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中职美术专业《色彩基础》课程的能力训练探索

    时间:2020-08-08 04:18: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罗俏

    摘要:《色彩基礎》课程是中职美术专业的基础内容,重点在于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审美评价系统的构建;在训练中思考解决教师的个体差异与课标的统一、分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色彩基础;中职美术生;能力训练方法;审美评价;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235-02

    一、引言

    《色彩基础》作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是认识色彩的基础知识概念,并通过调色练习,熟练与调和颜色,认识颜色属性。色彩基础是色彩学科的起步,看似简单地认知色彩的概念,学会调颜色,但是由此起步的色彩写生、基础图案、构成、创作等,无不是由这个简单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而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对《色彩基础》课程的能力训练有了成熟的方法,为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色彩科目的学习提供了科学的步骤与方法。

    二、训练方法

    (一)理论能力训练

    认识色彩,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对基础概念的理解。理论能力的训练由四个部分组成:复述、回答、讨论、笔试。

    1.复述

    《色彩基础》课程从名称概念开始,通过对概念的解读和消化理解,然后进行概念的复述,学生要准确使用专业术语表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累积更多专业词汇。例如“色相”这个概念,色相,就是颜色的名称,如红色、蓝色等。复述是最基本的测评理解字面含义的方法。复述,可以通过朗读或者背诵的方式进行。

    2.回答

    为了检查学生在理解概念方面是否清晰,教学方法常采用问答方式,学生通过思考后的回答,教师才能确定知识点是否被理解。例如“明度”的问题:颜色有深浅变化都是明度变化的表现吗?为什么?学生就要思考“明度”的概念范畴与条件,就要思考颜色深浅变化有哪几种可能。这样的横向对比,可以考察学生对多个概念的区分能力,检查混淆的理解出现在哪个细节,及时纠E。“回答”,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进行,主要锻炼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与老师或同学的交流能力,树立自信心。

    3.讨论

    讨论环节主要是针对某些案例或者是对问题等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分组讨论形式居多。讨论过程是同学之间对案例理解的展现,对术语准确运用的检查,讨论也是观测学生运用理解的概念进行评价的情况。

    例如分析梵高《星空》的色彩运用:渐变、同类色、类似色、明度变化、色调等的方法。学生在案例中体会画家运用颜色的情绪和表现方式,对他们运用色彩有直接的帮助,指导今后的作品练习的色彩表达。学生运用学过的色彩基础知识,找出明确的概念运用,对混淆的概念就会通过讨论形式相互求证,师生的互动探讨更能加深学生理解的印象。

    4.笔试

    笔试是检查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同时养成学生文字运用的能力,为设计课程的设计说明、创作说明奠定文笔基础。笔试一般按周测进行,试题量10题以内。

    通过理论能力的复述、回答、讨论、笔试四个方面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概念有了较深的理解,术语存储逐渐增多,能够运用术语进行评价。专业审美评价体系逐渐形成。通常色彩基础的理论课时授课占1/3总课时量。

    (二)实践能力训练

    实践能力的训练有五个部分组成:观察、作品赏析、选择与调色、创作、评价。通常我们会从识别颜料的名称开始,然后按照色彩原色、间色、复色、色轮等基础概念逐一做相应的调色练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琢磨,如认识颜色、辨识颜色、调和颜色、颜料的饱和度、握笔情况、熟悉纸张的肌理、水的多与少等等,都要通过大大小小的不同练习才能逐步提高。手绘按照印刷品的精美度标准达标,通常色彩基础实践课时占总课时量的2/3。由于标准定的比较高,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包括裁纸、画线、计算、边缘处理等都需要及其细致、认真,培养了他们对标准认识的过程。

    1.观察

    观察,是实践能力训练的第一重要环节,从识别色彩开始。色彩基础课程在初期的简单认识到后面复杂的复色关系及其运用,都要绘画者在感官上识别出来,因此观察是重要的训练,对每一个简单的调色变化,观察起到微妙的指导作用。这个训练部分对初学者而言需要较长的时间,观察训练培养学生专注度,培养在观察中思考判断的能力。在调色中对颜料的稠度掌控、笔的掌控也需要绘画者在实践中体验,观察体验过程中的变化。

    2.作品赏析

    通过大量的案例赏析,拓宽学生对色彩运用的认识,学习优秀作品的色彩情感表达,通过个人与集体讨论的途径,学生聆听彼此的意见与建议,分享查阅的相关资料信息,加深对色彩作品的情感理解,提高赏析作品的能力。

    3.选择、调色

    通过作品的赏析后,学生可以诸多的作品中按照主题或者自选的命题进行选择和调色临摹。如摄影作品、名画、自拍的感动瞬间等,对照作品临摹,主要考察的是选择能力和调色能力。学生们面对较多素材的同时,容易陷入盲区,无从选择,因此选择的训练很重要,无论从喜好、情感、形式等等方面都可以成为选择的出发点,明确一种及以上方式,就可以进行选择,避免学生举棋不定的认识造成选择障碍。

    在选择临摹作品练习中,考核的是分析与运用能力。即学生观察静态作品的色彩,选择颜色进行调色的小练习,达到与作品的近似效果,就具备了色彩写生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选择写生练习中,写生中色彩关系的理解与运用是关键的环节,因此在色彩基础学习的时候要加强静物色彩关系的观察与调色的小练习,能观察动态的静物在光源下的色彩关系变化并选择相应的颜色进行调色,这样的小练习对后期进入写生深入绘画阶段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4.创作

    对于每个重要的知识点,除了有若干练习外,学生都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创作练习作品。创作步骤:选择主题一挖掘主题元素及相关元素一选择元素图形一选择图形色彩运用方式一形成初稿一审核修改一正稿一完成作品。创作练习训练,考察的是学生阶段学习的综合运用。学生能根据重要的知识点,按照创作的步骤进行思考与创作,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汇总”,形成了有个,人特点的有绘画思想的作品。

    创作训练的作品课时根据每个知识大点的需要4-8课时/幅。知识点小,就做微创作,培养创作的训练需要长期进行才能让学生对创作有实践的经验,有思考的碰撞,有知识的补充发掘认识

    5.评价

    评价是贯穿于理论和实践每个环节中的检验部分。每个知识和技能点都有一个确定性要求,这就形成了评价标准。而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些评价标准后逐渐构成了自己的评价标准,运用在自评、互评、他评的过程中,达到能专业性地研究交流。评价检验了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程度,更好地帮助教与学的调整。往往美术的评价以“感觉”赋予标准,“感觉好”或者“感觉差”就是评价,这些非专业的认知会降低学生的评价能力。正确的评价是具有标准的,所谓的感觉,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评价指标而已,不能取代艺术科学的审美评价标准。那些认为评价不重要,有感觉就好了,实际也是对“感觉”的组成元素缺乏深入研究的表现。

    三、《色彩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训练

    《色彩基础》在训练的过程中,按照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训练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理实一体化的课型。

    例如一练习:三个色系的纯度与明度渐变组合练习,规格18X18厘米。

    学生通过审题,对色系、纯度、明度、渐变的概念进一步的理解和明确,对明度与纯度的渐变数量进行设计,对图形的组合进行设计,拟定草稿,经过老师审核修改后,开始创作的练习。例如一观察色彩关系及调色的训练。布置两组静物:一只淡黄色雪梨放在深蓝色的衬布上、另一只淡黄色雪梨放在深红色的衬布上。要求:观察两组静物的颜色变化并画速写草图记录,标明观察到的颜色调色配方,并用任意色块调出色彩关系的颜色。色彩关系指色彩的冷暖关系,它分为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指的是高光,分为冷或暖色:固有色指物体的本来颜色,主要指亮面;环境色,指物体受到环境颜色影响产生的复色,主要指灰面、暗面、反光、投影、明暗交界线。考核点:(1)考察学生对色彩关系理论的认识;(2)考察学生观察颜色变化的能力;(3)考察学生调色能力。

    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与调色练习,学会画速写草图,写出观察的颜色配方并根据自己开的“配方”调色。这一系列的理论到实践的交融过程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有良好的专业绘画习惯,为后面的写生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拍静物照片,在多媒体放大,对色彩关系这个知识点再次进行分析,对照学生的观察与调色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设计环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相.互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充实了自己的审美评价系统。

    四、学生审美评价系统构建的重要性

    学生的审美评价系统的构建是一件重要工作,它是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突出表现,就像金字塔,一层一层地搭建起来,稳固坚实。

    《色彩基础》的训练中评价是从专业知识点的掌握开始出现的,它伴随着每一个需考核的知识与技能点,也随着知识与技能点的增多变得更多更宽。是学生审美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专业核心部分。我们常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必然要建立自己的审美评价系统,这个评价系统就依赖我们教学设计有规划的建立和实施。评价系统的建立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目标足够强大。

    学生的审美评价反映的是真实掌握的学识。因此在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及时的评价,让学生复述评价的标准,测试评价的标准,运用评价的标准进行自评、互评、它评的活动要经常开展。要把评价的标准和综合评价的方法教会学生,这就是掌握了“渔术”的学习方法,离开了评价功能,只能是“授人予鱼”的结果,背离了教与学双方互动的教学规律。

    五、训练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教师个体差异与课标、方法的统一

    尽管《色彩基础》课程的训练有章可循,但是授课教师的个性差异往往使效果有参差。因此统一课程标准、统一训练内容、统一训练时长、统一教学方式,这几个统一之后,教师个体差异反而形成了他们的鲜明特点。解决了由于标准、内容、方法等差异造成的矛盾和差距,老师之间可以根据课标来相互检查施教效果,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反馈,补充原实施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出现不同层面的学习能力,学习的差距有先有后。如何处理进度不同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分层教育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参照经典的混合年级授课的经验,把不同年龄的学生分类,不同年龄组领取不同的课堂任务,相互间大龄组对低龄组实施评价责任制。我们可以按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程度分组,也可以将学习任务分层,这两种形式灵活交替使用。既不因为学习的成绩差异区别对待学生,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最大的选择。

    学习能力程度分组,就是根据成绩相近的学生分组授课,指定学习达标任务。这种方法能很快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在课外使用这种方法比较有利缩短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

    学习任务分层,就是把课堂练习任务按照照2-3个深度分解达标,每一层都有达标内容和标准。

    例如:运用渐变的表现形式表达夕阳西下。

    练习A

    要求:有1-2种色调,渐变效果合理明显,主题明确。

    练习B

    要求:运用1-3种色调、渐变细腻,主题视觉突出。

    规格:18X18厘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能力自行选择完成的任务层,完成的作品练习按照程度归类进行评價。每个学习任务都按照百分制,没有差别,这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保持兴趣和挑战精神。通过不同难度的作品评价,学生明白自己缺少哪部分的理解,在下一次的练习选择时,就能够挑战难度大的练习。

    也可以通过每次作业练习的评价,老师指定同学挑战难度大的练习,对同学也是一种信任和鼓励。只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成绩差距减小,才能达到分层教育的目的,既照顾了个体,也统筹了全局。

    (三)重视基础性的训练

    《色彩基础》的训练,看似一门最简单基础的科目,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实施发现,只要基础科目下足了功夫,后面的学习内容就能迎刃而解。如果忽略了这个基础训练的重要性,很多知识点在运用阶段才发现学生不仅没弄懂弄清楚,还形成了错误的观点,而纠错需要花很多时间,不利于进入深入绘画部分的教学。古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讲的这样的道理。

    色彩基础训练,一定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只要能够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技能,有思想的学习,就是好的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 中职 色彩 探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