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读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2020-11-27 12:02: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潘俊亮

    朗读教学艺术是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创造活动,它表现为教师在朗读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乐读、善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艺术,也是语文课堂最靓丽的风景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阅读课堂教学时常闪耀着指导学生朗读的艺术光彩,他那因课而异、看似平常的导读,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功底。下面仅从他的课堂教学中撷取几朵艺术之花共赏。

    ☆以情促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该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有的老师是从技巧上指导,告诉学生哪里要重读,哪里要读得快或慢等;有的老师先让学生明白这段话表达了某种感情,然后再叫学生读出这种感情。这样的指导不能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效果并不好。于老师则不然,他善于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情感,以情促读。

    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伯父的爱戴之情,于老师在教学中三次引导学生“回读”这句聚焦情感的话:“我呆呆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是课文第一段中最后一句话。)

    第一次,在学完伯父关心我跟我谈《水浒》的课文内容后,于老师导读:(深沉地)“可是,伯父不幸逝世了,从此以后,周晔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回头再读这一段话,我想大家现在的理解会更深刻了。”

    第二次,在学完“谈碰壁”的事后,于老师导读:(用低沉的语气)“同学们,伯父多么富有斗争精神!他的语言多么幽默、风趣!可是,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学生再次读上面一句话。)

    第三次,在学完伯父救助车夫的事后,于老师导读:“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对黑暗的旧社会十分憎恨,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的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对下一代特别慈祥的伯父,逝世了,过早地离开了我们,那时才56岁。从此以后,周晔再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见不到他的慈祥面容了,她怎能不万分悲痛!” (再次读上面一句话。)

    情感是朗读的导火线,于老师一波三折,不断地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受到激发,得到升华。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受情感的推动,学生就会急切地想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积聚的感情。这样无需进行朗读知识和技巧的指导,自然就读得有感情了。

    ☆以评促读

    于老师很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不到位的朗读,他很少直接指出错误,而是通过艺术化的引导,学生很快就领会意思,自我纠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幽默化点评。于老师善于根据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幽默的言语点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老师叫学生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在笑声中,学生的紧张感消除了,精神放松了,对文本有了更准确的认识。经过老师幽默的点评,学生很快就把课文读得到位,喘着气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于老师的朗读指导寓庄于谐,情趣盎然,引而无声,导而无痕。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被领进了朗读的乐园。

    2.借用课文人物点评。评价学生的朗读,通常都是由作为倾听者的老师或学生评,长此以往,学生会兴趣减弱。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样式。于老师深谙此道,评价有高招,他让课文中的人物给读者提意见,学生兴致很浓,朗读的积极性颇高。

    例如教学《关怀》时,老师指名让学生读第三节。当读到“他在我身边坐下来,拿起我的语文课本,轻轻地问:‘是讲这一课吗?我连忙回答:‘是的。”老师示意学生停下来,然后巧妙地点拨说:“如果周总理听了你读的这一句话,一定会给你提个小小的意见。小朋友,周总理会给他提个什么意见呢?”

    生:“这位小朋友读对话时声音太大,总理听了一定会说‘小声点,别影响大家上课!”(众笑)

    师:“对呀!读这里的对话,声音千万别大,要悄悄地说。请你(刚才读的那位同学)重读这一节。”

    经过启发,该生这次读得特别有感情,对话读得既轻声又亲切。

    ☆想象助读

    引导想象,穿越时空,走进文本内容,让学生入情入境,情感得到体验,这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于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指导朗读时,他要求学生“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想想人物的身份,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

    例如教学《惊弓之鸟》片段——

    师:请同学们读第二节的一、二两句,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我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魏王带着人在郊外打猎的情景,还出现了一只大雁在天上慢慢地飞,叫的声音很悲惨的情景。

    师:怎样读叫人觉得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惨?大家读读试试。(学生练习读,师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有感情,我听了之后真像看到了一只受伤的雁在天空中慢慢地飞,边飞边鸣,叫人听了很伤心。大家都这样读一遍。

    师:请大家再读读第五节,说说脑子里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我读了以后,脑子里出现了更羸拉弓的样子,好像看到大雁掉下来了。

    师:还听到什么声音吗?

    生:听到弓弦响。

    师:响得很吗?

    生:响得很,“嘣”的一声!(众笑)

    师:谁来读读这一节,让人们听了真的看到了更羸拉弓射雁,听到了弦响,看到了大雁一个劲地往上飞,又“啪嗒”一声掉下来的情景。

    入境始于亲,引导学生想象进入情境,学生宛如生活在其中,就会读得动情,读得有味。

    ☆比赛促读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读好课文或背诵课文,于老师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开展朗读比赛,促进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

    1.生生赛读。开展学生之间朗读比赛,通常老师们都是叫几个优生朗读,然后评出优胜者。而于老师的赛读方式更具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赛读的热情。在全体同学练读之后,他先指名一个学生读,并肯定他读的优点,然后用激将法说:“谁能读得让他坐下?”(比他读的好。)经老师这么一“挑拨”,触及了学生好胜的心理,个个都跃跃欲试,一心只想战胜前者。读的兴趣有了,读的劲头就更足了。于老师引导学生赛读不是单纯的比赛,不是图课堂表面形式的热闹,其用意是通过比赛,吊足学生的好胜心,掀起新一轮的朗读高潮。

    2.师生赛读。师生之间比赛朗读,在一般老师的课堂上是不多见的,可在于老师的阅读教学课上是不难见到的。但他不是单纯的师生赛读,而是经过艺术化的处理,显得特别有情有趣,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请看课例片断——

    师:我在备课时感到最难读的是第三段,我一连读了七八遍还没有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第三段难不难?(生齐答不难)哎,怪了,我怎么觉得难读?既然这样的话,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敢吗?(生齐答敢)请你们先练习一下,然后和我比赛。(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谁愿意和我比一比?(学生都举了手)手举得高的我不找,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很厉害。我找一个手举得不高的,(找一个女同学)我想她不会比过我的。请大家当裁判。

    (女同学读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

    师:坏了,我找错人了。(生笑)你叫什么名字?

    生:朱丽丽。

    师:不该找朱丽丽,该找朱丽,两个“丽”当然厉害!说真话,听了她的朗读,我不敢读了。

    生:不要紧。

    师:怎么不要紧?

    生:你一定会读得很好,我支持你。

    师: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不怕。别说朱丽丽,就是朱丽丽丽……我也不怕。说是这么说,不过我还是有点胆怯。这样吧,找个同学替我跟她比,谁愿意?(学生纷纷举手。)

    师:为了有把握,请大家再练一练。朱丽丽可非同一般啊!

    (学生练得非常起劲,练后请一女同学读。)

    师:你可要好好读,替我争光呀!(女同学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怎么样?比过她没有?(生齐答比过了)朱丽丽,你说比过你没有?

    生:和我差不多。

    师:差不多,就是说差一点,差得不太多,是吗?(对读书的同学)不过也得谢谢你替我参加比赛。

    生:谢谢你给了我一次参加比赛的机会。

    师:真好,握握手。

    ……

    于老师设计的这一赛读环节,起于师生比赛,后又巧妙地转化为生生比赛,足见老师心中有学生,且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胆小者,想方设法引导他们读书。这样的赛读扎实、有趣,借助比赛形式,着眼于朗读训练,学生练得认真,赛得投入,课堂上充溢着自然、和谐的读书情趣。

    ☆以读促读

    针对课文中难于读好的句段,老师们往往通过优生或老师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再读。于老师除此之外,还创造了一门独家功夫“看读”。于老师有深厚的朗读功底,在指导朗读时(尤其是低年级),他让学生看他读,通过“看读”示范,让学生把书读好。

    例如《关怀》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学语文,首先要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把课文读好,还真不容易呢!下面,请大家把书本放下,看于老师读——眼睛看于老师的表情,耳朵听于老师读的声音。”

    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全文,学生全神贯注地“看读”。

    师:“请小朋友拿起书,有感情地把全文读一遍。刚才是小朋友看我读,现在我看大家读。读完了,我检查,看谁读得好。”

    纯语言是一种语言,表情、声调、手势、体态也是一种表情达意的语言。看于老师读,接收的是两种语言的信息,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对感情的体会更深刻,更真切。

    ☆以演促读

    表演是新课改的课堂上常可看到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不少的老师运用不当,流于形式,追求课堂热闹,为演而演,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于老师深知语文教学的道道,借助表演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表演和读书、学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趣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语文。以演促读,于老师运用得十分精当,他适机引导学生演前读、演中读、演后读,把读贯穿其中,而且学生参与面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了。这样的导读方式,既扎实地训练了读书能力,又锻炼了表演能力,体现了整合的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已是定律。该怎样有效地指导朗读,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建立在于老师那种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之上的朗读教学是博大精深的。为此,多学习于永正老师的朗读教学艺术,将获益匪浅。

    相关热词搜索: 新天地 读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