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佘太君传说及其人物原型

    时间:2020-11-09 10:04: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石小英 范永建

    关键词:千秋豪杰;佘太君;移花接木

    佘太君,传为将门之女,北宋大将杨业的妻子。她本姓折,后改为同音的“佘”姓,世居云中(今山西大同),性机警,善骑射,是一位文武兼备、智勇俱全、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杰出女将领。

    一、荡气回肠,叱咤风云写传奇

    在古代小说、戏曲中,佘太君这一女性形象可謂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有“佘太君”条:“小说称杨老令婆日佘太君,不知何本。按毕尚书沅关中金石记云:扬业妻乃折德扆之女,世以为折太君。”《中国小说史料·杨家将》亦说:“业娶府州永安军节度使折德康女。今山西保德州折窝村,有大中祥符三年折太君碑,即业妻也。西北人读‘折音如‘蛇,故稗官家作佘太君,以折窝村为佘家村,又附会为蛇太君,委蜕不死。”

    在方志记载中,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折氏嫁给杨业。杨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建雄军节度使,后归宋,赐姓杨,因屡立战功,号称杨无敌。元人脱脱等《宋史·杨业列传》载:“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宋人王称《东都事略》亦载:“屡立战功……,国人号为‘杨无敌。”但均未见有折氏事。相传折氏嫁给杨业后,协助丈夫立下很多战功,表现出卓越的胆略见识。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辽兵不断南下侵扰。宋太宗派兵分东、中、西三路北伐。西路以潘美为统帅,杨业为副帅,出雁门关,攻取云中。后因潘美指挥不当,宋军中了契丹军的埋伏,杨业受伤被俘,最终绝食而死。其后,潘美、王优畏罪,欲掩盖自己的责任。折氏便向皇帝上疏申诉丈夫获死之由,得到宋太宗的首肯,潘美、王优二人爵位被削夺,并除名为民。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如清乾隆刊《保德州志》卷八《列女门》所云:“折太君,宋永安军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扆女,代州刺史杨业妻,性警敏,尝佐业立战功,后太平兴国十年,契丹入寇,业进兵击之,转战至陈家谷,以无援兵,力屈被擒,与其子延玉偕死焉。太君上书陈夫战殁,由王优违制争功。上深痛惜,诏赠业太尉,除王优名。”清光绪刊《岢岚州志》载:“杨业战死陈家谷,潘美、王优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籍,除名为民。”

    在宋以后的方志、野史、笔记中,杨业为国捐躯后,佘(折)氏成为杨氏家族的最高家长,继承和发扬了杨业的忠君爱国精神。在国家有难时,她不顾个人安危,率领杨家老少挺身而出,奔赴沙场,在保家卫国、抗敌御侮事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佘太君不但在沙场上叱咤风云,而且作为一位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以宽容、开明的情怀,与儿孙及儿媳融洽相处,既体现出宽厚、慈爱的老年妇女的本陛,又凸显了长辈对晚辈深厚真挚的人伦之情。

    二、精通韬略,抗辽戍边说演义

    佘太君这个人物出现在中国小说、戏曲中,说明这个人物一开始就是一个艺术形象,并非历史人物。在《宋史》及宋人笔记中均不见有关佘太君的记载。在地方史中,明成化年间的《山西通志》记载了杨家三代,却只字未提佘太君。到清代乾隆年间《乾隆一统志》和《保德州志》中,虽都称有“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北”;但是,《保德州志》卷二《形势门》却日:“杨业娶府州折氏,称太君。岂其父为麟州刺史,又为火山节度使,业后为代州刺史,皆距此不远,故缔姻卜地于此欤?”其句尾以疑问的语气结束,这说明《保德州志》对自身的记载并不肯定。既然如此,那么后世依据《保德州志·列女门》来证明佘太君确有其人便是以讹传讹了。

    小说、戏曲人物为艺术形象,其事迹自然可说是移花接木。在《宋会要辑稿·方域二十一·边州·丰州》目下记有一位太君折氏,但她并非杨业之妻,而是丰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据史料载,折夫人很有谋略,辅助丈夫多次抗辽,生擒契丹天德军节度使,斩获敌人数以万计,令辽军闻风丧胆,不敢再犯。而且他们把守丰州城达35年之久,从未有失,其事迹可圈可点。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下诏让王承美偕折氏进京,亲自接见了这位协守边防的传奇夫人,还特别赏赐了她,使其享受边疆官员的待遇。王承美病逝后,宋真宗诏折氏进京,时其已年过六十。这次进京主要与其家事和继承权有关。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折氏为了边防的安全再次面圣,得到宋仁宗的首肯,时年折氏已75岁。《宋会要辑稿》等史料中的折太君与杨业、杨延昭为同时代人。折氏夫妇守边疆四十多年,令契丹闻之胆寒。折太君抗辽、上状、进宫等活动与戏曲、小说中的佘太君形象有相似之处。因此,故事、小说里的佘太君很可能就是根据王承美之妻演变而来的。

    三、深明大义,巾帼英雄激后人

    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北宋的实际生活中,佘太君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而杨业的妻子称“太君”亦是合理的。众所周知,“太君”是古代一定级别官员之妻或之母的尊称。在宋时,为了体现对大臣的优待,朝廷为大臣之母专设了封号。刺史以上的官员的母亲封为县太君。杨延昭官职在刺史之上,所以其母被称为太君无可厚非。基于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佘太君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确有原型,并非完全虚构。至于她到底是不是杨业之妻,无法下定论。

    另外,既然佘太君一开始便是以艺术人物的身份出现,那么她的艺术身份便高于实际身份,她的出场一定程度上意在塑造一位时代的艺术形象。所谓艺术形象,指的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它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有宋一代,在内,农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在外,辽、西夏、金不断南下侵扰,民族矛盾激化。面对内忧外患,特别是外患,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实行防守政策,国家需要大批保家卫国者。加之在这一时代,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民族本位文化理学已出现,女性由唐代的开放向保守过渡,传统的“三从四德”的女性受到时代褒奖。在这一具体的历史大背景下,人物的形象为了满足当时审美主体的需要,往往被塑造成时代特征的综合体。而佘太君正是这样的人物,表现为她不但是能深通兵书、久经沙场、忠心爱国、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而且又是富有传统美德的女陛。事实上,在宋代的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兼备这样两种性格的女性。因此,为了艺术的需要,往往将同时代其他女性的事迹集中于这个艺术形象上,使人物饱满,剧情跌宕生动完整,以满足审美主体的需要。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佘太君的事迹的移花接木是必然的,有其合理性。正如学者曹萌所云,文学作品通过代代流传,人物形象在文学传播形成的这条直线上愈传愈丰满、愈完美。学者王立群言:“文艺作品富于戏剧色彩,符合民族民众审美情趣,深得百姓喜爱和传承,进而‘文学对历史的阐释有时会超过历史本身自己的阐释”。学者杨凡说:“文学对历史的阐释与解读,其传播形式经历话本、戏曲、小说,蔚为大观,在百姓间家喻户晓,人物形象日趋丰满,情节也得以补充和拓展。”

    总之,“佘太君”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其不仅有人物原型,而且有能够移花接木的史据,这才形成今天我们家喻户晓的佘太君。她佐夫立战功,百岁挂帅,奔赴沙场,保家卫国,抗敌御侮,叱咤风云;虽是演义,但其矢志报国的爱国情怀,有血有肉,生动鲜活,感动、振奋了一代代人。佘太君们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关热词搜索: 太君 原型 人物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