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零数据在馆藏图书全流程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0-10-21 03:59: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芳兵 王彦力 冉蔚然

    摘   要:馆藏图书的管理和服务历来是图书馆的最核心业务之一,构建高质量的馆藏体系并不断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的开展。文章从馆藏图书“采访-典藏-流通”各流程出现的零数据现象进行挖掘和分析,研究认为需要进一步优化馆藏图书结构、馆藏空间布局、馆藏流通调整等工作,最终建立起以零数据为基础和指导的馆藏优化体系,并将其实际应用到图书馆的馆藏优化工作之中。

    关键词:零数据;智慧图书馆;馆藏建设;流程优化;全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56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Zero Data in the Whole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Library Collections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library collection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core business of the libraries. Building and optimizing a high-quality library collection system have a direct or indirec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ervices. The paper makes research from all aspects of the library collections. It analyses and delves into the zero-data phenomen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view-collection -circulation". It further optimizes the structure, spatial layout and circulation adjustment of library collection, establishes a zero-data-based and guided collection optimization system, and applies it to the practical work of library.

    Key words Zero Data; Smart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館藏图书中存在的海量零数据图书给各馆带来了共同的压力,零数据图书的存在导致资源建设经费被浪费、馆藏空间被占用、馆藏体系也逐渐失衡而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建设一套能够全流程指导馆藏优化的“馆藏优化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本研究采用零数据理论与方法,以零数据为核心建立一套完整的馆藏优化体系,对馆藏图书“采访-典藏-流通”全流程进行优化指导。

    1   馆藏图书中的零数据研究及分布

    “馆藏图书的零数据”是图书馆在特定时间段之内无借阅数据、无流通意向、且无明显改变趋势。无借阅数据指没有产生借出、归还、续借等记录,无流通意向指没有预约、检索、试读等记录。

    1.1    面向零数据的馆藏图书研究及实践

    馆藏优化历来是图书馆行业的研究与实践重点,笔者仅在中国知网以“馆藏优化”为关键词检索,检索结果就超过5.6万篇论文,最早刊发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足见图书馆界对馆藏优化行为的重视与关注。在这些研究中,图书流通数据的统计分析通常作为馆藏体系评估与优化最重要的指标,其中零借阅率无疑成为占比最大的参考数据。大量图书馆对本馆流通数据以学科为标准进行分类统计,找出零借阅率最高的学科,进而调整图书采访和馆藏建设的比例,如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1]、上海大学图书馆[2]、郑州大学图书馆[3]、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4]等多所国内高校图书馆均开展过此类研究。

    以流通数据可以反映馆藏建设各环节的情况。在图书采访环节,通过分析零借阅中文图书的所属出版社,发现零借阅率高的书籍所属出版社多有着专业受众面窄、出版品种多且分散、图书同质化严重的问题[5];有针对单一学科分析的,如针对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进行流通数据分析,提出“应充分考虑图书的学术影响力优化馆藏策略,结合图书在科研成果中的被引情况和利用情况,建立一个有数据支撑又实用可靠的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估模型”[6]。芦艺芹[7]则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采访工作可以利用大量的数据来支撑采购决策,通过各种统计与分析降低零借阅率。

    在典藏与流通环节,图书典藏空间与图书日常管理不足,如不及时上架、乱架、遗失等,会对零借阅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8];图书加工效率对图书借阅率有关联影响,图书加工效率低下实则是图书利用效能低下的表现[9];图书预约数据对馆藏优化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对高预约率图书的类别、用途、复本量和出版社进行分析可得出读者的阅读倾向、所购图书资源与读者需求的温和程度,从而对馆藏体系进行优化调整[10];图书检索可与馆藏数字资源高度融合,利用检索结果与馆藏数字资源特征信息的相关度进行馆藏数字资源的自动完善和优化[11]。

    对于零借阅率、零流通率图书的处理措施各馆不尽相同,控制复本和建设密集架是最常见的措施。对零数据高且复本多的图书应控制数量、减少采购,注意剔旧[3];图书借阅率普遍随书龄的增长而下降,剔旧有助于降低零借阅率并极大缓解馆藏压力,所剔除旧书与复本即进入密集架闭架管理[12]。

    1.2    图书馆藏书总量中的零数据图书分布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会存在数量庞大的零数据图书,具体数量和所占比例在不同图书馆中差别很大。早在2009年胡振华[13]就提出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 藏书利用率仅达到 30-40%,这也意味着零利用率高达60-70%。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一年时间内,1996年以前出版的图书就有90%无流通数据[4];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6年间,零借阅量图书占比达到了馆藏图书总量的40%[11]。随着时间的推移零借阅量图书的总体仍会持续攀升,其现状可谓触目惊心。

    综上所述,零数据馆藏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长期困扰并持续加重的问题,尽管从业者从未停止对其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某一环节或几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其严峻性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且这样的严峻性无论是在高校图书馆,还是在专业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一个极大依赖于数据的现实问题,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全流程的数据获取及评估体系,想要彻底缓解零数据图书的困扰,就必须先建立起一套以数据为核心、涵盖图书建设各流程环节、能够针对性解决问题的馆藏优化体系。

    2   馆藏图书的零数据来源与对策

    2.1    馆藏图书的零数据来源

    馆藏流通数据是目前各项馆藏图书零数据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直接反映“采访-典藏-流通”全流程各环节的真实情况。如以重庆大学图书馆馆藏数据为例,数据统计于2020年2月28日,统计内容包括流通馆藏的20年图书零借阅情况,以及10年零借阅图书的馆藏地分布,并针对最近一年的预约、续借情况重点统计。

    (1)馆藏流通书籍的零数据比例。针对2000-2020年共计20年,陆续增加的流通图书进行统计,除去加工中、剔旧、丢失、报损、赠送等累积近40万册图书外,正常流通状态的图书基本稳定在273万册,其中。根据入藏后3个月、半年、1年、3年、5年、10年和20年分别统计被外借的比例(见图1)。很明显,就算流通时间长达20年,零借阅图书也超过了借阅图书,意味着馆藏图书中至少一半以上图书的流通行为还停留在20世纪,如今仅是一个个代表着馆藏量的资产符号,成为必须优化的重点对象。

    (2)零借阅图书的馆藏分布情况。统计以重庆大学图书馆近十年内的流通数据为准(见图2)。数据显示,密集图书、普通流通图书、特殊藏书总册数差异不太大、但种数差异较大,直接反映出特殊藏书、密集图书存在巨大复本量的问题。而特殊藏书多存于特藏室、重庆大学文库、古籍珍藏室等特殊场地,不允许流通,因此对于特殊藏书的优化需要另行考虑。该数据对于馆藏地分布与调整、复本量的控制、借阅管理办法等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2019年全年重慶大学图书馆零借阅总量为2561376册、借阅总量为169914次,同时间段内图书续借总次数为215007次,总预约量为3458次,而由于系统设定原因暂时无法获取检索数据。续借、预约量与借阅总量对比可见,产生借阅的图书很有可能集中在某一部分图书上,某些单册、单种图书的重复借阅率高;而未产生借阅数据的图书零续借、零预约且大部分很有可能零检索,直接成为全零数据图书。因此这一类数据对于图书典藏地、复本量的控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实际上,上述数据远远不能完整表现出馆藏图书的零数据的全貌,如针对零借阅图书的学科分布、出版社分布统计,以及不同图书馆不同馆藏和借阅政策的影响,如特藏中也能适当流通,其零数据的情况等,因此全面了解馆藏图书的零数据,必须在馆藏图书的全流程中,采用更为细化和精准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从更多关键点统计零数据,才能获取更多信息,全面而精准的剖析成因,从而及时调整馆藏建设措施、高效进行馆藏优化。

    2.2    馆藏图书零数据带来的主要问题

    零数据图书及其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历来是图书馆业务及科研中的重点。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零数据图书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1)零数据图书中存在大比例难以利用的部分。这些图书不乏内容陈旧过时已与现实严重脱离、复本多已无借阅需求、图书本身尘霉虫害或受损严重无法继续使用、有成熟的电子版本可以替代等问题,这些图书总量加速了馆藏资源整体的架构与比例倾斜。但该类图书无法也不能报废,将对馆藏的整体规划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2)零数据图书的管理较为单一。各个图书馆鲜有统一专门针对零数据图书的管理方案,通常是对时间长、复本图书、期刊合订本进行密集架存储。密集图书需要批量加工并进行专门管理,密集书库的选址面临着基础加固、温湿控制等问题,资金和场地持续投入已是图书馆日常工作之一。并且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零数据图书都需要大量的实体空间进行存储,对存储空间的要求成为多家图书馆所面对的棘手问题。而图书总量在按照教育部标准持续增长的形式下,零数据图书数量也随之增长,绝大多数图书馆的馆舍面积不会因为图书量增长而配套拓展,因此零数据图书的管理与调整将是图书馆行业共同面对的长期性困扰。

    2.3    图书馆为改变零数据的主要举措

    为降低零数据图书的占比各馆采取了无数措施来改善,然而成效参差不一。馆藏优化更多需要以所面对的受众需求为标准,笼统的馆藏优化措施并不一定适合个体馆,但总体而言各馆馆藏优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动态优化。复本管理和剔旧是最常见的措施,剔除零借阅图书的复本,根据书龄、品相、内容等进行剔旧,可以迅速缓解书架紧张、降低该藏书空间的零借阅率。根据图书来规划典藏地也较常见,如推出新书专架、重点书籍推荐、定期规划主题书展等,都是在动态节奏中进行局部优化。

    (2)三级藏书。“普通流通-特殊藏书-密集典藏”的三级藏书体系被多馆采用,普通流通即馆内正常状态下的图书,一般而言这是借阅行为最为广泛的部分;特殊典藏图书包括古籍、民国典籍、特殊典籍、珍贵典籍等类别,大多数不进行流通,少量允许流通;密集典藏中普遍针对低节约或零借阅图书设置,大量复本、剔旧图书存放于此,部分馆采取闭架管理。

    (3)阅读推广。阅读推广作为多年来的大热门,研究和实践热度持续高涨,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全民阅读,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借阅率,在改善图书零借阅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零数据图书海量存在,且图书本身存在各种问题,阅读推广的推动力还是有限。

    (4)读者选书。读者选书由来已久,读者荐书、现场选书、学科专家选书等渠道或措施长期施行,但采購、加工、流通环节耗时较长,收效日益趋微。内蒙古图书馆率先启动“彩云计划”,推行读者按需选书制度;2019年11月,重庆大学图书馆与京东合作,实现在线全流程的“你选书我买单”,不到三个月,就选购40万元的图书,堪称 “爆款活动”,读者看完书后再归还图书馆的创新举措极大减少了读者等待时间,这批图书同时产生了1次借阅数据,有望成为今后消除零数据的主要举措。

    3   全流程的零数据馆藏优化体系

    馆藏优化是一个连贯的流程,需要从“采访-典藏-流通”全流程进行。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访问与采购环节中,学科布局与倾斜、专业设置与需求、学术与使用价值、收藏与利用、出版社与出版者评估、复本采购等因素;典藏环节中,图书分布与调配、上架与排架、储藏与剔旧、赠送与交流等因素;流通环节中,阅览与检索、借出与归还、预约与续借、遗失与报废等因素,都是一个图书馆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繁复而庞大的运行流程中,零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每一个环节中不同因素的具体运行情况,通过一个个明显的数据直接暴露问题,馆员根据数据逐一排查,由此提高运行效率与管理水平。

    全流程零数据优化体系极大依赖于图书馆运行数据,同时以多项综合性数据做支撑。对全馆已有图书进行规划、调整、剔除。零数据优化体系最直接的反映在于数据,采访、典藏、流通各环节都存在独特的数据,只有将其融合利用才能反映出实际情况,按照这个思路,实现图书馆全流程的馆藏优化体系(见图3)。

    3.1    突出特色馆藏的采访环节

    采访是资源建设的起始环节,采访不合理导致的图书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个馆藏建设与运行。藏书体系需要根据学科布局、专业设置、馆藏现状、学校与图书馆未来规划多方面综合建设;满足科研教学需求,重视学术价值体现,获取更多收藏价值,并且藏书的数量与质量应一视同仁。由此形成“满足本单位教学科研、避免冗积零数据图书”的良性循环,逐步打造符合自身又独具特色的馆藏图书体系。

    (1)馆藏图书的现状结构需有明确细致的数据,以中图法分类为统计标准,对比流通数据,获得馆藏图书与读者用户之间真实的匹配程度,如某一类图书的匹配率趋近于零甚至直接为零数据,那么该类图书的建设一定不够合理,有优化空间。

    (2)建立合理的评估标准对出版社、图书价值(日常需求、学术价值、收藏价值)、建设经费的分配定期评估,已购图书零数据较高的出版社在再次采购中需慎重筛选;因图书本身价值原因而导致零数据的应拒绝采购复本,并减少采购相似的图书;图书建设经费的分配应尽量避免出现零数据,兼顾各学科方向。

    (3)将学校学科建设比重纳入馆藏建设的参考数据体系,零设置的学科专业类图书占比自然较低,在复本采购上需多加考量。总之,零数据图书首先应考虑不采购复本、少采购类似图书、尽量兼顾各学科门类,让有限的采访资源获得最大的成效。

    3.2    重视分级细化的典藏环节

    零数据图书典藏是目前图书馆最为严峻的问题。采访优化效果需一定时间才能体现,典藏环节的优化措施见效则迅速可见。而典藏环节最易受流通数据影响,只有获得足够充分的流通数据才能完善典藏环节。按照流通率建立起的“普通流通-特殊藏书-密集典藏”三级藏书制度通行有效,在每一级之下还应有更为详尽的措施。

    (1)动态调整普通流通图书。通过剔复本和剔旧这两种方法,将零数据图书的复本、零数据的老旧图书调拨到特藏或者密集架,而不是将全部零数据图书笼统调出,对有检索、有预约但无借阅的图书则缓慢调整,以此缓和普通流通的典藏压力,又保证流通种数的变化不大。

    (2)特殊藏书尽量保持零借阅,但逐步以电子版替代。特藏因其不可流通而成为零数据图书的重要来源,但其主要使命就是进行文献保护,因此1949年以前典籍建议尽量保持零借阅率,并逐步以其电子版本来代替流通,以保护典籍不受损坏。除此之外的大量流通图书中收藏价值较高的可持续增加特藏量,非珍贵性收藏者建议均不保留复本,复本全部作为普通图书流通,以此降低特殊藏书的零数据。

    (3)密集典藏原则上应以零数据图书为主。密集书库也可以分区设置,区别对待有借阅、有检索的情况,该类图书建议单独管理以应对可能产生的借阅行为;零数据图书集中的区域可直接选择闭架管理,减少流通管理;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打包存放,但必须考虑有电子版的图书,如读者有需求直接以电子图书代替,完全屏蔽掉“用”的可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密集典藏。

    3.3    优化动态调整的流通环节

    图书流通是产生零数据最多的环节,运行系统根据读者的借阅、预约、续借、检索、试读等行为轨迹直接产生数据,图书的使用状况由此一目了然,因此通过流通数据可以进行优化的关节点清晰而直接。针对零借阅书籍的研究与调整已经非常普遍且深入,创新拓展流通渠道与推广模式,与阅读推广紧密配合等措施都影响着借阅行为的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 馆藏 流程 优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