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说“雷”

    时间:2020-11-25 12:18: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 佳

    看到“雷”这个词,大约在两年前,人们可能联想到的只是雷鸣闪电这类自然现象。然而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个原本普通的词语,却在网络这个造词大工厂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而一鸣惊人,红得一发不可收拾。

    一、新词语“雷”的意义和用法演变及其认知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对“雷”的解释是:(1)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
    (2)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
    (3)姓。也就是说,“雷”只是一个名词。

    如果你对“雷”的了解仅限于此,那么在刚刚接触到一些句子时很可能就被“雷”到,电脑里的微软输入法也会告诉你它们有“词法错误”或者是“输入错误或特殊用法”。例如:

    (1)北影女生因“看星星”夜不归宿,雷翻网友。(烟台大众网,2009年3月1日)

    (2)国足选帅,阵势真的很重。(钱江晚报,2009年3月1日)

    (3)笔者自己也常光顾网吧,当遇到几个人同时在一个虚拟房间里玩劲舞的时候,就会被他们非常雷人的敲空格声逼的想上去把他们痛打一顿。(中关村在线,2009年3月1日)

    (4)近日,“东方风云榜天涯大家坛”上一系列网友评选的2008年乐坛“雷人雷歌”的帖子引来热议。(胶东在线,2009年3月1日)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例(1)中的“雷”出现在动词位置,例(2)和例(3)中的“雷”处在典型的形容词位置,例(4)中的“雷”可以理解为形容词,也可以看作形容词的一个小类即区别词。那么,“雷”作动词和形容词的意义是什么,它们是怎么产生的,互相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1.动词“雷”

    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很多动词用法的“雷”。既有带宾语的,又有带补语的;
    既有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的,又有用于“把”字句和“被”字句的;
    甚至还有“V+V”、“V+一下”的格式。例如:

    (5)我来雷一下大家。(百度贴吧,2009年2月28日)

    (6)雷出亚洲,回向世界(http://www.ipili.cn)

    (7)应该说,在被赵晓教授“现在买房,就是爱国”和韩保江教授“积极消费就是爱国”的言论雷过之后,笔者对“消费爱国论”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的。(凤凰网,2009年1月16日)

    (8)大家一边被重着,一边兴奋着,天天等着看山寨春晚的最新消息。(人民网,2008年12月31日)

    (9)今天看《绝望的主妇》,里边的台词把我重了,编剧们太与时俱进了。(大旗网,2008年4月23日)

    (10)我相信你们看完《团长》也完全会被雷倒,因为我已经被康洪雷雷倒了。(新浪,2009年2月28日)

    (11)百花奖上的袁立把我雷死了!(西祠胡同,2009年2月16日)

    (12)雷雷更健康,囧囧更有神。(http://www.ipili.cn)

    (13)李宇春成最美?玩笑开大了,雷一次还不够?天啊!这是冬雷滚滚吗?(粉丝网论坛,2008年12月22日)

    (14)置身今天的时代,资讯轰来轰去,语言重来重去。(嘉兴日报,2008年12月12日)

    作为流行词语,“雷”的动词意义的产生和日本漫画有关。漫画中的人物经常使用电波作为武器,被击中者就会颤栗不已甚至满脸焦黑。因此在认知上,原来的“雷电”意义的“雷”就被隐喻为各种能影响、刺激、甚至打击人的社会力量,包括话语、行为、事件、信息等。由于感知这一力量的对象是人,因此“雷人”就被用来表示当人们看到或者听到某种始料未及或难以接受的行为、话语和事件时产生的感受甚至是震撼,即仿佛“被雷打到”一样令人吃惊的感觉,“雷”也就因此获得了动词用法,其意义可以解释为“令人吃惊”。这种用法一旦产生,就会很快被类推或者被扩大使用到现代汉语动词能出现的几乎所有的位置,“雷”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典型的动词。

    2.形容词“雷”

    在动词意义和用法产生的同时,“雷”的形容词意义和用法也产生了。请看例句:

    (15)真重!河南一商务局招聘要求年龄不超过330岁。(金羊网,2009年1月2日)

    (16)把一年收入都消费,太宣了!(金羊网,2009年1月15日)

    (17)这本定价75元的作文书,不一定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雷的。(《广州日报》2009年2月28日)

    (18)耶尔娜感觉雷极了。(《延续前世的守护》,晋江原创网)

    (19)约会博士有点儿雷。(《半岛都市报》,2009年2月14日)

    (20)不重不回不山寨,时代广场打造天津IT高端购物环境。(人民网,2008年12月26日)

    (21)美国有评选每年最烂电影的奖项“金酸莓”,而在内地,如今也有了盘点乐坛最烂的“雷奖”。(胶东在线,2009年3月1日)

    (22)2008年是很雷很雷的一年。雷人层出不穷,雷事接连不断。(嘉兴日报,2008年12月31日)

    (23)看来,改革干部人事体制才是干部怕媒体、怕群众的关键所在。否则,“雷主任”们还会有更多的“雷言雷语雷行。”(人民网,2009年4月5日)

    从上述几例可以看出,“雷”不但可以受各种程度副词的修饰,还可以作谓语,甚至用来修饰名词。这些正是形容词的典型特点,因此可以说,新词语“雷”已经获得了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基本用法。

    “雷”的形容词意义可以解释为“令人吃惊(的)”,其用法也可以从认知上找到解释。“雷”作为一种打击人的力量有大小强弱之别,被刺激的对象——“人”的吃惊的感觉也就有了程度的区别。有网友将“被雷到”的结果分为五类:轻伤、中伤、重伤、脑残和金刚不坏之身。结果的不同也就使“雷”具有了程度等级,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就会用程度副词来修饰,“雷”也就获得了形容词用法。

    这一用法接下来被扩大到修饰名词,因为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修饰名词。不过由于“雷”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用法,因此“雷+名词”也有两种理解。如果这个名词是表人的,“雷+人”是动宾结构,整个结构是一个形容词,例如:

    (24)有网友将这些名单传至网上,同学们晚归的原因各式各样,最雷人的是一名

    女生的理由——“看星星”。(烟台大众网,2009年3月1日)如果这个名词不是表人的,“雷X”是偏正结构,意思是“让人觉得雷的x”或者说“雷人的x”,如“雷奖”、“雷歌”、“雷事”等,甚至还有“雷友”。这里的“雷”也可以理解为形容词的一个次类——区别词。

    二、新词语“雷”的色彩意义

    不论动词还是形容词,“雷”的新用法一开始就和夸张有关。从一种自然力量隐喻为社会力量,里边包含着语言使用者对社会力量的夸张。作为对一种社会现象认知的产物,“雷”也被刻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成为一种代表现代年轻人夸张的生活态度的文化符号:在他们眼中,但凡荒诞不经、不合常理或者不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与逻辑准则的,全部都是“雷人”的。

    被“雷”的感觉本来是不“爽”的:就像被雷击或者踩到地雷一样。因此“雷”常用来表达遇

    到了一些令人吃惊的荒唐事儿,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是,随着网络、报纸等媒体上“雷”的不断出现,“雷”逐渐泛化,其贬义色彩也慢慢淡化,变成了一个中性色彩的词语,只表示“让人吃惊”的意思。例如:

    (25)沿街闲逛,西安文艺北路一户人家门口的对联雷住了网友“金币王”。(中国人社区,2008年9月20日)

    (26)北京奥运会震撼开幕,一贯挑剔的西方媒体真的被雷倒了,几天都没缓过来。(新浪网,2008年8月14日)

    流行词语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被过度使用。在这种泛化过程中,由于有众多“语不雷人死不休”的语言使用者的参与,词语原来的感情色彩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现在可以预测,“雷”的贬义色彩很可能会完全消失,最终变成一个中性词语甚至表示积极意义的词语,就像汉语的“被”从最早只用于表示不如意色彩发展到表示中性色彩甚至积极意义一样。

    从一个名词到动词形容词,从带有贬义到中性色彩甚至积极意义,从网络群体、报纸等媒体使用者到社会大众的参与,“雷”的意义和用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新词语“山寨”、“囧”、“宅”等都经历了这种变化,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新成员加入到“雷”类名词的队伍中来。

    三、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雷”类名词古今用法差异

    《说文解字》对“雷”的解释是,“阴阳薄动,雷雨生物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两块带不同电荷的云相互接近,因放电而发出的巨大声音。这也是“雷”的本义。例如:

    (27)阴阳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雾。(《淮南子》)

    “雷”也被用作比喻,多为明喻,也可用作状语,即“像雷一样V”。例如:

    (28)戎车啴啴,如霆如雷。(《诗叫、雅·采艺》)

    (29)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司马相如《上林赋》)有时“雷”还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打雷”的意思。如:

    (30)先重三日。(《吕氏春秋》)

    总的来说,在古代汉语中,“雷”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有时会被当作动词或者形容词来使用,但是由于这些意义与其本义关系密切,应该该算作词语的活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动词或形容词。换句话说,古代的“雷”作状语或者被用怍动词,更像是一种临时性的活用或者说修辞手法,并没有被类推丌来,其心理基础还是对名词本来的自然属性的认识。有类似片1法的名词不少,如“风”(春风风人)、“雨”(冬雷阵阵,夏雨雪)、“人”(人立而啼)等。

    新词语“雷”则不同。它首先被隐喻为某种事物内在的社会力量,然后直接被用作了动词,所以就不再被用来修饰动词。其修饰名词时,也不再像古代修饰动词那样是一利,比喻的修辞手法,而变成了一种句法现象。许多新词语,如“山寨”“囧”“槑、“宅”等的用法演变也是如此,它们也都有动词和形容词用法。

    导致古今汉语的这类名词用法浈变差异的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是认知方式上的不同。明喻往往是一种修辞手法,而隐喻则可以直接表现为句法关系。当然,古今汉语都有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的现象。不同的是,由于现代汉语各种句法形式已经完备,新同语可以直接发生句法功能上的类推,或者说,只要有可能,名词就可以直接通过隐喻被扩大使用为动词和形容词,而不再经历活用或者修辞的过程。许多新词语,如“山寨”“囧”“槑”、“宅”等都有大量的动词形容词用法。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跟现代礼会某些特定人群的语言使用心理有关。一方面,人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经济原则总是在起作川,人们不再专为某一种力量的行为创造一个新的动词或形容同,如已有的跟水有关的动词是“淹”或者“泡”、“淋”等,跟火有关的动词是“烧”或者“烤”等,而是行往直接使用这个名词作动词,如由“电”引起的可以直接说“(被)电到了”,要理解这个动词的意思,只要理解这个名词及其隐喻意义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网络社会,语言使用者既有追求省时省事的心理,也有创新求异的心理,因此人们总是尝试让一些新词语负载_史多的表达功能,其具体表现就是: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总是在尽量扩大它们的句法功能。

    这也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当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关心和研究新词语的时候,可能不心该只局限于辞格方面,或是仪从涮语的精烁、锤炼的角度考虑,而应当同时关注这些词语在语法方而的特点。现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表达时,常常通过扩大某些新词的句法功能米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所以在有些新词语里,语法和修辞往往难分界限。

    相关热词搜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