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基于网络环境,提高科学课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1-01-28 08:09: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根据科学课的特点,如果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运用在科学教学中,基于网络环境进行科学教学,那么就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增加师生互动,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基于网络;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5-0081-02[ZW(N]

    [作者简介]李莉(1979—),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教师,小学一级。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靠讲解,也不能完全地靠演示,而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其在反复的实验活动中,通过推测、分析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根据科学课的特点,如果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运用在科学教学中,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提升学生探究意识

    计算机模拟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教学工具,计算机可以模拟在教室里做起来比较困难或者无法做的情境,如海潮的特性、生物种群数的增长、生物特征的遗传……学生喜欢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在计算机模拟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自己收集信息、分析结果、学习技能。这时,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模拟环境与现实的关系即可。

    在计算机模拟情境中,学生可以自主支配学习进度,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可以寻求各种帮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跳过许多会的内容,加快学习进度。计算机模拟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降低或提高学习难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内容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实现时空、大小、虚实的转换,把宏观的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的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如在教学《认识地球》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从宇宙观看地球的美景,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地球内部的构造,从而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再如利用《星际巡游者》,我们可以测量太阳在一年不同时间的升起位置。学生会发现春分以后,太阳升起的方向逐渐向南偏,太阳落下的方向也逐渐向北偏,到了夏至日,太阳升起的方向与太阳落下的方向向北偏。通过研究太阳的运动,学生可更好地理解季节的成因,另外,学生也可更好地理解太阳历。

    科学课有许多实验操作,这些操作都有一定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有些还会引起某些危险。利用计算机先进行模拟实验,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如在教学《吸热和散热》一课时,可先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掌握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后再进行实验。

    二、基于网络超越时空限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网络学习改变了科学课堂的理念。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可以满足远程学习、自由学习的需求。《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提出科学课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小学科学课中有一些观察活动需要连续经历较长的时间,我们把这些周期在两周及以上的观察活动称为长周期观察活动。相比短周期的观察活动,长周期观察活动具有连续性强、周期长的特点。

    长周期观察活动由于其特殊性,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长周期观察活动的效率往往比短周期观察活动低,有些长周期观察活动甚至很难开展起来。有的虎头蛇尾,刚开始搞得轰轰烈烈,后来就不了了之;有的则以教师的讲解或者课件演示代替学生的科学探究。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效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比如苏教版四下《养蚕》、三下《植物的一生》,学生的兴趣非常大。在笔者教过的几个班级中,许多学生把蚕养到了最后的产卵阶段,但却没有人做详细记录,更谈不上成果展示了。但如果有了移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课间或者空闲时用拍照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学生就会大有兴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在从事一个较长时间的任务时,如果缺乏持续的刺激,让他们保持持续稳定的注意是不可能的。长周期观察活动周期长,个别观察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难以持之以恒。而让学生利用移动设备,用他们擅长的、喜爱的拍视频或照片的方式进行记录,则可以让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对于《植物的一生》一课,笔者从2月底开学时便让学生种下了植物的种子,让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用视频、照片进行实时记录,将植物从2月到6月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这样,科学课堂便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蚕从4月孵化到6月结茧,经历了“蚕卵→蚕→蚕蛹→蚕蛾”四个阶段,笔者让学生用视频和照片记录蚕一生的形态变化,通过蚕的生命周期现象了解人的生命周期现象,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坚持不懈在观察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领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提高了探究自然生命的技能。

    三、基于网络使用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目标中要求学生“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在科学教学中,很多内容由于受条件限制,在课堂上无法展现给学生,而基于网络的移动学习软件则使小学科学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将APP软件、课堂实时评价、移动学习资源、学生作业反馈系统等有效整合起来,可以贯通教学时间与空间,实现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如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是《看星座》,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看星空、认星星,教学难点是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本课在课堂上无法进行实地观测,教学主要是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相关星座,但是由于星座繁多,学生一旦脱离课堂,自己回家看星空,就还是什么也不了解。

    这时笔者就推荐“星图”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星图”软件指导学生认识星座,让学生随着手机的旋转观察每一颗星星的细节,课后学生还可以继续利用这个软件仔细观察所有星星和星座。“星图”以仰视的视角呈现出球形动态模拟图,加上触摸屏放大和缩小的不断变化,一幅壮阔美丽的星空仰视动态图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夜晚,打开“星图”,学生不仅能看到头顶星星的名字,还能看到每一颗星星的特征、距离、亮度、方位、高度等相关资料,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再如《地震》一课,我们想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这种神奇的力量,但是如何实现呢?我们不可能带着学生去感受地震,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地震实验,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指导学生搜集地震的几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为地震。对于地震的强度等级,学生也都能通过查阅文字资料明白每个等级的破坏性。此外,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地震的视频,通过网络了解中国的几次大地震。通过网络学习,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内容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又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是《空气是生命之源》,笔者引导学生在网络上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让学生到空气监测网站了解南京各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报告。在上这节课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各种材料,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演示,如运用Powerpoint、金山演示等。学生可模仿教师创建演示文档,为全班同学作报告或讲解。学生在制作演示文档时,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网络、软件的作用而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网络而网络,我们也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寻找最佳结合点,努力将多媒体技术、网络、软件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起来,这样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美〕阿瑟·A.卡琳,等.教作为探究的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郑永爱.论科学教育学习环模式的含义和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3] 〔美〕威伦,等.有效教学决策[M].李森,王纬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牡,2009.

    相关热词搜索: 学习效率 策略 提高 环境 科学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