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略论《资本论》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时间:2021-04-17 08:22: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逻辑与历史统一是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原则。逻辑以历史为依据,服从于历史,反映历史规律;逻辑并非历史的附庸,作为揭示矛盾规律的系统抽象思维过程,在与历史统一的前提下,具有自己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

    【关键词】逻辑与历史统一 《资本论》 系统抽象法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国内学界大多认同逻辑与历史统一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自觉运用的方法,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逻辑与历史统一把邏辑等同于历史,是对马克思经济学方法的歪曲。两种意见争论不断。逻辑是什么、历史是什么、逻辑与历史能否统一、逻辑与历史如何统一,是争论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逻辑与历史统一是马克思系统抽象法的重要原则,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对这一方法论原则的运用与展示。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最早明确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统一”原则。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据;逻辑是绝对理念自我矛盾、运动的过程;历史是自然、人类社会及认识发展的历程。所以,历史不过是逻辑的延伸,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绝对理念的逻辑。在这个意义上,逻辑是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的历史统一。黑格尔这一观点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但他对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做了颠倒的解释。其致命缺陷在于,自然界以前的绝对理念无法经验与证实,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黑格尔遭到了实证主义的批判,并在近代以来逐渐被欧美学界主流所抛弃。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改造发展了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并贯穿于研究过程中,成为其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原则。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中的逻辑与历史统一原则

    经济学的逻辑首先是针对经济生活现实的。从现实出发,是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首要原则,这说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教条主义就是反面例证。现实是历史过程的“最后”“最高”阶段,它以扬弃的形式,包含了以往的各个历史阶段合乎历史规律的特征与要素。逻辑对现实的认识,是逻辑与历史统一的首要环节,因为现实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历史。

    现实本身包含历史,但现实不等于历史。历史是矛盾演化的过程,现实是矛盾演化的结果。为了研究现实,逻辑必须探索它的历史来源,只有把现实从萌芽状态到成熟状态发展的整个过程揭示出来,才能认识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逻辑在揭示现实矛盾的同时,必须考察历史的发展规律,对历史的大量材料进行系统的研究,使思维的进程与结果集中反映矛盾演化的历史。

    逻辑进程与经济思想史的进程相统一。历史已经过去,现代人难以直观感受。经济思想史作为经济思想发展的记录,也是经济史发展的反映。从总体上看,思想史的进程,与系统抽象的逻辑进程有着一致性。思想史集中体现于历史的概念运动中,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而系统抽象的逻辑过程,也是以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运动为主干的。逻辑以压缩了的形式再现了认识史的规律,正是在这一点上,逻辑和历史统一作为系统抽象的原则,作用于全部研究过程。

    经济学的逻辑以历史为依据并集中反映历史的发展规律

    经济学的逻辑以历史为依据,逻辑服从于历史并集中反映历史的发展规律,但这并不是说逻辑是历史的附庸,只能亦步亦趋地反映历史。逻辑作为揭示矛盾规律的系统抽象思维过程,在与历史统一的前提下,具有自己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正是这种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使逻辑与历史成为统一中的对立双方,使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得以确立。

    在从现象揭示本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逻辑的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历史是矛盾的过程,逻辑是主观的过程,二者不会绝对统一。怀疑论者、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就是据此来否定逻辑与历史统一原则的。然而,他们都忽略了人的思维逻辑的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同时代的两个研究者,思维逻辑不同,研究成果就不同,而达到的认识高度可能有天壤之别,就是逻辑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的证明。当然,逻辑的能动性,并不是漫无边际、信马由缰,与历史完全对立,而是以历史为基础,受历史局限的。

    在规定和表述矛盾的方法上,逻辑也表现出了相当大的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现象描述法不探求本质,所注重的是现象间的表面联系;它的表述,也主要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将这些表面联系描述出来。马克思的系统抽象法注重现象间的本质联系,以本质性的规定形成抽象的概念,并依据抽象的概念对现象进行论证,其论述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概念运动过程。这两大类不同的研究方法,在逻辑能动性上的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

    能动的、相对独立的逻辑是经济学得以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必要条件。前人的学说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历史前提,后人的学说是前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正是由于逻辑的相对独立性,经济学说的批判继承关系才得以存在。

    逻辑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对经济矛盾发展趋势的预测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发展趋势的推论,是秉持描述实证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能做到的。当然,这不等于说使用描述实证法的经济学家就不进行预测,但他们的这些预测很少能为历史证实,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就突出表明了这一点。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遵循和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原则的典范

    《资本论》一、二、三卷的系统论证,既是对现实经济矛盾的展示,也以从抽象到具体的概念运动揭示并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发生到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规律。

    《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形态,也是资本的简单形式;商品又是资本的历史来源,资本则是商品中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从商品入手考察资本,不仅是揭示现实经济矛盾的需要,也是对资本来源的再现。货币是商品和资本之间的逻辑中介,而它同时也是历史的中介,在商品转化为货币后,通过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开启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序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形式,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统一的。马克思先考察绝对价值的生产,进而考察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逻辑的从抽象到具体运动的要求,同时,也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的过程。

    在《资本论》中,不仅论证的总体逻辑系统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在各个不同的具体环节,也以从抽象到具体的概念运动反映历史的过程。如在论证商品时,马克思考察了价值形态的演化,从简单价值形态到扩大价值形态,再到一般价值形态和货币形态,这个逻辑过程,正是商品经济发展历史的理论再现。马克思在论证绝对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时,也是以从抽象到具体的概念运动,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复制。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论证,马克思就是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后才进行的;商业资本与借贷资本在历史上是先于产业资本存在的,但马克思从它们是社会产业资本的要素和总资本一部分的角度,直到《资本论》第三卷,从抽象到具体概念运动的最后一个层次才加以论述;对于地租的考察,马克思也是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及其形式,之后才回顾了资本主义地租如何由封建地租转化过来。在这些方面,集中体现了逻辑的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丰富、充实了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内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逻辑和历史统一原则的运用,是对辩证法的一大贡献,从而使这个在黑格尔那里颠倒的逻辑学命题,被改造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一般原则。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这一原则,并在现实的经济研究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建过程中全面而充分地贯彻这一原则。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刘永佶:《中国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相关热词搜索: 方法论 资本论 略论 逻辑 原则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