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当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亚太安全问题:同盟阻遏与战略解围

    时间:2020-04-04 07:57: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和平发展一直面临亚太地区诸多安全问题的挑战。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同,并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形成不和谐的张力。当前,面临亚太安全热点问题日益复杂化、严峻化的趋势,有必要梳理亚太安全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把握其发展脉络,推进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优化和实践。冷战缓和时期,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阵营,虽与资本主义阵营内个别国家的关系出现缓和,但亚太地区冷战的安全结构仍然未变;冷战走向结束阶段,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亚太地区安全秩序困境依然存在,中国的和平发展仍然面临资本主义同盟体系的觊觎;在冷战结束后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从蛰伏走向活跃;进入21世纪的头10年,中国稳步发展并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太安全问题的冷战气息渐浓,具体安全问题更加严峻;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增长,亚太安全环境恶化、日益呈现出汹涌澎湃之势,中国在国力增强中承受的安全压力日益明显并增大。鉴于亚太安全秩序困境的结构机制与角色变迁,中国需要准确把握亚太安全问题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在知己知彼中扬长避短,整合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智库建设,妥善应对亚太安全问题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亚太安全;中国;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6)04-0080-11

    当代中国在和平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亚太安全问题的困扰。即便在冷战缓和时期,中国发展也未摆脱以美国为首的亚太同盟体系的围堵。冷战结束并不意味亚太问题的解决,反而使冷战现象在亚太地区频繁出现。21世纪以来,伴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中国发展的亚太安全困境日益复杂、严峻。值此亚太安全热点问题群集爆发之际,梳理始终萦绕在当代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亚太安全问题的过去和现在,前瞻其未来,把握其发展脉络和特点,必将有助于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优化和实践。

    一、冷战时期,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的亚太安全环境

    (一)冷战缓和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因受资本主义阵营的遏制、围剿,且在冷战坚冰期,伴随中国局势的发展,亚太安全问题被激化,中国毅然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经济危机,美国不仅经济持续低迷,深陷越南战争泥潭,而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需要重点应对苏联的攻势,因此美国在亚太地区采取收缩战略。这一时期,不仅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裂,许多资本主义大国开始与社会主义国家缓和关系并建交,社会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裂,中苏矛盾激化、苏联与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矛盾,中国受到苏联的安全威胁。在此背景下,中美关系缓和并逐步实现了正常化。冷战进入缓和期,两大阵营内的国家开始跨越阵营进行交流合作,但这既未改变彼此间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也未停止彼此间的遏制和敌视,只是由以军事对峙为主转为以和平演变为主。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前夜,尽管亚太安全局势有所缓和,但原有问题未根本消除,有的还时不时被激化为热点。中国虽然与美、日关系缓和,但与韩国、印尼等仍处于敌对状态,并且苏联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威胁仍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外患,亚太地区的冷战安全结构基本未变。

    (二)冷战走向结束阶段

    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摆脱经济危机困扰的过程,并在逐渐频繁的经贸往来中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渗透;社会主义阵营经济低迷,政治腐败日益严重,给予资本主义阵营推行“和平演变”以可乘之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两大阵营的较量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节节败退”的势头,直至被瓦解。这个阶段,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显著不同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国内经济发展速度递增,GDP逐渐进入世界大国的前十名以内,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亚太安全秩序困境依然存在,中国的和平发展仍然面临资本主义同盟体系的觊觎。在具体的地区安全问题上,冷战遗留的海洋安全争端开始由冷变热;陆上领土主权争端依然存在,包括中印领土争端与冲突,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百万构成对华安全的严重威胁;中苏之间发生了包括珍宝岛战斗在内的一系列边界冲突,中越之间进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地区战争;中日、中韩、中越、中菲、中国与印尼的海上主权争端和台湾问题间断性趋热,直至冷战结束依然存在。这期间,美国在已有的发达舆论宣传媒体基础上建立了自由亚洲电台,专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策反性宣传,展开不间断的意识形态斗争。

    二、冷战结束后的10年,中国和平发展面临亚太安全问题复杂化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虽然结束,但其结束具有显著地区差异性,欧洲地区结束的较亚太地区彻底。冷战不仅在亚洲遗留了许多重大安全问题,而且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冷战安全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一)资本主义同盟体系在亚太地区更加强化

    一般而言,冷战结束后,冷战工具应去冷战化或彻底转变职能。但学界较普遍的共识是正如冷战结束而北约并未瓦解一样,旧金山体系作为冷战时期由美国主导的、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亚太双边同盟链依然存在,包括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美菲同盟、美澳新同盟及美泰同盟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而且其冷战功能在不同阶段会被优化、升级。因前苏联解体,即便俄罗斯继承了一些前苏联遗产,但国家实力已经衰退,亚太影响力急剧下降,无法牵制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力量。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正处于解决温饱问题的关键期,对上述同盟体系带来的威胁,只能采取防御性的应对策略。亚太安全结构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美国独大的局面。美国实质成为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的主导者,并借助冷战遗留的同盟,不时营造出具有冷战性质的怪现象,不断刺激同盟强化冷战功能。

    (二)亚太地区的具体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东北亚的朝鲜半岛问题是最典型的冷战遗留问题。朝鲜在前苏联解体后,为确保自身安全开始加紧推进核计划,造成了1994年前后的朝核危机和一系列演习、对峙与谈判交织运行的半岛临界战争边缘的多次危机。之后,美朝之间虽然签署了朝核问题框架协议,但美方并未实质兑现协议承诺,致使新一轮的危机在21世纪来临前夕已经酝酿成熟。

    相关热词搜索: 阻遏 解围 安全问题 同盟 亚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