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打造“多情”的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时间:2019-02-05 04:45: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语文是基础性、情感性学科。语言文字在记载知识的同时,还刻画形象、表达情感、传递见解和智慧。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学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失去情感的激发,情绪的鼓舞,很难想象上语文课会是怎样一件折磨人的苦差事。
      
      一、情感教育目标
      
      我国古代教育一直把“知、情、意、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教育目标。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也把情感教育目标与认知训练目标、心理因素动作目标相提并论。在上课前,教师先要确立好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挥语文的情感教育作用,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时代使命。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引领学生获取独特感受、体验丰富情感、理解成熟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文本的情感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是深情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它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作者感悟生命的结晶。艺术的语言、艺术的思维都激荡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凝聚着人类情感的五颜六色。韩愈说文章是因为“不平则鸣”,即情动而后生。作家往往是因为某种内在情感冲动而创作的,因此他们笔下的情景人物都投注下了自己的情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本,形象鲜活、情感强烈,大都是经过千挑百拣的范文,沉淀着民族博大的精神底蕴,极具人文性。这样的教学文本,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文本中情感的程度、表达形式有所不同。比如,《荷塘月色》清新委婉,《我与地坛》朴实深挚,《纪念刘和珍君》悲愤激越……不管是急风骤雨式的,还是和风细雨式的,不管是赞美还是鞭挞,都是情感的体现。可以说,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大写的人。
      高中语文新教材在内容编录上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性倾向。以苏教版第一册为例,设置了四个专题:“向青春举杯…获得修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带领学生一起体验青春的激情,探讨思索的意义,回望家乡的山川草木,重温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感怀自然的美丽,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情感世界啊!如果不去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感情,领悟文学作品的精髓,那么语文教学就是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
      
      三、教学对象的情感性
      
      中学语文教学对象是中学生,他们都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情感内容与需求。一方面情感成长的需求使得语文教学有责任提供适合的情感内容,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往往在学生情感集中的情况下容易被吸收消化,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情感调动起来。学生的情感反应是教学效果的温度计、晴雨表。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中学生感情胜于理智,对一些事物的感情也不稳定,既易于激动,也容易冷漠。他们的心灵接受美和艺术感染的效果,远远超过接受一个音阶的单调的说教。”语文的情感教育是一种激发生命活力的教育,它视语文为一种独特的生命现象,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释放生命潜能、展现生命活力的过程。情感教育将对学生的精神产生持久的影响。
      
      四、教师的情感性
      
      语文的情感教育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教师要先感悟,先体验,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带着自己的情绪体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教学技法
      
      情感教育方法也就是艺术化的教育,能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内驱力,优化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情感教育要通过熏陶感染或体验的教育方式来实现。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需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需要教师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需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具体的技法有如下一些:
      1.潜心涵咏。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学生要直面语言文字,激活想象。因为语言是概述的,真正的情感来自想象。学生要去感觉、咀嚼、推敲,在语言美之中感受音韵美、欣赏自然美、理解社会美、追求人格美,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中可以体会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
      2.诵读体昧。读是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读中悟情、读中通情、读中升情,最大限度地将自我情感融入其中,直至通达作者心灵。读出文章的“味外之昧”。南宋杨万里说过:“读书必知味外之味,不知味外之味而日我能读书者,否也。”也就是说,要按照文章的情调有滋有味的加以朗读或背诵。比如,议论文总体上要求声音宏亮,刚劲有力,要把宣传、鼓动的特点充分的表现出来以引起共鸣。小说、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文体的诵读,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低,感情或飘柔似水,或激越奔放,都要随着字里行间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诗歌的语言集中凝练,具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具有浓浓的抒情意味。诗的节奏和韵律是诗人心灵的音乐。第一册新教材中第一个专题的第一板块“吟诵青春”就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让他们到诗的世界里去寻找心灵挚友、生命知音。
      3.移情体验。很多专家提到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感受和对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的切实体验,不断积累素材,积淀情感。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切合点。这个切合点不是简单的中心句及抒情的句子,而是对学生有一定思考余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能表现课文情感内容的地方。
      4.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意思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作者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手段营造教学情境,也可以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染学生。记得韩军老师在上《大偃河――我的保姆》时,就是怀着真挚充沛的感情,高声诵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他感动了自己,感动了学生,感动了所有人。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绝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这就说明课堂教学特别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感情的“表演”,也是调动情感的因素。其实,教师生动隽永的语言表达,深邃丰富的思想情感,个人的风采和极具个性的教育睿智、教育情绪皆是一种隐而不见的情境氛围的营造。
      国语是“川流不息的生命”。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在这个物欲横流、情性缺失的社会中,我们的教育更需要孩子有“遇到一丛野菊花怦然心动”的情怀。我们要打造“多情”的语文课堂,让课堂充满浪漫的诗情,充满智慧的灵光!

    相关热词搜索: 多情 语文课堂 打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