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鸿门宴》中项羽和刘邦处事态度对比分析

    时间:2020-05-14 09:14: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鸿门宴》既是《史记》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也是高职语文教材中的一个经典篇目。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帷幕,虽然只是一个开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向我们预示了结局。本文将从楚汉双方的统帅——项羽和刘邦在这次宴会中处事态度的对比来分析其结局的必然性。

    关键词:态度;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姜莺鹰(1982-),女,汉族,江苏海门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1

    鲁迅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史记》中,郑板桥的评语是:“《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在《项羽本纪》中,鸿门宴是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它既是项羽和刘邦盟友关系转变为对手关系的开始,也是楚汉双方势力消长的一个分水岭,同时也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帷幕。虽是一次宴会,却暗藏杀机,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胜负已分。

    项羽和刘邦本是盟友,立有盟约,“(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

    结果是刘邦先入关,但是刘邦并没有立即就地称王,而是还军霸上。项羽此时在新丰鸿门,虽然没有先于刘邦入关,但这时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悬殊:项羽拥有40万兵力,刘邦拥有10万兵力。由于军事实力悬殊,项羽虽然没有先入咸阳,但依旧掌控了本次宴会的话语权。

    司马迁的细致,不仅仅在于对双方驻军地理位置的对比、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双方阵营的主要人物,也是两两对比的。项羽阵营:叛徒项伯、谋士范增、部将项庄;刘邦阵营:叛徒曹无伤、谋士张良、部将樊哙。本文将从项羽和刘邦的处事态度对比,分析在军事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项羽是如何一步步丢失先机的,刘邦又是如何逐步取得主动权的。

    1.对待叛徒的态度

    曹无伤在文中虽然作者着墨不多,但确是这场宴席的引子,是他先告诉项羽“沛公欲王关中”,并且详细到“使子婴为相”,由此燃起了项羽对于刘邦的杀意,但是当刘邦来赴宴,并向项羽解释时,项羽立即出卖了自己的内应,“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完全没有对曹无伤进行保护,第一时间就牺牲了自己的内应。反观刘邦,虽然项伯的本意不是出卖项羽,只是为了报答张良,但是刘邦抓住机会,在得知项伯的来意后,立即让张良“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当张良引见了项伯后,刘邦不仅“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还借机利用了项伯作为自己的信使,让其对项羽表明忠心,为自己洗白,“吾汝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回到自己的军中,把刘邦的言论全部告诉项羽,项羽不仅没有去追究项伯的行为过失,反而相信了刘邦告诉项伯的那套说辞。

    项羽对于曹无伤的态度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完全没有珍惜;对于项伯,没有追求其过错,反而轻信。刘邦在对待曹无伤的态度上非常坚决,等他回到自己军中,立即诛杀曹无伤;对于项伯则是采取了以兄事之、攀结儿女亲家、以之为使,三个步骤,不仅成功拉拢了项伯,还取信于项羽。从对待叛徒的态度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项羽在这场斗争中,项羽没有抓住先机。

    2.对待谋士的态度

    项羽的谋士范增,项羽尊称其为“亚父”,但是在鸿门宴中,项羽并没有展现他对于范增的尊重,范增对于杀刘邦的态度是决然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但是项羽“默然不应”。刘邦在张良问他:“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给出的答案是“鲰生说我曰:……”,虽然张良是他的谋臣,但关键时刻,他的选择是保护“鲰生”,当然也有可能“鲰生”就是他自己;在他准备从宴席出逃时,“乃令張良留谢”,由此可见他对于张良的能力是信任的,但他不是无条件的盲目信任,在知人善用的同时绝不放松警惕。

    从项羽和刘邦对待谋士的态度上来说,项羽的先机已经所剩无几,对于范增的不完全信任,对于已经判敌的项伯却是信任无限;刘邦对于张良的信任和警惕并存,始终没有把自己的心思全盘托出,有退有进。

    3.对待部将的态度

    项羽的部将是项庄,在鸿门宴里,对于项庄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宴席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这场宴会上所有人都看出来的,但是正因为项羽的“默然不应”,使得项庄并没有全力以赴,而被刘邦拉拢的项伯又起身相护,使得项庄更没有机会痛下杀手;樊哙的出场,气势不凡,想必也是抱着一颗必死的心前往,准备以一己之力来拖延时间,为了能让刘邦成功脱险,所以“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步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扑地。哙遂入,批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不仅未则其携带兵器擅闯军帐之过,反而呼其为“壮士”,并且“赐之卮酒”,在樊哙痛陈项羽的过错后,项羽竟然没有任何应答之词,还赐座于樊哙。在这段对于樊哙的精彩描写中,虽然没有刘邦对于樊哙的态度的描写,但是从樊哙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对于刘邦的忠诚,而项羽对于敌人态度的不坚决,不仅未给项庄发出明确指令,在对于樊哙的过错未究,从而给刘邦的出逃创造了有利的时机。刘邦的这一走,项羽已经打草惊蛇,先机尽失。

    小结:

    鸿门宴的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正是项羽主导局势、渐失先机、尽失先机的过程。项羽的在这次宴会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他的盲目轻信,不懂惜才用才,优柔寡断;刘邦展示给大家的更多的是他的小心谨慎,知人善用,处事果断。虽然只是一次宴会,没有兵戎相见,但是通过这次宴会,我们已经看到了双方的命运走向。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82.

    [2]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82.

    [3]人教版.《语文及解题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相关热词搜索: 项羽 鸿门宴 刘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