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党报传统:按新闻价值而不依领导人职务编排版面】

    时间:2019-02-07 04:33: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06年底重庆市发布了一个涉及传媒改革的文件,今年4月以来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该文件就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提出了40条具体措施,其中26条规范三方面内容:进一步改进会议报道,规范文件刊播;加强对基层和群众的报道;精简领导同志活动报道。这三方面的内容占了14页中的10页。文件明确了这样的原则:会议报道原则上不以市领导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惟一标准,也不绝对依照领导职务排序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通常情况下,《重庆日报》一版、重庆广播电台、电视台主要新闻栏目对基层的报道不低于各自总篇幅的三分之二。“要腾出大量头条的版面和时段用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报道。”文件要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只发《重庆日报》二版,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文件要求注重新闻价值,“减少单纯行踪性报道和会议进程式报道,力戒空泛和一般化”。
      文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重庆日报》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反应。一位记者对今年1月和去年1月这个直辖市的“两会”报道进行了统计比较。①去年1月,该报一版共刊发232条稿件,对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市长王鸿举,市政协主席刘志忠3位领导参加的会议、讲话等报道有78篇;其中,20条为一版头条,68篇的标题中有3人姓名。但在今年1月,234条稿件中,对这3位领导的报道数量下降了48%,篇幅下降了53%;3人姓名27次进入标题,下降了60%。阅读今年1月的报纸,头版有《农民工“春节好想回家团聚”》、《“石龙技工”一年挣回1.5亿元》、《公民有权“追讨”政务知情权》、《农网改造能不能再快点》、《“讨薪农妇”熊德明去年养猪收入近6万元》等涉及群众生活和权益的鲜活报道;老百姓出门享受冬日暖阳的醒目照片,也登上了一版。
      事实上,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党报需要改革已成为公认的观点。但是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后,头版的改革长期停滞,根本的原因就是本级党委常委的活动往往都挤上头版,使得其他更重要的新闻也上不了头版。回顾党报的历史传统,可以看到,遵循新闻工作的特点来编排党报头版的做法,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而且,在党报头版弱化领导报道也完全符合现在中央对于党报改革的意见。
      
      从党报传统的演变找寻改革定位
      
      其实,此次重庆市的这份文件以及《重庆日报》的大胆改革,恰恰是对党报传统的回归。
      中国共产党党报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与具体时代的条件、任务紧密关联。中国共产党党报传统的形成,源于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鉴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环境特点和工作需要,改版以后的《解放日报》形成了如下的党报工作传统:
      1.党报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因而版次和内容的编排,党内和国内(解放后)的报道始终居于头版和其他靠前的版次,国际新闻则安排在报纸最后一版(通常是副刊)之前。
      2.既然党报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指导工作,那么报道典型人物、典型单位的工作经验,以便指导工作,成为党报的基本内容。
      3.既然党报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工作,那么采用资产阶级通讯社的电讯稿,除了为他们充当义务宣传员外,也会误导工作,因而只能采用新华社的电讯稿成为一条党报的纪律。
      党报的这种定位解放后延伸到全国,因为当时中国较长时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与外界隔绝,信息的选择十分有限,阶级斗争的形势使党报有理由继续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作传统,典型报道在这种环境中仍然能够取得很大的传播效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党的机关报除了承担原来党报的任务以外,开始承担社会性综合报纸的职能。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进入了经济建设时期,当时的党中央顺应时势,于7月1日进行了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改版,从而形成了50年代党报工作的新传统。《人民日报》的改版社论指出:“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我们的报纸名字叫做《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党中央关于将人民日报改版经验推广到全国的124号文件也指出:“《人民日报》应该强调它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各地党委今后也要强调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们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②
      我们这里有两张1956年7月《人民日报》的头版样子。7月2日的头版(见图1),党的主要领导人接见外宾的消息《毛主席周总理接见萨巴大主教》(消息仅111字)和照片,仅安排在头版的右下角(即头版最不重要的位置),与山东收割小麦的消息标题一样的字号,相当小。7月12日周总理接见阿富汗文化代表团的消息标题,比蒙古驻华大使举行招待会(排在周总理消息的上面)、沈雁冰接见尼泊尔文化代表团(排在周总理消息的右边)的字号要小(见图2)。如果按照级别,蒙古驻华大使的级别远远低于总理,沈雁冰是以文化部长的身份接见外宾的。可见,当时并没有现在这样强烈的领导人的等级观念,报纸编辑自行按照新闻价值编排版面,从来没有哪位领导人对报纸这样的编排提出意见。
      1956年党中央领导《人民日报》进行改版,当时强调改版的第一要义是增加新闻。胡乔木起草的改版社论《致读者》写道:“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变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读者要求我们从不同的方面了解这个变化着的世界。尽量满足读者多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没有努力在有限的篇幅中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生活里重要的、新的事物,……人民希望在报纸上多看到一些,我们也应该多采集、多刊登一些。”可见,领导人一般情况下不在头版占据主要位置,这是老一代革命家上个世纪50年代就意识到的问题。后来党报严格按照官位排座次,开始于“文革”搞对领袖的“无限崇拜”,此后,主要领导人任何公开的活动绝对成为党报的头版头条,这就背离了50年代党报的光荣传统。
      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不仅在社会环境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及时跟上了世界信息化的步伐,各种传播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和迅速普及,变化之快,前所未有。随着互联网技术、web2.0技术的普及,报纸面临多种传媒渠道的夹击。人们可供选择的信息渠道很多,同步传播越来越普遍,观念也趋向多元。如此大的中国和世界,各个领域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变动,如果党报不能及时刊登最新的重要新闻,还用俯视的眼光按照官衔大小选择头条,在报业竞争的当代就可能被边缘化。
      
      从中央对党报的指示找寻改革动力
      
      党报头版领导人的新闻以新闻价值来编排,不仅是老一辈革命家当时的做法,也是当代党中央对党报改革的要求。重庆市这一文件的出台和《重庆日报》的改革动作,是对中央意见的积极贯彻。
      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就批评说:“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③现在无形中指导某些党报头版设置的思想,仍然是形式主义的“文件纸”,党报头版成为某些官员的“起居注”,忽视了消息的新闻价值。重庆市要求腾出报纸头版和头条、腾出广电新闻节目的首条而用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报道,开了新的风尚。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胡锦涛同志主持下召开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做报道。中央领导同志题词、作序、写贺信、发贺电、参观展览、观看演出、给部门或地方的指示或批示、出席地方和部门举办的颁奖、剪彩、奠基、首发、首映等仪式和接见、照相、联欢、探望、纪念会、联谊会、研讨会等活动,一般不作公开报道。除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会议外,会议报道不应把中央领导同志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惟一标准,不应完全依照职务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
      胡锦涛同志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后,一再要求改进关于领导人的报道。现在的问题更多地在于各级党报的负责人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读者负责的不正确的心态。当然,他们也需要本级党政领导人和文件的支持。胡锦涛同志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报纸发表了那么多学习的文章,同样应该将这个精神落实到党报工作上。
      《意见》要求,省级以下的党报可以根据情况,不一定把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放到头版头条或头版,这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改革措施。但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人的活动反而因此有了更多的上头版的机会,使得地方党报头版依然缺少新闻。领导人的新闻要依据新闻价值编排,是中央关于党报改革的愿望和方向,出现地方领导“接任”头版头条的现象,需要各级领导人的自觉,也需要有关部门做出适当的规定。重庆市出台的文件,可以说是对《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的响应和贯彻。《重庆日报》等重庆的传媒有了同级文件的支持,有条文可依,改革力度才能强劲。希望更多的省级和省级以下的传媒能够看到本地的同类文件。
      传播的效果在于传受双方之间的互动,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生动的、有新闻价值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上头版,甚至头条?这需要从我们关于什么可以作为“头版”、“头条”的意识检讨起。党报头版、头条不一定只能是面上的宏观的事情,具体的生动的事实完全可能,也应该上头版,甚至成为头条。
      顺便再说一句:头版不一定必须都是典型,传统的“典型报道”距离读者太远,总让读者仰视,仰视累人,谁也不愿意,倒是一些并不完善的事物和有争议的人物,可以登上,拿来讨论。有争论本身便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党报头版也不是交流工作经验的地方。报纸以外交流工作经验的机会和场合非常多,而且比报纸更加正规、有效。报纸需要发挥及时报道新闻的特长,将经验中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加以突出,不宜让那些枯燥的经验材料占据版面。在头版头条,应能看到最重要、最具有接近性、最有时效性的读者关心的新闻。《重庆日报》在党报头版改革中迈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小步,但它对整体的党报改革来说,其示范意义远大于它本身的变化。
      英国5800万人口,每天日报的总发行量2400万份;日本1.3亿人口,每天日报的总发行量7000万份。我国13亿人口,每天日报的总发行量不过9000万。可见,我国报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如果党报能够及时跟进,才可能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报业的真正统领。现在最艰难的一步,就是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头版、头条的改革上突破原来的工作传统。《重庆日报》为党报作出了示范。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注释:
      
      ①田文生:《重庆党政领导为群众腾出党报一版》,《中国青年报》2007年4月3日
      ②《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册第483~484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1~38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 党报 不依 编排 领导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