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师者【师者俞敏洪(上)】

    时间:2018-12-24 17:04: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留学潮席卷神州大地。出国留学所必须通过的语言考试成为学子们迈出国门的第一个门槛。1992年,一个没有走出国门的年轻人,在极度失望中突然看到命运为他打开的一扇窗:为出国留学者创办语言学校!他就是今天众多留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俞老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
      新东方的诞生,铺平了一个个学子的出国留学之路,实现了他们的深造之梦。有一个非官方的统计,在北美的任何一所大学里,都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留学生,曾经在新东方进行过语言学习,而新东方的创立者俞敏洪也因此获得了“留学教父”和“新东方教主”的美称。曾经有这样一幕:在美国,当俞敏洪在一家餐馆就餐的时候,周围有数名就餐者站起来热情地呼唤“俞老师”,他们都是在新东方学习过语言的留学生。如今的俞敏洪功成名就,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常年奔波在祖国各地,为高校的大学生们讲人生和理想。
      三次高考,
      为了母亲心中的“先生”梦
      1962年10月,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葫桥村一个农家。村庄坐落在长江边上,那里也是历史名人徐霞客的故乡。年少的俞敏洪喜欢披着落日的余晖,爬上村边的那座50米高的小山看长江,看长江上的船儿驶向远方。那时的他常想,徐霞客曾经走了那么远,自己将来能走多远呢?8岁那年,俞敏洪幸运地跟随亲戚去了一趟上海,长江入海口的壮阔和大上海的繁华,在他幼小的心里烙下了对未来岁月的期许。
      俞敏洪的家贫寒但温馨。父亲是个木匠,手艺虽然不精细,为人却宽厚豪放且不计较,常常将卖不掉的八仙桌、椅子、凳子等送人。在俞敏洪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他对所有的人都很宽厚,尽管他力气很大,但从来不和别人吵架与计较,总是喝着酒悠闲地过自己的日子”。所以,俞敏洪的童年或者调皮地在父亲忙着做木匠活儿的时候帮帮倒忙,或者陪着父亲坐在街边,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或者与父亲一起下河摸鱼虾,日子过得快乐而悠然。
      母亲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她刚强、有主见且乐于助人。有一次天突然下大雨,当时家家户户的场上都晒着粮食,俞敏洪的母亲带领全家拼命帮助别人把粮食往回搬,而自己家的粮食却被淋了个透湿。还有就是每当村上有人家断了炊,母亲一定会率先把自己家剩余不多的粮食分出一半送给人家。母亲因此在村民和亲朋好友中威望极高。俞敏洪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哥哥在四五岁时患肺炎去世,父母生怕俞敏洪再有闪失,因而对他关爱备至,父母甚至还用他的属相“老虎”作为他的乳名,希望他能像老虎一样强大和生命力旺盛。但母亲却从不宠他,很小就让他做家里、地里的活儿,像插秧、割稻、撒猪粪,做饭、炒菜、洗衣服,割草、喂猪、放羊,俞敏洪样样会干。14岁那年,他竟然还在比赛中获得了县里的插秧冠军。
      父亲成就了他性格中的从容与大度,母亲的刚强和有主见则使他幸运地走上了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1978年,高中毕业的俞敏洪第一次参加了恢复高考之后的全国统考,因为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结果名落孙山。但母亲却并不死心,在母亲的心里,考上学将来当个“先生”是最理想的人生。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母亲甫一听说当地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就跑到校长家里说情,硬是把16岁的俞敏洪送进去当了代课老师。母亲的执著让俞敏洪有了第二次参加高考的决心和勇气。那一年,为了挣到15元的高考补习班费用,俞敏洪一边帮人开拖拉机运输货物,一边抽空背单词、学英语,一天下来会背十几篇文章。但结果依然是铩羽而归。与他一起补习了两年的好朋友不再坚持,跑回家当农民了,俞敏洪的心也开始动摇。这时,母亲的一个举动让俞敏洪日后有了与好朋友完全不同的人生。那是一个暴雨天,母亲听说县城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就跑到城里到处托人找关系,终于感动了补习班的班主任老师,答应收下俞敏洪。当路上摔了好几次、一身泥水的母亲迈进家门的时候,俞敏洪明白,自己只有高考这一条路了。拼了命的俞敏洪,在补习班里用20天的时间,把英语老师出的300道考题背了个滚瓜烂熟,英文成绩一下子从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一。那一年,他最终以超过录取线7分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西语系。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俞敏洪喜极而泣,而兴奋的母亲则为了款待前来祝贺的乡邻,杀了家里喂养一年的两头猪。
      年轻的俞敏洪从此像鹰一样,开始在更辽阔的天空飞翔。多年后,他还时常为那位没有坚持下来的好伙伴感到惋惜,因为在第二次高考中,好友的成绩甚至比俞敏洪还多了3分,但最后的坚持使俞敏洪走上了一条与好友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每想至此,俞敏洪便心生感慨。他明白,他的今天其实是母亲造就的,母亲除开给了他生命,更重要的是给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未名湖畔的丑小鸭
      
      1980年,18岁的俞敏洪怀揣着理想和期待。用一根扁担挑着自己的两麻袋行李来到北大,成为西语系的一名大一新生。
      新的生活开始了,天之骄子的那颗骄傲的心尚未着陆,就被现实刺痛了一下。说着一口浓重方言的俞敏洪,第一天就在全班同学自我介绍的时候被班长奚落了一番:俞敏洪同学,请不要讲日语!他很快了解到,在这个拥有50名学生的班级里,有部长的儿子,有教授的女儿,只有他是农民的儿子,身上还穿着带补丁的布衣。
       曾经有这样一幕令俞敏洪至今记忆犹新。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叫不出他的名字,每每让他出来做示范动作的时候,就直接喊:“喂!那个大补丁出来做一下!”
      还有俞敏洪那蹩脚的口语,让英语老师很不喜欢,因为他说的英语除了自己的名字外老师一概听不懂。很快,他被从成绩好的A班“贬”到普遍存在听力障碍的C班。那段时间,自尊心和自卑感始终纠结着他。
      不会讲普通话,英语口语不标准,穿得又土里土气,样子还不帅,在这所著名的大学里,在风景优美的未名湖畔,俞敏洪就像丑小鸭一样,孤单地落在了群体之外。甚至当同学们双双对对花前月下的时候,也始终没有一个女生喜欢他。落寞的他不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也不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在他大学生活的词典里,只有“学习”和“读书”两个词。他把每月的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吃饭,一半用来买书;他还用不停地背英语单词、听口语录音,抵御着来自外部的干扰。而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背,竟然让他很快记住了不下8万个英语单词。
      有一次,一个朋友和他探讨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远时,朋友的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骆驼走的路要远远比马多,因为马跑一会儿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如果不让它停,它就会一直走。这让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考量,那就是,做一只勤奋的骆驼,用每天不停息的创造,战胜聪明的人。
      转眼放暑假了,畅游在书本世界里的俞敏洪想起了先哲的那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觉得他该像400年前的老乡徐霞客那样出去游历一下。趁着放假,他揣上仅有的100元钱,踏上了旅途。泰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一路走下去。钱花完了,俞敏洪没有停下脚步。在九华山,他找到一户农家试探着提出帮忙干活,来换取一天的吃住,没想到人家竟然答应了。由于他农活干得好,晚上,那家男主人杀了只鸡跟他一起喝起了酒,第二天临走还给了他10元钱做路费。
      “只要你努力追求,总有办法做到。”这一次经历让俞敏洪对人生产生了新的感悟。
      命运有时看似在捉弄人,但回过头来看看,却又何尝不是在砥砺人。大三那年,俞敏洪正在读《红楼梦》,看到黛玉吐血那一节,心里一惊,因为他发现自己那段时间也吐血了。到医院一检查,竟然真患上了肺结核。无奈只好休学一年,住院治疗。
      医院坐落在北京西郊,门口有一座小山,山顶刻着冯玉祥将军写的“精神不死”4个字。冥冥之中,这4个字仿佛是写给他的,让他没有呻吟着挨过病痛和寂寞。在病房中,他继续借着书本的力量构筑着自己思想和知识的高地。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俞敏洪已经读了800多本书,这样的阅读为他5年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985年,俞敏洪大学毕业,尽管是以倒数第5名的成绩毕业的,但在他看来,这不是竞赛的结束,马与骆驼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正像他的毕业感言说的那样:“同学们,大家都很厉害,我追了大家5年没追上。但是请大家记住了,扮演一个骆驼的同学肯定不会放弃自己,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我干10年,你们10年干成的事情我干20年,你们20年干成的事情我干40年,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了80岁后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了我再走。”
      (未完待续)
      摘自《名人传记》

    相关热词搜索: 俞敏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