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白瑞德与贾宝玉之形象比较

    时间:2020-08-14 07:58: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飘》与《红楼梦》,不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相距甚远。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两者并不存在影响关系。但是,早前已有学者分别对郝思嘉与王熙凤、郝思嘉与贾宝玉进行过比较研究,足以说明这两部作品存在可比之处。笔者将以平行研究为理论框架,从社会背景、性格中的叛逆因素、对女性的态度、对爱情的追求以及最终结局五个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男性主人公白瑞德和贾宝玉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达到对两者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以及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以上两部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白瑞德;贾宝玉;形象比较

    作者简介:禹媛媛,女(1987-),汉族,籍贯:湖南,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2010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5-0202-02

    20世纪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飘》与18世纪中国文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不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相距甚远,并且,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影响关系。但是,笔者认为,《飘》中的白瑞德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论是在社会背景、性格中的叛逆因素、对女性的态度,还是在对爱情的追求、最终结局方面,都存在着相似的一面,但细究起来,又显示出其相异的一面,因而,对他们两者进行平行研究是可行的。

    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对平行研究的定义是: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1】。而在进行平行研究时,则要求明确契入点,限定问题范围;透过表面现象,深入辨析同异;突破认知“模子”,实现超越与汇通;坚持文学本位,明确学科界限【2】。本文将以上述原理为理论框架,对白瑞德与贾宝玉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比较研究。

    一、社会背景的同异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是20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飘》中白瑞德所处的社会背景,是对美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南北战争时期。在《外国文学史》中就写道:作为一部历史小说,《飘》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真实事件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这一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3】。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18世纪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虽然统治阶级采取种种措施企图维护他们的专制统治,但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红楼梦》通过艺术典型形象,展现出了我国十八世纪上半期封建王朝开始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和历史趋势。《红楼梦》,它真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封建社会没落史”【4】。

    无可否认,不论是白瑞德所经历的美国南北战争,还是贾宝玉所面对的风雨飘摇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对于两国来说,都是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期。但是,因为玛格丽特·米切尔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南北战争,没有亲眼目睹过南方的战败和重建时期的艰辛;而曹雪芹却亲临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之中,亲身体会到了尔虞我诈和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因而,两部作品中对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的表现,不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曹雪芹较之于玛格丽特·米切尔而言,都是要更为深刻的。《贾宝玉论》一文中即写道:在曹雪芹的面前,封建制度的罪恶碰到了一个无情的宣判者,透过许多“昌明隆盛”的繁荣景象,他指出当时中国生活的悒闷、难受和空虚,以及到处淤积着陈腐和糜烂,到处布满了悲伤和不幸……曹雪芹对那一黑暗世界的主人——封建贵族统治阶级,发出了彻底失望的声音,他在深沉的调子中宣布了他的衰亡【5】。《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中也指出:《红楼梦》是中国封建制度垂死前的挽歌,它超乎寻常地、大胆地、现实主义地暴露了走向崩溃时期的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6】。笔者认为,玛格丽特·米切尔是通过南北战争这一特殊历史事件来推动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则是通过对一系列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来预示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并且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的。

    二、性格中的叛逆因素的同异

    在郑克鲁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史》中将白瑞德定义为“一位南方贵族家庭的叛逆者”【7】。《飘》中白瑞德的叛逆,首先表现在他对待南北战争的态度上。

    在战争面前,白瑞德是一个对现实具有清醒认识的人。当绝大多数南方奴隶主贵族面对战争跃跃欲试并且信心满满时,他认为南方狂妄的想要打仗,所凭借的不过是棉花和骄傲,而当战争真正来临时,它们将毫无用处。战争爆发后,白瑞德并不参战,而是多次穿越封锁线,利用战争契机大发横财。他认为一切战争实际上都是参战双方对于金钱的争吵。在喜欢为战争赋予崇高定义的南方贵族看来,他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逆者。

    白瑞德的叛逆,还在于他敢于蔑视南方传统道德文化:他携未婚女性外出晚归,却拒绝娶她为妻,从而被父亲赶出家门;他不顾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公开进出妓院,与妓女同居;他引诱郝思嘉,使她在二度丧夫后短得不能再短的时间里与他结婚……这些都表明,对于当时崇尚传统道德文化的南方贵族社会而言,白瑞德是个十足的叛逆者。

    “同整个贵族阶级的形象相对照,贾宝玉的性格却显示了对封建制度的怀疑和叛逆的特点”【8】。《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叛逆主要表现为他蔑视封建传统道德,厌恶仕途。“他厌恶封建贵族的繁文缛礼,厌恶僵死的礼教教条,厌恶这个阶级迫使他努力的封建官僚的前途。他鄙视封建文人向上爬的必由之路的科举制度,他无心于贾政要求他的读死书和致力于八股文的修养,而且批评封建的仕途经济学问……”【9】。

    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抗拒,集中表现在他对爱情的追求上。封建社会的婚姻要求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取决于家族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这种建立在自由之上的爱情与封建礼教是格格不入的,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扼杀。

    统治阶级一心想按照封建道德标准,把贾宝玉培养成为一个可以立身扬名、光宗耀祖,并且能把统治阶级日趋衰败的事业重新振兴起来、进而延续下去的忠臣孝子。然而,贾宝玉却是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不肖逆子。讽刺的是,他的叛逆思想,恰恰是在封建制度走向瓦解过程中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孕育出来的。“贾宝玉身上的叛逆嫩芽一萌生出来,其所以没有被贾政的朝靴踩得稀烂,乃是由于封建家族内部不时发生的种种矛盾所造成的罅隙,使它能够得到生长和发展的机会”【10】。

    但是,“毫无疑问,贾宝玉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少爷,像他所出身的这个贵族家庭的一切成员一样,过着剥削阶级的奢侈的寄生虫的生活。这种阶级烙印在他的性格里表现得是很鲜明的”【11】。贾宝玉本身就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叛逆必然具有软弱性和不彻底性。他想要摆脱封建贵族社会的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封建贵族阶级。这就使得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因此,他的叛逆,是注定不可能像白瑞德那样彻底、强烈而又义无反顾的。有学者就指出: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的精神面貌,固然和贾琏、贾蓉等“人形动物”有着差别,但也还是渗透着那一阶级的贵族公子、富贵闲人的浓厚情调【12】。

    三、对女性的态度的同异

    白瑞德对于女性的态度,基本上是玩世不恭的。从以上对白瑞德的叛逆性格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他始终是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他周围的女性的,除了媚兰。《飘》中就写道:思嘉内心跟白蝶姑妈的看法一致。她也认为他对任何女人都不尊重,也许只有媚兰除外。……可他黝黑的脸上那对眼睛带着令人不快的侮辱神情看人的方式,就好像所有的女人都是他心境好的时候供他享受的私有物品似的。只有和媚兰在一起时,他的这种神情才会无影无踪。他看媚兰的时候,从来就不会有那种冷漠的评判似的表情,眼里也没有嘲弄的意味。跟她说话时,他的声音里也有一种特别的语气,礼貌、尊重、急于表现自己【13】。

    与白瑞德不同的是,贾宝玉怜爱他身边的每一位年轻女性。“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通过对宝玉所处之环境及经历的考察,指出宝玉在贾府贵盛时,‘于外昵秦钟蒋玉函,归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侍儿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辈之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迨至贾府渐衰”【14】。《贾宝玉论》一文中也写道:因此,贾宝玉“甘心为诸丫头充役”,乐意为她们“理妆”或“换裙”,唯恐她们把他看作“宝二爷”而让那冰冷的尊卑秩序斩杀了这一团融融乐乐的气氛【15】。

    总之,在某种程度上,白瑞德和贾宝玉都是尊重女性的。但是,白瑞德所尊重的,只是他认为值得尊重的女性,远没有贾宝玉那么宽泛。而且,白瑞德也没有像贾宝玉一样将男性社会与女性社会对立起来,更没有厌恶或者企图逃避男性社会。

    四、对爱情的追求的同异

    笔者认为,白瑞德对郝思嘉的爱,是深沉而执着的。白瑞德第一次见到郝思嘉时,就认为她是一个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女人,并且对她一见钟情。从此,虽然白瑞德总是嘲弄郝思嘉,但是内心却深爱着她。他表面上玩世不恭,却知道郝思嘉的内心需要,处处关心着她:郝思嘉因为服丧不能跳舞,是白瑞德帮助郝思嘉摆脱了所有的束缚,在舞会上尽情地跳了一番;郝思嘉被困在亚特兰大,是白瑞德为她偷来一匹马,帮助她驾着马车逃出城去;每当郝思嘉从可怕的梦中惊醒的时候,是白瑞德用宽大的胸怀保护着她;当白瑞德和郝思嘉结婚后,每天早晨,白瑞德都会把早餐拿到屋里,一口一口地喂郝思嘉……然而,郝思嘉的执迷不悟,使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前文已经提及,当面对爱情时,贾宝玉一心追求真爱,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相信“木石前盟”,而不愿选择“金玉良缘”。但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婚姻,必然是以权衡利害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所以,贾宝玉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也就注定以失败告终。

    虽然白瑞德与贾宝玉在爱情上都失败了,但是造成他们失败的原因却是不同的。白瑞德是自己主动放弃了对郝思嘉的爱情,而贾宝玉却是由于其阶级局限性,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与整个强大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抗争,被迫顺应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封建家长为他选定的妻子薛宝钗成婚。

    五、最终结局的同异

    在《飘》的结尾,白瑞德在经历了两度丧子之痛后,面对郝思嘉对艾希礼的迷恋,终于失去了继续坚持和等待的勇气,亦对爱情失去了希望,即使郝思嘉苦苦挽留,他还是选择离开郝思嘉,回去他的故乡。

    而在《红楼梦》的结尾,贾宝玉也终于出家,离开了薛宝钗,离开了贾府,离开了他所处的封建统治阶级,也远离了一直束缚着他的封建传统文化和封建伦理道德。

    他们的最终结局,从某种意义来看,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回归。不同的是,白瑞德选择了回归传统——回去家乡,而贾宝玉却是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决裂,回归自我——出家。虽然他们的回归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源于他们在爱情上的失败,但是,正如前文所论述的,他们在爱情上失败的原因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总而言之,从文化意义上看,因为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南方社会的奴隶主贵族统治,资本主义取而代之,白瑞德处于新文明的上升期,因而他的精神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入世的、积极地、上进的。他具有商业头脑,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他敢于大声地对传统道德文化说不。而贾宝玉则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处于旧文明的衰落时期,因而他的思想状况从总体上说是出世的、消极的。他性格中的软弱以及对封建势力的依附与妥协,注定他将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而言,玛格丽特·米切尔自身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因此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白瑞德,也必然具有她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具有的桀骜不驯、积极向上的品性:他敢于与美国南方传统道德文化彻底决裂。而曹雪芹则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他自身又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不管他对统治阶级有多么的深恶痛绝,都还是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统治阶级,不会也不可能与它彻底决裂。因而他笔下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既厌恶统治阶级,又惧怕统治阶级;既想与统治阶级决裂,又必须依附于统治阶级也就合情合理了。

    注释:

    【1】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85页

    【2】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89——192页

    【3】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75页

    【4】西北大学中文系编.红楼梦研究资料.1973,第367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文学研究所学术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29页

    【6】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二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第218页

    【7】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80页

    【8】四部古典小说评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第132页

    【9】四部古典小说评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第134页

    【1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文学研究所学术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37页

    【11】四部古典小说评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第131页

    【12】四部古典小说评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第132页

    【13】〔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李美华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0,第268——269页

    【14】吕薇芳 张燕瑾主编.清代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第704页

    【1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文学研究所学术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40页

    参考文献:

    [1]、吴锡民.比较不是理由[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M].李美华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0.

    [5]、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6]、吕薇芳 张燕瑾主编.清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7]、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文学研究所学术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四部古典小说评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9]、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二辑)[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10]、西北大学中文系编.红楼梦研究资料[C].1973.

    相关热词搜索: 形象 白瑞德 贾宝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