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明清流派印章_文人流派印章鉴伪要诀

    时间:2019-02-14 04:30: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玺印篆刻艺术滥觞于商代晚期,至明代文彭、何震时,文人流派印章兴起,印坛名家辈出,留存许多传世佳作。   近20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渐兴盛,其中文人流派印章收藏市场亦显现出利好态势。但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玺印藏品良莠混杂、真伪莫辨,广大藏友急需玺印鉴藏类的图书资料提供帮助。但由于作者和编审的专业知识所限,至使许多图书质量不高,甚至以讹传讹,情况堪‘比。
      笔者以新近出版的两本此类图书存在的问题为例,就文人流派印章鉴真辨伪的方式方法略作评述,以求教专家和藏友。
      
      两书质疑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印章歙砚赏玩》和蓝天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名家闲章原印精品》,所刊明清以来印坛名家印作近200方,绝大多数印作真伪都值得商榷。
      
      一、吴昌硕作品:
      吴昌硕(1844-1927年)是晚清诗、书、画、印四艺俱佳且又能融会贯通的一代宗师,影响至为深远,被尊为“吴派”。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得益于其卓越的书法修养,是“印从书出”的代表。他以貌拙气盛的石鼓文为根基,参以封泥、瓦甓、碑碣等书体入印,再以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的画理分朱布白,再加之自创钝刀硬入的新刀法,使其作品呈现出古拙浑厚、苍劲郁勃的雄健之气,如中国画之大写意,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仿者甚众,然难及其项背。
      “画奴”印(图1-1)是吴昌硕的代表作,印坛后学早已烂熟于心。仿作(图1-4)线条过于软弱,不及原作雄浑,其中“画”字下部粘连,交待不清,实是败笔。另外,鉴定吴昌硕印作有一个窍门,就是吴昌硕印作的边巧极为讲究,常以借边、破边、粘边等独特的技法,使印文与印边巧妙结合,融为一体,而仿者只知模仿其印文而不知其印边之妙矣。
      仿作“学稼轩”(图1-3)白文印与原作(图1-2)有几分形似,然笔画过于臃肿,此乃白文印章所最忌者。印中“轩”字“干”旁本当为悬针书,一笔到底,极有精神(参见原作),而仿作者功力不济,无法运刀如笔,故而复刀,笔画自然是臃肿不堪了。另原作“轩”字下角和“学”字右上角之点,在印学术语中称为斜角呼应,实乃平衡印面的点睛之笔。而仿作在“学”字下部作点,实乃画蛇添足。
      
      二、徐三庚:
      徐三庚(1826-1890年),号井�,是晚清印坛风格独具的大家,影响远及海外,日本印人承其印风者大有人在。
      徐三庚篆刻早岁宗法浙派,受陈鸿寿、赵之琛影响较深,四十岁后着意汉篆,参以邓石如圆润书风,另变其体,结字扩其疏,紧其密,线条故作弯转盘曲,作有序队列布排,注重形式感和节奏感,使作品呈飘逸轻盈、婀娜多姿之态,像装饰画一样,富有流动之美。时人称为“吴带当风、姗姗尽致”。为弥补作品妍媚纤弱之不足,其以浙派切刀法刻之,以求得线条的斑驳古拙。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印(图2-1)是徐三庚曲型印风之代表作。线条的婀娜多姿和装饰性的变化尽显无遗。而伪作“深心托豪(毫)素”印(图2-4),章法杂乱,结字平直呆板,毫无书意,而刻法更无浙派切刀之趣,且该印用字有误,照印文之意当为“深心托毫素”,“毫素”――据《新华词典》P382页解释为:“笔和纸,也指著作。”若作“豪”则词句不通。
      “井�”印(图2-2)是徐三庚常用字号印章,亦为藏界熟识。仿作“井�(《中国印章歙砚赏玩》中误释为垒)印(图2-3),篆字粗壮,刀法生硬笨拙,较之原印破绽自现。
      
      三、王福厂:
      王福厂(1880-1960年)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曾任南京国民政府铸印局技正,许多民国官印篆书用字皆出自其手。
      王福厂篆刻上溯秦汉,博涉皖浙,近习吴让之、赵之谦两家。其作品严谨工整,淳朴茂密,不逾规矩,尤其是圆朱文印作最为精彩:不论字数多寡,笔画繁简,章法安排均妥贴缜密,如行云流水般舒畅自然,绝不局促。刀法以碎刀短切,一丝不苟,得之含蓄静恬,如中国画之工笔,娴静秀雅,楚楚动人。
      王福厂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印(图3-1),篆法循规入矩,无丝毫草率之处;章法以笔画繁简巧作安排,刀法缜密爽劲,是王福厂婉约印风之代表。而仿作(图3-4)章法杂乱,毫无舒朗之气。篆法用字更是毫无规矩,其中“乘”字右上部、“楼”字右下部、“处”字、“胜”字极为流俗,而印的左侧斜边更是难入法眼。
      
      “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印(图3-2)是王福厂圆朱文印之代表作,一任呈现精细工整之态。而伪作“恽汝奉”印(图3-3)笔画粗细失当,不知圆朱文印笔画贵在匀称工整,这是印学常识,何况被仿者为圆朱文印大师乎。另该印“浑”字“军”旁下部所在盘曲于小篆篆法不合,“汝”字“女”旁下部所作盘曲过于草率,与全印极不协调,当为败笔。
      
      文人流派印章鉴定方法
      
      文人流派印章的鉴真辨伪一如书画鉴定一样,以作品风格特征为最主要的认定依据。无论其作品呈现出雄浑刚健或是工整精细的面貌,都是印人对章法、篆法、刀法的个性化处理,从而表现出的规律性特征。细加分析不难鉴别。
      
      一、比对传世印拓:
      明清以来历代篆刻家都留存大量印谱资料行世,将藏品比对原谱,真伪自现,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此不赘言。如图1所示。
      
      二、章法:
      章法是篆刻艺术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分朱布白、经营位置之意,就像绘画中的构图一样。
      从本质上说章法就是字体的配合,一印之中,无论字数多少,笔画简繁均能妥当安排,互为情致。最忌字体不一,牵强拼凑,挤作一团而互不相干,如图3-4所示。
      篆刻家通过对文字欹正相生、伏仰相背、宾主相亲的方法,使之“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容通风。”达到一种和谐有序的统一,诚如吴昌硕所言:全印不管一字或数字,均应使之团结一气。
      大凡印面杂乱无章或故作歪斜而不能平衡者必不是名家所作。
      
      三、篆法:
      印章的篆书书法是篆刻艺术的灵魂,也是印人创造个人艺术风格的基础。故而,明清以来的印坛名家都是书法大家(而书法家未必是篆刻家)。
      一件好的篆刻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件好的微型书法作品,能反映出书法用笔的抑扬顿挫和线条的急徐轻重。以吴昌硕的作品,最为直观和最具代表性。
      从印章鉴真辨伪的角度来看篆法可着眼于:
      1.用字的正误:由于篆书与楷书尤其是现行简体字的差别很大,不熟悉篆书的作伪者常依据楷书笔划杜撰篆书,藏友可以此勘误。亦有用字不准确,致使印文文理不通者(如图2-4所示)。
      2.笔墨趣味:篆书用笔的轻重、快 慢、方圆、藏露的不同,使笔画线条呈现出刚柔、曲直的不同,印章风格亦呈现出巧拙、文野的不同。通过观察印文的起笔、收笔和转折处的差异即可知其优劣(如图l―3“轩”字所示)。
      3.书写习惯:篆法风格的不同在印章鉴定中可以理解为篆书书法习惯的不同,如(图4-1)所示:齐白石篆书转折处多以直线或斜线相接,而绝不可能像(图4-2)所示之圆转媚俗。
      
      四、刀法:
      刀法的鉴定是文人流派印章鉴定中最容易忽视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利用激光照排和电脑喷绘的技术可以丝毫不差地复制出印章印文,然而一动刻刀则马脚必露,因为印章石料多脆硬不一,一刀下去必有崩坏,若依稿如描红般细细描刻,则线条必然软弱呆板,毫无精神,其凿刻痕迹也必然不如真品自然流动。而篆刻家正是利用石章的这种特性(如同中国画家利用宣纸的渲染特性)来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常用篆刻刀法有冲刀、切刀和两相结合的组合刀法,现举例说明之:
      1.冲刀:简单地说就是持刀自右向左或自上而下以刃锋入石直冲刻之,一刀到位,用以表现线条的力度和顺畅。明清时皖派印人和近现代黄士陵、齐白石都是运用冲刀的高手,其中齐白石的冲刀最有特色。
      齐白石利用印石的脆性将刃锋与印面呈一定斜角直刻下去,一刀到底,绝不复刀,也不改变刃锋方向,如此反复,完成作品,使印文呈现出一面光洁、一面毛刺的特色,与其平直的篆书相得益彰,痛快淋漓,更显纵横奇肆的“霸气”。如(图4-1)“人长寿”印所示,而仿作(图5-2),运刀迟滞,哆哆嗦嗦,线条软弱无力,毫无刚劲挺拔之势。
      
      2.切刀:简单地说就是以腕肘之力将刻刀徐徐切入印面,待刀刃完全入石后,再提刀切下,如此反复,方刻成一线条。即“断而再起,笔断意连”。切刀法所刻线条于平直中见波折,用以表达印文笔调的含蓄和朴厚温淳的特征。浙派印人和“西泠八家”皆用此法,以赵之琛最具代表。
      赵之琛切刀法痕迹最重,特征最为明显,如图4-3所示。而伪赵之琛“玉壶冰清”印(图4-4)刀法平滑,全无切刀法之意趣,去赵之琛印风远矣。
      
      五、印款:
      印章的边款是篆刻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玺印鉴定的重要依据。
      文人流派印章边款的镌刻始于文彭(1498-1573年),以双刀法刻之,即先书写款字于印侧,然后依照笔墨下刀,每一笔双面着刀,同刻碑文一般。此后,何震(约1541-1607年)偶尔以单刀刻款,所谓单刀,就是不预先写好款字,操刀直刻,每笔一刀,所刻线条一边光洁,一边毛刺,字体钝拙,富有天趣。至清朝乾隆年间,丁敬(1695-1765年)开始全用单刀法刻款,其后通行。
      印章边款实则是一件微型的书法作品,大凡名家治款必舒畅自然,符合书理,刊刻时见刀见笔,有笔墨意味和金石气息。
      以吴昌硕印款(图5-1)为例,刊款时以刃锋直切入石,落刃处较钝,收刃处较锐,错落欹斜,得自然之致,章法亦舒朗流畅,与其行书暗合。而伪吴昌硕印款(图5-2),章法杂乱,挤作一团而不得相顾;运刀过于生硬,像小学生习字一般,一一交待明了,生怕别人看不懂,完全没有自然崩坏的拙趣,去吴昌硕印款风骨甚远。
      印款所刻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创作时间、地点、心情;印文典故、来源;创作意图等等,不一而足。而其间所传达的信息亦是印章鉴定的依据。例如:笔者曾见一方仿徐三庚的印章,款文日:“道光己丑,井�刻于沪上”,道光己丑即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时年徐三庚才3岁,如何能刻于沪上(上海)?
      
      文人流派印章鉴定的辅助方法
      
      通过对印章包浆、印材质地、印钮形制来判定,较为直观、简便。
      
      一、印章包浆:
      “包浆”是指器物长期与空气接触而氧化和长期把玩摩擦所形成的玻璃质包层。明清印章流传至今都在百多年以上,包浆旧气十分明显,俗称旧气包浆开门。而以化学染色等方法作旧的印章,包浆浮在印石表面,不能深入石质,融为一体。
      
      二、印石质地:
      文人流派印章常用印石有:丽水青田石、福州寿山石和浙江昌化石,近几十年来又有内蒙古巴林石,号称四大印石。
      了解印石的品种、质地和特性对印章鉴定很有益处。
      如《明清名家闲章原印精品》首页所刊伪文彭“玉树临风”印,自云印石为鸡血石。仅以此即可断定此印必伪,因为:文彭在南京时因得到一批处州灯光冻石(丽水青田石中最佳者,久已绝产)后,试刊诸印,而始创文人自篆自刻印章之先河。文彭、何震时,鸡血石还没有作为文人流派篆刻印石使用。直到清乾隆年间,因得皇帝的赏识,鸡血石才被广泛用作印材。
      再者,笔者去岁赴皖南考察,见某文物商店陈列程邃(1602-1691年)等徽派印人印章多钮,细观之不禁哑然失笑,经理追问原由,笔者反问:“程邃等有什么福气能刊刻300年后才出产的内蒙巴林石?”
      现在许多古玩市场(如南京朝天宫、合肥城隍庙等),常见以辽宁、青海出产的滑石染色作旧后充当传世名家印章或玉玺的,此类印石质地松滑,不宜篆刻。以指甲划过即有痕迹,可以此法鉴之。
      
      三、印钮:
      印钮形制在历代官印中都有严格的规制,是鉴定古玺官印的重要依据。而文人流派印章之钮,据中国印学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玺印馆所藏传世实物看,在文彭、何震时,尚无印钮出现,至清乾隆年以后大量出现带钮名家印作,这可作为文人流派印章断代的一个参考。另外,人工作旧的印章,其印钮(含薄意)雕刻深凹处的颜色较印台颜色深黑,反差很大,不及真品印钮与印台颜色和协自然。
      
      赘语
      
      客观地说,文人流派印章的作伪要比书画作伪难得多,因为印章本来就是书画防伪的依据。
      篆刻艺术是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需要多方面的学识修养和长期的创作实践方能入门。其作伪当属不易,藏友只要认真研究,从章法、篆法、刀法三处着眼细加分析,再辅以其他方法,对文人流派印章的鉴真辨伪亦应入此门径。若能亲自学刻几方名家印作,感受一下作者书、刻之妙,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常听人说:文人流派印章伪刻之所以多,是因为鉴定此类印章的专业人员少。此话似有不妥,虽说各大博物馆在鉴定古玺和官印方面者隋专职的研究人员,而文人流派印章因作者众多,风格各异,没有整齐划一的标杆尺度,所以无暇顾及。但篆刻家中擅长玺印鉴定的大有人在,他们因篆刻创作和印学研究的需要,对历代印人作品风格特征了如指掌。如老一代篆刻家钱君�、方去疾等,以及当代印家孙慰祖、刘一闻等皆长于玺印鉴定。

    相关热词搜索: 要诀 流派 印章 文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