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研究

    时间:2020-03-17 08:02: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乌兰牧骑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乌兰牧骑的发展途径记录着内蒙古自治区文艺60年的发展历程,彰显了我国基层文艺团体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本文探讨内蒙古地区乌兰牧骑的发展路径和生命力,客观地分析了内蒙古民族地区基层文艺团体——乌兰牧骑60年的经验和成果。

    关键词:乌兰牧骑;发展途径;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2-0055-03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是政府为开展牧区的民族的群众文化工作、活跃民族的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综合性的基础文化事业机构。它以机动灵活、富有民族风格的文化宣传形式,对牧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进行巡回服务与辅导活动,以满足牧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同时肩负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从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后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乌兰夫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乌兰牧骑的演出,并接见乌兰牧骑演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1月21日回信蘇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信中说:“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乌兰牧骑的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有乌兰牧骑队伍75支,队员3000余人。为了弄清乌兰牧骑长盛不衰的“秘诀”,本论文研究了内蒙古地区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客观地总结了内蒙古民族地区基层文艺团体——乌兰牧骑60年的成长经历和经验。

    一、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

    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的产物。1957年至1961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17支乌兰牧骑演出队,即苏尼特右旗、翁牛特旗、正蓝旗、额济纳旗、镶黄旗、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阿拉善左旗、鄂托克旗、巴林右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正镶白旗、科尔沁右翼前旗、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乌审旗的乌兰牧骑。1962年鄂温克自治旗、额尔古纳右旗、乌拉特中旗、二连浩特市乌兰牧骑建队,1963年陆续建立了扎鲁特旗、鄂伦春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等乌兰牧骑。到60年代末内蒙古地区每个旗县都有了自己的乌兰牧骑,可以说“红色的嫩芽”长遍了整个内蒙古地区。

    在乌兰牧骑建队之初,队员们克服了设备简陋、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穿草原,跨沙漠,走牧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便民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送到每一座毡房,使“草原轻骑队”的名字在农牧民心中扎下了根。①之后乌兰牧骑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巡回演出,从牧区走向了北京,从北京走向了世界。就像1966年1月10日郭沫若为乌兰牧骑的题词:“遵守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一颗火热的赤心,献给全体牧民、全体中国人、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

    1979年出版的《阿拉善民歌二百首》是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队长斯琴巴图经过10年的努力搜集整理的民族歌谣的精粹,这是阿拉善左旗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出版的民歌专集,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重要的意义。1985年8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工作条例》,条例明确了乌兰牧骑的性质、方针、任务、体制、设施、经费,并对队员和领导的选拔和业务素质提出了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工作条例》的发布对乌兰牧骑的发展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1987年成立了乌兰牧骑学会,此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以乌兰牧骑为研究内容的学术组织,对乌兰牧骑的有关理论研究从此开始。1993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赴广州、汕头、厦门、河北、石家庄等地进行历时一个月的巡回演出。乌兰牧骑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队员的专业水日益提高,演出设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乌兰牧骑走向了繁荣强大的道路。

    乌兰牧骑60年的发展离不开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在乌兰牧骑建队初期,周恩来总理就极为关注乌兰牧骑的试点工作,赞扬乌兰牧骑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为乌兰牧骑安排全国巡回演出。国家副主席乌兰夫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上,应当写上乌兰牧骑的一页。”乌兰夫对乌兰牧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4年巴林右旗乌兰牧骑赴北京参加了建国55周年游园演出,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接见。2017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习近平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一文引起了全国人民对乌兰牧骑的关注。习近平主席在信中写道:“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60年的岁月中,乌兰牧骑坚持走民族化、专业化、群众化的道路,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二、乌兰牧骑的生命力

    乌兰牧骑富有生命力的奥秘首先在于它的双重身份,其次在于乌兰牧骑“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再次在于乌兰牧骑人良好的专业水平。

    (一)乌兰牧骑的双重身份

    1957年5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拟定《乌兰牧骑工作条例(草案)》,明确了乌兰牧骑的性质、方针与任务,即:“乌兰牧骑是政府为开展牧区的民族的群众文化工作,活跃民族的群众文化生活而设立的综合性的基层文化事业机构。它以机动灵活,富有民族风格的文化宣传形式,向牧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进行巡回服务于辅导活动,并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从而满足牧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乌兰牧骑应密切配合牧区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据牧区的民族的特点,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进行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法令及时事的宣传,提高牧民的政治觉悟,发展牧区群众文化事业,组织和辅导牧民业余文化艺术活动,建设和发展自治区的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从乌兰牧骑的性质和任务可知它的双重身份,即“红色文化工作队”和“民族文化传承者”。乌兰牧骑人创作的《红太阳照亮内蒙古草原》《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太阳》《公社小牧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赞歌》等红色歌曲和《嘎达梅林》《剪羊毛》《达那巴拉》《鄂尔多斯婚礼》《草原,我的家》《巴林马驹》等民族歌曲已成为经典,流传至今。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乌兰牧骑通过音乐传承了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满足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国家为民族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就《巴林马驹》而言,它现在已成为巴林人民的标志性歌曲。有位出身为巴林右旗的年轻人对笔者说:“我是从小听着《巴林马驹》长大的。我小的时候,这首歌几乎每天在村广播上播放,因此我们全家人都能唱出来。”可见乌兰牧骑艺术的魅力之大。

    (二)乌兰牧骑“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乌兰牧骑人始终坚持“哪里偏僻就到哪里去”“只有参加劳动,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精神,为群众提供无偿的文艺服务,融入群众当中,成为群众的好友,给群众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传播民族文化的精华。原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队长热喜在自己的回忆中这样写道:“队员下乡途中,顺路就捡柴,到了目的地便把一捆捆柴送给群众。一到了群众家,便帮助群众打扫羊圈,给老师挑水、喂马。群众劳动时,我们也跟上一块儿干。”②原巴林右旗乌兰牧骑队员斯钦朝格图和阿拉坦斯其回忆说:“当时我们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牧民达成一片,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牧民们亲热地称呼我们‘我们乌兰牧骑的孩子们’。”③可见乌兰牧骑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爱。内蒙古地区人少地广给乌兰牧骑的工作带来了困难,但乌兰牧骑人靠自己的坚持不懈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把最精彩的艺术盛宴带给了群众。

    (三)乌兰牧骑良好的專业素质

    乌兰牧骑从一个基层文艺团体发展成了一个世界水平的文艺团体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乌兰牧骑人的专业素质及自身的努力。乌兰牧骑全年下乡巡回活动时间为7个月以上,为所在旗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牧民文化生活提供服务。④乌兰牧骑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这有助于为当地农牧民更好的服务。乌兰牧骑建队时的队员大多来自群众,也有学校老师、供销社销售员。可以说还算不上专业队伍,但他们有热爱人民、热爱艺术的心。他们经过刻苦努力都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并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周恩来总理多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对他们说:“你们会几样乐器?会六七种!一专多能!一专多能是中国的好传统。”“文艺必须民族化、大众化。你们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你们还要提高。当然,现在水平不低,客观评价就是证明,群众的评价是最好的证明。”可见总理对乌兰牧骑专业素质是充分肯定的。

    乌兰牧骑的编制一般为25人,自治旗可增加到30人。⑤人少任务重,这对乌兰牧骑队员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决定了乌兰牧骑人必须走一专多能之路,如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达日玛不但能歌善舞,还会8种乐器。老一代乌兰牧骑人用事实证明了他们的专业素质。2018年12月,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展示了乌兰牧骑的风采。

    乌兰牧骑精神影响了乌兰牧骑人的一生,有些退休的老队员虽然离开了乌兰牧骑,但始终坚持乌兰牧骑精神,继续参与乌兰牧骑的事业。比如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热喜退休后继续挖掘、整理、出版乌兰牧骑的艺术话本,还出版了100多种录音磁带。阿巴嘎旗乌兰牧骑的艾日布在退休后整理出版了宫廷音乐《阿斯尔》。

    三、不忘初心,开拓进取

    综观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乌兰牧骑走过的60年,是辉煌的60年,是充满强劲的生命力的60年。可以说乌兰牧骑永葆青春的“三宝”是:(1)做到了红色文化工作队和民族文化传承者身份的有机融合;(2)贯彻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3)不断提高队员的专业素质。

    乌兰牧骑的成长、壮大,得益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心呵护,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乌兰牧骑在成立以来的60年里,为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做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现在乌兰牧骑仍然是内蒙古地区一面鲜明的文化旗帜。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网络文化的发展以及城镇居民的增多,给乌兰牧骑的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农牧民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观看乌兰牧骑的演出;交通工具的发达为乌兰牧骑的下乡演出带来了便利。但是,随着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牧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对乌兰牧骑的期待不如以往。乌兰牧骑人将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写好“乌兰牧骑自己的历史”,肩负起他们传播民族文化、丰富农牧民生活的使命?这将是乌兰牧骑人要认真思考的重大命题。2018年6月27日,巴林右旗乌兰牧骑文化惠民活动走进宝日勿苏镇吉林嘎查祭敖包那达慕会场、珠拉沁敖包会、格斯尔庙会,给农牧民群众带来了文化盛宴。巴林右旗乌兰牧骑在弘扬优良传统、传递党的声音的同时还为会场清理垃圾,激发群众的环保意识,弘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全面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殷切嘱托、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是新时期乌兰牧骑的必须坚持的方向。总结乌兰牧骑的经验,写好乌兰牧骑的历史,关注现在,探索乌兰牧骑为了发展之路,是乌兰牧骑义不容辞的责任。

    注 释:

    {1}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十佳乌兰牧骑材料汇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

    ②热喜.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工作队[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5.

    ③哈代钦的“为事业奔波的岁月为艺术献出的功绩”一语出自《巴林右旗乌兰牧骑大事记》,2017年6月。

    ④1957年5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拟定《乌兰牧骑工作条例》(草案)。

    ⑤1985年8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工作条例》。

    参考文献:

    〔1〕连娜.内蒙古农牧区群众文化工作研究(1957-1965)——以文化馆、乌兰牧骑、俱乐部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2.

    〔2〕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十佳乌兰牧骑材料汇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

    〔3〕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乌兰牧骑之路-纪念乌兰牧骑建立四十周年1957-1997[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4〕吴晓燕.论乌兰牧骑对蒙古族文化传承的作用[D].内蒙古大学,2012.

    〔5〕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部.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工作队[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5.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相关热词搜索: 乌兰牧骑 发展历程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