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创业致富 > 正文

    浅析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0-12-06 14:04: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郭琨

    摘 要:从社会制度方面来讲,中国和德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既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复杂的政治历程使得德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有着多元的内容和方式,同时也是德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借鉴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案例,有助于极大地提高和改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德国;
    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启示

    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90-03

    中国和德国是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上都有其特色存在。通过研究和比对中德思政教育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拓宽眼界,改善中国思政教育的方法并增强其实效性,从而促使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一、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德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复杂的政治历程造就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德国思政教育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学校思想道德课程教育与其他各学科相互配合

    德国学界普遍认为,道德教育的“显性”方式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德国学校的思想道德课程教育正逐步走向主体化、隐性化、生活化和多样化。很多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尝试各种新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和体验;
    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手段,如影片、网络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强化刺激,提供客观理论,而价值判断与问题解决交给学生本人处理;
    涉及基本的伦理道德知识时,则偏重用历史人物与事件来把握;
    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则采用“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方式;
    教材语言也趋向用一些非说教的、浅显易懂的生活化语言,并留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进行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在德国被认为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做好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才能做好思想道德课程教育。因此,德国在强调思想道德课程的同时,还强调其他学科也要承担德育教育的重担。1955年德国教育制度委员会在《关于政治教育和社会化的报告》中提出:“每一门学科在不放弃本身特点的情况下,都能对政治教育做出自己较高水平的贡献。如果明确了一门学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我们就能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加以传授”。德国的高中并不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而是通过其他学科及专业的渗透来达到民主自由价值观的教育。德国高校的教学,无论文理,都渗透着德育教育,学生无论主修哪一门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等多个角度去研究、去学习。每一个专业的任课老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们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这个研究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涉及哪些社会和经济问题?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老师们通过这几个角度的讲解,使同学们领悟这门学科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德国高校的学生还需要参加社会服务以及社会实践,从实践里受到熏陶,得到锻炼,从而使学生们领悟到这门学科的社会责任所在。

    (二)重视宗教教育

    德国虽然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但是非常重视宗教,宗教被看作是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德国的学校教育与宗教,历史上是“母子关系”。德国的学校最初是从教会的教育机构演变而来的,学校教育完全宗教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宗教教育的形式来实现的。时至今日,则发展成为“伙伴关系”。学校教育和宗教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上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开设宗教课程至今仍是德国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宗教的道德教育以陶冶“精神和人格”为目标,即除了教以敬神和宗教信念外,还进行尊重人的尊严、克己、责任感、乐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助人为乐的情操、对真善美感觉性的启发、民主精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的教育。

    在德国,宗教课是公立学校的必修课。德国是一个多教派并存的国家,为了宗教教育的便利,公立学校通常是按照教派设立的。基础学校大体分为三种:“共同学校”、“教派学校”、“世界观学校”。共同学校是根据基督教的文化价值对具有不同世界观和教派信仰的学生进行统一教育,上宗教课时,按不同教派编班;
    教派学校分为天主教和新教学校,各自以本教派教义为中心进行宗教教育;
    世界观学校则不进行特定教派的宗教教育。对于学校中许多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并没有强制要求,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伦理课代替宗教课。这种伦理课是非宗教的、没有派别的、意识形态中立的,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多元文化、人生意义等哲学伦理问题,这也是德国在道德教育方法上的一大亮点。

    (三)社会机构、社会团体对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统一后的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共有16个州。联邦的立法权限在于国防、海关、邮政、外交、税收等涉及整个联邦利益的领域。对于文化教育事业的立法和行政权限则归属于各州,也就是说各州享有“文化主权”。在这种情况下,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政治教育机构,并且还存在大量从事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这些社会团体和机构时常有组织地结合国内外重大社会问题举行讲座、报告或展览等活动,通过社会的力量比较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这些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还经常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讲解各种立法和条例,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渗透途径。

    (四)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注重教育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中国的学者曾经针对德国宗教伦理道德课程教科书做了仔细的研究,研究发现,其教材通篇没有呆板乏味的“教义回答”或者“教义汇编”式的教条主义色彩,而是从生活出发,极其富有启发性。教材中提出了很多表面看起来浅显易懂,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内涵的问题,不失趣味性又发人深省。教科书中还讨论了关于战争的起因、恋爱(包括同性恋)、家庭、死亡、恐惧、自杀、人生各个阶段上的担心、苦闷等问题。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一一出现在德国的教科书当中,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这无疑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莫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价值取向的端正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五)强调家庭教育和劳动教育

    家庭是德国传统沿袭的核心,被誉为社会与国家的“胚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补充和完善。若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众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无法完成的。德国传统的家庭内部以父亲为主导,决定则是协商性的。家庭所承担的各种道德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模式将德意志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自然地传递下去的。这些价值观包括:秩序、清洁、道德与性规范、爱情、情感安全、诚实和忠信等。现代德国新的价值观念应运而生,如独立、学会处理矛盾冲突和知识的创新能力等。正是由于家庭生活的这种轻松的氛围和非正式的弹性教育,恰好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缺漏。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德国同样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德国的家长们并不像中国的父母一样,给自己的孩子包办事情。德国的法律也有明文规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为家庭承担不同程度的劳动,例如刷碗、扫地,打扫花园,为家人擦鞋等等。学校也要求学生们必须承担一定量的体力劳动,像教室的清扫,农场或工厂的实习工作等等。伦理课还规定,学生必须在假期到医院、养老院或者福利院服务1~2周,完成社会服务时间的要求。在德国人的观念里,劳动教育不仅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能够增强孩子的劳动观念及社会责任感。

    二、我国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异同

    (一)我国与德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共同点

    在中德两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习研究中发现,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有很多共同点:

    1.两国都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

    2.两国都十分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介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两国都十分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庭环境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并使之得以升华和提高。

    (二)我国与德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差异性

    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尽管存在很多的共同点,但也有非常显著的不同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法上的差异。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比较正面的、直接的说理引导的方法。说理引导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在我国,思想政治的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在德国,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暗含在各门课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各门课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国的学校还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在实践的感染、熏陶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准。

    2.课程安排上的差异。从九年义务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我国都会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大纲和教材,专门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在德国,却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他们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伦理学、神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进行:另一种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教学当中,通过各学科、各专业来渗透。

    3.宗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宗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毕竟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与宗教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为了防止宗教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政府制定了非常严谨的宗教政策。在德国,宗教对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的影响比较大,利用宗教对全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一大特色。中世纪的德国,宗教教育几乎等同于德育教育。德国的学校最初是从教会的教育机构演变而来的,学校教育完全宗教化,德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崇敬上帝的观念,是指成为上帝的忠顺臣民。时至今日,宗教仍然是学校不可缺少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公立学校按照教派分类,学校依然开设宗教课。宗教教育在德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差异。在中国,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教育已经很少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很少利用劳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家长不会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劳动,以至于学生不能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念。德国的家长们从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包办事情。德国的法律明文规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为家庭承担不同程度的劳动。学校也要求学生们必须承担一定量的体力劳动,完成必需的社会服务时间。这种过程不仅仅增强了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三、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将德国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比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结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汲取德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有益的、优秀的做法对改善和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加强思想渗透教育方法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思想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除了极个别的文科学科会偶尔渗透些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外,大多数的学科在教学时,并没有思想渗透的内容。这与我国的教学模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有关,很难在短期内付诸实践。但是我们应注意借鉴德国间接渗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都能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二)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会力量的挖掘建设

    我国应加强社会大环境的挖掘和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配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不仅要依靠各级政府以及奋斗在第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依靠全社会的参与,充分调动各类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如各类政党、宗教团体、大众传媒等社会组织,打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借鉴德国全方位渗透的教育方法,增强渗透效果、增大辐射范围,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内校外的环境中接受精神的洗礼与道德的熏陶,无形之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三)借鉴德国家庭教育的模式

    我国应借鉴德国家庭教育的模式,改变中国家长们教育后代的方式方法。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家长的溺爱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孩子成长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正是这种溺爱,造就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包办,使得孩子各种能力不健全,社会责任感缺失。甚至有些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无形之中削弱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我们应该重新树立正确的家庭观,科学合理地帮助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在家庭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得到感染和熏陶,配合学校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

    (四)重视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我国,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很少利用劳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劳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劳作能力、动手能力、强健身体,还能增强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我们应借鉴德国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学校,增加对学生社会劳作实践的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锻炼中;
    在家里,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既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可以让孩子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得到精神的升华。

    (五)谨慎利用宗教中的有益成分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我国,宗教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用得不好可能弊大于利。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习惯性地避免利用宗教,以免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应当借鉴德国的教育方式,在学校中开展介绍宗教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宗教、对宗教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可以辨别宗教中的有益成分和有害成分,不至于误入歧途、盲目崇拜。汲取宗教中的精髓,净化心灵、行善积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与时俱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力度

    对于我国传统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首先,我们应该继承,继承的同时,我们还要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研究。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需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道德规范,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他们所生存的社会关系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规范。德国道德思想的发展总体上体现了德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借鉴德国的做法,制定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匹配的道德规范,并及时地根据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工作,构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确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练建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4).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热词搜索: 德国 浅析 思想政治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