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

    时间:2020-08-14 07:52: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奴隶制因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开始日益走向崩溃,与此同时先进的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代表各个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各种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蓝图,为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与演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基础。

    儒、法、道三家中首先脱颖而出的是法家,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强烈的务实和进取的精神,从而成为新兴地主阶级打击守旧奴隶主贵族的锐利武器;其实现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也符合了当时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和平统一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而其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治国模式更是适合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口味和需要。因此,战国时期出现了法家代表人物如,李悝、吴起、商鞅,他们先后进行了大的变革。

    战国后期韩非将法家思想的“法、术、势”三大流派融合在一起,成为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顺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因而为秦王嬴政所采纳,并最终以此一统天下。统一后的秦王朝继续推行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但是过分强调法治最终导致了秦的二世而亡。

    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之后,刘邦建立起了西汉王朝。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农民流亡,土地荒芜,经济凋敝,国库空虚。与此同时韩信、英布等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异姓诸王控制着大片土地和人口,“外托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北方还有强敌匈奴攻占河南地,严重威胁着西汉的安宁。公元200年的“白登之围”足以说明汉初的困境。

    面对这些问题刘邦吸取秦亡教训,以“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黄老学说为治国方针,以适应汉初社会经济、政治形势,最终为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并得以积极推行。西汉初推行的“黄老学说”源于道家学说,但二者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黄老学说比道家学说具有更多的唯物论倾向。另外黄老学说还特别突出地继承并发展了道家学说的许多“政治诈术”。如“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等;同时黄老学说还在道之中糅合进了一些法家的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从而成为西汉初的治国思想的主流。

    自刘邦始黄老政治连续推行了几十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至文景时期西汉封建统治稳定下来,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治世“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前期终于形成了国富兵强的盛世局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老学说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无为而治”的推行使得军功贵族以及宗室、诸侯王、外戚的势力急剧膨胀;而中央集权统治却日益削弱,这严重威胁到了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西汉政府越来越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不利于封建王朝的集权统治;他们将目光逐步转移到新儒学身上。

    儒家学说的复兴与发展始于西汉初年,由于黄老政治的推行,西汉政府对各种学术思想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因此在西汉前期的思想界,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且体现出儒、法、道三大学派既相互吸收融合,又相互诘难、贬抑的特点,这其中儒家学派最为活跃,并出现了儒法合流的倾向,新的儒家学说逐渐形成。

    董仲舒是西汉前期儒学之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奉天法古”的理论体系。他认为“天人之际”就是“古今之道”“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君权神授”,这一理论为封建统治制度提供了神学依据;同时董仲舒极力宣扬“大一统”思想,这又为西汉加强中央集权专制、解决王国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分裂、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另外董仲舒还以“性三品论”“三纲五常”和“天谴说”等内容形成了一整套伦理道德学说,进一步论证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董仲舒的新儒学完全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北御匈奴、实现大一统的社会需要,因而被汉武帝采用,后来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哲学上的“天人感应”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理论、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都完全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的需要而不断革新。先秦时期的儒学因太过注重于浓厚、温馨的伦理亲情而不合于乱世,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却能因时而化,积极增添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内容,从而能够登上封建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

    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新儒学始,中国封建统治阶级逐渐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动摇。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也不断引他山之石以攻玉,博采众家之长,发展出魏晋时期的玄学、宋元明清时的理学等。但万变不离其宗,自汉至清儒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提供了治国法宝,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给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形成了灿烂辉煌、泽被深远的“儒学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作者单位 四川省自贡市牛佛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治国 封建社会 中国 演变 初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