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语文“超链式课堂”争论笔录与思考

    时间:2020-11-25 14:05: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童强

    【摘要】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文本与文本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能存在联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超级链接”的教学方法。此法或在课堂尾声的使用,一般被称为“拓展”或“迁移”;
    或在导引部分使用,用来向学生介绍创作背景和文学评论背景;
    或在鉴赏文本的某一方面前引入对其他文本的解析,以教会学生阅读赏鉴方式。“超链式”课堂的称法,来源于《非常语文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王开东老师对自己教《药》一课的解说。在此,笔者以这一次教学实录为例,对语文教学中使用“超级链接”是否正确的争论,做记录与思考。

    【关键词】超链;
    课堂;
    争论;
    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迁移”指的是教学在对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开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文讲授之后,再提供内容或形式相似的文本让学生鉴赏,使学生用同一种鉴赏方法鉴赏新的文本,以检验在课文学习中得到的能力。那么,“超链接”就是指在讲授课文之前,展示相似文本和对课文的评论文章,或对作者的传记和生平记录,来导引课文。这种“超链接”,也可表现为某一教学内容(环节)的引子,用来对赏鉴文本的实践进行展示,让学生将此方法运用到对课文的赏鉴上。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要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而“超链式”的教学设计思想是让学生得法于课外,聚焦于课内。比如王开东老师教《药》这篇课文,使用了“超链接”的做法,即把课文作为一个纯粹的例子。用这种思想设计的教学是这样的:教师先链接经典文本,首先通过出示屠格涅夫《干活的人和双手白净的人》的文章材料和播放台湾影片《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的剪接片段引起学生讨论,得出这两部作品的主题是揭示了“民众的愚昧和先驱者的悲哀”;
    继而播放刘欢的《草帽歌》,投影日本电影《人证》中的“草帽”剧情介绍,教师叙说青年作家余述平的小说故事《为什么把草帽戴在我的头上》,再引起学生讨论,归纳出草帽的“物线”作用;
    话题最后才转到课文《药》,得出《药》表现出“民众的愚昧和先驱者的悲哀”的主题和“馒头”的线索作用。王老师用了“超链接”的方法,用对拥有类似的主题和结构的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教师花了大量时间讲别的作品,只有后三分之一时间讲课文。对这样的方式,王开东自己称为“超链型课堂”,他在“教后反思”中解释说:“教师作为平等对话的首席,首席的作用就在于要给学生链接卓越的‘精神之流,并引导它们从学生心灵场所‘经过与穿越,通过精神的交融和心灵的呐喊,进而给学生留下永志不忘的记忆和刻骨铭心的感想。我把这个过程称为链接与对话。而这样的课堂自然就是‘超链型课堂和‘对话式课堂的和谐组合。”他认为,“超链型课堂”的教学范式,正是解构主义的文本阅读观即“互文性”理念的体现。我们“读”的虽然是单一文本,但却可以链接众多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去完成对单一文本意义的探寻与追问。在与其他相关文本的交互参照、交互影射中,发掘出原文本新的意义。同时又因为这个链接解读的过程,是以文解文的过程,是丰富的、廓大的、高屋建瓴的解读,因而又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延伸到原作者的生活经验中去,延伸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去,这就使学生赢得的不是一篇文章的解读,而是一类文化现象的认知。同时,王老师也坦言,就这节课而言,他还有很多的困惑:首先,这节课的成功,可能只是一个特例,他以后还能否找到类似的“绳子”和“草帽”,“超链型课堂”带给他巨大的压力。其次,他所有的链接和对话,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归,这是否太功利化了,对学生而言,这是否又走向一个新的“请君入瓮”。再次,超级链接之后的文本回归,由于选择的材料过于逼真相似,使得这种迁移,更像是相机复制式的“傻瓜迁移”,不免使学生失去了挑战文本的阅读快感。

    诸向阳认为这种“超链接”的引入犯了“答案在先”的错误,他说,该单元的教学要点是分析结构、把握主题。《药》的主题应该让学生依据文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王老师却丢开文本,引入屠格涅夫的《干活的人和双手白净的人》,让学生轻而易举获得屠文主题是“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然后用这个主题来套《药》的主题,学生也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一个结论。难怪王老师让学生说说《药》的主题时,学生众口一词,没有任何不同的声音。我看不到学生在探索小说主题时的思维过程,这种简单的迁移也不需要思维。

    一篇署名湖畔初阳的文章《不负责任的批评——对诸向阳〈药〉批判的批判》认为,《药》的主题有没有必要首先讨论是一个问题,运用类比的方式理解结构和主旨是一个问题,他并不觉得两者存在谁是谁非,也不觉得“答案在先”必然地会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快感。

    在笔者看来,超链式课堂不失为一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式。以课外的评论和相似的鲜活文本做解读示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文本阅读的方法。关键是怎么运用。针对争议者所提出的“超链”方法有违认知规律的观点,笔者设想,教师是可以通过有效选择“超链”材料来规避错误的。

    首先,教师对超链式材料要把握篇幅和用时,以避免喧宾夺主。有趣材料的“链接”是可以营造“热闹”的气氛,但随着这种热闹的气氛的高涨,学生的主动配合的加强,教师很容易被冲昏头脑,陷入误区。倘若认为课堂越热闹越好,学生情绪高涨就是课堂气氛好的证明,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从文本的产生看,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沉思所得,一般不会在热热闹闹的状态下写出的。那种“七步为诗”“倚马可待”“应酬即作”,都属于特例。文学的欣赏也是要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的。要是外接的材料过多过杂,必然冲淡要学习和阅读的文本本身,占用了学生本该用来阅读当课文本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却全无所得,这不是语文教育者真正希望看到的景象。精选材料,是对老师必然的要求。在材料的形式上,教师要尽量选择文本式,不建议多选择视听多媒体形式。在数量上,一个即可,不需要选用多个材料。这样既可以起到引入和示范的作用,也为学生解读当课文本节省宝贵的时间。对于在内容和答案上比较相似的材料,教师如觉得确实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弃之可惜,可以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放在课堂的尾声作为拓展来使用;
    如果时间不允许,教师则不能将之强加于课堂。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有这样的材料,提议学生课后进行閱读。

    其次,教师对超链式材料要正确地选择和准确地投放,以保证“在先”的一定是方法而不是答案。教师对超链材料做选择时,要避免采用与课文鉴赏“答案”相同的文本。为此,教师可以借用“规例法”组织教学内容。规例法一般是指教师先把要学习的概念以定义的形势呈现给学习者,然后用例子对其加以说明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规例法表现为,教师先通过对其他文本的解读示范,把解读文本的方法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解读课文。“超链式课堂”自然是通过对许多类似课文的文本材料的解读示范,让学生掌握对课文的解读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不免出现一种偏差,即是类似文本的解读方法在提供的同时,教师不小心把答案也提供了。这就要求教师寻找文体相似而不是内容相似的“链接”,如此可以有效的避免“答案在先”的失误。

    通过如上的精准把握,教师则可以放心采用“超链式”课堂的教学形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取利除弊,用规则办事。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理解,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符合科学的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 链式 笔录 争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