兄弟,都一发上梁山投奔入伙去,如何?”顾大嫂道:“最好!有一个不去的我便乱枪戳死他!”(四十九回)

    回顾一下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难得出结论:我国古典小说里真正对现实社会有着清醒认识并且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妇女形象,应当首推顾大嫂,可以说,《水浒》对女性英雄形象的塑造,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在妇女形象塑造上的突破。顾大嫂等所选择的道路,实际也表明,广大受压迫、受奴役的下层妇女,只有同罪恶的封建制度做坚决的斗争,才有可能赢得自己的尊严、人格,摆脱不幸的命运。

    《水浒》作者是施耐庵,毕竟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他在成功地塑造出一些妇女形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一些封建观点和消极因素。时过境迁,这种复杂性与矛盾性,并不妨碍作品的高度真实性,更成就了社会冲突在文学上的艺术反映。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2.517.

    [2]河南程氏遗书(第十八卷)[M].中华书局,1981.784.

    [3]胡邦炜.论潘金莲[A].水浒争鸣[C].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2.134.

    [4]孙寿玮.漫谈《水浒》里的妇女形象[J].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期刊评论, 1986(7):154.

    [5]水浒全传(第四十八回)[M].岳麓书社,1988.400.

    责任编辑:刘皓

    相关热词搜索: 水浒 塑造 冲突 形象 女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