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现实要求

    时间:2020-08-15 03:40: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意义 现实要求

    作者简介:马莹,首都体育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外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221

    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各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更是影响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基于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生态文明建设将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并且明确针对性与时效性较强的科学指导思想,制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能够为我国得到节能环保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了相对良好的建设环境,同时深化了中国现行发展模式。

    一、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为了保证节能环保理念的贯彻落实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产生的基础条件。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次出现是在2012年11月的十八大会议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我国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经过研究探讨,党提出了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以此领导国家总体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伦理观等重要观点[1]。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的全面创新,首先需要明确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创新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宗旨,勿忘初心,始终将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以及产业文明的建设工作作为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其次就是将更多的工作精力转移至现代化城市及智慧城市的建设方面,并且将全生态世界观念作为基础动力,将智能制造模式作为建设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如此一来,有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引导,以及全新发展技术及理念的支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定会朝向更高、更好的趋势发展[2]。

    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工作,必须凸显出我国对科学发展的严格要求,并将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有效运用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现阶段,我国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经济发展,均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具备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关键的社会实践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既然是当前社会发展持续性的保障之一,相关部门就必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正意义。

    第一点,生态文明的建设而工作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支撑着我国的创新发展质量,推动了创新发展进程,深刻领会了创新发展持续性的重要意义。自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出以来,一直在社会的改革创新过程中不断精进自身发展观点,并且为满足我国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将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自然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高的融入其中[3]。

    第二点,为了满足我国未来的实际创新发展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深入观察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实际条件。基于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科学发展观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同时也被国家作为间接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保障。随着时代的更替,我国众多行业的发展宗旨逐渐发生改变,不再只是将发展角度放在眼前的经济效益,而是将更多的视角放在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创新方面[4]。

    第三点,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限于我国境内,国外不少国家为了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近些年来可开始着力开始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从意义上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整体发展具有强力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致力于将改革开放事业融入到国际环境中,并且积极参与国际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旨在巩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地位。为了能够更好的面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我国迎接并解决全新挑战的有效对策[5]。

    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为了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质量,必须满足当前社会的创新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兴起,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也应当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文明信息系统,打造现代化优势较为显著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环境,让互联网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一)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念

    前文提到,为满足当前社会的创新发展需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发展良性循环的基本建设原则,并且始终秉承着经济环境全面发展的建设宗旨,以此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在新时期背景下,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主要包括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以及产业文明,在发展方向明确之后,应当及时建立新型城镇、智慧城市以及智慧地球等发展路径[6]。

    结合我国近年来颁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文件,及时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此基础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时效性与完整性。举例来说,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曾明确指出,必须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依据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树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從而影响国家整体的政绩观,加速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主流观念[7]。

    利用现代化网络思维,建立大数据在线模式以及人类共同体,所谓的生态共同体就是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均树立起良好的生态建设理念,以此共同承担生态建设的社会责任,基于此,为我国的生态建设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众所周知,国家是一个复杂却有秩序的组合体,其中主要包括了政务机关、社会组织、团体企业等等,而这些国家的组成部分应当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树立生态共生体的前提基础而存在,团队、组织对于生态共生体的树立而言,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现阶段,当局开始呼吁各种企业、组织、党政机关投入到生态建设事业当中,并且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以此有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那么何为政绩观,所诶的政绩观即为领导干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所树立的关键价值取向,只有生态文明建设价值取向的正确性得到保障,其建设工作才能在社会中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除此之外,科学的思想引导能够有效提升民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广大的人民开始投身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时,那么便有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动[8]。

    (二)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突出地位

    近些年来,国内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应用,通过近几年来在社会中的不断实践应用,马克思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以此有效的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基于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经济建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质量,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内的生态环境也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为了更好的体现马克思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建设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新时期下,各大生产经营企业不断重视对马克思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引导作用,并使其在自身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效用,最大程度上的为经济与生态建设工作带来了优质条件。前文提到,想要保证生态文明的建设质量,必须首先融合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合作发展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经济发展结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内经济建设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同时将我国当前现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作为发展结构的建设基础。

    (三)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将节能环保作为基本国策之一,节能环保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有效推动着现阶段的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成为多数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措施的主要内容。结合现阶段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我国正积极谋划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条例等宏观手段,以此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调控,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长远发展的积极效用。

    想要切实保证生态文明能够实现有效建设,因此必须坚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理念,节能环保的基本国策能够保证我国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且保证当前社会的长治久安,基于此,有效完善社会治理机制的实际效用。

    (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绿色发展成为了未来的国际发展趋势,现阶段,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生态换取经济的缺陷及影响,因此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经济构架的建立,探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融洽关系,基于此,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生态文明建设的出现大力推进了绿色发展理念在当前社会的应用进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绿色经济观念的应用范围。

    四、结语

    结合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却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首先在第一部分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并且在第二部分描述出生态文明的建设意义,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发展三个方面。最后一部分,笔者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文献的总结归纳梳理出四点实际要求,并在文中逐个体现,旨在推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唐斌.大数据:生态文明建设信息资源的“去孤岛化”[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1):67-71.

    [2]裴玮,邓玲.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的机理与实现路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06-113.

    [3]柴琪宸,郭亚军,宫诚举,李伟伟.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17,25(7):184-190.

    [4]许黎,曹诗图,柳德才.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33(6):106-111+124.

    [5]郇庆治,徐越.三维视野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估与展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3):54-63.

    [6]毕国华,楊庆媛,刘苏.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2017,37(1):50-58.

    [7]陈俊.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1):74-80.

    [8]孙心如,周学武,王占岐.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267-271.

    相关热词搜索: 文明建设 生态 意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