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关于重大调研报告是怎样炼成的精选优秀范文

    时间:2020-06-30 14:07: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重大调研报告是怎样炼成的精选优秀范文

    关于重大调研报告是怎样炼成的精选优秀范文

      前段时间,有机会参加了三次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参与完成了三篇比较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在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思想、知识,特别是方法和技能。

      一、谋事当谋重大事

      省委政研室是省委的决策参谋机构,是谋事机关、是智囊团,有人说,谋事当谋天下事,求名当求万世名。这话对我稍大稍虚了一些,但作为省委参谋,谋事当谋重大事。新时期,改革发展稳定,样样都重;群众利益无小事,事事都大。怎么样才算谋重大事,湖北省委发过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文件《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鄂发[2008]4号),要求全省调查研究做到“三个围绕”,围绕中心抓调研,围绕大局出思路,围绕难题求突破。认真学习领会“三个围绕”,对于我们更好把握谋重大事极有帮助。

      安排任务的领导大、带队调研的领导大,决定调查研究课题重大,当然重大的本质主要靠内容和效果所决定。这三次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分别都是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安排,事关全省改革发展大局。第一件,根据省长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的指示精神,对全省林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主要目的是“为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筹备省委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弄清楚我省林业工作现状,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发展战略,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我省林业改革发展。” 第二件,根据省委书记指示精神,对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更好地总结推广仙洪试验区经验,指导全省新农村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向中央申报,争取把仙洪试验区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第三件,根据省委书记指示精神,对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推广鄂州试点经验,为全省在鄂州召开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作准备。

      重大调研报告一般都由省委领导挂帅,组成联合调研组来承担。林业调研是由一名省委常委和一名副省长当主帅,时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吕东升具体负责;仙洪试验区和鄂州城乡一体化调研是吕东升同志牵头负责。这种安排都是省委书记或省长“亲定”的。林业调研成立了由省委政研室、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省政府研究室、省林业局四家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仙洪试验区和鄂州城乡一体化调研成立了由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组成的联合调研组。

      重大调研报告肯定会产生重大效应。全省林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书记、省长对报告给予充分肯定,省委常委和副省长作了重要批示,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分别对报告提出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出台了一些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省委林业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等领导的重要讲话。仙洪试验区调查报告得到了省委的高度评价,省委书记批示:“调查报告内容丰富,不仅生动反映了仙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鲜活实践,而且总结了初步经验,提出的建议也很好,印发有关方面参阅”。分管农村工作的省委常委批示:“调研报告很有深度,生动反映了仙洪试验区的变化,经验和启示总结很好。九条建议请有关方面认真研究,特别是申报国家试验区问题,可争取中农办支持。”鄂州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批示:“调研组做了大量工作,对鄂州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情况及成效做了较全面的总结,对试点工作的基本经验做了很好的概括。”并指示将两篇调研报告在湖北日报上刊发和在全省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印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批示:“调研报告在立意上有高度,在内容上有深度,在指导上有力度。可印送中央在鄂媒体并省内媒体,以供在宣传报道时学习参考。”分管农村工作的副省长作了一个“超长批示”:“调研报告深入、详实、客观、前瞻。先以其精练之笔,全景式描述了鄂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作法和初步成效,又以其敏锐目光透视和总结了试点基本经验,‘六个突破’和‘区域统筹规划’彰显了鄂州特色;同时,对加快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提出了几点重要建议。这是一份颇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调研报告,也是一份重要的理论成果。请省农办、省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局在谋划相关规划时加以运用、吸收,并对鄂州的试点工作大力支持。”

      二、不打无准备之仗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搞好重大问题调研的前提和基础。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就是这个道理。

      一是基层机关两头准备。所谓基层准备是调查者以通知形式请被调查对象提前做好一些关于材料、现场、人员参会等方面的准备工作。调查机关下发的通知要把调查的主题、内容、方法、时间、具体日程安排和要求等六个事项,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基层的同志“一目了然”、“照方抓药”。所谓机关准备也就是调查者自己准备。主要工作是查找相关资料、熟悉相关情况。一般来说,这种准备时间依安排调查的主要领导要求而定,时间紧,准备就匆忙一些,时间宽,准备就充分一些,也有临时安排立马就走的,都是些紧急事情,一般来说调查前总有个把星期的准备。

      二是理论实践两方面准备。理论准备(包括政策准备)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没有理论指引的调查报告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高度和力度,理论象太阳一样把实践照亮,为调研报告增光添彩。理论准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学习资料收集,学习收集党中央领导的相关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重点是把总书记记的重要报告学懂弄通;学习收集省委主要领导的相关讲话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学习收集中央部门领导人的讲话和相关文件;学习收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和学术报告。如果我们在这四个方面下了功夫,即使是“临时抱佛脚”,也能在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上“突击提高”。而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临渴掘井”,因为工作无边,所学有限。当然,平常的广泛学习和自觉积累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实践准备是主体准备也是根本准备,所谓实践准备就是对调查对象实践情况的学习熟悉过程,是面对面、实打实调查之前的资料收集性工作。三次调研我所面对的问题分为“比较熟悉、初步熟悉、不熟悉”三层境界,我的准备工作同样认真。

      三是时间物资全方位准备。以带队领导时间为准,我们也要调整好自己的事情,准备好出差一周左右的物资,并联系好交通工具,联系好所有参加调研的同志,联系好对方接待的同志,联系好一切相关事宜,确保领导一声令下“走”,你能走得了,大家都能走得好,并且保证整个调研行程走得“和谐顺畅”。

      三、调查一定沉下去

      深入的调查是调查研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深入的调查,才能保证所得情况的全面真实,也才能保证调研分析判断的准确正确。综合三次调查情况,主要采取了这样几种方法。

      一是现场考察。现场考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全省林业改革发展调查,我们考察了赤壁市、通山县等全省林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参观了多个乡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看了一个个大林场、小林地,翻了一本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案设计、动员会议记录、工作日志、座谈记载、林农签名资料等等。仙洪试验区调查和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调查考察的现场更多。我们走上一条条田梗,走进一个个社区,深入一家家企业,参观一片片街道。远的近的现场都去看,好走的不好走的现场都要看,提前准备的和随机抽样的现场都得看。“随时喊停车,随处看现场”。陪同的干部们都能表示理解和支持,而我们作为专业调研工作者更形成了这样“求真务实看现场”的习惯。

      二是开座谈会。全省林业改革发展调查分别召开了三个层面的座谈会,首先在湖北饭店召开了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场林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部分市州、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林业局长、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造林大户参加了座谈。接着在赤壁市和通山县再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座谈会,林业局长、林场场长、林业大户等多方代表参加。第三个层面的座谈会则是调研报告基本成型后,邀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局等三十多家与林业发改革与发展相关联的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请他们提出对调查报告初稿的意见和建议。三个层次的座谈会,参会近百人,人人都发言。对于出席座谈会的领导讲话我有自己的一份理解:开座谈会,领导要讲,简明扼要地讲会议主旨和要求,轻松活泼地讲一些引导发言、活跃气氛、启动思维的话,还可以稍带讲点基层干部想听的形势大局,但只可点到,不可展开,更多的、更主要的还是听基层同志讲,这是座谈之本而不可本末到置。

      三是走访基层干部群众。最基层的走访,会让调查者对情况有更真实、更准确的把握,对调研的成功有更足的底气和信心,对写好调研报告更觉踏实和更有把握。全省林业改革发展调查,我们“跋山涉水”,访问了赤壁市、通山县多个林场和村庄,向林场场长、职工、村干部和农民询问,了解了他们对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看法和建议。仙洪试验区调查和鄂州城乡一体化调查,我们跑了十几个乡和村,走访了几十位乡村干部群众,尤其是仙洪试验区调查报告,我把一年多来走访的成百上千的乡村干部和农民的情况全用上去了。从基层干部和农民那里了解的情况,一般来说跟上头介绍的差不多,也有一些不同的情况甚至相反的情况,或者是不同的评价和意见。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也是我们的调研所需要的,如果是被调查者把“准备”工作做到了“高度统一、完全一致”,基层干部群众“都说好话和奉承话”,肯定不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所以我们的态度是“兼听则明、兼收并蓄”。说到这儿,我再说点个人看法,我说走访基层干部群众,相对而言,乡村干部多一些,平头百姓少了点。联合调研,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开到老百姓家里去,老百姓看市县乡村干部都来了,“左顾右盼”并不一定敢讲真话,没见过这阵式的可能还怕讲话了。——调研组的领导和同行们也知道这回事,但限于时间和条件,不便“化整为零”进村入户开展活动。这是重大调研联合组队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是查看材料。所有参加座谈会的单位负责人都按要求带有书面材料,大多数参观考察的现场都有书面简介,一次大型调查,收到的材料总有尺把高。这些材料包括针对通知要求准备的综合性材料、单行材料,还有我们在座谈中、调查中临时“发掘”而要求基层增写的情况。如果基层有电子版更好,带个U盘考下来更快捷方便。所有材料我们都会认真学习,一般是“当天收到的材料当夜看”,所以调查中的晚餐最好不喝酒(中餐更不能喝,有纪律的),要及时地把有用的材料和材料中有用的地方做一些记号,或作一些笔记,回到机关后再集中半天或一天时间“细嚼慢咽”,尽量不要漏掉其中的精彩思想、生动事例、精妙语言、重要数据。这有点像牛吃草的过程,先是全吃进去,追求食物的“最大数量”,回头再“反刍”,吸收营养的“最高质量”。

      四、讨论研究出思想

      调查研究的后一半功夫在研究,调查是“基础工程”,研究是“上层建筑”,调查更多的是“感性认识”,研究更多的是“理性思考”。研究的功夫一点也不比调查少,并且研究更需要功夫和更见功夫。应该说调查与研究是两个环节,但实际操作中,调查里面有研究,研究里面有调查。有时候调查结束了研究成果也就出来了,调查与研究几乎同步完成。重大问题的研究主要形式是集体讨论研究。一般分三个层面。

      一是在调查中与基层同志一起研究。一方面基层同志汇报情况中有研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很多“真知灼见”从基层汇报中“汩汩涌出”,基层干部群众在实践中的探索研究更有实用价值和更高理论价值。我们在鄂州调研途中红莲湖会所的那一下午座谈会上,十几位市区乡村干部尤其是乡村两级干部的介绍,真是妙语连珠,妙事连篇,我们记都记不赢,整整一下午没空上厕所,生怕漏掉了一句生动的话、一件生动的事,以至会议一直开到“日落西山、月挂东天”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散会吃饭。另一方面基层的同志会在汇报中提出问题请领导和与会同志帮助研究,还一方面是我们在听情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请大家一起讨论研究。

      二是调查组开会研究。每次调查完成后,调查组都开“研究会”,并且不只开一次“研究会”。鄂州城乡一体化调查结束后,我们调查组在鄂州开了两场“研究会”。初稿完成后,我们调查组回到武汉又进行了一次集中研究。林业调查我们在通山县开了四次研究会。这里要特别提到吕东升同志组织召开研究会的民主作风。让调查组所有同志发言,让所有同志平等发言,让所有同志把话讲完。特别鼓励“新手”发言,让对情况不太熟悉的同志先讲,一次没讲完待一圈讲完后可以再讲,讲到不同意见可以争论,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决不以资历深浅定思想取舍,更不以官位高低定观点对错。鄂州城乡一体化调查结束后,我们本室调查组的同志开了两场研究会,应该说“整个调研思想已经成型”,但吕东升同志还要邀请鄂州市委的领导和负责人一起“共同合计”。我以为这只不过是走走过场,是吕东升同志为人谦逊、为事周全的一种态度,但出乎我的意料,讨论中,东升同志要求参会的无分干部职员人人都发言,并且积极引导鼓励大家“多提不同意见”,鄂州的同志开头还不大适应,有些拘谨,后来放开,畅所欲言,提出了比较多的、非常好的修改意见,甚至把我们认为很经典的东西都翻过来了。东升同志对这些意见充分肯定,当场拍板吸收,指令我按“鄂方”意见修改。我当时深有感触,觉得这种讨论研究非常必要,更觉得这种民主气氛非常难得,同时略感惭愧,始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基层确实“藏龙卧虎”,而我们经常“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三是请专家和领导参加研究。请专家参加研究是重大问题调研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高等院校多,院士教授多,科研成果多,充分发掘和发挥这些专家学者的才智,充分转化和利用他们的成果,这是推动湖北发展的有力杠杆,也是省委政研室整合调研优势资源、提升服务决策水平的坚强支点。省委政研室前段时期进行的“两圈一带”重大发展战略研究,还有我省能源问题调查研究、湖北农业再认识调查研究等等,都是联合这些专家学者一起进行的,这种作法,在省委政研室的重大问题调研中已成“惯例”,省委主要领导曾对这种调研机制给予高度评价。这次林业改革发展调查前,也曾邀请国家和我省林科院的专家学者对我省林业改革发展进行了一次专题研究,我们把专家研究作为调研的一部分,充分吸收专家研究成果。林业调研初稿完成后,我们召集省直部门单位负责人开会研究,他们不仅是各方面的领导,也是各方面的专家,尤其是涉及林业改革发展与之相关的问题,他们最有发言权。调研组召集他们共同研究,重点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今后我省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措施和当前提交省委省政府研究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财政厅的同志提出了“提请解决的问题涉及到的资金数目太大,超出了我省财政的承受能力”。编委和人事部门的同志提出了“编制问题是个刚性的问题,不会随意变动;林业级别问题也不会在近段时间有改变。对这两个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提到会上去,也不必写在报告中”。我们吸收了这些很好的意见,并且认真考虑了其它一些“度”的把握,使调研报告更有份量、更有力道。鄂州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完成后报送主管领导,领导对进一步完善报告思想,尤其是突出省委省政府重视、体现省直对口部门支持等提出了重要指示精神。在我的近几年的调研经历中,类似这样省委常委参加调研问题研究,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的事情有过多次。

      在三个层面的研究中,调查组的研究是主体的研究,也就是“以调查组的研究为主”。三次重大问题的调研,我们调查组主要研究四个问题。

      一是综合分析情况。纵向分析,把握历史走向,搞清前生后世,理清来龙去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横向分析,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参考外地作法,借鉴别人经验,发现自身特点,明确所处位置,用全面的视角去看问题。两面分析,既要肯定成绩,又要看到问题,更要看清方向,一分为二,一分为三地研究分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二是明确报告主题。主题是统帅, 是旗帜,是灵魂。所有调查材料都集中在主题的旗帜下。林业改革发展调查报告,既是报告标题,也是报告主题,确定这样的主题,必须突出改革与发展“两个基本点”。根据主题要求,调查报告的几个大部分都围绕这两点展开,即“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当前改革发展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等等。

      三是商定支点思想。主题思想是总司令,支点思想是军区司令;主题思想是主干,支点思想是重要分枝;主题思想与支点思想的关系就是“众星捧月”。比方说,鄂州城乡一体化调查,我们用了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分析总结鄂州作法就是“七个一体化”,即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制度和党建一体化,我们分析概括鄂州的基本经验是“六个突破”。我们在“六个突破”支点思想上下了很大功夫,因为这是本篇调查报告最重要、最出彩的部分,是最主要、最有力的“支撑点”,它既要体现鄂州实践特色(这个特色是放在全国城乡一体化广泛实践比较中凸显出来的亮点),又要体现调查组在此问题研究上的思想高度、理论水平、分析把握能力。分管领导一遍遍地修改这个部分,初稿完成后吕东升同志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思想、语言把关,最后,又按照省委常委领导同志的意见添加了800多字的重要内容。功夫不负苦心人,省委书记批示肯定“对试点工作的基本经验做了很好的概括”。分管副省长批示“以其敏锐目光透视和总结了试点基本经验,‘六个突破’和‘区域统筹规划’彰显了鄂州特色”、“这是一份颇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调研报告,也是一份重要的理论成果”。

      四是提炼闪光观点。群星闪烁的思想观点,也是集体讨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这种研究,有一块是综合和精选基层材料和发言中的精彩观点,有一块是调查组讨论碰撞的思想火花,有一块是个人学习研究中的独特感受。比方说,我在全省林业改革发展调研中,综合一路看的听的,再加上自己想的,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百年机遇当抓住,万里河山在等待——林业改革发展之我见》,在撰写调研报告之前,分送调查组的领导和同事们参考。我认为,湖北林业改革发展需要把握八个重大问题,一是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不要把产业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位置搞混淆了)。二是坚持把改革和发展作为林业工作的两大主题。三是坚持生态建设为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先,林业产业发展为要、政府支持为保障的湖北林业改革发展方略。四是坚持富林农、富林区、富林业三富并举,切实解决与“三农问题”同样严重的“四林问题”(林农穷,林区穷,林业职工穷,林业部门难)。五是坚持减轻林农负担,把增加林农收入作为改革的重要准则。等等。我体会,新时期林业改革发展要树立一些新观念。比方说,不能让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政府穷,不能让生态保护好的地方农民穷,不能以牺牲林区和林农的利益建设全社会共享的生态文明,要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以城补乡,以企补林;比方说,要像重视农业生产一样重视林业发展,像关注粮食安全一样关注生态安全,像抓税改一样抓林业改革,像抓综改一样抓林场改革,像抓防汛一样把森林防火当作天大的事情来抓,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林业招商,像建市县工业园一样建设林业工业园等等。这些自认为“闪光的思想”,都从学习中来,从讨论中来,从研究中来,这些思想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写进调查报告中,更多的被储存到个人“思想库”里,“以备日后急用”,这也算是“厚积而薄发”吧。

      五、精雕细刻写报告

      写作是调查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调查研究全部成果的载体。当我们把调查和研究的功夫做到位后,写作应该是件不太难的事,有人说它不过起到记录和整理思想的作用而已,所谓文以载道,是的,但写作是一门专业,术业有专攻,术业须专功。所谓道之无文行之不远,如果文章写得没人愿看,再好的调查研究成果都将被“埋没”。

      写作大体分为四个程序。

      一是前前后后“锤提纲”。重大问题调研提纲前前后后反反复复要锤五六遍。通常的作法是,调查之前,领导安排一人负责拿出提纲草案,并根据草案起草下发准备调研的通知。调查出发前,领导组织调查组讨论一下提纲草案,好让下去调查“有的放矢”。这种提纲草案只是一个大的框架,比方说,三个部分或四个部分,如果是总结经验的调查,一般是成绩、效果、经验、建议之类,仙洪试验区和鄂州城乡一体化调查就是这一类。如果是研究问题,一般是现状分析、原因探讨、对策思考之类。林业改革发展调查就是这一类。调查基本结束后,调查组讨论提纲草案,由一级标题到二级标题,再到三级标题,一一讨论确定。前面说到的民主讨论调研思想的过程,也是讨论确定调研提纲的过程,在“充分民主”之后,吕东升同志综合大家讲的和争的,“一锤定音”,“权威发布”调研提纲。这还不是终极提纲,写作中还可根据情况作进一步的修正完善。比方说,鄂州城乡一体化调研提纲基本经验部分,研究确定的是“六个跳出”,写作中感到“突破”要比“跳出”更有力、更切合实际,修改后大家一致认同。

      二是分分合合写报告。联合调研一般来说都是分头写作。写的同志一人分工一个部分,有的可能“多分多得”,一人写几个部分,这有一个“慰安说法”,叫做“能者多劳”。我这种基层来的同志,一般只会多得,决不让你闲着。我以此为乐、以此为荣,因为只有写和多写才有更大的更快的进步,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坐而论道没有必要,做作业是学生的天职,多练才能出成绩。对于我,就是一个字,写,两个字,多写。领导分工是“看人”的,看你对调研工作的熟悉情况,看你的写作长处,也看你手头上的其它工作。仙洪试验区调查报告共四个部分,我被分工写第一部分“巨大变化”(包括序)和建议部分。让我写第一部分主要考虑我的文笔比较活,对情况也比较熟悉。让我写最后的建议部分,可能是因为我对仙洪试验区有过一些钻研。分管领导和我们的处长负责对我所写部分进行指导和把关。鄂州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我被安排写第一篇的经验部分,并负责把关第二篇。第二篇要求写成通讯形式,由新调来的一个很能干的小伙子郑黎明同志执笔。领导在分工之前说,经验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将来可以单独成篇发湖北日报的,这给我以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不长于写经验,经验里面是要理论作支撑的,理论这一块恰恰是我的弱项,领导“委我重任”,我也明白领导的良苦用心,这是在培养和锻炼我。越是搞不好的越要你去搞,你也越是要搞,你才会越有进步。

      分工写作完全后,由一人统稿。统稿不是一二三地做加法。各人有各人写作习惯,或者说写作风格,做加法可以明显的看出“多个手迹”;同一调查组,写手们的水平不尽一致,平常看不出来,对接起来就显出“不平坦”;一件事情几个人写,尤其是经验总结性调查,成绩、作法、经验、启示,翻来覆去地说,难免会重复罗嗦。如此种种,统稿是件并不轻松的差事,甚至比自己单独完成一整篇更麻烦。除了文章的统一外,还有其它一些文章之外的统筹更见学问和功夫。三次调研,我两次负责统稿,林业调查我负责统稿,实在免为其难,因为所有参加分工写作的都是我平常非常尊重的领导和老师,我不敢直接在他们的材料上“下手”,在认真学习他们材料的基础上,请示梅学书副主任同意,作了一个学习体会与建议的发言,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大家相互间也提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最后,梅学书同志安排三家单位根据我的建议和大家的意见,于当天晚上就在所住宾馆进行修改,第二天由我“再统”,第二遍统稿就比较顺利了。鄂州城乡一体化调查也是我统稿,这次统稿的难度更大。吕东升副秘书长安排,两篇文章分两头写,一头请鄂州市委写两篇,另一头是我们调研组写两篇,两稿四篇送东升同志阅后,东升同志主持召开统稿会,对两个稿子进行分析评价,每个部分进行评点,并决定以哪个稿子为主进行修改,参进另一个稿子的哪些内容。原以为按分工部分各自进行修改,但东升同志要求,由我一人完成主体报告的四个部分修改,并对另一调查稿的修改负责把关。按照东升同志的意见,我首先对自己的写作部分进行了“主动的自觉的修改”,因为我写稿跟大家风格不太一致,用东升同志的话说“太活了,与整个材料不协调。”另外,我把我自己认为的“生动活泼”的风格,也“强加”给其它几个部分。我为此“萌生”了一些统稿理念,比方说,我觉得统稿就象我们写的鄂州统筹城乡发展一样,要有“全域文章”观点,要“实现整个文章所有部分一体化”,使“分工完成”的文章读起来“浑然一体、大雪无痕”。有了这种“统稿”理念,统起来就“顺畅”多了,统的效果也“和谐”多了。

      三是反反复复改文章。文章是改出来的,越改思路越明晰,越改文章越精练,越改错误会越少。这三篇调查报告我都进行了反反复复的修改。仙洪试验区的稿子,我写第一部分,按要求只能写5000字,我一口气写了一万多字,我认为写多了好让领导去删,写少了领导还没办法。说白了,还是自己把握不住。送给我们处长看,不用说太长了,肯定要大砍大杀,七刀八刀砍下来,还有七八千字,再交领导,基本通过。后来报告发出来,我那部分还是最长,虽然看上去确实生动而丰富,但到底占的篇幅太大了,有点过。鄂州城乡一体化调查稿,我写经验部分,原定6000字,我第一稿写了12000字,领导尚未指示,我自觉地改出第二稿,9000多字,改稿会上,东升同志指出我写的有三个问题,一是“太活了,与整个材料不协调。完全按自己的文风在写,没有考虑整体的一致”;二是“到处是亮点,不一定好”。东升同志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说我是“满头插花”,“会打扮的女人,头上一般只插一两朵花”,第三个问题,是“毛家菜”,也就是有点粗糙,毛手毛脚的。对东升同志的“批评”,我“心悦诚服”,认真记在本子上,并以为,这是最有针对性的现场教学,这是“手把手地教我写文章”,这才有实打实的进步。我按东升同志的意见,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一遍一遍进行修改,每修改一次,我就似乎明白了一两点关于调查报告尤其是经验部分的写作“门道”。最后,经验部分基本通过的时候,我对如何写经验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把握。比方说,我觉得经验部分应该是夹叙夹议,一般可写成三个层次,先提出观点,再用几句话阐述观点,然后对调查经验进行剖析,最好用个一二三。简洁明了,干净利落。一段写上千把字,不能太长。“通俗”写法是不再举例,只作提纲式地写,也不必作过多的理论阐述,点到即可。每段字数基本相当,保持段落间的匀称。不过,我比较固执地坚持个人写法。比方说我觉得该举例还是举例,所以我在写“全域鄂州规划”这一经验时就举了一个自来水厂的例子,这个例子特别经典,特别有说服力。举例稍长,让这一段文字多出了不少,显得与其它段“不匀称、不协调”了。另外,有的同志认为经验部分中不要再出现人物和人物语言,我不敢苟同,调查报告不见人物,那不叫调查报告,那叫文件。所以我写经验的每一段差不多都有领导怎么说群众怎么讲,读起来很生动。还有,那些比较经典的理论阐述我更主张保留。我认为,那就思想精华,那是调研文章的高度、深度和力度,那是要让读者看到此处要打波浪线甚至拿笔找纸抄下来的好东西,那是读者真正的收获。

      标题锤炼是文章修改至关重要的一环。好标题如美女一样“养眼”,有吸引力(吸人眼球),那些材料式、公文式的标题很轻易就把人拒之门外。写鄂州城乡一体化的稿子,领导要求我们开动脑筋想个好标题,后来我综合大家的标题成果和标题意见,草拟了十多道标题供领导参考。这些题包括:《春来鄂州绿满城乡——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调研报告》、《城乡共繁荣 居民同发展》、《统筹城乡的范例》、《统筹城乡的创新样本》、《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鄂州模式》、《鄂州突破》、《春风吹绿梁子湖》、《梁子湖畔春来早》等。吕东升同志看了这组标题,沉思了一会,用红笔圈定《用“一体化”推倒“二元墙”》,并打电话征求鄂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夏航同志意见,夏也觉得这个标题很好。于是就定下来了。文章发出来后,很多领导和同仁都觉得这个标题好,尤其是我们农村处的涂世创处长特别“激赏”,说它准确、形象、鲜活、独创,是可评金奖的标题。

      说到修改,我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重大调研报告的篇幅问题。我留心查了一下,省委政研室所写的重大调研报告,一般在两万字左右。这三篇也差不多。文章长短是相对的,有话须长,无话须短,所谓“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重大问题调研报告,“长得有道理”,因为问题本身的重大、艰巨、复杂,因为报告所担负的责任重大、作用重要、影响深远,所以,总结需要全面而具体,分析需要深刻而慎密,建议需要切实可行,所谓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得具备,报告难免会稍长一些。尽管如此,我个人看,还是长了点。调研报告不因长而显得重大,长跟重大有联系但不是绝对关联的,长的理由最多,长的效果只有一个,文章写出来是给人看的,太长了领导没时间看,基层干部也没功夫看。说句实在话,两万字的报告认真读一遍得半天时间,得把人“读趴下”。可能只有四种人有兴趣并有耐心从头读到尾,即写作者、被写者、相关领导和需要研究并进行类似写作的同志。从效果优先的角度来考虑,调研报告短比长好,重大调研报告也不宜写太长。我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是大家认为最喜欢写长篇的家伙,我有“一写就长”的老毛病,并且还是“名声在外”。时任省委书记曾给我作过一个批示“此文虽长,但易读,可发到县市区”,记得被批示的那篇文章就是一万八千字。有此一批,故而敏感,所以提及。

      四是字字句句合规范。是公文就得规范。比方说,主标题是二号标宋,一级标题是小三号黑体,用“一、”“二、”“三、”标示,二级标题是小三号楷体,用“(一)”“(二)”“(三)”标示,三级标题是小三号仿宋加粗,用“1、”“2、”“3、”标示,正文是小三号仿宋。文章中的重点语言文字用小三号黑体。这些都不允许出错,否则会打回来重排。

      报告打印成《专送参阅件》后便发省委政研室的《专送参阅件》,一般是谁安排送谁、谁分管送谁、重大问题送书记省长,急事急送,特事特送,一般事情按程序送。急件批得快,当天可见,一般件三五天也可见到批示。业内有句话“领导批示是硬道理”,因为有价值的东西领导才会批示,也只有领导批示了,才能发挥效益、起到作用。领导批示的文章一般会在省委内部刊物《决策参考》或《内部参阅》发表,供全省县以上的干部参阅,重要文章也会在省委机关刊物《政策》上发表,供全省干部群众学习。最直接的效益和作用就是调研报告的重要观点变成领导讲话的重要思想,或者直接写进省委省政府文件,成为重要政策。如是,一篇重大调查报告就算完成了。而新的调研任务早在前面候着我们,“背包刚放重拎起,征尘未洗又出发”。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 调研报告 炼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