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5 14:29: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的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xx年版)》的“教学提示”中给出了数量众多的议题,这些议题既是课标内容的创新,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向。如何把握这些议题,把议题式活动教学落到实处,“议”出空间,“析”出本真,已成为本学科教学改革的一个紧迫问题。

      所谓议题的教学设计是指通过情境创设和细化问题设计,使得议题的教学价值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过程的创造性行为。在议题式活动教学过程中,议题的教学设计和辨析过程的价值引领是两个有待突破的难题。xx年秋始,我们围绕老教材,结合新课标理念对这两个难题作了初步探索,从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看,在这两个关键环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专门就议题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

      一、议题教学设计中的误区

      1.误区一:缺乏教学问题支撑。

      细究课标中提供的议题,大多直指教学主题,比较宏观,比较开放,富含多个切入角度和思维层次,操作起来难度都比较大。受课程标准中议题呈现手法的影响,部分教师直接把课标中的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待议之题直接呈现。比如,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教学中,A教师在开课之初就直接呈现了新课标中的“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议题。因为没有具体的教学问题的细化,学生犹如被当头棒喝,感觉无所适从。

      2.误区二:缺乏“议”的空间。

      新课标强调,作为开展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议题要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要有开放性、引领性。但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仍存在大量缺乏“议”之空间,难以展开价值辨析的议题。如,B老师在“政治生活:自觉参与”的教学中,针对住宅小区快递代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促进本小区快递代收安全性的调研”的议题。这一议题的确包含了学生活动的要素,也承载了一定的学科内容。但从教学实际看,学生汇报的多是改善小区快递代收安全性的具体措施,缺乏“议”的空间,也因此缺乏后续辨析的功能。

      3.误区三:缺乏严谨的逻辑。

      议题,一般统筹了价值引领的方向,它为课堂的“议”设定了大的范畴,而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教育价值,则需要序列化的具体问题来层层深入。但在目前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这两者间的逻辑关系的研究和把握还不到位。如,C老师在“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学中设计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把扶贫做得更好”的议题。围绕这一议题,设计了“从李忠凯这个80后扶贫干部和这些优秀党员扶贫干部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在扶贫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从‘粗放扶贫’转向‘精准扶贫’?”“假如你是锦屏人,你希望富阳区党委采取哪些精准扶贫措施,帮助锦屏脱贫?”等一系列问题。从议题的核心点看,重在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而后两个具体问题的设问要点均落在“怎么样”这一点上。因此,这些具体问题与议题本身缺乏严谨的逻辑统领。

      二、议题的主要特点及教学设计要领

      李晓东老师在“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文中提出:“议题是以活动形式呈现的、承载学科内容的问题,而问题则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这一观点即点明了议题的内涵,又帮我们区分了议题和教学问题。结合新课标对于议题的描述和其承担的教学功能,议题应该具备如下主要特征:

      议题具有活动性。新课标指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引入议题其本身就是为开展活动服务的,意在通过议题的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实践能力,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因此,议题的教学设计应在组织、引领课堂活动上下功夫。

      议题具有学科性。“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新课标的这一界定,明确指出了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议题,不同于一般会议的议题。它应具备突出的学科性。这样才能紧扣课程内容在课堂中展示观点,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议题具有情境性。议题不仅需要学科的“干货”,同样需要一定的情境来承载,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各种现实问题,这样的议题才具备实践价值。因此,引入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材料,创设符合教学主题的理想情境,也是议题教学设计本身的应有之意。

      议题具有开放性。议题要具备“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的功能,就需要可“议”之基础,可“辨”之空间。因此,议题势必不是紧扣学科知识的纯学科问题,其思维指向是开放的、综合的。这种开放性、综合性为议题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拓展了学科空间。

      通过解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xx年版)》“实施建议”中提供的议题式活动教学的四个案例,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领悟议题教学设计的要领:

      第一,议题与构件。综合四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议题的教学设计是由“议题”“议题提示”“情境分析”“活动提示”“问题”或“任务”等构件组成的。这些构件可视议题的内容或设计方向灵活组合,其中“议题+情境描述(活动提示)+问题(任务)”是三个基本构件。通过多种构件的不同组合,议题就可以分化成思辨式、实践式等不同的模式。

      第二,议题与问题。从课标所设计的四个案例看,要实现议题的有效操作,必须通过“议题”+“问题”的模式来细化落实。以案例2为例,议题“‘互联网+’时代的理性选择”下设三个问题:(1)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利弊?(2)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利弊?(3)高中学生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从问题与议题的内容承接看,它是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从议题与问题的逻辑关系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构成总与分的关系,其中,议题是问题的统领,问题是议题的演绎。这样,两者相辅相成,赋予议题以现实的操作性。

      第三,议题与情境。鉴于课程的性质、议题内容和教学目标,情境创设是议题的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情境可以是生活状态的现实描述,如案例3;也可以是议题涉及背景的理性表达,如案例1和案例2。可以说,议题通过情境的呈现才具有了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同时,通过阅读情境内容,使得师生能进一步明确议题指引的方向,为展开价值辨析提供了思维空间。

      第四,议题与活动。课标提供的四个议题案例中,有两个包含了典型的活动提示,分别是案例1中的“可组织学生搜集与本校校训有关的各种素材,并搜集、比较其他学校的校训”。案例3中的“可以选择本地新兴的知名企业,也可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百年老字号’。通过调查活动,可了解……”此类活动提示为师生完成议题操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另外两个议题也提供了隐性的活动提示,如案例2中的“由此引导学生在反思自己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进行辨析”。因此,在进行议题的教学设计时,活动提示也应尽可能呈现,以进一步提高议题的可操作性。

      三、优化议题的教学设计

      1.“议”点的凸显。

      新课标明确提出“议题,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议题在课堂教学中肩负的功能及课堂效果等角度看,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争议点、育人的关键点进行议题的针对性设计不失为明智之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议题不需要大水漫灌式的全覆盖式设计,而是需要凸显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这样既适合课堂操作,又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

      比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逆全球化的现象设计议题,围绕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的竞争现实、主权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教学拓展点展开设计。在“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学中,可以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着重探讨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这样的选择,既抓住了课堂的主要矛盾,又能使课堂整体思路清晰、简洁而充满弹性。

      2.逻辑的建构。

      这里的逻辑建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建构议题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建构议题、问题和情境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归纳新课标四个案例中议题和问题的逻辑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原因依据类:如案例1中的“校训确立的依据是什么?”案例2中的“选择自己赞同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在议题引导下分析探究原因或依据,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二是意义影响类:如案例1中的“校训对学校教书育人产生了哪些影响”,案例2中的“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利弊”等。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议题的引导下分析议题所涉及现象的影响或意义。

      三是实践导行类:如案例2中的“高中学生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这类问题属于“怎么办”,是对议题育人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是认识感悟类:如案例1中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利弊”,案例3中的“谈谈自己对该听证会的认识”,案例4中的“感悟诚信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等。这类问题属“怎么看”类,是对议题所涉及的现象产生的影响的自我认识及进一步感悟。这类问题可进一步深化设计为辨析类,如案例4中的“辨析互利共赢与公平竞争的关系”。

      通过梳理议题和教学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既能为议题的教学设计梳理思路,拓展空间,也能为议题的课堂教学操作指明方向。

      进一步探讨议题、问题和情境之间的逻辑关系便涉及情境的创设问题,为方便阐释,单列为一个板块。

      3.情境的创设。

      从课标中议题案例呈现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具有与议题相关的情境材料,要么是议题背景的情景化描述,如案例1和案例2;要么是议题涉及的社会现实的呈现,如案例3。无论情境内容如何变化,总归是为议题和展开的问题服务的。因此,情境的创设要坚持典型、贴切、精当的原则。

      典型:即所选取的材料要典型。在互联网时代,同一个话题有大量的素材可供选择,有些是边缘性材料,有些直击主题。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看,一定要通过同类比较,如比较内容、比较出处等,把最典型的素材细抠出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组合才能进入课堂。如案例1中的“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凝练,反映了该校最看重的价值追求,对学生形成价值观会产生重要影响”。寥寥数语,就把议题的背景及重要性说得非常到位。

      贴切:即情境材料要与议题和问题之间构成稳定的逻辑关系。从课标枚举的议题案例看,情境一般是对议题的进一步阐释或是前因后果的交代。而问题则是围绕议题及针对情境的进一步细化追问,这三者之间构成逐级递进的关系,而情境是其中传承转折的纽带。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本着贴切的原则,精心选择情境材料的内容,细致挖掘其中蕴含的学科要素,进而构建出逻辑顺畅的教学设计。

      精当:即情境材料的呈现要简约,文字表述要精练。一般来讲,网络媒体、电视、报纸的新闻材料并不直接适合于课堂,我们在选择这些材料进行议题的教学设计时,需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信息加工过程。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精细加工,使得情境材料简约而不简单,精练又经济。

      4.活动的设计。

      活动提示也是议题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课标中的四个案例,三个都有显性的活动提示,剩下的案例3“‘疏堵’措施的评析和建议”也有隐性的活动提示。从活动提示的内容看,既有学生的自主思考,也有课堂的合作交流,还有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实,我们可以采取课外课内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但活动设计的重心还是在课堂上。

      课外活动:课标案例中设计的活动有“收集素材”“社会调查”等,从学生学习活动的现状看,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更开放的活动形式,如访谈、研学、实地上课等,使得政治课的学习类型更加丰富。

      课堂活动:从课堂活动的视角看,目前流行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可以结合议题这个新载体进行操作。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自主思考、同伴的互助学习、小组的合作交流,还是更富有创新意义的班级辩论、模联、模拟政协等都是发挥议题的导学功能,落实议题的育人目标的好形式。

      总之,议题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发现的问题还有待于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和总结,但只要我们有的放矢,耐心研究,理想中的思想政治课堂必将绽放笑颜。

     

    相关热词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课 议题 教学设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