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苏轼楷书墨迹【苏轼墨迹传千古 二赋长卷故事多】

    时间:2019-02-14 04:31: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994年11月15日晚,一场突降的火灾致使吉林市博物馆7410余件文物被毁,成为建国以来博物馆损失最惨重的一次特大火灾。消息很快传到吉林省博物馆,正在艺术部研究馆藏书画的几位专家学者,在震惊之余,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画案上展开的一幅书法长卷,这就是吉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国北宋大书法家苏轼的传世墨迹《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如果不是当年下手快,苏轼的这件书法长卷可能就被吉林市博物馆收藏了,果真是那样的话,此件书法长卷,有可能就被无情的大火所焚毁,那么躲过这一劫难的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国宝呢?
      众所周知,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一生,在政治上备遭磨难,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绍圣元年四月,御史虞策等人因袭李定之流制造“乌台诗案”的故伎,编造了苏轼起草的制诰、诏令中“语涉讥讪”“讥斥先朝”的罪名,对他加以弹劾,结果是苏轼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两职的称号被取消,罢免了他定州知州的官职,并将他贬往岭南边远地区。当苏轼起身离开定州前往岭南时,一天行至襄邑(今河南睢县),突然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连绵不断的雨水把道路冲刷得泥泞不堪,苏轼一行人无法继续前行,于是他们临时决定留在襄邑躲风避雨。苏轼站在窗前望着没有停歇之意的瓢泼大雨,突然灵感大发雅兴大作,他铺纸提笔,挥毫写下了他平生最称意绝爱的两篇文学作品《洞庭春色》和《中山松醪》二赋,借此抒发自己此时此刻的情怀。
      苏轼59岁在被贬途中所写的这幅《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被誉为苏轼遗墨之冠,是其晚年的书法佳作。该卷用行书写成,字大如铜钱,全长306.3厘米,宽28.3厘米,全文共六百七十余言。此二赋卷,章法似锦,韵致自然天成,字字清新美妙,笔笔得心应手,字与字之间虽少见连笔,但运笔气韵贯通。全篇紧而不密,宽而适度,首尾相应,有一气呵成之势,令人爽心悦目。
      在宋代的书坛,苏轼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其行书、楷书得力于李邕、颜真卿和杨凝式,而能自成一家。他的书法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后人把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现今尚能见到的苏轼真迹原本已不多了,像二赋卷这样长篇巨制的精品,更是实属罕见。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墨迹卷,是他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其书风宽博大度,通篇淋漓酣畅,为历代文人学士所推崇。当年的苏轼怎么也想不到,他在被贬途中即兴书写的这件二赋长卷,历经千年竟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为之倾倒,光是乾隆皇帝在长卷上的题跋就有四处,另外长卷后还有金末元初人隆安(即今吉林农安)张孔孙,明代黄蒙、李东阳、王汉登、王世懋、王世贞、张孝思等诸位名人题跋及王世贞致陈从训书札。
      但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是这么一幅具有无尚地位的书法作品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收藏故事。据记载此苏轼二赋成卷之后,曾由金末元初时人郭仲日所收藏,到了明代以后,先后由郑达、李东阳、陈朋思等人递藏,清代又由梁清标、张应甲、安仪周等人所得,乾隆时入藏清内府。
      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国政府成立,逊位后的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洋人老师庄士敦的影响和教育下,出国留学的想法十分迫切,为筹集留学所需的大笔费用,他与其胞弟溥杰商定,以盗取皇宫中的国宝换取留学的费用,他以赏赐溥杰之名,经过两个多月连续不断的“赏赐”,先后把一千三百余件国宝书画盗运出北京故宫,并经天津等地辗转藏入长春市伪满洲国皇宫的小白楼内,至此这批国宝书画就静静地躺在溥仪为它们临时安置的处所内。1945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溥仪从长春伪满皇宫仓隍逃往了通化。主子一走,驻守在伪满皇宫内的伪兵乱作一团,他们开始疯狂掠夺皇宫内的财宝,小白楼中所藏的国宝书画也未幸免。当听说国宝书画可以换取大钱时,顿时这批国宝书画遭到了伪兵们的哄抢,在争抢中许多书画被毁坏,有的一幅长卷竟被一分几段。事后伪兵们带着所抢书画逃奔各自家乡,他们有的把劫来的宝物变卖为生,有的把宝物秘藏起来,不可计数的珍品国画从此流入民间杳无踪迹。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这批故宫散佚书画的回归工作十分重视,曾组织专家、学者对故宫流失的书画进行详尽的调查、了解。1952年吉林省博物馆成立以后,其中一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这批故宫佚失书画进行调查、寻访、征集,经过业务人员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一部分故宫佚失书画已陆续被收归国有,但流传有序的宋代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长卷却始终没有下落。正当人们为之苦恼之时,1981年12月上旬的一天,吉林省博物馆收到了吉林市著名书画家金意庵老先生的一封信,信中告知多年来一直下落不明的苏轼二赋墨迹,在吉林市一名叫刘刚的中学教师家中发现。吉林省博物馆领导立即派人前往吉林市联系此事。十二月的东北大地寒冷袭人,踏着没膝大雪,顶着刺骨的北风,几位书画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怀着激动而迫切的心情来到了金意庵老先生家里,他们不顾寒冷和一路的颠簸,在金老的引见下见到了刘刚先生。当刘先生把所藏的苏轼二赋手卷展开时,在场的专家们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苦苦追寻了三十多年的苏轼墨宝吗,这可真正应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博物馆业务人员经过多年走访调查没有任何结果的苏轼二赋墨迹,一夜之间竟喜从天降,失而复得。
      事后据刘刚先生讲,其父亲刘忠汉解放前夕得到此卷,在其家精心保存了三十余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之后,刘先生出于对国家重要文物的关心,拿出珍藏多年的苏轼二赋卷请人鉴定,当他得知该卷是苏轼的真迹之后,就主动提出要捐献给国家文物收藏机构收藏,据说当时吉林市博物馆也有收藏此卷之意,但由于吉林省博物馆及时与刘先生联系,所以这件祖国优秀书法名作才被吉林省博物馆所收藏,这也使这件国宝幸运地躲过了文章开头所述的那一劫难。
      1982年1月26日,为褒奖刘刚捐献文物的精神,吉林省文化厅举行隆重的奖励大会,向刘刚颁发了奖状及奖金,同时对在文物征集工作中有贡献的金意庵等人也给予了适当的奖励。这一值得庆幸之事曾先后被吉林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吉林日报》、《长春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著名书画鉴赏家徐邦达先生称苏轼二赋卷的发现“实乃文物界之盛事,艺苑之幸也。”

    相关热词搜索: 长卷 墨迹 千古 苏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