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非常盗:惊天魔盗团

    时间:2018-12-24 16:58: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官盗      历史上,大规模的盗墓恶行多属于“官方行为”,三国时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盗掘办公室”和主管盗墓的专职人员。这一“创举”的始作俑者是有名的大奸雄曹操,他在军中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门负责寻找陵墓执行盗掘,堪称古今最专业的官方盗墓代表。
      话说曹操收编了30万青州兵,实力不容小觑。但要填饱这么多人的肚子,实在是件难事。他一筹莫展,终于决定采纳谋士的缺德建议――盗墓筹钱。盗墓便如火如荼地“合法”展开了。
      梁孝王刘武的陵墓首先遭殃,摸金校尉很快就找到了通往墓室的入口。可梁孝王陵墓凿空了整座山体,只有一条墓道,却被巨石堵死了。曹操大伤脑筋,这时又有人献上计策,曹操茅塞顿开,命令将山上的树木砍倒,燃起大火来烧石,当巨石被烧红时,军士们取水泼上去,随着水蒸气的升起,巨石发出了噼啪的破裂声,并不断伴有碎石滚落下来。反反复复烧了数次之后,终于打通了墓道。
      盗墓大军长驱直入,将满墓室的金银珠宝收入囊中,这次盗墓所得到的珍宝有10万余斤,可以养活曹操全军将士三年,可谓是战果辉煌。一代枭雄也干上了盗墓的行当,那两个乱出主意的谋士必须批判,看来有才华的人干起坏事来,破坏力超强啊!
      曹操是不得已而为之,后世的追随者就不一定是这个原因了,例如北宋的刘豫,他任命自己儿子为“淘沙官”,疯狂地盗挖古墓,是为了发财。北宋的皇陵位于河南巩义,共有八座陵墓,刘豫和金国大将粘罕勾结,将这些皇陵盗了一个遍。除此之外,皇后、妃子、臣民的陵墓也无一幸免。
      民国早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宝”大案。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被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的人马洗劫一空。那时的官盗技术水平可不一般,当发现墓道口被大石封堵时,只需几包炸药就可以轻松地搞定。
      官盗者手握重兵,在刀把子决定一切的时代横行无忌,盗墓时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炸毁陵墓,给人类文明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民盗
      
      各大门派:
      民盗没有官盗那样嚣张的势力,不敢明目张胆地行动,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传说民间盗墓者,分为摸金、搬山、卸岭、发丘四个门派,有“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之说。
      摸金一派能够根据风水和山川河流的走向找到墓穴的具体地点。他们进入墓穴之前要戴上口罩,干活时要求动作麻利轻柔,从死者的头一直摸至脚底,不能对尸骸造成任何损害,对技术环节是很注重的。
      
      摸金校尉工作守则:
      夜间干活,鸡叫就跑路。(白天容易被人发现)
      只偷有钱人,不挖穷人墓。(挖也没钱)
      每座墓只盗一次,临走时为同行留下一些陪葬品,免得死者受辱。(要知道贼不走空)
      行动时在墓室东北角点只蜡烛,如果蜡烛熄灭,必须将所拿的东西放回去,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迅速闪人。(不闪不行,死人显灵)
      搬山一派擅长破解墓葬中的暗器和机关,对付僵尸也很在行。他们常常利用外力损坏墓葬外围,进入墓穴盗宝。卸岭一派属于“两栖动物”,游走于绿林豪强和盗墓贼之间,人数众多,实力强大。而发丘一派与摸金一派极其相似,不同的是发丘派有一枚铜印,上面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他们注重团队合作,经常以古董商人或当铺老板的身份作为掩护,瞄准大型的墓葬甚至皇家陵墓下手。
      
      盗墓工作流程:
      1.找准目标
      古代的堪舆理论,是盗墓者眼里的“指导性纲领”。民盗中有许多堪舆高手,能通过观察河流山川、地质地貌,判定墓葬的大致位置。不同时期,人们对墓地有不同的选择。在盗墓界流传有“秦埋岭汉埋坡”的说法,就是指秦代人多选择高岭之地做墓穴,汉代人则喜欢把坟墓修建在向阳的山坡。有经验的盗墓者从古人崇信的“风水”中和不同朝代对墓地的选址上,很容易就找到古墓的所在。
      盗墓高手还很爱读书,对民间传说、地方文献、正史野史有很深的研究。可以通过古籍来搜寻古墓的踪迹。一些盗墓者会化装成道士、风水先生或者算卦术士潜入乡村,收集民间传说,获取古墓的信息。
      盗墓者在勘测墓穴地点时,往往会观察泥痕和草色,因为建造墓地时要进行夯筑。这对泥土的颜色、质地和草的生长都会产生影响。但用听风、听雨、听雷来确定地址,着实让人匪夷所思。听风和听雨,因参考数据缺乏而无从解释。关于听雷之术,有人解释说,墓地中空,打雷的时候,容易引起共鸣,让人听起来好像地下有声音和上面的雷声相应和。
      不同时期的人对坟茔上封土的要求是不同的。明清时期的墓多用石灰搅和“糯米泥”;唐宋陵墓大多用“糯米泥”。这些封土不仅颜色迥异,散发出的气味也独具特点。秦汉时期的人迷信水银的防腐功效,在墓葬中大量使用水银,这会影响到土质,发出特别的气味。功夫极高的盗墓贼能从墓土的气味中分辨出不同朝代的墓葬,这比狗鼻子灵多了。
      2.精确查找
      在基本明确墓葬的大体位置后,盗墓者将目标多定在方圆几亩、十几亩甚至几十亩地的范围内,进行精确查找。首先用特制的探条扎入地底,根据手感来判定墓葬的大体位置,扎在夯实的土层上和扎在墓葬的砖石上,手感大不相同。然后用洛阳铲挖取原土,如果带上来坑灰、木屑或者朱砂之类的东西,就表明下面有墓葬了。
      盗墓高手通过观察墓葬下面土壤的质地和颜色,能准确判断出墓葬的深浅和年代,更为神奇的是,盗墓者还能够发现“铜路”。并能根据“铜路”来判定铜器所在的位置,从而避免在深挖盗洞时损伤葬品。
      3.地道战
      民盗不比官盗,明目张胆地拿着雷达和炸药去盗墓的待遇想都别想,对付规模小的墓葬自然是连夜赶工取走珍宝,在天明之前消遁无形,速战速决,干净利索。对付规模较大的墓葬,必须采取持久战,这时就需要好好伪装起来了。
      
      伪装技巧:
      1.在墓葬周边开荒种田,播种玉米、高粱等高秸秆农作物。等它们长高后,利用青纱帐作掩护,将墓葬挖掘一空。(安全,就是得等庄稼长高,需要耐心)
      2.在墓葬旁边建造房屋,日夜在屋内挖通向墓室的盗洞。(可以三班倒,效率自然高,不过修房子得买地,投资不小)
      3.在古墓旁修建假坟,施工时暗中挖掘地道,进入墓葬。(投资不高,效率不错,就是有点不吉利)
      不管用什么方式伪装,最后都得挖个盗洞进去。盗墓者确定墓葬的大致位置后,一般直接在地面垂直挖洞进入墓室,留下的盗洞大多是圆形的。但有些大墓比较深,直接开挖通道很容易塌方,搞不好就会把盗墓者压死或关在墓里面,于是出现了事先在墓穴的上方挖个大小仅容一人操作的方形洞口的做法,这样可以避免塌方。随着盗墓技术的成熟,出现了迂回挖洞的方法,盗洞也由圆形变成了方形,并在四面装上木板,利用木板的支撑作用,基本可以避免塌方,得手后或火烧木板,或将木板抽出,防止留下痕迹。
      由上看来,盗墓这行当并非人人可做,它需要有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风水堪舆本领以及专业的盗墓技能。对常人来说,除了会刨土,其余的环节着实勉为其难,所以免不了会出现笑话。
      盗掘茂陵的黄巢就闹出过这样的笑话,他先后挖过茂陵和乾陵。在盗挖乾陵时,虽然动用了四十万兵马,挖掉了半座大山,也没有找到墓穴的入口,原来他挖错了方向。至今那里还留下一条深达四十米的“黄巢沟”,见证了他的愚蠢。
      看来,盗墓也需要学问,蛮干是不行的。一个愚蠢的盗墓者,终年寻找,也无法得到一个葬品丰厚的宝藏;一个天才的盗墓者,放眼所及古墓无处不在,不想找都难。
      
      监守自盗:
      皇家陵墓历来被视为神圣之地,为了保护这块“万年吉壤”,每个王朝都派遣专门的官吏带领军队前来保护陵墓。同时,还迁徙许多农户在陵墓周围安家,作为“守陵户”世代在此居住,负责陵墓的看守和维护。
      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陵墓里的宝贝毫发无损,因为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这些守陵人也会监守自盗。
      以茂陵为例,公元前84年,距汉武帝驾崩仅仅四年的时间,在长安附近的扶风市就有人公开兜售茂陵里的陪葬品,因此,外国国王赠送的玉箱、玉杖得以重见天日。当时茂陵有重兵把守,法律规定,擅自踏入陵墓周围的树林要治罪,所以民间的小毛贼根本无法接近陵墓,但陪葬品却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市面上,这些东西不会长着脚自己跑出来,唯一的解释就是守陵人监守自盗。
      清帝溥仪退位后,由于时局混乱,清东陵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先是各殿宇所有铜制饰物,如铜钉、铜字等全部被盗,继而各殿槛框、隔扇也被拆盗一空。原来身为护陵大臣的毓彭,串通监护人员将各陵隆恩殿前站台上陈设的大型鼎炉、铜鹤等拆运偷售,中饱私囊。守陵户和护兵见护陵大臣都在监守自盗,于是纷纷涌进陵区,公然群起拆毁服庭,肆意盗卖。其间有一伙人趁着混乱竟掘开了惠妃陵寝,进入地宫,抛棺扬尸,盗走了大量珍宝。
      不过,相比较官盗与民盗,监守自盗者虽然很容易下手,但大多不知道宝物真正的价值,赚得也就不多了。■
      袁德贵荐自《开心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