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关于思政课教学设计的思考范文大全

    时间:2022-07-05 14:17: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于思政课教学设计的思考范文大全

      一堂好的思政课程不是随意获得的,尽管有的时候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反应程度等可能会激发授课者的激情,但是,就一门完整课或一节完整的课程来讲,是需要授课前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的。准备环节不外是熟悉教材、思考设计、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环节,其中衔接教材与教案、授课之间的“桥梁”或关键就是如何来设计课程。一门课程绝不是教材的翻版,也不是将别人的教学资料、课程模板等简单地用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好的教师绝不会做“书本知识”的搬运工或现成的教学资料的“传声筒”,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的。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性质及内容要求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以及教学可用资源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想。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从教育学理论的视角来看,教学设计就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实现授课者的教学目标、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以及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而进行系统性工作。教学设计应当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为了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必须广泛了解人类的学习行为,而学习理论说明了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因此,教学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认知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作为其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是学习理论的一种,它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个体建构主义。其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既有新增知识的加入,又有原有知识的调整。教育者不能忽略这一学习过程。

      二是社会建构主义。其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来构建有关知识。学习不仅是个体对于学习内容的加工,而且需要学习者进行合作互助。要更加注重学习的情境创设。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体现在教学上(特别适应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表现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只是经验(非白板),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同时,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相互交流和质疑。正所谓教学相长与朋辈影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其实,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自己的琢磨怎样将一节课或者一门课上好、至少得上完吧。有些教师的课程明显感觉到从内容到方法、从逻辑到表达、从资源配置到情境设置等,都是实现有设计的;而有些教师的课程要么是随着教材的体系进行的、甚至是教材的翻版;要么是完全的即兴发挥、随意性较强,都是没有教学设计的结果。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老师的课程感觉也是有想法的,但是却没有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有限课时相匹配、教学方式与对象需求相匹配等,依然出现教学过程中的不协调。

      根据上述观点,当我们思考如何上好一节课或一门课的时候,首先就得想明白我将如何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设计不同于教案撰写,前者更突出的是思路和逻辑,后者是在教学设计思路下撰写操作方案(就像拍电影的脚本),大部分情况下很多人将两者混在一起了。但是,每个人对于课程的理解会根据教师个别的专业化程度、从教的经历和经验、对政策的把握等差异而不同。以我从教三十年的经历和新教师讲教学设计,应该差别还是很大的。老教师有自身的长项,青年教师也有他们的优点,但两者往往不在一个平台上说话,难免会有很多认识不到的地方。因此,我无心去评价谁优劣。我自己当初刚刚入职的时候和今天对于课程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差别。抛开不同年代思政课要求与内容的差别,存留的共性的问题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面向对象。不管是上课,还是做学术报告,主讲人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给什么样的对象讲,面向对象不同,讲的内容、教的方式、表达的语气都要是先考虑,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要做学情分析。今天的思政课面向对象从年龄段上来讲都是00后,授课教师需要分析00后学生的基本特征,青年教师至少在年龄段上比老教师的优势更强一些、更靠近现在的学生,但思政课青年教师有时比起专业课教师来讲,这一点优势又发挥不出来,因为许多的学生由于对于思政课的认识偏差迁徙到教师身上。另外,我们思政课的听课对象绝大多数是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底子的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他们听起来抽象、甚至晦涩的内容,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来表达,否则我们教师自以为讲的很专业其实变成了“自嗨”!因此,备课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备学生或备“对象”。

      第二,教学目的。一门课也好,一节课也好,不是漫无边际地漫谈,课堂教学尤其是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的目的性非常的明确,就是要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当然这项工作是极具难度的,尤其是目的是否达到很难在短期内进行评价。试想一下,这些甚至连自己的父母的话都不听、都要顶撞的孩子们,他们凭什么愿意接受你对于他的“说教”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我们教师个人主观上的愿望。我们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就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因此,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进行教学中就应当把握好一个尺度,就是不能将思政课“专业化”,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同时,要达到思政课育人的目的,就要使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我们的教学过程都要围绕着教学目的开展,未来的教学考核评价就是衡量目的或目标的达成度(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也包括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

      第三,教学内容。俗话说“看菜下饭”,进行教学设计是要在对于教学内容基本上熟悉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的。思政课从设课的角度,每一门课程都规定了自己的内容,并且明确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影响。目前,本硕博思政课的内容都是非常的庞大的体系。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事实上要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讲给学生,而不能只讲哲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涉及内容从1840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间跨度相当的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更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多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初次接受上课的教师来讲,要全面吃透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如此丰富的内容与课堂教学时数的有限性相比,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地讲授,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要进行“取舍”。当然,思政课教学不能按照教师的喜好、专业背景来选择哪里讲哪里不讲。我们所说的“取舍”要把统一要求和自我发挥有机结合、把泛讲与精讲有机结合、把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第四,达标路径。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有自己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的设想,尽管每个人的期望值不完全一样,但都是需要找到实现目标的路径。就像谚语所讲“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每条路的长短、路况、成本、效率都是有很大的差距。这里面既有理想的路径,也有效率低下的路径,事实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策略。我过去举过一个例子,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差异性。经济学是建立在完全理性的基础上,寻求的是完美的方案,犹如在“一堆杂乱的针中找到最尖锐的那一根”,事实上往往只具有理论分析的价值,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而管理学则是建立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不求最好只求适用”,因而在实践中往往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思考如何找到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提高达成度,就是要进行策略组合选择。按照对于思政课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应当做到从讲准确、讲透彻、讲活跃、讲信服,是一个从不熟悉到相对熟悉的过程,不要刻意追求理想化(管理者对于新入职的教师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宽容度)。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应当结合自己学科基础、对课程熟悉程度、自己的个性特征、表达能力等基本情况,在循序渐进的过程来不断优化自己的“达标路径”,也可以像我前文所推荐的“模仿模式”。

      第五,教学方式。现在,思政课教学方式的花样真的太多了,有传统的、有现代的;有线下的、线上的、混合的;有以学生为中心的、也有以教师为中心的、也有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讲授式、情景式、讨论式、实践教学等等,到底哪一种方式更好呢?跟上面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的教学方式,哪一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教的积极性和特长、哪一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教学的适应性强,就是好的方法,正可谓“教育良法无定法”的道理。比如线上教学到底是优是劣,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评价。对于思政课程来讲,它不同于纯知识性的课程,一般来讲纯知识性的、技能性较强的专业类或通识类课程,可以充分借鉴线上教学跨越时空的特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各种短平快的“微课程教学”效果挺好的。但是,思政课更多的是要让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的东西进“学生头脑”,面对面的现场教学况且困难极大,换成线上教学导致授课者与听课者事实上的“隔阂”加剧,个人观点,至少我不赞成单一的线上教学。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与组合,也是教学设计应当考虑的问题

      第六,资源占有。客观地讲,我真的羡慕现在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可以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当年在刚刚入职的时候,接受一门课程的时候,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有些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相关的参考教材、参考资料奇缺,作为一名教师连通过教学来了解课程内容的机会都没有,大家可以想象是一种什么样情景;有时候需要通过相关的几本不同的教材来比对(这个中间就有一个消化内容的过程)来确定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内容。那个时候最高档的教学资料就是能够有一些片子(VCD\DVD等)但极其不方便,而且价格昂贵且针对性不强,用的最多的资料就是“报刊”摘录或剪辑(当然只能剪自己订的啊)。今天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应有尽有(导致有些思政课教师连最基本的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学课件都不准备,“一切都可以拷贝”)、各种教学培训、课程展示的资料也很丰富,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使用极其便利,大大提高了思政课的表现方式和教学效果,但是容易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资料依赖症”。因此,不仅要占有资料、更要有筛选和使用好资料的能力。

      第七,情境预设。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需要任课教师从历史的、理论的、现实的多维度进行阐释。这种综合性极强的教学安排的效果如何,事实上应当到了教学现场才能得到验证(个人在教学中,感觉最为流畅的往往是讲的第二遍),这就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安排设置一定的情境(也就是的想像一下可能的结果)。当然,在教学准备阶段,再好的环节与情境设计都属于预设,从教学设计到最终实施教学,还要考虑到“变数”,应当有“预备”。比如,你的课程设计是基于多媒体教学,但如果上课那一个时段突然“停电”,你的课将如何来上呢?我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教师明显就不会上了、甚至就不上课让学生自学了,口中振振有词“没有电怎么上课?”当然,还包括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按照教师的逻辑出牌、甚至也有会在授课过程中提问题等一些“突发”情况,需要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急处置的情况,这里一方面和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课堂把控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思考教学设计、尤其是一些“事例”“观点”“热点”等,提前做一些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第八,教学评价。按理说课程还没有上,怎么会有教学评价呢?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考虑教学评价的因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预设:第一,你的课程将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考核,但是关键的是价值因素如何考核,是否接受、是否认同、是否相信之类的评价特别的困难),考核就是教学的“指挥棒”,你怎么考决定了你教的“效果”。如果你有一系列的好想法但却没有创新性的考核方式,有时一下子就打回到原形了;第二,如何对待别人的评价问题。思政课是被听课最多的课程,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等等,听完之后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有客观的也有片面的、有鼓励的也有否定的,这都是正常的,尤其是思政课被“品头论足”的时候更多一些,因此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第三,自我评价。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且教学是一个良心活,甘苦自知。付出多少收获多少。但是,能够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就是自己不断前进和进步的体现。不能够做到客观地评价自己,就可能故步自封、丧失了不断进步的机会。

      上述八个方面,基本上将一节课的准备工作齐活了,这仅仅是一种思考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着手撰写教案了,教案则是对上述问题的详细剖析和文案准备。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课 教学设计 教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