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兰溪宗谱文化资料汇总

    时间:2020-11-25 16:04: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从家谱发展历史和名人谱学史观点入题,论述宗谱所存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贵文献价值。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科学,谱志结合,修纂新谱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兰溪;
    宗谱文化;
    汇总

    一、兰溪宗谱的基本情况

    1、兰溪宗谱的发展与历程

    宗谱又称家谱、族谱、世谱、家乘,系为同宗共祖之血缘集群的人们一代代生生不息的历史记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献,是中国史学三大支柱之一。宗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的亲缘关系的投影,作為宗谱核心和基本内容的世系认同,更是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伦理法则之一。最早带有宗谱性质的《世本》诞生于战国末年,它是以古代史官记载自三皇五帝一直到春秋战国之际历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的姓氏起源本末、生前创制、死后名号以及其他事迹的书籍。后人评论这部书籍是世谱之学的开山之作,有里程碑作用。遗憾的是该书在汉代就亡佚,我们今天只能靠后人的辑本窥其端倪。《世本》开创了宗谱修撰和姓氏研究之先河,从此宗谱之学慢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史称“世谱学”、“宗谱学”、“姓氏学”。

    兰溪地处浙江中西部,钱塘江中游,衢、婺、兰三江之汇,1300余平方公里的大地,自唐咸亨五年(674年)建县到今,已有1330多年的历史。兰溪现已知现存宗谱中修谱最早的是始于东汉永元八年(96年的兰溪游埠柴埠江《济阳江氏宗谱》)。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兴起;
    到东晋南北朝期间,九品中正制实行和门阀制度的形成。宗谱因而被作为朝廷选官和社会婚姻的重要依据,时称:“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宗谱之撰修获得了重大发展。

    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任用官员以才能而不是重出身,宗谱已不是选官的重要依据。然而,宗谱实际上仍然是为新的等级秩序服务的工具。《新唐书·柳沖传》:“……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考其真伪”。《新唐书·百官志》宗正寺“掌天子族亲属籍,以别昭穆”,专司皇亲宗谱及世系之区分。

    唐末五代,我国陷入了大动乱之中,在战乱的冲击下,贵族制度彻底崩溃。“自五代以来,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时值宋朝,以《答林宗笄》一书可见“家不问谱牒,身不重乡贯”,只要文章、诗词合格就可以录取的选官制度。宋代兰溪由庶民选取进士就有47人,占进士总人数113人的42%。及明代上升到60%,官宦世家入仕下降到33%,朝廷也不再设专门的机构来撰修和管理家谱,而只是鼓励民间修谱。当时名宿欧阳修、苏洵、朱熹都会亲临其事,其中欧阳修作《欧阳氏谱图》,苏洵撰《苏氏族谱》被公称欧苏体,成为后世民间修谱的基本格局。自此修谱风气由朝廷向民间转移。然而私修家谱强调以“尊祖、敬宗、收族”,为其主要内容,为家族昌盛久安,维护封建社会服务,从而进入另个新的时期。《辞海》对宗谱撰修始于宋的解释,当然有误,这可能因宋以后官府不再掌管私修宗谱。也不再上报于官府,因而私修宗(家)谱广为流传,蔚然成风,乃至高潮迭起,而误认宗谱撰修始于宋。明代的宗谱修撰仍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和等级制度,以补正教。如《元史》总载宋濂为兰溪《章氏家乘·序》:“官不必薄而品第混淆,家不必有谱而姓氏无别。”国子监祭酒章懋为兰溪《李氏宗谱·序》:“自王教衰,宗法坏,人不知所本而各顾其私,非谱牒之修为补于世教耳”。上述二位高官因身世和所处地位所致,对社会制度乃至谱牒的善变似有悲天悯人之感。由明至清,一部名望大族的宗谱通常包括名人题字、谱序、谱例、目录、姓源、先世考、世系、诰敕、像赞、列传、服制、祠瑩图,祀祭、礼仪、字辈排行、族规、家训、墓志、文翰、跋等方面的内容。修谱制度并规定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如果没有按时进行,就可能认为有不孝之罪。因而普及到家家修、族族修,成为全民性的一项文化活动。我国的宗谱可称得上是十分恢弘的一种民族文化,很值得去探索研究。

    2、兰溪宗谱的现状

    根据现有资料,试述五个方面:

    (1)宗谱中的姓氏渊源资料,我国姓氏绵延千年不衰,是农耕社会,血缘文化的产物。从兰溪所见宗谱可知兰溪唐以来姓氏的迁徙聚落。唐以前有宗谱可查的姓氏有徐、严、胡、宋、邵、陈、舒、倪、董、管、马、滕、洪、张共14姓。五代来迁有朱、沈、张、邵、金、童、倪、范等姓。宋室南渡,“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来迁兰溪有61姓氏。元、明、清三代有132个姓定居兰溪。从公安户籍册所知,兰溪2005年底有449姓,其中复姓有四个。上述姓氏中以徐姓为兰溪第一大姓,4万余人。徐姓是否土著?郭沫若先生指出:“春秋浙江,殆犹徐土,史称徐戎,以国为姓”。徐姓有据可稽是兰溪最早的先民。2011年现经兰溪市图书馆整理拍摄,收录宗谱6000余册,760多种。约占浙江省存世宗谱总数(约6600种)的12.6%,占全国存世宗谱总数(约50000多种)的1.5%。此外,还因诸多原因已普查到但尚未拍摄的约1000余册,100多种。收录姓氏103个。截止2015年4月,兰溪市图书馆收集收藏各类纸本宗谱种,姓氏47个,古籍两种。

    (2)宗谱中的历史重要人物资料。人物是体现一个家族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核心内容,故在家谱中占有重要篇幅。徐安贞,唐神龙二年(705)兰溪第一名进士,官至中书侍郎,是地地道道的兰溪人。而《浙江雍正通志》作龙丘人,《康熙金华府志》作乌伤人,余绍宋《民国龙游县志》作龙游人。今据《絣塘山徐氏宗谱》所记祠、墓,凿凿可证是兰溪徐宅山背村人。宗谱厘正籍贯之误,解决了名人之争。《瀫西龙门范氏宗谱》载:左丞相范锺行述有1291个字,文笔生动,具体刻画一个不植党、不怙权的清官形象,而《宋史·范锺传》仅312个字。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列有范浚一目,评语略未到位。《香溪范氏宗谱》载,元至正十四年(1354),翰林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黄溍说:“皆问吾乡文献之传,实于范氏有赖。盖自贤良先生浚以道学倡于东南,及东莱吕氏继之,遂得濂洛之统。而北山何氏又传朱子之学于其门入,以淑后进,于是婺学大振于世。而谈者推原所自,比归于先生。”至清,有官至直武英殿,奉敇校勘经史、三礼馆纂修官、翰林院编修杭世骏说:“金华之学始于先生,而吕伯恭兄弟继之,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四先生倡之。”这二位重量级史官一反金华之学(或称婺学)始于东莱吕氏之说,还其历史原貌,指出东莱吕氏仅是继承范浚先生之学说而已。

    (3)宗谱中体现的村史资料。兰溪《浚仪赵氏宗谱》载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永昌记》,可知永昌地名来历、地理环境以及由一个幽静村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市镇演变的历史,谱牒中实为罕见。记称:“余族居于甘棠乡新丰里,地名永昌,其義何也?昔祖居于河南鞏县永昌之地,厥后从于衢州,于兰溪徐氏卜居此地,故名永昌,谓其地久天长,子孙永远繁昌也。……是地也,柱竿山、白石山两源发脉,中则双溪界水,且前有耸峙,后有屏障,左旋右绕,四水回环,地无旷土,田连阡陌,坦坦平夷,泗澤交流,滔滔不渴……村成市镇,商贸往来。……吾方少时,屋少民稀,村落幽静,近来居民稠密,市肆星攒,旅馆歌楼,酒延货铺,东城西建,十倍于前,贸易成群,民无虚度,非地之丰饶极其盛者乎?吾等聚居于此,俗美风仁,于时处,于时语,诚得择居之道也”。而今永昌是兰溪市永昌街道办事处所在地。

    (4)宗谱中的木棉种植和外出经商等等历史生产生活资料。清以前《兰溪县志》记载的农作物仅有稻谷、麻桑,而引进木棉改变人们衣着这样的大事却没有记载。《前阳章氏宗谱》有“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因时出卖木棉……可就门首瞿卖。”若此与元人程钜夫作《送人赴浙东木棉提举》(注:木棉提举是管理木棉的官员)诗:“曾历金华三洞天,风流历历记山川……访问但闻羊化石,因君又喜木生棉”来互证,可知元明间兰溪两岸木棉已普遍种植,且有上门收购的客商。这是兰溪乃至金华农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引人注目。自此人们穿着习惯得到改善,促进了我国耕织结合的农业家庭生产方式,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说到商业,《万历兰溪县志》记载“……远而业商者、或闽、或川、或苏杭、或两京以舟载比比地。”校之家谱,如兰溪《龙山姚氏宗谱》:“睦百四公,髫年失怙,而堑然自立,慕陶朱贸易,以弱冠客徐淮,不数年成中贾。转资入闽,由海道浮载灌输武林,什一而息之,逐成大贾。”兰溪《诸葛宗谱》:“明季,诸葛魏成创文成药行于苏州门外,”“万历客寓台州,渔在宝裕药号于如皋”,“诸葛氏药业经营南则广州、香港、北则津沽牛庄,运输贸易半中国”。更有《卧峰徐氏宗谱》,自北宋淳化至道(991)问有第九世璇,为商于闽不返。第十世,彦恭,为商扬州不返。十一世克贤为商广东增城(今东莞);
    马良为商山西浦州;
    谷奥为商广东雷州府地名湛江家焉。此支曾有旅美华侨黄祖国先生,抗战时期他好友马森亮为官驻兰溪。2002年9月致函市长周益民说,“那里台山(恐别音)方言几与兰溪一样,奇巧之极。嘱前去联络认亲”。还有“第十二世谷英、谷冠客陕西不返……,第三十二世,玉麟于乾隆壬午(1762)为商松江府清浦县。”

    (5)宗谱中的族源资料,据兰溪西方坞《蓝氏宗谱》载“畲族始祖名盘瓠,生于帝喾高辛氏時,形状如龙麒。适燕王作乱,帝昭有能干者,将第三公主配之。盤瓠斩燕王头回国,帝赐成婚,并在广东会稽山七贤洞建宫殿共居,生三男一女。帝赐长男以父姓盘名自能,封立国侯;
    次子赐姓蓝,名光辉,封骑国侯;
    三男赐姓雷,名巨佑,封武与奇国侯,女配钟大传之子仲子深,赐姓钟,名淑王,封敌勇国侯。朱熹并为《蓝氏宗谱》作序称:“今潮州凤山岐辛氏瓠王之苗裔,卜迁闽,蓝奎父子,巍巍绍宗功。”来迁兰溪畲族自清乾隆到光绪十二年止,有25支,内景宁22支,丽水2支,云和1支合族定居圣山、水亭、汪高、游埠,以西方坞、伍家桥、柳塘畈等30个自然村落为多。为了实施民族自治,兰溪市于1987年4月成立圣山民族自治乡,今为水亭畲族乡。

    二、兰溪宗谱的传统功能与作用

    1、兰溪宗谱中所蕴含的社会内容及作用

    宗谱中家训有教化功能。在封建社会里,尤其是有名望的家族,都为后世留下族规、家法、家训等,为宗谱组成部分。其用意在于教育后代学会怎样治家、为人,其中虽有封建糟粕,但更有民族优良传统部分。洞源村《章氏宗谱·章太传公家训》可称家训中完美之作,文曰:“……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寡而患侈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为从邪。不孝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休懈如痴……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格具在,朝夕诵思。”文中“六曰、四休、四患”,突出一个德字,一个仁字,至今还有教育意义。故洞源村章氏宗祠新立其碑文。可见其教化功能仍跃然纸上,让人醒目。

    《南阳赵氏家谱·清献公居家格言》有:“正人先正已,治家如治国。首须敬祖宗,慎勿慢亲族。教子以义方,奉亲贵严肃,兄弟当友爱,夫妻要和睦”等十个方面。清献公即北宋时与包拯同朝为官的殿中御史赵抃。

    《诸葛氏宗谱·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86字,字字珠珍,名著宇宙,让后人享用不尽。

    民国以降。有的家族家训列入有“赋役当供”一项,《显湖应氏宗谱》称:“国有政,则民理。赋税力役之征,国家法度所在,若拖欠钱粮、躲避差役便累及里长,迨至追呼受辱,仍要赋役完官,是何算计?故勤业之人先将差粮完纳,不失为下之义。”

    从新编《兰溪市志》收录124姓1280部宗谱中,综观宗谱家训,家风无不体现“孝、睦、填、读、勤、俭”六个字上。“孝”为百行之先,百善孝为先;
    “睦”能和能让,免先辈一日之忧虑;
    “慎”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时有余,以慎求益;
    “读”子弟不分智愚,均当以读书为要;
    “勤”勤生财,不勤不以成家;
    “俭”俭者财之蓄,不俭不以守家。

    家训家风归属于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对家庭子弟具有熏染的影响、沾溉侵濡的意义。家风不是刻意传授而是通过耳濡目染,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长辈们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才能增进家训的感染力,而且借助自身的权威,扩大了家训、家风的影响和威慑,家训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家风,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才能产生积极有为的正能量。

    2、兰溪宗谱中的文化内容及其价值

    兰溪市图书馆录入宗谱有明万历年抄本一种,清代自康熙起至宣统年间199种,民国年间418种,其中善本、珍本、孤本70余种。宗谱稳藏丰满的“风水”内容,反应了先人在住宅及村落选址中的审慎态度。历代精于此道者认为“山环水抱”处为风水宝地。居此可保平安,可使子孙成才。“风水”伴随传统建筑二千多年,其中的形势宗风水学有其科学意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诸葛氏宗谱》载:“宁五公堪天道,舆地理……吉地哲心,宛然吐现”。“吾族居址所自肇岘峰,其近祖也。穿田过峡,起帽釜山,逶逦奔腾前去……从左肩卸脱,万历年坞殿,蛟龙既断而复起峙者,寺山也。从此落下,则为祖宅。住居旋折而东,钟石阜莆塘之秀,层岗迭障,鹤膝蜂腰,蜿蜒飞舞而来,辟为高隆上宅阳基。……开阳于前为明堂,则孤塘畈敞;
    环绕于境为襟带,则石岭溪清也。夫且复来诸峦,四望回合,以龙山桥堰为水口捍门。……生于斯,聚于斯,家庭朝庐舍恒于斯,……故绳绳蟄蟄,克有今日焉。”详细描绘了兰溪诸葛八卦村的地理环境,而今该村落明清民居建筑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谱中所载“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主要来自观察和改造自然的体验。其中有大量荒诞无稽的封建糟粕,但也不乏科学成分,如前述形势宗风水学。今天我们要把“风水学”与“环境科学”、“环境景观学”联系起来思考,可为当代建筑理论的创新作出贡献。

    三、兰溪近年来新宗谱的编纂情况

    1、宗谱是老百姓自己的历史

    由于宗谱散藏民间,保存时间跨度大,千百年来便有着一个保管的难题,鼠咬、虫蛀、霉变、水火、丢失、变卖等损毁现象致古籍流存于世较少。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子好过了,想让子孙们了解自己的祖先和亲友的情况,就不免想到修家谱。也存在外部原因,如港台地区同胞和海外的华人,出于“血浓于水”情结,纷纷到故里或祖地“寻根”,使旧有的宗谱发挥了作用,也一定程度刺激了家谱的撰修。从社会背景分析,原因有四:

    (1)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社会环境变化,农民生活富有,修谱有了可能。

    (2)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局、文化部联合发出编好《中国宗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激发了修谱意识。

    (3)199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宗谱学待光大》,使宗谱续修更合乎情理。

    (4)地方志的修纂,为家谱兴修起着推进作用。“国昌修志、家兴修谱”。

    2、宗谱与村志的关系

    谱志同性,诚如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所说:“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将史志比作日月,那么家譜则犹如遍撒九州环球,密如繁星的灯火。灯者,补日月之不足也。据此可知这三者互为一体的共性所在,这三者互为作用的功能所在,这三者密不可分,也是三级“史官”职责所在。在当前形势下,修谱不必拘泥旧有谱牒形式,而可以采取家谱与村史结合的形式。1998年由倪庆荣撰编的《游埠倪家村史》以村史在前,谱牒在后,分上下二卷合订本是一种。1999年由应树堂所撰《女埠应氏族志》,以女埠应氏史话,女埠族氏,大事纪要为先导,再以世系人物、文史、规训、坟茔来分卷又是一种。2000年6月《平阳五湖舒洪二宗家谱》以村史沿革,新区建设,产业现状,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建设,公共福利,文化教育,邮电通讯,金融卫生,村政建设,村大事记要为先,再以世系人物、文史、规训、坟茔分卷的布局这是第三种。2008年《厚仁胡氏宗谱》续修,族人早知有唐代官至内常侍胡学是一位先祖,但谱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为此他们特去江西婺源清华镇找到最早的家谱,得知胡学生卒(850-906),咸通九年(868)举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新安开国男,食邑三千户,从而补前谱之缺。在修谱同时,他们还编纂《厚仁胡胡氏(村)千年录》,录分胡氏源流、大事记要、村镇建设、历代名人谱、当代知名人士录和后记,是谱与录(志)同修一体之作,这是第四种。以上都具有革故鼎新之处。

    3、宗谱文化与政策宣传、引导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始迁祖为修谱断限的新理念,应以提倡。由于封建观念作祟,以塑造神来扩大家族地位的影响力,这情况已不适应今天文明科学时代,应该与历史断代一样有个家族历史的断限,应以始迁祖编写世系上限的理念。把那些根本无从追溯到数千年可谓“炎黄世胄,绵延不绝”,兀自令人赞叹不已!胡适曾言:“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到哪里去了”。事实上历代祖先源头知道五、六代已经不错,再网上溯极为模糊,应一概从略,如此族谱才能有真正“信史”,千万不能穿凿附会,并以不实的名人当祖先。始迁祖在宗族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及特殊意义,每个家族若能以不同地域之始祖为断限的话,就不能清楚交代他们的血缘和地缘之关系。

    4、未来农村新文化的前景展望

    如今已进入信息社会,交通发达,人口流动迁徙繁多,把外迁族人从行传中筛出,新增“迁徙表”,以满足后人寻根愿望,新修《浦兰钱氏宗谱》已经这样做了,并得到外迁族人的称赞。

    在摄影技术发达的时代,应该多使用图照。诸如村落范围的山川地形图、村落图、古迹名胜图、生产生活图、学校、廟宇祠堂图,以图片形式反映本来面貌,也能体现一个“新”字。为努力创建兰溪宗谱文献资料数据库,开创历史之先河,使这笔先祖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蕴藏无尽史料的价值流方百世。《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把“国”与“家”的关系说的十分透彻。历史上,朝廷编史,州县纂志,家族修谱实是国家与家族的关系,是干(国史)、枝(地方志)、叶(族谱)的关系。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新时期新形势下,把家谱修成与时俱进的新家谱,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地方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简介】

    滕国营,本科学历,单位:兰溪图书馆,主要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兰溪 宗谱 汇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