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音乐视听 > 正文

    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时间:2020-11-29 22:08: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得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现实要求我们把握总体布局,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下夺取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完全胜利。

    [关键词]发展;
    “五位一体”总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小康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470(2017)01-0005-05

    [作者简介]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

    “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科学论断,也是我们今天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时候,必须时刻牢记的科学论断。

    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习近平关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科学论断,来自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总结。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是不是把工业化的生产力作为新社会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毛泽东当年说过:“对于经济工作,尤其是工业,我们还不大懂,可是这一门又是决定一切的,是决定军事、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这一切东西的,是决定社会变化的。”①在领导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不仅明确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工业化为主体来实现生产关系转变的路线,而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毛泽东还风趣地说,如果我们的工业生产力搞不上去,中国会被“开除球籍”。可惜的是,由于后来急于求成,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犯了错误,走了弯路。特别是在“左”的错误思想盛行的时候,强调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和做法被诬称为“唯生产力论”,搞乱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曲折后,终于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认识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伴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在党的十八大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中,认识到了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后,在拨乱反正、解放思想过程中,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樣建设社会主义”问题。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②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进一步从我们面临的新情况出发,强调指出:“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③。其结论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阶段,从发展与执政党建设的关系中,认识到了发展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经历了国内外政治风波,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命运同执政党的领导和建设息息相关。于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搞清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江泽民深刻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④在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我们认识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表现就体现在党能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其结论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三阶段,我们从发展与现代化的关系中,认识到了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义。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党中央决定先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此同时,我国在快速发展中各种不可持续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这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党在实践中认识到,发展需要增长,但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胡锦涛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只有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得其要旨。”⑤其结论就是: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这一段历史,是我们大家共同走过来的。没有这样的发展,就没有中国今天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就没有亿万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中国科技的进步,就没有中国强大的国防,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发展和繁荣昌盛。习近平正是在回顾总结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实践和认识过程,回顾总结了我们党关于发展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上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得出了“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

    当今现实的时代要求:把握总体布局,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应该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关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科学论断,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积累的深刻经验,而且针对的是当前新阶段新的实践及其提出的新问题,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更要在发展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论述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候,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科学发展,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⑥。也就是说,今天讲发展讲的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下的新型发展。endprint

    首先,我们讲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实现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仅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发展必须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习近平十分重视我们这个来之不易的认识,无论是抓发展,还是抓改革,都强调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特别是他在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强调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全面小康”这一战略目标。也就是说,要在全面发展中实现“全面小康”。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尤其要牢记这一点。

    其次,我们讲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从今天的实际出发,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发展。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个国家都被殃及,至今复苏乏力,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进入了大调整大变动的新阶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我国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也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也就是说,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他指出:“这些变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⑦他把这种状况的经济,称为“经济新常态”。与此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不要把什么都叫作“新常态”,我们讲的“新常态”专指“经济新常态”。他强调指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因此,今天讲发展,讲科学发展,必须从这样的实际出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再次,我们讲发展必须以今天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新型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复杂矛盾和问题,认为现在经济发展面对的不是个别的或局部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供给与需求这个最基本的关系上,主要问题出在供给侧。因此,强调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这是一个大判断。这一问题在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以后,有人把它解读为西方供给学派的那种主张,这不是党中央所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的主张有“结构性”这三个字,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是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提供精准的供给服务。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既要解决供过于求的问题,又要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难。比如讲产能过剩,这是我们都注意到的现象,所以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等;
    但另一方面,老百姓利用节假日到国外去到境外去,采购马桶盖等等生活用品。为什么一方面过剩,一方面又到外面花外汇去采购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这说明老百姓需要的许多生活用品我们还提供不了,要补短板;
    或者我们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还太高,要降成本,这就需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因此,中央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结构性改革上,把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2016年3月8日,習近平在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讲了一段十分重要的话。他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⑧这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讲得最全面最深入的一个讲话。他首先讲了这是“一场硬仗”,不可掉以轻心。如何打好这一仗呢?他强调要处理好五大关系,这就是“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力度和节奏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对打好这一硬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预见的是,这场改革硬仗不仅将推动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经济转型,而且会在“三去一降一补”这样的攻坚大动作中,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结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新型经济。

    因此,习近平在今天提出和强调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意义,是有鲜明针对性的,是要求我们更自觉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历史使命的深刻概括:坚持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下夺取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完全胜利

    归根到底,习近平关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科学论断,就是要求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按照发展规律攻坚克难,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

    习近平在论述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意义的时候,有一个重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⑨这是对五大发展新理念的科学定位,是一个全新的判断。

    所谓“发展规律”,不仅指的是发展的重要性,而且指的是关于发展中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指的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关系、总体布局、基本要求和发展理念等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懂得了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深入研究了发展的内涵及其重大关系,提出和完善了全面发展的布局,形成了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对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了在发展中必须形成符合各个阶段发展实际的发展理念,这是对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endprint

    什么是发展理念?习近平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视角定义了“发展理念”。他引用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名言指出:“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这里的关键词,是“固然”“所以然”两个词。也就是说,理是事物固有的,同时又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第一,必须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实际出发,直面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第二,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在新的情况下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习近平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⑩。

    回顾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始终不渝地从变动的发展实践出发提出与此相适应的发展理念。比如,邓小平从当时要“抢时间”的要求着眼,提出发展要有比较快的速度,同时也要有质量有效益没有水分。江泽民从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胡锦濤从进入21世纪后出现的新情况出发,把“又快又好发展”调整为“又好又快发展”,强调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各个阶段的发展理念,都是从新的实际出发确立的。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习近平强调,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他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

    需要强调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不仅具有应时性,而且具有规律性。创新,揭示的是经济发展内在的动力;
    协调,强调的是处理经济发展内部各种重大关系的基本原则;
    绿色,反映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
    开放,体现了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共享,提出了关于发展目的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我们之所以说提出这“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因为这“五大发展”新理念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并完全符合今天中国实际的发展理念。党中央指出,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这五个“着力”,针对的就是经济新常态及其提出的时代课题。也就是说,这“五大发展”新理念是从经济新常态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破解经济发展内在矛盾,揭示经济发展内在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我们之所以说提出这“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因为这“五大发展”新理念是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时候也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特别是在论述共享发展的理念时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里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正确理解“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根本要求。也就是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我们之所以说提出这“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因为这五大发展新理念是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5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下,努力实现5个新的目标要求: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第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第五,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我们提出要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就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短板、风险的科学理念,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的科学理念,是现代化建设规律对我们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习近平强调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把对发展的科学认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47.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1.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8.

    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730.

    ⑥习近平. 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

    29/c_1119649745.htm.

    ⑦习近平:这些变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EB/OL].央广网,http://hn.cnr.cn/hngd/20160323/t20160323_

    521691990.shtml.

    ⑧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6-03-09.

    ⑨⑩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

    03/c_1117029621.htm.

    责任编辑:陈艳华

    (本文发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2017年第1期)endprint

    相关热词搜索: 决定性 意义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