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关于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的党课讲座] 论公民法律意识

    时间:2020-06-15 07:27: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的党课讲座

      1.公民法律意识的涵义及作用
      1.1公民法律意识的涵义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法律现象的一部分,泛指人们关于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从多个角度做不同层次的划分而加以理解。人们的法律意识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在法的演进的过程中起着传承的作用,但法律意识可能先于法律制度而存在,也可能滞后于法律制度的发展。
      1.2公民法律意识的作用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是公民作为“现代化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是推行法治理念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可靠支撑。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注重塑造和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1)公民的法律意识为国家的立法工作提供精神指导:“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立法者进行立法活动,往往根据的就是自己的法律意识,并会自觉不自觉地受该种意识左右。立法者的法律意识水平与状况对立法的指导作用十分突出。
      (2)公民的法律意识为正确适用法律提供重要保证:司法、执法人员在办案中,如果是不知法、不懂法或者对法律做出歪曲理解,甚至用个人意志代替法律,那么势必会造成冤假错案。因此,司法、执法人员也要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
      (3)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的思想基础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才能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包括积极行使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正确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法律意识是守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条件,是守法品质的关键。
      2.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2.1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且由于法律意识本身发展所具有地复杂性、多样性,现只对目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作一个大致的归纳:教育不到位,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观念、权利意识淡漠;
    公民法律意识层次不高。
      2.2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成因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完善
      现代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律产生于商品经济,而我国一直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窒息了法律的生机。尤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起步,商品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采取的是跨越时空的自上而下的变革方式,存在者先天的不足。与其相适应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尚不充分,从而导致人们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人文思想、思想观念,特别是法律意识,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2)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力量,传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存在于普通民众的意识、心理、习惯,行为方式及生活过程中。法律文化传统则是从过去沿袭传承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的某种法律精神和文化。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主体的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还有许多糟粕成分沉淀于人们的法律观念当中。
      (3)法律制度不完善,对生活调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近二十几年来,我国已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使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为建设法治国家初步奠定了基础。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公民基本自由和权利保障方面无法可依或恶法难依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门法律缺乏基本法或程序法,缺乏宪法配套法律法规。各部门法的规定不尽完善,部门法之间不协调的情况突出。特别是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法律制度在贯彻和落实时,由于种种原因又遇到重重阻碍,难以保证法的实效性。
      3.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1)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培育法治的根基和土壤
      市场经济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对法律规则的需求大量增加,需要法律确认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纠纷,同时市场主体对权利的意识觉醒和主张,都为公民法律意识的成长和培养准备了土壤。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培养公民现代意识的重要性。没有高度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推毁小生产方式及传统法律思想对公民意识的消极影响,更不可期望社会正义制度化。
      (2)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发展和扩大基层民主
      首先,在国家制度安排上的权力结构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应是分工制约的关系,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制止各种破坏民主政治的行为。其次,要发展和扩大基层民,要发展和扩大公民的知情、参与、监督权,让公民参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公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才能推动法治建设,才能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技能。
      (3)加强法制及相关制度建设,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近年来,尽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数量不断增加,为我国法律生活的协调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但仍需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各个领域中的立法工作,使法律法规更加严密化系统化,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其次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消除以法治百姓的传统观念。最后,需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的管理机制,建设一只业务精通、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通过这些良好的法治运行环境,树立起法律真正的权威。
      (4)强化依法治国的法律宣传、教育机制
      实践表明,这一法律启蒙运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应该改变普法教育现存的运动化形式和随意的低效果性,拓展法制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完善法制教育制度,实现法制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应变传统法学教育、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和终身教育,不断探索新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借助各种媒体和生动的形式将法律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加快法律的社会化步伐,以法律观念的先行带动法律行为,以此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
      


    相关热词搜索: 党课 公民 法律意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