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正文

    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10篇】

    时间:2021-03-04 09:48: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把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辣”字问题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传家宝,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是…小编为您整理了《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10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把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辣”字问题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传家宝,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两会一评议”中使用的一条最重要方法。经过近年来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无辣不欢”几乎已成共识。批评工作讲求一个“辣”字,但在“辣”字问题上,我认为有两点需谨慎把握。
      “辣出汗”“演出汗”的问题:是“朝天椒”辣出的从里到外的一身汗,还是卖力表演,“水果椒”演出的一身汗? 批评的问题是“朝天椒”,吃的人浑身冒汗,出出汗排排毒,虽然“辣”得心肝儿肺的疼,但是“辣”得过瘾,“辣”得入心入味,在出汗之后一些寒湿、外邪之症得到祛除。缓过劲后,浑身舒坦、精气神也大为提振。批评的问题若是“水果椒”,或只是“老生常谈”“涛声依旧”“大而化之”的老问题,虽在外人看来或也是热火朝天,却只是彼时彼刻会上卖力表演出的汗,没有发自肺腑、发自内心之痛,效果自然也会止于会上、止于彼时彼刻。党员同志当提高政治站位,纯正心意、擦亮双眼,从纯洁党的肌体、保持党的健康,严管也是厚爱、批评也是帮助的高度,正确对待“辣”的问题,借助“朝天椒”的入味入心,切实让每个参加的同志都由内而外的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
      “辣”是目的还是路径的问题:是越辣越好,以求“辣”为目的,还是回归评议初心,以“团结—批评—团结”为目的?或许在一些同志看来,批评的“辣”度,自然是越辣越好。“过犹不及”的成语提醒我们,在“辣”的问题上,也不可脱离开展“两会一评议”工作的初心。须知,“辣”从来只是手段,是工作的方式方法,而非工作的目标。因此,并非一味求“辣”才好,要防止为了追求“辣”而出现夸大其词、不够客观、不够公正的问题;
    要防止“辣”成为极个别私心私欲过重之人,蓄意“放炮”的借口;
    要防止“执其一端不顾其余”,以“辣”之名,让批评异化为缺少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意气之争、蓄意攻讦。“团结—批评—团结”才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归宿,才是我们开展“两会一评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个“辣”字,可以有千般万种制作菜品的方法,也有千般万种滋味、千般万种吃法,党员同志要仔细品味,善用、巧用、会用!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被那一抹“红”色圈了粉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近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举行的“牢记初心使命、永葆革命本色”为主题的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事迹宣讲会上,四位老同志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的用行动践行初心,用“余热”坚守使命的故事圈粉无数。聆听榜样的声音,追寻他们的本色,他们身上不曾褪去反而越来越浓的颜色,是最美夕阳之“红”,更是共和国之“红”,他们用一生书写的“红”色传奇理应被这个时代记住。

        
      感悟初心之“红”。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每个人对“初心”的理解不同,但一定都是在人生起点许下的梦想。只有不忘初心,才会找对方向,坚定追求,抵达初衷。“虽然我们退休了,但是党员的身份永远不会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已有36年党龄的青川县政协原副主席李仕学言出必行,带头学习、用心服务,离岗不离党。广元市供销社退休干部李子中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乡村产业发展、农村法律援助、中华书法艺术传承等事业,从1952年起连续递交了27份入党申请书,终于在古稀之年光荣加入党组织。广元市机关离退休干部驻蓉党总支成立之初20多名支委委员历经艰难寻找失联党员,如今279名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被有效凝聚,成立“夕阳红”文化艺术团,创办《金秋风采》内部刊物,2020年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他们用坚持和汗水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红”色初心,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怎样坚守初心。感悟他们的红色初心,是给所有共产党员补充精神之“钙”,只有心中有信仰,才能行动有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始终做到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让不变的红色初心跳动出更加强烈的时代脉动,不断战胜新困难、完成新挑战,坚定不移的扛起共产党人担负的时代责任。
      领会热血之“红”。曹操53岁时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名句。历史的重任使他热血澎湃,豪情又起,誓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生老病死这一憾事。每个人都有一腔热血,但这腔热血的持久度才是考验人生的标尺。旺苍县公安局退休干部蒋作林,20年来义务普法,出资15万余元,创作作品280多个,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开展义务法制宣传60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60余万人,为全市法治事业鞠躬尽瘁。广元市利州区石马坝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姜鸿英,退休后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志愿活动,10年来解决心理健康疾病100余起,授课32余场次,听课人次达4000余人,为助力基层治理、共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广元市昭化区教育局退休干部张仕连,在职时是勤工俭学、开荒种药的“拓荒校长”,退休后是带病修路护路18年,打通尖山村等四村断头路的“尖山愚公”,以实际行动造福一方百姓。他们用赤诚热情、担当作为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血脉。感同身受他们的一腔热血,是将红色火种播进心中,成为前行的动力。广大老干部老同志要以榜样为引领,涵养“退休不褪色”的精神品质。始终保持奋斗激情,始终强化责任担当,始终积极主动作为,发挥自身优势作用,为推进一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探秘细胞之“红”。细胞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而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身体才会正常运转。只有个人有无私奉献的姿态,社会才更美好温暖。80岁高龄的旺苍县东河镇马家渡社区第六支部党员沈世泽,生活中特别节省,却在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期间,个人捐款达5000余元,为新冠疫情防控捐款10000元,将自己和老伴儿的退休金多半用来回报社会。苍溪县退休干部赵栋贤,退休28年来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带头捐款5万元,多方募捐助学资金100余万元让1000余名特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广元市朝天区政协退休干部李明显,剑阁县剑门关镇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母培生,退休多年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出钱出力关爱留守儿童,鼓励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将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充实有意义。他们身体里每个细胞都在诠释着奉献的精髓,是乐于助人、不图回报、崇德向善的模范。复制他们的“红”色细胞,就是要大力弘扬他们的高尚情操,将大爱传递,让生命升华。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带动身边每一个人将无私奉献的红色细胞移植到灵魂深处,灌注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中,让那一抹“红色”继续实力“圈粉”。
      “英雄”已经年迈,但他们用一心向党、主动担当、无私奉献映出的那抹“红”色历久弥新。站在“英雄”的肩膀上,共产党人要把英雄的精神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始终为人民谋幸福,始终心系苍生,努力践行时代使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草原人民 咱家的马铃薯又上新闻了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今年疫情原因,经济影响大吗?”
      乌兰察布市长费东斌代表听到总书记问这个问题,细数了两大方面:一个是当地外出打工人员陆续复工;
    一个是绿色农畜产业“铺路架桥”,马铃薯、燕麦都打出了名气。
      “你们那儿的马铃薯是做工业原料好还是食用好?”
      “食用好,而且是很好的种薯!这段时间,价格不仅没有落,反而涨了。”
      “甘肃那边种植马铃薯也比较出名吧?”
      一听总书记提起市场比较,费东斌代表颇有些“不甘示弱”,他笑着抬高了嗓门:“我们叫‘马铃薯之都’,他们叫‘马铃薯之乡’,都好!”
      话音一落,总书记和代表们都笑了。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之一,种植面积400万亩,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居首位。区位优势、组织优势、产业优势这“三大优势”促使乌兰察布成为国家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生产薯生产基地,下一步,乌兰察布马铃薯将继续朝着中国薯老大的方向大步迈进,让马铃薯产业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
      区位优势。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处北纬41度马铃薯黄金产业带,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干物质积累,因此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这里的马铃薯也因独特的美味而闻名全国。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乌兰察布乘着“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两大战略的东风,土豆年产量基本上稳定在450万吨左右,从土豆的研发、种植、销售、餐饮到深加工,以及更好地提高土豆附加值,一个成型而且逐步成熟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正在让更多人的生活因土豆而变得越来越美好。
      组织优势。乌兰察布洞察未来,抓住机遇,为产业建立先发优势。1995年以后,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乌兰察布市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把马铃薯产业列为全市农牧业产业化主导产业。2020年乌兰察布市提出“按照质量兴薯、绿色兴薯、品牌强薯的发展思路,以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依托,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强化马铃薯科研攻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仓储、品牌营销,完善马铃薯产业体系,实现我市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到今年底,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到600万吨,种植产值50亿元,加工产值35亿元。
      产业优势。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在乌兰察布四子王旗有这么一家企业,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特色产业,精准有效地把贫困群众紧紧嵌入到产业链中,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成立于2011年6月的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种薯生产、分级精选、仓储物流、推广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企业之一。中加农业公司紧紧围绕着种植户“卖薯难”和马铃薯产业链上的单体企业“发展难”为规划布局的切入点,采取“政府组织、农户管种、企业管卖”的分工负责体制,建立马铃薯一二三产高效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形成马铃薯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马铃薯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地带动当地马铃薯产业的提质升级,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从“蒙古马”里冲出来的民族精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要弘扬“蒙古马精神”。这既是对草原人民的嘱托,更是对全国人民的激励。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是中华儿女携手奋进的四十多年。在尘沙漫卷的战场上驰骋,中华儿女是保家卫国的冲锋马;
    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疾驰,中华儿女是敢于逐梦的铁蹄马。历史深处的民族记忆砥砺着14亿中国人民,如敢于冲锋、铁蹄无疆的“蒙古马”,昂首于天地之间,奋蹄于风沙之上,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内蒙古的谚语生动准确地诠释了“蒙古马精神”,这是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在世代梦想的深厚积淀下和百年苦难的冶炼磨砺中孕育而生的民族精神,经久不衰、生生不息,激荡共同梦想,锻造不屈脊梁,成就伟大事业,滋养哺育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引领着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梦而矢志奋斗。
      从“蒙古马”里冲出来的民族精神,气势如虹越古今,铿锵有力,是中华民族探路发展的梦想足音。
      人民的立场就是中国梦的坐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梦的引路航向。是人民点亮了梦想,让梦想有了金色的光芒、历史的厚度、现实的沉实和奔涌的气势,是梦想照亮了人民,照亮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的思想和灵魂,照亮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的足迹和远方,为之不懈奋斗,为之慨然前行。这梦想足音如擂响的战鼓,铿锵有力,响彻于浩瀚寰宇,响彻在神州大地,从神舟九号的太空出征到“蛟龙号”的入水深潜,从4G通信的实时速达到5G网络的高倍速率,从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到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中国梦的“升温”怀揣着人民的期待和憧憬,中国梦的“跨越”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4亿中华儿女用手写梦、用脚追梦、用心筑梦,让中国梦尽显“中国范”,澎湃着中国社会发展强大的支撑力和推动力。
      从“蒙古马”里冲出来的民族精神,万马奔腾势相排,一往无前,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战国时期,六国共抗秦国,却因貌合神离致使联盟瓦解;
    三国时期,袁绍战曹操于官渡,却因兵将异心终致惨败,历史事例从另一面佐证了团结的重要性。古语云:“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五指紧握成铁拳,可聚力一处;
    细丝紧拧成粗绳,可凝为一体,这正是团结的力量。越是面对风险挑战,中国人民亿万铁的臂膀就越是紧靠在一起,亿万心的力量就越是凝聚在一处,这就是中华民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制胜法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坚守、勠力同心的对抗、闻令而动的驰援、五湖四海的互助、感动人心的奉献,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不愧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这种团结精神的引领下,万山皆可踏平,四海皆可抵达,如达达马蹄,奔向的是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从“蒙古马”里冲出来的民族精神,腾跃阴山千重雪,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发奋向上的金色品质。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金色品质,起于历史长河,源自家国情怀,厚植中华儿女血性的根芽和韧劲的枝蔓,葳蕤繁祉于新时代,书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正气篇。风雨一江的历史笔墨绘就的是中华儿女顽强抗争的拼搏画卷,沧海横流的时代刻刀呈现的是中华儿女继往开来的奋斗群像。放眼民族发展史,伟大的事业无不是中华儿女披荆斩棘和聚力开创中造就的;
    迈向时代新征程,面对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华儿女尤须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坚强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困难,使我们走上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新道路”。中华儿女应当做征途万里的“劲风”和无惧风霜的“劲草”,以自强不息的意志锻造最硬的“筋骨”,以发奋向上的追求涌流最强的力量,以更加昂扬饱满的斗志,以更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
      民族精神强则国强。14亿中国人正奋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江大河,乘势而上、尽力而为,以“蒙古马精神”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奋蹄前行,凝心聚力、竭尽全力,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为宽广的天地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从政府工作报告写作看“民sheng”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细读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其中具体内容真实反映“民声”,紧紧围绕“民生”,一切为了“民升”,一系列细致措施,回应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真真切切反映出了“民声”。倾听“民声”,了解找准人民群众关切问题,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前提。李克强总理所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条条内容都是人民群众关心期盼的问题,像就业、医疗、减税降费、减免或免收房租、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等,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经常需要面对的事情。把这些群众关心的“小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恰恰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动体现,更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伟大的党和国家始终心系人民,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办法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更有希望,真真正正体现出了群众呼声。
      件件“小事”围绕“民生”。单从工作本身来看,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开展技能培训等,似乎都不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但是深入思考后则不难体会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件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对国家、对人民来说,这些就是关乎人心、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正是这种把每一件“小事”都想周到、落实好的决心和韧劲儿,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感受到了始终“被放在心上”的幸福感。
      一切都是为了“民升”。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延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期限等等一系列措施中,有的缓解了燃眉之急,有的提供了大大方便。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贴心又暖心的政策措施,让老百姓看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希望,对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和水平充满信心。
      紧贴“民sheng”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饱含14亿人民群众的心声期盼,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更是一个激励、一份承诺、一种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初心使命,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奋力奔跑,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打好“三个补丁” 防好疫情“风暴”

     

      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湖北有时还出现散发零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每天还有新增。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疫情防控如同无处不在的风暴,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迅速查漏补缺,打好思想、工作、生活三个“补丁”,将疫情风暴拒之门外,为全面战胜疫情争取时间。
      打好思想的补丁,压实责任,强化担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思想的堤坝是无形的,最容易因为内心的麻痹和动摇而出现裂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时期,中国已经成为疫情的洼地,我们要压紧压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决克服麻痹、懈怠思想。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回避疫情防控,还需要给思想上打个补丁,坚持两个“不能停”,筑牢思想防线。首先要突出示范引领不能停,让防疫党员先锋队在社区扎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疫情防控融入基层党建之中。其次要重视宣传引导不能停,要广泛宣传疫情防疫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要坚持防护宣传,持续发动志愿服务团队,将疫情防控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护意识。
      打好工作的补丁,聚焦细节,查漏补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复工复产工作持续推进,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回到正常的工作岗位,而工作期间的疫情防控因为跨度大、范围广等特点,更需要拿出精细功夫,聚焦细节,查漏补缺,清除死角。一方面要及时核查人员流动,利用健康码等线上认证方式,做好人员登记,掌握健康状况,防止外来输入病例;
    另一方面要补足管控力度,在大型商场、游乐园、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科学配置防疫物资,合理安排检测人员,加强实时管控措施。
      打好生活的补丁,改善习惯,引领风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每一个人都显得十分弱小,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积极改善生活习惯,重视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引领社会生活新风尚。俗话说,“病从口入”,要从两方面入手,来一次彻底的“餐桌革命”。首先要对野味说不,将野味拉进餐饮的“黑名单”,从行动上抵制野味,做到不买野味,不吃野味,主动举报野味非法买卖,做保护野生动物的承诺者、践行者。其次要推行分餐制度,拿起公筷、公勺,最大限度隔绝病菌传播,让饮食更自主、更卫生。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打造群众“解忧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以充满温情的笔调,真实地打动着千千万万读者,以至于很多人听到“解忧杂货店”,便觉温暖而安心,甚至“心向往之”。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广大党员干部应铆足一股劲,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为老百姓打造“解忧杂货店”,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心感、幸福感。
      真心真意“听忧愁”,读好烦恼“咨询信”。“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装进心里,深入基层,真正下沉到百姓中间,放下“官架子”,掏出“心窝子”,听取百姓的真实想法,了解百姓生活动态,读好“烦恼咨询信”;
    同时,也需要创新听取民声的手段:小板凳恳谈会、千名代表听民声、听民声大走访、民声直通车……民声听取形式多样,民生建设智慧荟萃,让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更为有效、更为科学。心贴心的交流中,让老百姓的“烦恼咨询信”真正传好民声。
      诚心诚意“解疑难”,送达百姓“解忧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2021年两会上,“六保”和“六稳”这两个词被反复提及,抓“六保”促“六稳”就是党中央为老百姓制作的强有力“解忧签”: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粮食能源安全……党员干部要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不跟群众“躲猫猫”“踢皮球”,不与民争利,而要多为民“争利”,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齐心协力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全心全意“增欢声”,定制专属“幸福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检验党员干部工作得失的“镜子”。要让群众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就需要帮群众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搞发展,宜农则农、宜工则工。湖南省的十八洞村重点发展烤烟、猕猴桃、野生蔬菜等特色种植业;
    湘西黄牛和稻田养鱼等特色养殖业;
    苗绣织锦等特色加工业……无一不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发展经济的成功典范。党员干部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狠抓工作落实、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蜜。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当“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不由让人畅想当“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
      当“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加齐头并进,让生活更美好。脱贫攻坚是我们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最后一战,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是拼搏之气,也是顺畅之气。有时候,在拼搏中虽然有了成果,但可能仍感觉“不开心”。因为除了有成果的收获,更在乎被周围环境所“尊重”。比如工作了一天回到屋里,忽然接到房东电话让明天搬走,一看租期还有半年才到期,那心里的憋屈怎么办?看到小区电梯里打的五花八门的广告,回想到这笔收益去哪里了?越想越生气。好不容易刚处了个对象,在路上散步,突然一条狗扑了上来,狗主人却没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是挥拳相向还是保持绅士风度?让人着实为难。十几岁的孩子偷偷拿着父母的积蓄在网上打了“赏”,父母该怎么办?不用怕,在《民法典》里都能找到答案。有时候,苦一点累一点倒不怕,怕的是被人、被周遭所“忽视”。虽然要想有“存在感”,就要不断去拼搏,但大环境的塑造也很重要。当“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让群众在关注小康社会“物”的同时,更有“神”,更有“感”,就如同“骨骼”和“血肉”,“有力”而“优美”。
      当“全面小康”遇到《民法典》,藏“富”于民,“富”中更“安”,奋斗起来更带劲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要把这两“富”深深地藏于人民的生活之中,让这“富”与时代同进。“此心安处是吾乡”,有“乡”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要守护好。有法可依,并不断完善,就是最好的“守护”。当我们走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再“手握”《民法典》,无论在哪里,心底都会有着落。“底盘”更稳才敢开得更快。《民法典》无论是大到物权、合同,还是小到家庭矛盾、邻里纷争,都能在其中找到依据和答案,可以说是保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情况明了,底气足了,就如解“后顾之忧”。俗话说,心稳了,手就稳了,在接续奋斗的路上就会更加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喷薄出那为事业热火朝天的干劲儿。“底盘”更稳才能开得更快。民心安,则天下和。“和”就是心齐,心齐则事成。《民法典》就如一块千锤百炼,无比坚固的“磐石”,铺就在“复兴号”列车带领人民驶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来可能还要面对更多更大的风浪,但只要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这块“基石”在,就能让列车稳稳地全速前进。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党建助造脱贫“金扁担”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谈及脱贫攻坚,深情讲述了关于“金扁担”的故事,强调要实现从产业兴到农村兴,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脱贫不是一时一刻之功,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时刻,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聚焦发展,让农民挑上脱贫“金扁担”。
      建好支部,为脱贫“金扁担”注入组织力。脱贫攻坚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攻坚拔寨的决战时刻,未脱贫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硬骨头的攻坚战要有效汇聚合力,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守住战果,打好收官战。要聚焦建强基层党支部,激活党的肌体“神经末梢”,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能力培训,努力锻造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基层铁军,确保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全力培育致富能手,发掘先锋模范,努力构建“富一人带一群,脱一户带一村”的良好局面。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促脱贫、以脱贫促党建,让干得好的“土专家”“农博士”进入基层班子,以成功典型激励其他贫困户艰苦奋斗,实现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让强大的基层组织力成为脱贫攻坚决胜的重要保障。
      选贤用能,为脱贫“金扁担”注入领导力。决胜脱贫攻坚,各级党组织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脱贫攻坚干得好不好,要看干部选得准不准。各级党组织要持续做好选派干部队伍建设,选好村民“领头雁”、配强产业“带头人”,党的好政策重在落实,关键在干部,重点是一线的扶贫干部,要保持帮扶干部队伍稳定,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收兵。继续加大力度,选派熟悉农村工作、具有专业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优秀干部。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展现能力、蹲苗育才,让脱贫成绩成为干部考核的金标准、硬杠杠,在战贫一线识别干部,让“脱贫关”成为干部提拔的“考核关”。要积极发挥选派干部协调上下的能力,高效对接贫困户需求,用好用活帮扶app,借好政策东风,锻造发展引擎,带领贫困户甩掉“穷帽子”,打开“新路子”。
      壮大产业,为脱贫“金扁担”注入支撑力。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脱贫、要害在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大产业投入,因地制宜,挖掘地区要素禀赋,突出比较优势,凸显鲜明特色。大力推广“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党的好政策直接进入企业,建强组织、强化服务、带富农户,让贫困户成为战贫主角。推进农业产业转型,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特色产业培育路径,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政策向基层倾斜、人员向基层流动、资金向基层集聚的有利导向,让基层成为干事创业热土,让农村成为经济发展沃土,坚持高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要求,既要脱贫、更要致富,要让群众收入有保障、乡村发展有基础、脱贫质量有成色、百姓生活有奔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贯彻2021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启新征程

    党员干部 请挑起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扁担”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他再次谈到了脱贫攻坚问题,强调“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在总书记的话语中,“金扁担”便是农业现代化。各位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金扁担”,充分发挥“金扁担”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
      凝聚思想意识,增强挑起“金扁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贫困群众都是经济底子薄、贫困病根深、内生动力弱,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位党员干部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凝聚意识,充分认识到增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不断增强挑起“金扁担”的紧迫感。挑起“金扁担”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口号,一个愿景,要让挑起“金扁担”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地落地落实,普惠贫困地区群众。各位党员干部必须要从行动上落实起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逐级将计划任务分解下达到各级政府,形成了任务明确、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真抓实干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不断增强挑起“金扁担”的责任感。
      一头挑起科技,发挥“金扁担”的增收效应。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便是科技。各位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为贫困地区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集约化、科技化、机械化生产水平;
    要选派出大批技术干部走进田地,把最新种养殖技术传授于农民,把最新的涉农高科技产品现场展示给农民,让农民学到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推广的新品种,把“金扁担”增收效应发挥出来。新技术的传播最怕传统观念的抵触,在过去,一些农民因为保守心理常常对新技术、新品种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尝试。各位党员干部要积极引导,转化现有农民的传统种养殖观念,通过示范户和典型户来消除农民心中的顾虑;
    通过专栏、培训课、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传播农业新技术,宣传种养殖、加工、贮藏等新技术,引导农民去试种,让农民亲眼见到的“金扁担”的增收效果,使他们认可和信服农业新技术。



    快捷搜索:2021年全国两会  全国两会精神  开启新征程  

    相关热词搜索: 贯彻 开启 精神 全国两会 新征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